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有哪些经典作品,配的上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称号?

醉翁人494


唐诗,气象万千,磅礴壮阔,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为灿烂的篇章之一。

唐代诗人最为知名的莫过于“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前者代表的是唐诗浪漫主义的登峰造极,后者则是唐诗现实主义的至崇彰显。“李杜”素来为世人津津乐道,而白居易的诗歌,凡是上过中学语文课的,想必都会对其诗歌雅俗共赏的评价印记深刻。但是,许多人恐怕不知道的是,白居易还享有“诗王”的称誉,与“李杜”一起被视为唐代三大诗人,其地位之高由此可见一斑。

白居易之所以能获得如此崇高的评价,是因为他的作品达到了一定的艺术高度,内涵丰厚,并具有极大的影响力,且这种影响甚至深入到社会底层与大唐的邻国(如日本),到了晚唐,张为在《诗人主客图》中称其为“广大教化主”,也正是着眼于其影响之大。

白居易以“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时而作”为诗歌纲领,据研究统计,其诗作多达3000首,那么,又是其中哪些经典作品使之扬名天下,从而使其配得上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称号呢?

首先是传诵千古的经典感伤诗。

关于“情”的描写和抒发,无论是家国情、亲情、友情和爱情,等等,历来是文学创作的重要题旨之一,更是诗歌创作不可或缺的题中应有之义(意蕴)。

在中国古代的诗歌作品中,不乏流传至今为人称道的抒情名句,如《诗经》“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屈原《离骚》“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等等,不一而足。

这些优美清雅的句子,字里行间流露的牵念、怅惘、失意,瞬间便穿越了千年光阴将我们心底的柔软一击而中,令人产生深深的共鸣。但是,上述这些作品,从对后世的影响深度及流传广度而言,却难以企及白居易创作的两大感伤诗名篇:《长恨歌》《琵琶行》。个人认为这两首诗歌的叙事与抒情的结合堪称“珠联璧合”,情节生动曲折,情感婉转细腻,其中令人耳熟能详、脱口而出的诗句比比皆是,从古至今,无数读者深受触动、感动,引以为心声。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长恨歌》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琵琶行》

更为重要的是,这两首诗歌的流传,并不仅仅只是停留在于诗歌本身的传诵,而是还在很大程度上,持续不断地激发后人灵感,成为了一种引领多元文学作品创作的经典素材(母题)。

元代剧作家马致远写有一个知名的杂剧,题为《江州司马青衫泪》,写的是白居易在长安为官时与擅长琵琶的歌妓裴兴奴相爱,后来历经一番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据考证,裴兴奴是唐代的一位胡女,也确实是一位琵琶高手,但其与白居易恋爱故事则纯属虚构。显而易见,从情节来看,此剧本的构思和题材源自《琵琶行》无疑。

上世纪90年代有一首十分火爆的粤语歌《相逢何必曾相识》,歌词里最为经典的便是“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这句,少时虽不解其中况味,但却念念不忘,后来才知道是出自白居易之手,不由感慨:经典古诗与现代流行文化元素如此水乳交融,感人肺腑的情感横亘千年亦历久弥新。

清初剧作家洪昇所作的,讲述唐玄宗和杨贵妃之间的爱情故事剧本《长生殿》,即取材于这首《长恨歌》(另两部取材的作品是陈鸿的传奇《长恨歌传》和元代剧作家白朴的剧作《梧桐雨》,不言而喻,《长恨歌传》也与白居易的《长恨歌》有千丝万缕的关联)。

在白居易的《长恨歌》面世前,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故事就已广为流传,但若不是有这首诗歌的加持,千年之下,二人的故事又何以演变成传奇,又怎么会被演绎成为荧幕经典呢?(远的不说,近年上映的电影《妖猫传》大家应该比较了解)。

再再后来,著名作家王安忆的长篇小说也直接将《长恨歌》作为书名,此“长恨歌”与彼“长恨歌”,不经意间,如两生花般辉映出了古今女子人生情感的斑斓。

其次是“意激而言质”的讽喻诗。

白居易的才情,并不只是体现在上述“风花雪月”的抒情诗中,还体现在其创作的以美刺为目的的讽喻诗。

白居易在朝为官十年,创作了172首讽喻诗,其中以《新乐府》50首和《秦中吟》10首为代表作。虽然世人最为看重的是上述提及的《长恨歌》《琵琶行》,但白居易本人其实更为看重的却是那些针砭时弊、反映民生疾苦的讽喻诗,他自编的诗集从卷一到卷四皆是讽喻诗即是有力佐证。

白居易的讽喻诗的一大鲜明特色是,这些讽喻诗大多与他的一系列奏状密切相关,充分地体现了他所具有的儒家以民为本的思想。元和四年(公元809年),白居易针对当时贫民因欠官租而被囚在狱中至死不见天日家破人亡的惨状,写《奏阌乡县禁囚状》上书请求朝廷降旨予以释放,清除此类冤狱。其《歌舞》一诗中写道:“雪中退朝者,朱紫尽公侯。贵有风雪兴,富无饥寒忧。所营唯第宅,所务在追游。朱轮车马客,红烛歌舞楼。欢酣促密坐,醉暖脱重裘。秋官为主人,廷尉居上头。日中为乐饮,夜半不能休。岂知阌乡狱,中有冻死囚!”即与此相对应。

白居易的讽喻诗,代表了广大不幸的人民对苛政的控诉,至今读来,那份字字泣血的悲愤依然力透纸背,直抵人心,古今同悲呼。

“……长吏明知不申破,急敛暴征求考课。典桑卖地纳官租,明年衣食将何如?剥我身上帛,夺我口中粟。虐人害物即豺狼,何必钩爪锯牙食人肉?……”《杜陵叟》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卖炭翁》

“……浚我以求宠,敛索无冬春。织绢未成匹,缲丝未盈斤。里胥迫我纳,不许暂逡巡。岁暮天地闭,阴风生破村。夜深烟火尽,霰雪白纷纷。幼者形不蔽,老者体无温。悲喘与寒气,并入鼻中辛。昨日输残税,因窥官库门。缯帛如山积,丝絮如云屯。号为羡馀物,随月献至尊。夺我身上暖,买尔眼前恩。……”《重赋》

虽然,历史地看,揭露社会弊端的现实主义题材的诗歌,白居易讽喻诗作的声誉或许不及他的前辈杜甫的“诗史”,但是,在政治理想上以杜甫为榜样的白居易,始终恪守忠心报国、敢于直言的政治品格,他所创作的具有“谏言”性质的讽喻诗,义正辞严,疾恶如仇,起到了反映民情、干预政治的良好作用,最大限度地发挥了文学的社会功能。

从《诗经》、汉乐府到杜诗,中国古典诗歌直面社会现实、揭露民生疾苦的优良传统,白居易继承并进一步地发扬光大了这个传统,因而不愧是一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加之,白居易的诗歌用词洗练,通俗易懂,广为流传,对其所处的时代及后世均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因此,从这个意义而言,白居易的讽喻诗也毫不逊色于杜甫的“诗史”,白居易及其诗歌成实足以担得起“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称号”。


猪猪316


“唐代三大诗人”历来认为是李白、杜甫、白居易,较为中肯。

李杜,一个“诗仙”,一个“诗圣”,自然名气极大,但白居易与之相比,并不逊色丝毫,甚至在某些方面犹有胜之。

那么,白居易在“诗歌”领域上,又有何建树令人称颂呢?

创作理念,继承了乐府诗的真谛

白居易在诗歌史上最大的贡献,就在于其掀起的“新乐府运动”。

这里有必要先介绍一下“乐府诗”。

“乐府”虽然在秦代就曾设立,但要说乐府诗还要从汉代说起。乐府本来就是模仿着先秦时期朝廷向民间采诗的传统而设立的部门,用以让统治者明了民间的意愿。

汉代乐府最初其实是“挂羊头,卖狗肉”,汉武帝时期的乐府基本上都是歌功颂德的作品,不来自民间,是乐府官员自行创作的“媚上”之作。后来文人开始自发创作,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汉乐府”。

但不论实际效果,从这里可以很明显地看出一个现象,乐府是继承了“风诗”的传统,需要具有“美刺”精神。

乐府诗的发展大概有三个比较重要的节点。

  • 第一个是曹操,以“乐府”写时事,也就是所谓的“旧瓶装新酒”。

什么意思呢?乐府诗因为需要配乐演唱,所以题目一般都比较固定,比如《燕歌行》、《蒿里行》、《步出东门行》等等,内容也往往不出那么几类。但是曹操用了这个乐府的诗名,却将时事写入了诗歌中,开创了乐府诗“讽刺”时事的传统。

  • 第二个是杜甫,出现了“即事名篇,无复依傍”的现象。

这时候,杜甫写乐府诗,连一直沿用的诗名也舍掉了,自己拟一个题目,比如“三吏三别”、《兵车行》、《丽人行》等等,都是这样的作品。

  • 第三个就是白居易,乐府诗自此大成。

白居易在杜甫的基础上创作,并且明确了乐府诗“美刺”的精髓。他没有在诗歌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去深入,而是提出了经典的创作理念: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这个理念很好地契合了儒家思想“修齐治平”的理想,同时又将“风诗”传统、“乐府”精神发展到了极致。

他认为,诗人为什么要写作诗歌?不仅仅是要抒发自己胸中块垒,更是要有实际作用,即:

补察实事,泄导人情。

所以,我们来看他的作品就能发现一个很明显的特征:

《卖炭翁》的前面的小序是:

苦宫室也。

《井底引银瓶》前面的小序是:

止淫奔也。

如果对中国诗歌比较了解的读者就很自然的会想到《诗经》的注解:

《关雎》的后面有的是“美后妃之德”,有的是“乐得淑女以配君子”,将诗歌的含义标明出来,明确告诉读者,你别误会,我这首诗就是讲得这个事。

白居易自己也承认这件事,《新乐府》序中称自己的作品:

篇无定句,句无定字,系于意,不系于文。首句标其目,卒章显其志,《诗》三百之义也。

由此可见,白居易就是将风诗的“开篇明义”以及乐府诗的“美刺精神”结合起来,在创作理念上,是要超出了“李杜”的。

换句话说,李白和杜甫的告诉人们,什么样的诗歌是好诗,但是没有一定的积累你学不来。李白未成名之前,曾经“三拟文选”;杜甫诗歌更是号称“无一字无来处”,这些都不是一般人可以创作的。

白居易告诉人们,要如何创作好的诗歌。并且他亲身实践了,即使没有好的文笔,即使没有高雅的趣味,也可以写作出感人至深的诗歌。

这就要说到白居易诗歌的传播效果了。

传播范围,需要把眼光放得更远

说起白居易诗歌的传播,有一句话经常被用到。那就是他去世之后,唐宣宗李忱所作《吊白居易》中的名句:

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这说明了两件很重要的事,反映了白居易诗歌的特性。

  • 其一,白居易的诗歌通俗易懂,童子、胡儿都可理解。

传说,白居易每写一首诗,都要读给老妪听,确认这样的人都能读懂,然后才会定稿。

这个故事虽然比较夸张,但确实能反映出白居易对诗歌的追求,即通俗易懂。

为何如此?因为白居易的诗歌主要是为了社会底层的百姓而创作,只有他们感同身受了,才能在社会上掀起一篇呼声,作为他在朝堂之上谏言的声援,这也是他认为诗歌必须要有实际作用的一种体现。

  • 其二,白居易的诗歌传播范围特别广,本土稚童,外地番邦都有耳闻。

这一点可以说毫不夸张。在国内的影响有目共睹,我们讲点国外的。

当时,中国诗歌传到日本之后,被日本文人争相传抄,大为赞叹。但可能很多人并不清楚,在日本影响最大的诗人,不是享有盛名的李杜,而是以通俗见长的白居易。

因为白居易在民间的口碑极好,老百姓也能看得懂他的文字,所以自发地抄录他的诗歌,放到寺庙当中供人取阅。

因为是免费的,所以“遣唐使”带回国大量的诗集作品中,白居易自己就占据了一半还多。

又因为通俗易懂,在诗歌水平还不高的日本人眼中,自然就感觉非常亲切。

所以就造成了,李杜等人在日本等受中华影响的国家中鲜有人知,但白居易却是声名远播。

不要小看这两点,这也和白居易诗歌的“功利”性有关。只有被传播、被阅读的作品,才能在社会上激起极大反响。

诸如李杜等人的诗歌,所影响的往往是文人圈层,但白居易的诗歌,影响的却是千千万万的底层百姓。

传播范围和受众的变化,让白居易在民间的声望是要超过李杜的,所以作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就是当时采用票选都不见得会输给谁。

叙事诗的承继,开启了梅村诗史

如果要说对后世的影响,白居易的贡献正好弥补了李杜等人的不足,他所擅长的领域,除了明末清初时期的吴伟业之外,并无太过惊艳的人物出现。

说起白居易最为著名的两首诗歌,大概要算《长恨歌》和《琵琶行》了。这两首都是叙事诗,在当时并不受重视。

可以说,中国古代的优秀诗歌,绝大多数都是“抒情诗”,抒发“家国”情怀的作品,叙事诗歌极少,非大家不能传神。

先秦两汉时期,文人创作唯一值得称道的作品大概就是蔡邕的女儿蔡文姬所作的五言《悲愤诗》了:

儿前抱我颈,问母欲何之。人言母当去,岂复有还时。阿母常仁恻,今何更不慈。我尚未成人,奈何不顾思。见此崩五内,恍惚生狂痴。

在此之后,就是杜甫创作的“三吏三别”一类的作品,佳作可以说是少之又少。

似乎当时的文人普遍不太看得起这种类似“小说”讲故事一样的体裁,直到白居易的出现。

白居易用长篇叙事诗的蕴含乐府“美刺”精神,听起来简单,但做起来非常难,从他的作品里就可以看出。

比如《长恨歌》就是一篇“跑题”的作品。

前面部分: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可怜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很明显地讽刺意味,但是后半部分却转而歌颂杨李之间缠绵、感人的爱情故事了。

以白居易对叙事诗的驾驭能力,尚且出现了这样的无奈,当可知这类作品的创作实属不易。

后世当中,直到吴伟业的出现,才再次令这种作品焕发光彩,其《圆圆曲》、《听女道士卞玉京弹琴歌》等作品可谓深得白居易精髓,以致有人评价:

香山长庆有遗篇。

香山就是白居易的号,长庆指的是白居易的诗歌作品,被称为“长庆体”,在当时引起了很大反响。而吴伟业这样的作品被称作“梅村体”,都是同样的缘由。

不仅是叙事风格的继承,吴伟业还是获得了“诗史”称号的文人,用叙事诗歌讲述新朝遗民的内心感受,对混淆视听的宣传做拨乱反正,对社会人心起到了很好的疏导作用,这与白居易“泄导民情”的主张一脉相承。

由此可见,白居易“叙事诗歌”影响之深远,不在李杜作品之下,远超其余。

白居易在《新乐府序》当中,对自己的诗歌作品曾经有过一个很好的概述:

其辞质而径,欲见之者易谕也;其言直而切,欲闻之者深诫也;其事核而实,使采之者传信也;其体顺而肆,可以播于乐章歌曲也。

可见,无论是其创作的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也好,还是短篇乐府作品《卖炭翁》、《红线毯》等等作品,都是走了和李杜以及绝大多数诗人完全不同的路数。他是真的在为底层人民而创作,也是真的希望能借助社会底层的呼声而对社会进行改变。

所以,即使他的诗歌没有文人的雅趣,没有常常流露的家国情怀,但却依旧有着感人至深的力量。


未来在黑夜隐匿,于此静待晓光。我是待晓儿,专注于文化的科普与解读,欢迎关注与交流。

待晓儿


李白杜甫白居易,始终名列唐诗众人之首。流传到后世中的唐诗,又以白居易的诗作居多。从始终可以看到,白居易实在无愧于唐代三大诗人的称号。

01.白居易诗歌的特点。

白居易是唐代诗人中创作最多的一个。他自己将五十一岁以前写的一千三百多首诗编为四类:一讽谕、二闲适、三感伤、四杂律。四类中,价值最高,他本人也最重视的是第一类讽谕诗。这些讽谕诗,是和他的兼善天下的政治抱负一致的,同时也是他的现实主义诗论的实践。

由于是中唐时期的诗人,白居易诗歌比较亲民,非常注重民间的疾苦。写作的特点也别具一格,最显著的特点就是语言朴实和善于使用白描的手法。诗人还比较喜欢创作《新乐府》诗歌,现留存于世50首,都是是有组织有计划的杰作,“篇篇无空文,句句必尽规”,具有高度的人民性和丰富的现实内容。

白居易的诗歌主题专一,一般情况下一诗只集中地写一件事,不旁涉他事,不另出他意,这就是主题的专一;善于运用外貌和心理等细节刻画来塑造人物形象;比较喜欢使用鲜明的对比;叙事和议论结合,语言通俗易懂、平易近人。

02.白居易著名的诗歌数不胜数,其中更有独具特色的佳作。

在白居易的诗歌之中,很多佳作流传到现在,并且有多首诗歌入选语文教材之中,受到广泛的关注,无愧于三大唐代诗人的称号。

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白居易一向提倡作诗要通俗易懂,但也不反对用隐喻的办法。这首诗是白居易的成名作。通篇几乎都在写草,实是借草取喻,以草木之茂盛显示友人之间依依惜别时的绵绵情谊,情深意切,仅在最后一句才能见到作者的本意。

暮江吟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大林寺桃花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这两首诗也是白居易的得意之作,从诗中可以看到白居易的功力。各种修辞手法信手拈来,形象的景物描写,隐喻在其中的思想感情,无不让人感觉到诗人独特的魅力。

相比之下,让我印象最深的,还是白居易的长诗。白居易的长诗最著名的就是《长恨歌》《琵琶行》《卖炭翁》,佳句频出,情景交融,形象丰富饱满。

卖炭翁(节选)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长恨歌(节选)
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琵琶行(节选)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卖炭翁》用一句“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便画出了一个年迈而善良的炭工,就使得人物更加生动感人;《长恨歌》既有讽刺,又有同情,艺术成就很高,兼具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手法;《琵琶行》更富于现实意义,反映了当时风尘女子共同的悲惨命运。

03.结语。

白居易的诗歌,继承了从《诗经》到杜甫的现实主义传统,却又具有自己的特色,从而掀起一个现实主义诗歌运动,即新乐府运动。由于白居易诗歌的语言平易近人,他的诗流传于当时社会的各阶层乃至国外,让唐诗呈现了空前的盛况。


阅尽千山观沧海


白居易的古体诗《琵琶行》和《长恨歌》都是传世经典,《琵琶行》中的“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古往今来,被无数人传颂引用。

《长恨歌》中的“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更是情话之王,迷倒了万千女人。

除了这种功力深厚的长篇,还有妇孺皆知的“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写花的有“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写景的有“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写人的有“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

还有写情景的“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更有写生命看法的“人生一百岁,通计三万日。何况百岁人,人间百无一。贤愚共零落,贵贱共埋没”

……

白居易的诗歌巧思妙想,选材广泛,形式丰富,雅俗共赏,几乎篇篇精彩,完全配得上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的称号。



丨无为


单情诗一方面就能配。

说起情诗,说起爱情,从古至今,都有才子佳人以作诗词歌赋,诉说那绕绕情思。那么多情谁似白居易,白居易为何写了那么多的情诗?白居易曾钟情于湘灵,这是他最为怀念的“长情人”。湘灵和白居易的感情是在白居易贞元十二年(796年)回到符离为父亲服丧时发生的。此时白居易25岁。白居易写过不少诗篇回忆他们之间的交往。

《 邻女》

娉婷十五胜天仙,白日姮娥旱地莲。

何处闲教鹦鹉语,碧纱窗下绣床前。

在贞元十六年旅途中,白居易写了《寄湘灵》,可以看出白居易确实非常珍惜他对湘灵的感情:

泪眼凌寒冻不流,每经高处即回头。

遥知别后西楼上,应凭栏干独自愁。

贞元十九年(803),白居易书判拔萃登榜,次年授校书郎,这一年的冬至夜,白居易在长安写下这首题为《冬至夜怀湘灵》的诗作:

艳质无由见,寒衾不可亲。

何堪最长夜,俱作独眠人。

贞元二十年(804),白居易与湘灵秘密相聚作别,白居易作《潜别离》一诗以慰湘灵:

不得哭,潜别离。

不得语,暗相思。

两心之外无人知。

深笼夜锁独栖鸟,利剑春断连理枝。

河水虽浊有清日,乌头虽黑有白时。

惟有潜离与暗别,彼此甘心无后期。

元和二年(807)白居易与出身大族的杨氏成婚,但他对湘灵一直难以忘怀。在元和七年的《感镜》以及元和十二年的《感情》两首诗中,白居易记录他睹物生情的思绪。

《感镜》陈述道:

美人与我别,留镜在匣中。

自从花颜去,秋水无芙蓉。

经年不开匣,红埃覆青铜。

今朝一拂拭,自照憔悴容。

照罢重惆怅,背有双盘龙。

此外,白居易的《冬至宿杨梅馆》《客中守岁》《江楼月》《嘉陵夜有怀》等诗作读来都似乎是他在怀想自己对湘灵的情感。而白居易所写的情诗当中,最为有名的当属《长恨歌》。《长恨歌》叙述了玄宗与杨贵妃间的持久情爱、他们的生离死别、玄宗失去贵妃后的悲楚以及杨贵妃在仙界对玄宗的思念。它在成文不久就受到文人的欣赏、朝廷的赞誉,并在民间广泛流传。

《长恨歌》描写了自从玄宗恩泽杨贵妃之后,两人在十三年间几乎形影不离。白居易将安史之乱的起因和过程略去不提,而是着重渲染玄宗与贵妃的生离死别以及玄宗的“朝朝暮暮情”。很显然,《长恨歌》的一个突出标记是“情”。为了渲染“情”这个主题,白居易故意更改了玄宗与杨贵妃初次见面的情节。杨贵妃最初是以寿王妃的身份进入唐皇宫的,而《长恨歌》则将玄宗和贵妃之恋描写成一见钟情。正是因为它以“情”为主题,这首诗不仅在唐代风靡一时,而且深受之后各代读者的赞赏。《长恨歌》的最后一句“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成为中国文学史上最著名的爱情宣言。


安徽一书书


唐代李忱的《吊白居易》

缀玉联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

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

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

长恨曲,琵琶篇。分别指白居易的《长恨歌》,《琵琶行》。童子解吟,胡儿能唱。可见白居易的诗歌在唐朝时已经风行天下。


蒲岸的疯言疯语


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

野火燒不尽,

春风吹又生。

远方侵古道,

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

萋萋满别情。


茶韵書斋


在唐代诗歌发展史上,白居易是继李白、杜甫之后的一位革新能手。把我国古典诗歌创作推向了新的高峰。白居易认为文学应该反映现实,用以补察时政。他批判了六朝诗歌"嘲风雪、弄花草"的不良倾向,肯定了杜甫用诗歌反映社会现实的正确方向。明确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时而作。“继承和发扬了现实主义传统。他的巜秦中呤》、《新乐府》这类讽谕诗就是这种理论与实践的产物。这类诗内容充实,触及时事,语言流畅,形式活泼,并采用对比、白描等手法,通过具体事实和典型形象,从多方面揭露和抨击现实中的黑暗面,反映出广大人民生活的贫困和遭遇的悲惨,有很强的政治性和艺术性。

但他的创作目的,乃是“愿得天子知"。他是用诗歌形式写谏书,以使皇帝了解下情,调整政策,巩固统治。

白居易留下的2800多首诗歌,他的“闲适诗“、"感伤诗"中也有不少糟粕,但也有不少优秀作品。他的叙事抒情,结合紧密,语言清丽,音韵和谐,在艺术上有独到之处。他在李白、杜甫之后,完全配的上唐代三大诗人的称号。


了然翁523


白居易,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杜甫合称“唐代三大诗人”。白居易的诗题材广泛,重写实、尚通俗、强调讽喻,有“诗魔”和“诗王”之称。现存诗作三千余首,最为人所熟知的便是《琵琶行》与《长恨歌》。除此之外,白居易还有一些诗因富含深刻的哲理,也历来为人所称道。如他的组诗作品《放言五首》。

《放言五首》是白居易的一组富含哲理的政治抒情诗。主要叙述了白居易根据自己的阅历,对社会和人生中的真伪、祸福、贵贱、贫富、生死等问题,说出的真知灼见。其中最经典的便是《放言五首·其三》,这首诗阐述了一个蕴含大智慧的道理:如果想要对人和事有一个全面而正确的认识,都需要经过时间的考验,不能只根据一时的现象而匆匆下结论。


中华艺术风采


巜钱塘湖春行》

《长恨歌》

《琵琶行》

《卖炭翁》

《忆江南》

《草》

《暮江吟》

巜池上》

《大林寺桃花》

《夜雪》

《长相思》

《采莲曲》

《南浦别》

《花非花》

《问刘十九》

白居易的诗作很多,流传下来的几乎都是精品!

既有李白的浪漫情怀,也不缺杜甫的现实主义批判,许多诗作立意高远,文字生动,无愧于三大诗人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