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時評丨對磷酸氯喹這樣的抗疫“老藥”應有兜底保障

東方時評丨對磷酸氯喹這樣的抗疫“老藥”應有兜底保障

  2020年2月19日,國家衛健委發佈了《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六版)》。連日來呼聲很高的磷酸氯喹、阿比多爾被納入其中,作為抗病毒治療的試用藥物。然而這兩種藥物,都屬於有數十年曆史名副其實的“老藥”,由於是藥企的“雞肋”,或停產或少量生產。(據2月20日《財經》)

  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戰鬥還在繼續,科研專家們也在抓緊尋找能夠對抗新型冠狀病毒的藥物。磷酸氯喹、阿比多爾兩種“老藥”重新走入公眾視野,這證明了這些老藥的價值,更是“老藥新用”的最好實踐。

  對抗疾病最理想的辦法是能夠對症下藥,找到治療的藥物。但很多時候,特效藥並不是那麼容易發現的,因為藥品臨床使用之前必須經過嚴格的審批和動物實驗,確保副作用最小。眾所周知,新藥研發週期長,投入大,風險高。而像磷酸氯喹這樣的“老藥”用於臨床已有70多年的歷史,在藥物的安全性和可控性方面應該說更有保障,而且這些“老藥”的價格一般也比較低,不但可以節約醫保經費,還可以減輕患者的經濟負擔。而對於公眾而言,“老藥”重裝上陣、煥發生機,也有利於糾正看病必須用新藥、用貴藥的錯誤用藥觀念。

  磷酸氯喹、阿比多爾兩種“老藥”入選抗病毒試用藥物,讓我們有了重新審視“老藥”價值的機會。但高興之餘,卻難免有些遺憾,那就是“老藥”和新藥一樣,存在產量與需求的矛盾。由於藥價便宜,原材料和人工成本高,藥企不掙錢等因素,藥企已經基本不生產此類“老藥”,或者說,這些救命藥並不是隨便就能買得到的。而這種“老藥”難求的局面其實已經不是一天兩天的事兒了,只不過這個問題在這次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又集中暴露出來。

  老藥物美價廉,花小錢治大病,理應成為臨床的主要藥品。可在醫藥市場上,此類“老藥”由於藥價便宜、利潤低、不賺錢,結果變成了雞肋,不但藥企不愛生產,醫院也不愛用。尤其是在存在藥品提成和回扣的情況下,看病的醫生更願意選擇那些高價的新藥,而不願意開如磷酸氯喹、阿比多爾這樣的“老藥”。惡性循環的後果就是“老藥難尋”、老藥停產。

  為解決低價老藥的供應問題,2017年國家發展改革委《關於改進低價藥品價格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宣佈為低價藥定價鬆綁,明確上百種低價藥的生產企業可在一定範圍內自主定價。而2019年,國家醫療保障局宣佈,各部門正積極推進藥品保供穩價工作,加強短缺藥品集中生產和儲備。有關部門認定3個藥品生產企業聯合體為小品種藥(短缺藥)集中生產基地,保障約60個易短缺藥品的穩定生產供應。與此同時,政府部門還安排專項資金,支持短缺藥品等生產供應保障能力建設,推進中央和地方兩級常態短缺藥品儲備。這些舉措的確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但老藥的生產和供應保障問題依然比較突出。

  明明有藥可吃,可卻沒有生產廠家或者市場供應不足,這無疑是最大的遺憾。特殊時期,我們當然可以採取措施讓藥企加大“老藥”生產比重,滿足市場供應。但在筆者看來,對於磷酸氯喹這樣的“老藥”更應該建立兜底保障機制,通過對企業生產進行補貼、稅收減免等方式,保持一定的市場供應量和臨床使用量,只有這樣,我們在急用時才不會“臨時抱佛腳”,手忙腳亂。

* 以上只是作者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