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城阳:加快建设青岛内联外通的中央活力区

城阳:加快建设青岛内联外通的中央活力区

青岛日报2020年3月5日3版

聚焦开放活、创新活、改革活,年内至少引进100个过亿元项目、20个深圳(粤港澳)优秀企业优质项目,培育高企100家以上、科技型中小企业120家以上,推动100个事项“秒批”、400个事项“不见面审批”——

城阳:加快建设青岛内联外通的中央活力区

□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记者 张 晋

2月3日,组织区双招双引中心、城阳街道以及投资方就飞天联合互联系统项目进行网上视频洽谈,达成了合作共识;

2月6日,采取“不见面”网络签约的方式,与中国信息化发展研究院、山东顺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飞天联合(北京)系统技术有限公司分别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3项协议合同金额21.5亿元;

2月12日,印发实施《支持数字经济发展的若干政策》,这是继省、市支持数字经济发展意见出台后,青岛市首个正式出台的区市级数字经济扶持政策;

2月18日,举行网上项目资源阳光发布及项目集中签约仪式,发布了计划总投资283.6亿元的城市更新和市政基础设施两大板块25个项目。同时,深圳文科园林股份有限公司等11家企业与城阳区签订框架协议,成为新的“城市合伙人”;

2月25日,举行阳光七星投资集团项目视频集中签约仪式,7个项目落户城阳区,总投资达10亿元以上,预计实现年营业收入200亿元以上;

……

去年,麦肯锡公司设计的《青岛总体战略构想》将北岸城区定位为内联外通的中央活力区。城阳区主动担当这个致力于区域崛起、协调发展的新使命,紧紧围绕市委“一手抓好疫情防控、一手抓好经济发展”的部署和创新“15个攻势”打法的要求,抓紧谋定新一年的“作战图”“任务书”,全面掀起开放创新改革新高潮,加快建设青岛内联外通的中央活力区,勾绘出开放活、创新活、改革活的“2020新图景”。

开放活——

依托对韩“国际客厅”和深圳“城阳客厅”平台,引进优质大项目

开放是城阳区的天赋基因,对日韩开放更是城阳区的传统优势。对外开放打好日韩牌,城阳区通过搭平台、聚资源、促交流,掀起了新一轮中日韩地方经贸合作的热潮。

城阳:加快建设青岛内联外通的中央活力区

位于城阳区棘洪滩街道的株洲电气青岛检修分公司复工生产线。

去年,城阳区做了几件促进日韩开放的“大事”:成功举办了2019青岛世界韩商合作大会,创新成立中韩城市发展联盟并召开工作会议;2019日韩(青岛)进口商品博览会吸引5000余名境内外专业采购商到会洽谈;全方位推进中韩交流合作“国际客厅”建设,启动区和中韩科创园开放在即,定制区正在高标准推进,韩国电子通信研究院山东分院、韩国贸易馆经贸促进中心等46家机构和企业签订入驻协议,韩国友人“宾至如归”的城市单元呼之欲出;作为全国唯一县(市、区)代表参加了第七届中日韩工商峰会,全国唯一的中日韩地方经贸合作地方联络办公室落户城阳,城阳历史性地站在了对日韩开放合作的最前沿。

对内开放尤其是对深圳开放能级快速提升。2019年,城阳区以产业协作为统领,全力打造对深圳六大产业承载板块,签约合作项目40个、计划总投资500亿元以上,形成了深圳企业家“群凤来巢”的生动局面。

2020年,“内联外通”的城阳,将如何搞活开放?

城阳将强化三区开放协同,同向发力、形成合力,重点打造好中韩“国际客厅”,迎接更多的国际友人,拥抱更多的城市建设合伙人。

——持续打好“双招双引”攻势,扩大高水平开放。城阳将更加突出“双招双引”,聚焦招大引强、招新引优、招群引链,瞄准国内外第一排企业,发挥头部企业、协会商会、大型展会等平台作用,吸纳集聚国内外优质要素资源。年内引进过亿元项目100个以上。

——面向日韩开放再升级,打造面向日韩开放的新高地。城阳将主动融入山东自贸试验区和“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建设,发挥好中日韩地方经贸合作地方联络办公室作用,持续深化与日韩地方经贸合作,打造日韩企业投资沃土。年内建成启用中韩交流合作“国际客厅”,为两国城市、机构、企业搭建集成果展示、合作洽谈、投资交易等功能于一体的双向开放平台。持续扩大中韩城市发展联盟、产业合作联盟,组织好世界韩商合作大会等特色活动。规划日韩特色街区,建设全要素融合的国际人文交流示范区。

——紧抓与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协同发展工作,打造粤港澳优秀企业北上布局的“桥头堡”。放大阳光发布会效应,深化与深企联、深促会合作,充分发挥深圳“城阳客厅”作用,搭建专业化对接服务平台,实施两地企业深度合作助推计划,加快推进深商青岛科创园、深商日韩贸易港、正威供应链等平台项目建设,年内引进20个以上深圳(粤港澳)优秀企业、优质项目。

创新活——

打造产城融合人气聚合资源集合的“中央活力区”

开放是城阳的最大机遇,创新是城阳的突出特质,开放创新是城阳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动能。

2019年,城阳区市场主体活跃度不断提升,新增企业同比增长45.28%。“五大产业集群”有效推进,浪潮智慧城市产业园、海尔·城阳生物细胞谷、无人机产业园等一批“四新”项目启动建设,新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31%。发力“高端制造业+人工智能”攻势,引进智慧产业项目18个,实施智能制造项目65个。建成全省首家博士后创新创业成果转化基地、入驻项目55个,聚合物新材料成为全省首批五家省级创新创业共同体之一。

区域经济强,创新是“源头活水”。城阳打造“中央活力区”,需要创新活、产业活,由此奠定建设中央活力区的“中流砥柱”。

产业要“活”。城阳最厚实的“本钱”就是先进制造业,培育形成了轨道交通、精密机械、电子信息、汽车制造四大主导产业集群。尤其城阳拥有科技创新制高点——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2019年我国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试验样车在城阳区成功下线,这些都是城阳优势产业创新发展的“资源池”,助力轨道交通全产业链产值突破1000亿元。

2020年,城阳将强化三区产业协同,围绕做强实体经济,聚焦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医药生物健康、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重点产业,完善产业规划,拉长产业链条,加快实现跨代赶超和产业倍增。瞄准轨道交通5000亿级产业集群的目标,着力推动轨道交通产业进一步集聚,聚焦车辆装备、通信信号等五大系统及上下游产业,实施“强链、补链、延链”行动,引进过亿元项目15个、总投资150亿元以上;积极引进中车数据中心,加强与德国德累斯顿大学等国内外高校院所合作,集聚全球科技智力资源,加快关键技术研究与成果转化;加快推进中兴通轨道交通高端装备产业园等88个重点项目建设,年内完成投资180亿元以上。发力新兴产业引进培育,重点发展5G商用、集成电路、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产业,加快推进佰才邦5G和时空信息产业园、智慧产业生态城等项目建设,培育“专精特新”产品(技术)90个以上,打造示范企业和“隐形冠军”10家以上。

今年,城阳将持续打好科技引领城建设攻势,促进全要素创新。搭建高能级创新平台,加快建设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国科大城阳双创基地、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海洋科技产学研示范基地、青岛农业大学国际科教创新示范园等创新载体,放大全国创新创业成果交易中心平台效应,一体推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产业培育。建成华为智慧农业物联网产业园,拓展“土地改良+智慧农业”生态圈,力争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落户城阳。壮大企业创新主体,实施高企培育计划,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00家以上、科技型中小企业120家以上。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建设技术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等市级以上研发平台10家以上。

改革活——

为建设内联外通的中央活力区营造好生态

改革出活力,改革出效益。新年伊始,袁隆平院士寄语城阳——“阳光城阳,成就梦想”。2020年,城阳将聚焦“三化三型”政务服务环境建设,持续深化“阳光城阳”建设,研究更多阳光改革举措,探索更多阳光发展机制,着力打造阳光高效的发展生态。

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深化制度创新、流程再造,增强动能转换活力。城阳将坚持用改革破解发展难题,持续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做大做强阳光创投公司,建设创投风投中心,设立规模10亿元的产业引导基金,组建20亿元的阳光科技智能制造基金等5支产业基金,引导金融产品更好服务实体经济;持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开展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成立阳光城阳控股集团,提高企业信用等级和融资能力,争取企业评级达到AA+,年内发行企业债券30亿元以上;持续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全面推进预算绩效管理,争取供热、交通等政府专项债券30亿元以上;持续深化土地供给制度改革,学习借鉴深圳在土地整理、土地出让等方面的经验做法,探索实行产业用地弹性出让制度。打好突破平度莱西攻势,加快推进7个“飞地经济”项目建设。用改革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打好高效青岛建设攻势,深化“放管服”改革,进一步擦亮“不用找人、一次办好”服务品牌。推动实现全部审批事项“一窗通办”、100个事项“秒批”、400个事项“不见面审批”,全流程网上办理率达到85%以上。加快建设“三化一型”高素质干部队伍,不断提升干部的现代化治理能力。

“我们将切实把学深圳、赶深圳的成果转化为开放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实绩,以改革激发中央活力区的阳光活力,让城阳成为国内外企业投资青岛发展的首选区。我们有这个信心,更将为此不懈努力!”这是城阳广大干部的心声,更是城阳向高质量发展进军的“决心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