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阳:干部辛苦指数换来企业复工复产速度

全区1063名科级以上干部包联“四上”企业,182名处级以上干部包联重点工业企业,规上工业企业复工率95.8%

城阳:用企业复工复产速度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讯 疫情发生后,城阳区突出“阳光城阳”建设成效,全力抓好疫情防控和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陆续推出减轻企业负担、帮扶企业应对困难的政策措施,吹响企业复工复产冲锋号,确保今年高质量发展实现良好开局。截至2月20日,全区规上工业企业已复工476家,复工率95.8%。

“部分外地员工返工后没有地方居住,企业也没有员工宿舍,这部分员工按照规定还需要进行隔离。”青岛乾运高科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孙慧英告诉记者,企业顺利复工,得益于在前期收到了“良策”——“企业所在的棘洪滩街道搭设‘桥梁’,帮我们将这部分员工予以合理安置,并给予每人70元的居住补贴,切实解决了员工居住的实际困难。”

为积极应对企业复工带来的疫情扩散蔓延风险,城阳区通过建立领导干部包联重点工业企业制度、组织召开中小微企业恳谈会、设立公开企业复工网上诉求办理和用工信息供需对接平台等模式,全力帮助协调解决企业在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安排全区1063名科级以上干部包联“四上”企业,182名处级以上干部包联重点工业企业,其中区级领导35名。

记者了解到,在抓好区内防控物资生产的同时,城阳区还全力做好区外防控重点物资生产企业需求,协调企业复工、道路运输等紧急问题。得知青岛众瑞智能仪器有限公司承接了多个省份医疗器械检测紧急任务后,主动上门了解情况,发现企业位于河北的钣金配套企业无法复工,城阳区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帮助企业在当地寻找配套商,并协调街道指导配套企业复工,在三天内为企业解决配套问题,确保医疗检测设备如期交付。

同时,为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城阳在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市有关政策的基础上,落实“一企一策”,先后制定出台《关于支持疫情防控物资保障生产企业的鼓励政策》《关于支持中小企业应对疫情促进稳健发展若干政策》等文件,通过一系列马上能落地、能见效的应急性举措,支持中小企业应对疫情、稳健发展。

其中,设立了总规模1亿元的企业转贷基金,支持经营受疫情影响、确有需要的中小企业,为企业送来及时雨,为发展注入强心剂。建立口罩、消杀产品及其他重要防护物资生产企业清单,安排专人进驻重点企业,为企业提供一揽子服务。针对疫情防控急需的医疗、生活保障物资等生产经营许可审批开辟绿色通道,坚持“特事特办”,综合运用线上线下审批方式,以最快速度指导帮助企业完成材料准备,并通过线上预审,对符合要求的第一时间予以审批,最大限度组织防控物资生产及配套企业复工复产或提高产能。

值得一提的是,疫情阻击战中,城阳区引入了一系列科技防控举措,包括阳光战“疫”云平台、居家隔离智能服务系统、智慧医疗监测等,全面提升了基层一线的防控效率。而这,也催生了一大批数字技术企业的迅速发展。在这个基础上,城阳区印发实施了《支持数字经济发展的若干政策》,数字技术企业参与区外公开招标最高奖励500万元,这也是青岛首个正式出台的区市级数字经济扶持政策。

加快项目建设,城阳区着力打造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广泛开展数字化“双招双引”、“互联网+”招商,建好云上“阳光城阳客厅”,通过网上招商、网上洽谈、网上签约等方式,引进一批好项目,推动在谈大项目如期签约、尽早投产,坚决打好疫情防疫和“双招双引”双赢战役。

下一步,城阳区将全面加强网上招商,通过微信、电话、视频、邮箱等多种方式,进行“屏对屏”沟通,大力推行线上招商、网上签约,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持续做好重大项目资源“阳光发布”,吸引企业家“阳光选择”,主动接受“阳光监管”,形成一整套市场化配置资源的“阳光机制”,真正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不断推进青岛内联外通的中央活力区建设。

(记者 张晋 通讯员 王作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