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長平之戰,用韓信換掉白起,那麼結果會怎麼樣?

創客醫雲



長平之戰,如果換做韓信領兵,秦統一天下至少能再提前十年。


題目有三個要素,長平之戰,白起,韓信,且聽我一一道來。


長平之戰:

發生在秦趙兩國之間一場曠日持久,雙方消耗巨大的一場生死搏殺。戰事發生於秦昭襄王執政期間,說起這個昭襄王,還真不得了,這老哥哥活了75歲,當王有56年之久,這個在當時是非常了不得的歲數了。秦昭襄王即位後,白起登上了歷史舞臺,這位布衣起身的殺神,把天下的諸侯的軍隊幾乎都打服了。唯獨趙國,在趙武靈王推行胡服騎射後,實力有所增強。在公元前263年,因白起攻陷韓國野王,等於把韓象一條蟲一樣攔腰掐斷,令上黨等城成了飛地。韓惠王不得已,命上黨郡守馮亭獻城給秦國,希望秦國能以此退兵。可這個馮亭自作主張,欲把上黨獻給趙國。而趙孝成王上稱稱了稱自己,覺得自己離三高還有點遠,盡然一口吞下了這塊肥肉,這真是男人貪嘴誤國啊。這正好給了秦國攻打趙國的口實,秦將王齕對陣趙將廉頗,這一仗打了三年,雙方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趙最後國力耗盡,諸侯國也懾於秦昭襄王的威脅,也不敢給趙增兵,也不敢給趙發糧,這時候的秦昭襄王已經七十多歲了,各個諸侯國都悄悄的說——我信你個鬼,這個糟老頭子壞得很(抖音欠昭襄王一個贊,是不是啊?)。沒辦法,趙王只好用趙括替換了廉頗。而秦也消耗很大,秦昭襄王甚至舉全國之力,徵發十五歲以上的男子支前,同時也悄悄的用殺神白起換下了王齕。最終,趙括棄守轉攻,不惜孤注一擲,以期能解長平之圍。而戰神白起,給了趙括致命的打擊。趙軍斷糧四十多日,相殺而食,不得已投降,而白起則坑殺了這四十多萬降卒,而秦也付出了二十多萬人的代價。長平之戰,趙完敗,秦慘勝。秦勝利之後,居然歇兵了。

白起<strong>

白起據記載是楚平王之孫,白公勝的後代。這個記載到底有多少可信度,我覺得真的很難說啊。白起,是得益於軍功爵位制的推行,從一個布衣百姓,歷經大小七十餘戰而完勝,得以官拜武安君。白起以殺神著稱,最著名的就是長平坑殺四十萬趙國的降卒。而白起用兵,很擅長於攻堅,能利用天時地利,殺伐果決,絕不容情,是一位對手聽到名字,就要打哆嗦的主。是戰國時代最了不起的軍事家之一。而白起坑殺降卒也是有歷史原因的,在戰國時代,戰敗被俘,往往都能被釋放回國,這些釋放回國的降卒,經過休整後,又會重新回到戰場,這也是白起殺降的最主要原因了。白起每陣必殺,還有秦國的軍功制,士兵還要等著領賞,不殺哪來的軍功呢?隊伍要帶的好,要有人肯賣命才行啊,也是明知殺降不可為,而不得已為之啊。


韓信

也是一個布衣出身,曾受過胯下之辱,乞食漂婦,曾奔波於項羽的帳下不得重用,又逃到漢王劉邦處,差點因罪被砍頭,如不是夏侯嬰求情,早做了刀下鬼了。在漢王帳下也不得志,心灰意冷之際得蕭何星夜追回後才展現出過人的軍事才能,最後逼得霸王項羽烏江自刎。而韓信擅長於謀略,往往能以少勝多。


將在外,殺了再說

而長平之戰,如果換做韓信,或許會有不一樣的結局。韓信有很強的大局觀,把握和製造戰機的能力很強,相信經過王齕幾年的對峙後,也能輕鬆戰敗趙國。殺降或許也會做,但依韓信的性格,不待秦昭襄王發話,肯定已借勢直攻趙國了,因為長平之戰就是要攻打趙國的啊。那麼滅趙就會提前,秦或許就會在戰略上處於更加主動的地位。這是有先例的啊,在韓信準備攻齊時,得知漢王已經派酈食其說服了齊王歸漢,齊王連降書順表都寫好了,就等著漢王來受降了。韓信知道了,就想放棄進攻,范陽辯士蒯通勸韓信攻齊,韓信真就幹了,這和他青年時期做平民的放浪性格是分不開的。而這一攻,氣的齊王把酈食其放在大殿前的大鼎裡,給活生生的給煮熟了。而如果換做白起則不會,白起生活在秦地,秦律法森嚴,秦的老百姓從小法律意識就特別強,白起也因為自己功高震主,不敢造次。而韓信雖然也是秦國人,但生活在楚地,相對來說還是有些自由度的,他絕不會象白起一樣,浪費前線大好的時機,消耗士兵大勝後的信心,而那時的趙,已經像一個風燭殘年的老人,一根指頭就戳倒了。 將在外,殺了再說,這就是韓信啊。

所以,如果韓信替換白起,絕對不等命令,直接就滅趙了,那秦統一六國,有可能提前十年也說不定啊!


湖漢山


近幾年,白起被西吹吹上天了!

白起這個人作戰指揮水平算得上中上,但放在名將如雲的歷史中算不上太出彩,大概80分水平吧!

但要論狠勁,那絕對名列前茅,120分都不為過!

所以白起打的仗大部分是狠仗、笨仗、慘仗!長平之戰趙國是挺慘的,但秦國損失何嘗不慘?!

和歷史上一流名將比起來,如項羽鉅鹿之戰、彭城之戰,韓信井陘之戰,霍去病封狼居胥,曹操官渡之戰,謝安淝水之戰,吳起伐秦,劉裕北征……白起只能算是二三流!

這個二三流名將之所以能有人屠的成就,主要在於秦國全民皆兵的戰爭機器,帶來的巨大戰爭實力優勢,能讓他可著勁造騰!

這麼說吧如果把趙國和秦國的國力對調一下,廉頗、李牧能把白起按在地上摩擦!😏


吹吹水吐吐槽


毫無疑問,白起和韓信都是優秀的將領。但是恕我直言,如果長平之戰趙國換上韓信,白起只能灰溜溜的撤退。

縱觀白起的戰役,都是以狠戰,消耗戰而出名,白起作為戰國戰神也算是實至名歸。

而韓信卻是把兵之詭道用的爐火純青的人,大局觀強過白起。韓信善於把各種不利因素轉變成有利因素。而且從劉邦彭城大敗求救於韓信,而韓信未能馳援來看,韓信非常懂得取捨之道。

雖然趙國因糧草不濟不能大敗秦國,但是白起要想肯下韓信也是痴人說夢。簡單的說白起屬於不要命類型的,韓信屬於不要臉類型的。


靜靜的看著你裝逼遭雷


一樣的。大勢所趨!

秦國經歷七代明君,上百年的積累。而且代代重視人才,重用人才。各國的人才都跑到秦國去尋找機會去了。秦國越來越強大。

大臣有呂不韋、李斯、尉繚

大將白起、王翦、司馬錯、蒙恬、王齕、蒙驁、王賁、李信、蒙武、章邯。其他不太出名的就不說了

再看看其他國家的人才,趙武靈王被自己兒子和大將囚禁活活餓死了。血淋淋的教訓,不信任武將。廉頗不受重用;趙奢病死了;李牧反間計被殺掉了。最能打的趙國都人心惶惶,更何況其國家。

秦國文臣出謀,武將敢戰。百姓為了功爵敢死。通過巴蜀的治理,源源不斷的糧草。

就算李牧沒有被殺掉,也只能多撐一會。


天天爆開心


看來白起攻趙國是條仵的,蘇代用那麼多土地來換取暫時不攻邯鄲,何來斤斤計較,就一座城池攻它不在早晚。白起為了自己功勞壓過範某不說,放童子軍回邯鄲就顯不忠,有心假仁心作點戲送回秦國算了。何必送回邯鄲報信,然後一反常態,畏難不前,終落下了一″死角"難破。韓信是有和全局共有意志,先立大業再說,其它暫放下。韓某性格不會殺降,進爾勸降,叫趙國降卒喊親人叫開城門不在話下。


用戶9450977780495


白起勇夫一個,跟本不能和韓信比。


鴻運7364


韓信換白起來打長平之戰這個非常有意思,長平之戰我們都知道是白起方秦國勝利了,但是是一場慘勝,是一場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絞肉戰,白起勝利後殺四十萬趙國戰俘更像是秦軍全軍要求的報復。白起像彭德懷一樣勇猛無匹,依靠強大的秦軍打大規模殲滅戰。反觀韓信更像林彪,是一名儒將,滅趙之戰用的是一批新軍,背水一戰在最大程度上激發出每個士兵的最大戰力,當韓信得到優勢兵力在垓下打項羽時,用十面埋伏困死項羽,再用四面楚歌瓦解楚國,這一戰打得像藝術一樣完美。

白起若換成韓信,敵我雙方的戰損最多七三開,那四十萬戰俘也不用死,長平之戰會贏得更完美!


進擊的梨子


趙軍不出擊不行了,都沒糧了,李冰修的都江堰幫秦軍快速運糧,趙軍糧草供不上,所以趙軍必敗,換誰都一樣


快樂的尹志平


換韓信不會殺俘,因為他們都是中國人!!!


手機用戶戀蝶花


如果趙軍有轟炸機會有什麼結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