國產品牌紛紛佈局印度市場 真的能夠得償所願麼?


國產品牌紛紛佈局印度市場 真的能夠得償所願麼?

​偏愛廉價小微型車的印度市場,即將被引入一些“豪華”的、“巨大”的車型,這些車型對鈴木、現代、馬恆達和塔塔面向的中低端市場沒有興趣,而是高端品市場。

國產品牌紛紛佈局印度市場 真的能夠得償所願麼?

​2020年2月5日,第十五屆德里車展在印度開幕,長城、海馬這些我們曾經沒瞧上的自主品牌,在德里車展大放異彩。而它們也將以此為起點,在印度生根、發芽、開花、結果。

對於印度車市 我們瞭解並不多

我們對於印度的瞭解,恐怕除了“開掛”的交通工具以外,就只有一個“亂”字了。

國產品牌紛紛佈局印度市場 真的能夠得償所願麼?

​作為全球第四大汽車市場,印度的汽車市場有著許多特殊性——如此大市場卻不超5個本土品牌、廉價的小微型車是人們最愛、汽車售價平均僅為7000美元、賣的最好的是鈴木、巔峰時期鈴木市場佔有率超過40%。

如此的背景下,長城和海馬在德里車展的這一嗓子,喊出了中國自主品牌對於海外市場的渴望。

比鈴木貴的 基本都不好賣

首次參展、獨立包館,長城汽車2月5日宣佈正式進軍印度市場,打出的 “科技長城智領全球”主題,意圖樹立高端品牌形象。此次印度車展期間,長城品牌發佈了哈弗F5、F7、F7X和H9在內的四款全球車型,被看做是通往印度市場的敲門磚。

國產品牌紛紛佈局印度市場 真的能夠得償所願麼?


國產品牌紛紛佈局印度市場 真的能夠得償所願麼?

國產品牌紛紛佈局印度市場 真的能夠得償所願麼?

​這四款車型目前國內都有在售,哈弗F7和F7X屬於F系列裡定位最高端的車型,源自哈弗的HB-02概念車,相比F5在整體設計上顯得更有氣勢一些,主打年輕潮流範兒,其中F7X還帶有溜背造型設計,在目前自主品牌裡並不多見。

國產品牌紛紛佈局印度市場 真的能夠得償所願麼?

​而哈弗H9則明顯屬於另一類產物,硬派越野的它沒有浮誇的造型設計,20.98-27.28萬元的指導價格,與主流合資城市SUV處於同一價位梯隊,但具備同等四驅能力的車型屈指可數。全新品牌樹立高端形象,難。在印度市場樹立高端,從這麼一個窮國家搶得一塊肉吃,更加不容易。所以這些車型要搶佔的是哪些車型的市場呢?我們拿到了一份來自印度汽車網站Autopunditz的1月份SUV銷量統計:

國產品牌紛紛佈局印度市場 真的能夠得償所願麼?

​44%的銷量佔比,讓哈弗不得不把小型SUV哈弗H2也帶到了印度市場來,雖然只是入門車款,不過這卻是印度人的主要消費區間之一。

國產品牌紛紛佈局印度市場 真的能夠得償所願麼?

​而在銷量佔比最大的中端緊湊級SUV市場中,起亞、現代、雷諾、日產等品牌開始出現。

國產品牌紛紛佈局印度市場 真的能夠得償所願麼?

​具體車型方面,起亞Seltos的月銷量達到了15000輛,其實這款車在國內市場也有銷售,就是售價10.88-12.58萬元的KX3傲跑,平均月銷量僅為3700輛。

排名第二的是現代Creta車型,也就是國內的現代ix25,月銷量也達到了6900輛,而它在國內銷量8700輛。在這一區間中,哈弗F5將會是長城汽車最好的一張牌,不管是在價格和品牌上,還是在汽車的配置、空間、尺寸上,哈弗F5滿足了人們對於汽車更高一級別的要求。

國產品牌紛紛佈局印度市場 真的能夠得償所願麼?

​排名第四的是來自中國的品牌,國內稱之為寶駿530,7.58-11.58萬元的價格當之無愧成為了入門級緊湊SUV。

讓“窮”人買“豪”車,太難了!

儘管印度人對於豪華SUV的需求不多,但對於長城來說,恰好是一個打造形象的好時機。

國產品牌紛紛佈局印度市場 真的能夠得償所願麼?

​話雖這麼說,但在高端SUV市場立足恐怕沒有那麼簡單。首先,這一消費級別人群極低,僅佔SUV全部銷量的1.28%。其次,潛在消費市場極小,很容易觸達銷量天花板。不過好在這一區間內汽車品牌百花齊放,並沒有被日韓系品牌壟斷。我想長城瞄準的就是這一市場,哈弗H9和“換殼普拉多”豐田Fortuner一樣,既是硬派SUV定位的非承載式車身,又是各自品牌的中大型SUV。

海馬汽車國內賣房套現 海外卻底氣十足

和長城一樣打算借德里車展開拓印度市場的,還有海馬汽車。不同的是,長城去印度開拓市場,而海馬則更像是“逃荒”。

國產品牌紛紛佈局印度市場 真的能夠得償所願麼?

​在過去的2019年裡,海馬汽車銷量僅為29456輛,同比下滑56.41%,硬是靠著賣了400多套閒置房產,實現了9000萬-1.3億元(預計)的淨利潤。本次的德里車展被海馬視為救命稻草,帶來了海馬7X、海馬8S,以及海馬E1純電動車等車型亮相車展。同時並宣佈開啟印度等新興市場的戰略佈局。

國產品牌紛紛佈局印度市場 真的能夠得償所願麼?

​海馬7X是一臺全新MPV,目前在國內市場暫時還未上市,不好評價。不過它7座MPV的定位恰恰和印度汽車需求是相反的,不知道海馬怎麼安慰自己。

國產品牌紛紛佈局印度市場 真的能夠得償所願麼?

​海馬8S是一臺緊湊SUV,去年在國內正式上市,售價7.99萬元起,和哈弗F5面對的是同一市場。2019年11月單月銷量1300餘輛,看來也只能去國外找條活路了。

國產品牌紛紛佈局印度市場 真的能夠得償所願麼?

​為了配合印度2030年之前所有新車實現電動化的目標,海馬拿出了E1 EV(國內稱之為愛尚EV 360)微型純電動車,官方給出的綜合工況續航里程為302km。除了價格以外,不知道印度人是不是也在乎續航里程?海馬進入印度市場沒有長城那麼財大氣粗,所以只得藉助寶馬和MINI在印度市場的經銷商——印度伯德集團。如果順利,海馬可能會通過伯德集團作為銷售方的形式,把海馬投放到印度市場。

源浚者流長 根深者葉茂

揚我威風也好,海外求生也好,通過國外市場找幸福感的,不只是長城和海馬,還有俄羅斯的力帆、8大市場的長安、伊朗的奇瑞和馬來西亞的吉利。

國產品牌紛紛佈局印度市場 真的能夠得償所願麼?

​同樣是在海外市場找幸福感,這些品牌能做到大眾在中國這樣風生水起的卻很少。從自主品牌捷達到特供車型“德原朗”,大眾把中國這一海外市場摸的比自己家還熟,完全沒把自己當外人。

國產品牌紛紛佈局印度市場 真的能夠得償所願麼?

​想要花繁葉茂,必然要有根結盤固的根,大眾的根在於它把自己“中國化”把自己“本土化”,所以才能獨佔銷量鰲頭。至於這些海外打拼的中國自主品牌,雖然國內也是風生水起(某馬除外),但距離“紮根”還是有很大的差距。

鶴立雞群 是雞太矮還是鶴太高?

中國的自主品牌對於中國市場來說有著不錯的群眾基礎和口碑,同時不論在價格、空間還是配置上,也更懂得國人的想法。這套規則對於中國來說是完全適用的,但未必也適用於海外市場。

進軍像是印度這類的海外市場,廉價勞動力、汽車工業軟件等都是基礎優勢,但是面對一枝獨秀的鈴木品牌和喜愛廉價車、小微型車的印度人來說,中國品牌一味的“豪華”“巨大”未必是決勝的關鍵。

想要獲得海外市場的青睞,我們還真得學學大眾對中國的態度。木秀於林,風必摧之;鶴立雞群,誰都沒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