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神机妙算,当时天下大乱,为何不雄霸一方,而是居他人之下?

大人物701


诸葛亮之所以不雄霸一方主要是因为他对自己的能力有着明确的认知,就像汉初的萧何才能、地位远在刘邦之上,最终选择了打辅助,因为萧何的自我认知是“王佐之才”,诸葛亮也是如此。诸葛亮常自比“管仲、乐毅”,一个是明相、一个是名将,出将入相是诸葛亮的追求,至于雄霸一方根本不在其考虑范畴。

有人说诸葛亮之所以没有选择称王主要因为北伐失败,如果打败曹魏,或者诸葛亮就是另一个曹操!其实这种观点多少有后世的意淫成分,从能力上来讲诸葛亮也只是个合格的管家,至于做王根本没那个才能。史书对诸葛亮执政的评价“事无巨细、事必躬亲”,大到军国大事小到士兵二十军棍的惩罚诸葛亮都要亲自过问,难怪后来会把自己给累死!试问这样的人如何能做一个王,就算真的做了也是劳碌命!

诸葛亮的自我追求是出将入相,其本人也拥有极高的操守,做丞相数十年没有丝毫贪污受贿,到死了也只有十五顷薄田,可谓清贫至极,鞠躬尽瘁是他一生真实的写照,这样一个人又哪里有雄霸一方的野心呢?


石说大史话


刘表虽然是汉室宗亲,但是在荆州也需要与地方豪强的蔡氏结为姻亲,只有这样才能割据一方。诸葛亮据说是汉司隶校尉诸葛丰的后人。司隶校尉在东汉是权力非常大的官职,号称“三独坐”,但是诸葛亮家世并不显赫,虽然父辈也做过郡丞,代理太守等官职,但总的来说只能算是寒门地主。诸葛亮投靠刘表后,也努力的表现自己:比如与当地望族黄氏联姻;比如以隐士自居,但又高调的宣扬自己“才比管乐”。但是,谁又会看得上一个乳臭未干的年轻人呢?不过,通过汉末最大的大嘴巴司马徽,诸葛亮也获得了一些名声。



得胜影视开拓者


鄙人认为,他不去逐鹿中原是受制于天时、地利、人和的局限。难以成为创业之主。所以成为贤相才是他的佳选。具体分析如下:

1、天时不在,诸葛尚幼

首先,东汉末,王朝经历极大的破坏,在内外交困,进入倒计时。但此时强大的国家机器,依旧高效凶狠。汉官威仪依旧是百姓心中的分量十足。

所以参与逐鹿,就必须托以汉名,而此时诸葛尚在年幼,新历父丧,逃难到姨夫刘表治下的南阳郡,所以年幼悲苦,寄人篱下;缺乏威望和势力的他,根本无法振臂起事。即便起事,也不过是刘表的前锋而已。假设他再不托已汉名,那么结果就是他的名字都不会出现在三国志里了。

2、地利难觅、荆州四战

其次,荆楚秀美,自古是四战之地。所以刘表盘踞于此,就成为曹、孙无限觊觎的对象。

所以诸葛在此起事创业,不是让刘表起杀心,就是被曹、袁拉拢。早早将自己置于危险中。他的一腔热血,恐怕会成为袁、曹相斗下,为刘表中立的润滑剂。实在不是上佳之选,故此不如择主而侍。

3、雄主万一,诸葛多智

再次,军阀兼并战争,都为统一而战。弱肉强食中,只有万中无一的雄主,才可坚持到最后的三国决赛,而诸葛的性格很显然不似雄主,所以与其创业“竞标”,不如跟着刘备搭台唱戏,成为“濒临破产的刘氏小公司”股东,更易实现人生价值。这样才占尽三才,成就传奇。





书生系


诸葛亮在巜三国演义》中是被神化了的人物,遇到刘备如鱼得水,有了栖身之地,没有这个舞台,他自己是难以施展报复的!天注定他是个谋士,尽管才高八斗,学腑五车,也不可能靠自己独立地撑起一片天,他不是大奸大雄之人,只能辅佐君王,而不能成其为君王,他躬耕于南阳,他相接识的朋友圈子,以及他所处的水镜集团就注定了他的人生走向!


素俭朴慈


诸葛亮虽然神机妙算,但是不具备雄霸一方的条件,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第一个原因也是核心原因,是他的心态比较趋向于平和淡泊,没有割据一方的欲望和野心,这和他的性格和从小接受的忠孝教育有很大的关系,现代社会很多人忠孝观念比较淡薄,但是两汉时期的基本国策之一就是以孝行天下,孝廉就是两汉时期的产物,汉末很多文人受此影响,都心怀汉室,很多心怀不轨的军阀都在名义上以汉献帝为尊,这样才能在汉末立足,袁术就是个反面的例子,而诸葛亮作为一个接受传统忠孝教育的文士,对于汉室的忠心是毋庸置疑的;

其次是他不具备割据一方的诸侯所拥有的心机与手段,这些东西他都懂,但愿不愿意去用却是另外一回事,诸葛一身唯谨慎,从子午谷奇谋就可以看出来,诸葛没有一个诸侯所具备的狠辣与决断,毕竟魏延的计策一旦成功收益很大,失败了损失也不大,但是诸葛亮舍不得,这只能说明他是个好领导,但一定不是一个好诸侯,原因你们大家都懂得!

最后是他长大出道的时候,天下大势已经比较明朗,他无病无权,也没有任何的影响力,靠自己才智博出的那点名气帮不了他太多,最后只能依附有名望和影响力,但势穷力孤的刘备,靠刘备来实现自己的理想;

所以,结合以上几点来看,诸葛亮是不具备割据一方的条件的;


大马哈刘805


如果诸葛亮早出生20年,兴许他真的有那么一丝丝机会,但是依然不大。

特别是在错失了黄巾之乱,十常侍之乱,董卓之乱之后,基本上也就错失了东汉末年创业打天下的机会。

最重要的是

诸葛亮没钱没地盘,更加没有士族支持

光凭嘴炮打天下,那是不可能的

诸葛亮再怎么神机妙算运筹帷幄,手下的士兵得有立足之地吧,得有猛将吧,得有钱粮支持吧。

诸葛亮就一茅草屋,开局一个破碗,你让他打天下,你给他一本三国演义,他也未必有办法呀。

别拿朱元璋和刘邦的开局来说事,诸葛亮出山的时候,天下都定了大半了。


无心140102310



诸葛亮神机妙算,这是纵览诸葛亮的一生,得出的结论,说白了,若没有诸葛亮再辅佐刘备时的精彩发挥,诸葛亮的评语不会那么出彩。这时候,问题就来了,诸葛亮是再辅佐刘备后,通过一次次的出彩,来征服了大家的心。


而在诸葛亮还在隆中的时候,他的才能并没有多少人看的出来,就连当时的荆州牧刘表都不怎么看好诸葛亮,刘表召见诸葛亮,纯粹是因为与诸葛亮的丈人黄承彦的关系,才见了他几次,也说要给一些官职给诸葛亮,但这些官职都是非常小的官职。


没人知道诸葛亮的才能,那在那个时候,有谁愿意跟着诸葛亮呢?而且诸葛亮身边都是什么人?石广元、孟公威、崔州平、徐庶、还有马良和马谡,那时候马谡还小,都是一帮文人们,别说时在三国时期,放眼任何一个时期,哪有说雄霸一方的集团,都是一帮文人们呢?

这就是其中的一个关键点:1、诸葛亮有才识,但并未被人发现;2、诸葛亮因为没有被人发现,所以没有号召力;3、因为没有号召力,所以,招呼不来一帮武将,4、没有武将,自然就成不了事。

<strong>

水镜先生对诸葛亮有这么一句话:虽得其主,但不得其时。说的正是这个道理,诸葛亮出山时,虽辅佐了刘备,汉氏后裔,又有关于,张飞,赵云协助,看似前途一片大号光明,隆中对也是格外的鼓舞人心,但当时的大环境并没有“隆中对”想的那么美好,北有曹操盘踞,江东有孙策/孙权兄弟,荆州有刘表,益州有刘璋,不说结局,就说当时,这几位诸侯早就成了气候,在这个时候,刘备与诸葛亮怀揣“隆中对”出山,真不是时候。有了刘备及关张赵,刚出山时,这些人还跌跌撞撞,败多胜少,逼的不行了,后来与孙权联盟,一起打曹。这还是有武将的情况下,倘若要是诸葛亮自己,别说雄霸一方了,走出隆中,刚宣布起义,就被灭都有可能。


再加上诸葛亮虽然结识的人物都是水镜先生啊,凤雏啊这些大名人,但想当诸侯,想雄霸一方,得有家底啊,没有利,谁愿意跟着后面出生入死?而这些大名人自己过日子富裕,招兵买马却还差好几个档子,再加上,诸葛亮的出身本来就不显赫,与曹操、孙权相比,差多了,没有显赫的出身,就不会有足够的家底,没有钱就无法招兵买马,带领弟兄们打仗。


所以,诸葛亮非常清楚自己有什么,缺什么,他从来就没有想要自己当老大的心,他从一开始想的就是如何推销自己,将自己择一个良主,虽然后来一路走来,刘备和刘婵逼的他快成一把手了,但他的心和他的能力,就是个谋士,顶多是高级谋士,高级参谋长的角色。


寒舍阅独


汉光武帝能够夺取天下,靠的是地方豪强武装的大力协助,所以在统一后给了豪强地主极大的政治权力(其实也是算是被迫的)。所以说,东汉是皇帝与豪强地主共治天下,豪强地主拥有大量的土地、人口及私人武装,与中央政权相互制衡,互相依存。东汉末年,黄巾军起,天下大乱,地方豪强纷纷扩充武装,镇压起义,造成了地方豪强尾大不掉的态势。

刘表虽然是汉室宗亲,但是在荆州也需要与地方豪强的蔡氏结为姻亲,只有这样才能割据一方。诸葛亮据说是汉司隶校尉诸葛丰的后人。司隶校尉在东汉是权力非常大的官职,号称“三独坐”,但是诸葛亮家世并不显赫,虽然父辈也做过郡丞,代理太守等官职,但总的来说只能算是寒门地主。诸葛亮投靠刘表后,也努力的表现自己:比如与当地望族黄氏联姻;比如以隐士自居,但又高调的宣扬自己“才比管乐”。但是,谁又会看得上一个乳臭未干的年轻人呢?不过,通过汉末最大的大嘴巴司马徽,诸葛亮也获得了一些名声。

葛亮字孔明,琅邪阳都人也。汉司隶校尉诸葛丰后也。父珪,字君贡,汉末为太山郡丞。亮早孤,从父玄为袁术所署豫章太守,玄将亮及亮弟均之官。会汉朝更选朱皓代玄。玄素与荆州牧刘表有旧,往依之。玄卒,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於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由此可见,诸葛亮出身并不显赫,没有足够的家世,无法成为一方诸侯,就连被一方诸侯任用的机会都没有。汉代的军队大多由招募而来,没有一定的官职地位,以及足够的财力,根本无法豢养一支虎狼之师,所以诸葛亮最好的出路就是出仕为他人效力。所以诸葛亮才需要努力的宣传自己。

刘备屡战屡败,穷途末路之间,通过司马徽,徐庶等人的宣扬,获得了诸葛亮的消息。三顾茅庐恭请诸葛亮出山。诸葛亮做足了姿态,然后才献上了隆中对,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也是诸葛亮达到个人成就的顶峰。自此之后,诸葛亮虽然辅佐刘备完成了三分天下的宏图,但是无论再怎么努力,也无法进一步突破。

汉末为大争之世,英才辈出,诸葛亮虽然有才,但在这些人之中,并不能算得上突出。其次,刘备的崛起时间较晚,曹操、孙权既占据天时,地利,又占据人和,蜀中是刘备的唯一机会。蜀中地广人稀,天然上就处于弱势,再加上诸葛亮长于治国,短于治兵,面对人才济济的魏国,九出祁山均已失败告终。《三国志诸葛亮传》中,陈寿对诸葛亮有精辟的分析,虽然略有贬低之意,但大部分还算客观。

亮之素志,进欲龙骧虎视,苞括四海,退欲跨陵边疆,震荡宇内。又自以为无身之日,则未有能蹈涉中原、抗衡上国者,是以用兵不戢,屡耀其武。然亮才,於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幹,优於将略。而所与对敌,或值人杰,加众寡不侔,攻守异体,故虽连年动众,未能有克。昔萧何荐韩信,管仲举王子城父,皆忖己之长,未能兼有故也。亮之器能政理,抑亦管、萧之亚匹也,而时之名将无城父、韩信,故使功业陵迟,大义不及邪。盖天命有归,不可以智力争也。

我们认识及了解诸葛亮,主要是通过《三国演义》,但是这本书是七分写实的演义小说,同时因为宣扬刘氏正统,对刘备系统的人均进行了美化和拔高。其中以诸葛亮为甚,“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 是最真实的写照。

所以,对于诸葛亮的评价和认识不能脱离东汉末的时代特色,愚以为,以诸葛亮的才能,只能当得起“治世之能臣”,远远达不到“乱世之枭雄”。


最后的守门人


引言:

依照诸葛亮出山时的局势,诸葛亮只能屈居人之下。原因有二,其一诸葛亮没有让人信服的身份和号召力,诸葛亮接触的多是当地的饱学之士并没有当地知名的武将;其二在当下的局势中任何一方诸侯都不会给诸葛亮做强做大的机会。



诸葛亮没有号召力

在三国时期想要成为一方诸侯,要么出身世家、要么需要长时间的经营。诸葛亮虽然出身于世家,但是其父在诸葛亮幼年时就已经去世了,在这样的环境下,诸葛亮根本没有号召力。

诸葛亮隐居在隆中,接触的多是当地的保学之士,并没有武力值较高的武将。所以即使诸葛亮竖起旗帜,也很难招募到有名望的武将辅助自己。如果一方诸侯只有谋士辅助,没有武将辅助,那么这样的势力在三国时期并不能长久地生存下去。



当下的时局不允许诸葛亮做强做大

诸葛亮出山时,各方诸侯已经形成气候,如果诸葛亮在这时选择树立旗帜很难发展下去。诸葛亮出山时,曹操虎踞北方、孙权据守江东、刘璋占据天府之国、刘表盘踞荆州,天下各诸侯势力都处于巅峰时期,如果诸葛亮自己此时发育自己的势力,那么无异于引火自焚。有着皇叔身份的刘备奔波半生尚且依附在刘表之下,一个无名无份的诸葛亮,又怎能独自竖起大旗。


总结:诸葛亮出山时,小股势力已经被各方的大诸侯吞并了。各方诸侯不会给诸葛亮时间做强做大,而诸葛亮也没有合适的旗号来招募军队。


感谢大家阅读,个人观点如有不妥之处请大家斧正。


青梅煮酒品三国


文臣武将

1 诸葛亮是文臣,是军师!武力可不行!

2 雄霸一方需要资本,诸葛亮即没有富甲一方,又不是王公世族,手下也没有大将,拿什么号召起事,雄霸一方?

3 刘备和曹操,都善于统帅指挥,简单说就是用人,而且他们都有家族背景,才能号召群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