遙想當年本田思域召回兩萬輛,他們的套路誰能懂?

2017年4月23號,國家質檢總局缺陷產品管理中心發佈公告稱,東風本田汽車有限公司根據《缺陷汽車產品召回管理條例》的要求,向國家質檢總局備案了召回計劃,決定自2017年3月31日起,召回2016年12月8日至2017年1月18日期間生產的部分思域(CIVIC)牌普通乘用車,共計20420輛。召回實施時間持續一年至2018年3月30日。

遙想當年本田思域召回兩萬輛,他們的套路誰能懂?

本田思域召回兩萬輛,他們的套路誰能懂?

遙想當年本田思域召回兩萬輛,他們的套路誰能懂?

本田思域召回兩萬輛,他們的套路誰能懂?

遙想當年本田思域召回兩萬輛,他們的套路誰能懂?

本田思域召回兩萬輛,他們的套路誰能懂?

公告中稱,本次召回範圍內車輛由於供應商製造原因,用於連接冷卻液膨脹罐的三通閥靠近發動機側的孔被飛邊堵塞,導致在更換冷卻液時,發動機內部殘留空氣,冷卻液實際加註量不足。在這種情況下持續使用車輛,會出現發動機冷卻液溫度高的警示信息,如果再繼續使用則可能導致發動機損壞,存在安全隱患,東風本田官方給到的應對策略是免費為車主更換三通閥。

遙想當年本田思域召回兩萬輛,他們的套路誰能懂?

本田思域召回兩萬輛,他們的套路誰能懂?

本來看似普通的一次召回,其實在召回車輛的時間範圍內貌似存在貓膩,從時間範圍看,12月8日到1月18日一共四十天,一共生產了20420輛車型,但是終端每月的銷量是1.3萬輛左右。那麼剩下7000多輛車去哪了?

在質監局的召回公告上寫的召回20420輛只是部分,這樣一來是否說明思域的產能或許更高,這樣的情況是否可以視作飢餓營銷?以產能不足為由的經銷商加價提車是否還有可信度?

其實,東風本田在加價賣車上早已"歷史悠久"。早在2007年,東風本田推出第三代CR-V,作為SUV細分市場中的"獨苗",CR-V在中國市場獲得了空前的關注,從最初的購車必須加裝飾,到後來直接加3萬現金,並且還需等待5個月才能提車。彼時的東風本田CR-V用一己之力開啟了國人對"加價購車"這件事的認知大門。

"加價是經銷商根據市場需求的個人行為,與廠商無關,每次媒體爆出新車加價的新聞,廠家就放出這句話,我們就是廠家的背鍋俠。但你想想如果廠商不同意我們敢隨便加錢賣嗎?說到底就是上有政策,才會下有對策。"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經銷商集團高層對廠方"甩鍋"的做法頗有微詞。

東風本田對於經銷商加價販售思域的行為並不明令禁止,反而以一種曖昧的態度側面鼓勵消費者多花錢早提車。

加價購車是中國汽車市場獨特供需關係下的產物,除東風本田以外,如大眾和豐田也曾就旗下熱銷車型進行過加價銷售,但隨著車企全球產品線的統一,這種加價行為在合資品牌中已接近銷聲匿跡。只有東風本田依舊我行我素,更不用提還有官方"鼓勵"消費者加價提車這樣荒唐的做法存在。

事實上,在第十代思域上市前,經銷商因第九代產品的潰敗內心信心並不充足,當時許多店家都給出定金抵扣車款的優惠政策,相當於直接在車價上減去幾千元。然而當第一批車的訂單爆倉後,東風本田經銷商們一夜之間迅速變臉,習慣性開啟加價模式,而理由還是那套用了近十年的"產能不足"。

(現在已過去三年,思域依舊風風火火,國產崛起處處碰壁,合資好了傷疤忘了疼,本文不吹不黑日系,只希望帶給中國消費者更可靠的車型,讓中國消費者享受該得到的待遇和服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