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阜有座周公廟

曲阜有座周公廟


周公,姬姓,名旦,是周文王姬昌第四子,周武王姬發的弟弟,曾兩次輔佐周武王東伐紂王,並製作禮樂。因其采邑在周,爵為上公,故稱周公。周公是西周初期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思想家、教育家,被尊為"元聖"和儒學先驅。按周朝宗法制度,周公被分封於魯。因公留佐成王,故長子伯禽就封,建魯國,為魯國第一代國君。因周公佐周之殊功,特許伯禽於魯設立太廟,以祀遠祖。周公死後,並祀之。周公一生的功績被《尚書·大傳》概括為:"一年救亂,二年克殷,三年踐奄,四年建侯衛,五年營成周,六年制禮樂,七年致政成王。"

曲阜有座周公廟

明·朱天然《歷代古人像贊》中的周公


《史記·魯周公世家》載:"魯頃公二十四年,楚考烈王伐滅魯。頃公亡,遷於下(一作卞)邑,為家人,魯絕祀。"魯亡國後,太廟逐漸荒廢。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追封周公為文憲王,於原太廟舊址為之立廟,並令本州正官於每年春秋二季致祭。元至大年間加以重修,明成化二十二年(1486年)又重修,並置廟戶,頒祝文,命有司春秋致祭。正德十三年(1518年)始置祭田祭器,萬曆二十二年(1594年)重修。

曲阜有座周公廟

魯國之圖--中國最早堪輿圖


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聖祖至曲阜祭孔,遣使祭告周公廟,並賜周公後裔東野沛然為世襲翰林院五經博士,主持周公廟祀事。乾隆二年(1737年)、三十五年(1770年)兩度重修。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清高宗東巡至魯,到周公廟拈香,並頒賜範銅供器5件。新中國成立後,人民政府撥款維修,恢復原貌,"文化大革命"中遭破壞。1978年後,政府再次撥款整修,新塑周公、魯公像於元聖殿內,使廟貌一新。1977年周公廟山東省革命委員會公佈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被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曲阜有座周公廟

周公廟和魯國故城國家考古公園衛星圖

曲阜有座周公廟

周公廟和魯國故城國家考古公園位置圖


周公廟位於山東省曲阜市城東北約禮街上,是全國三大周公廟之一,全稱文憲王廟,亦稱元聖廟,是祭祀周公的廟宇。因封建帝王曾封周公為"元聖",故又得名為元聖廟。

曲阜有座周公廟


曲阜有座周公廟

周公廟與魯國的位置關係

曲阜有座周公廟

清代曲阜縣域圖

曲阜有座周公廟

周公廟導遊圖

曲阜周公廟現佔地28000平方米,三進院落,有門、坊、亭、殿等明、清建築13座57間。其間檜、柏、楷、槐等古樹庇廕,十分壯觀。周公廟的大門是一座灰瓦覆蓋下的四層斗拱的牌樓式木坊,為清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84年)重修,同別處廟門不同的是,大門的四個柱頭立著四大天王的塑像。額題""。院內東西側牆中,各有明嘉靖三年(公元1524年)刻立的外向石坊一座。東坊額刻"經天緯地",西坊額刻"制禮作樂",讚揚周公制定了治理國家的禮樂典章制度,為歷代封建王朝以德、禮治國奠定了基礎。一天地為法度,經管天下,撥亂反正。

曲阜有座周公廟

民國時期周公廟欞星門


曲阜有座周公廟

周公廟欞星門


曲阜有座周公廟

成德門


正中有南北向的甬道直達第二道門:成德門。成德門內為第二進院落,成德門 甬道東側是碑亭。亭內立清康熙二十六年玄燁祭周公廟的巨碑一幢。雕鏤技法嚴謹精細,盤龍盤旋飛舞,龜馱(又名贔屓Bixi、霸下、填下,龍生九子之長,貌似龜,有齒,力大,好負重。其背亦負以重物,在石碑下的石龜為其形象。)昂首怒目,形態生動。御碑亭後面是達孝門。

達孝門有一塊殘碑,上半截已沒有,是人為破壞的,下半截記載著文化大革命對古蹟的破壞。

曲阜有座周公廟

達孝門


曲阜有座周公廟

達孝門殘碑

曲阜有座周公廟

達孝門殘碑,原為1961年國務院公佈”曲阜魯國故城“國保碑

元聖殿",是周公廟的主體建築,為單簷歇山頂,高11.4米,廣5間,深3間,六梁二十四柱,斗拱層疊,頂覆綠瓦,裡外門窗透雕,紅漆貼金彩繪。殿內正中枋上高懸"明德勤施"雕龍金字巨匾。殿內明間正中的石雕須彌座上,置雕龍貼金神龕一座,為1984年復原,龕內端坐著紅顏白鬚的周公塑像(1981年復原)一座,旒冕(頭戴掛有玉串的王冠)袞服,正襟端坐,手執鎮圭,雙目炯炯,神態安詳。

周公像是按帝王規格塑制的。兩旁抱柱上懸掛著清乾隆帝手書的楹聯:官禮功成宗國馨香傳永世,圖書象演尼山繞緒本先型。這副楹聯道出了這位西周傑出的政治家"制禮作樂"的首創精神。西北牆壁鑲嵌有漢代畫像刻石一方, 名曰"周公負扆(yǐ古代宮殿內門和窗之間的地方)圖"。刻石已殘破,現只看出一人拱立,左端隸書"周公"二字。元聖殿梢間,有魯國伯禽塑像端坐在石刻須彌座上。白麵烏須,冠冕章服,手執桓圭,姿態恭謹。元聖殿前左右各有配殿和歷代碑刻多通。元聖殿後,原建有"定鼎堂"等建築,現僅存殿基。廟內宋、元、明、清碑刻中以清代《金人銘》和宋真宗御書《文寬王贊》最為著名。

曲阜有座周公廟

聖元殿

曲阜有座周公廟

民國時期聖元殿

曲阜有座周公廟

殿內正中枋上高懸“明德勤施”雕龍金字巨匾


曲阜有座周公廟

殿內明間正中的石雕須彌座上,置雕龍貼金神龕一座,為1984年復原,龕內端坐著紅顏白鬚的周公塑像(1981年復


在周公廟兩廡前有一塊《金人銘》碑。南起第一石。碑高1.66米,寬0.7米,此碑立於清宣宗道光二十年(1840年)七月。(《石頭上的儒家文獻——曲阜碑文錄》及《曲阜儒家碑刻文獻輯錄·二》均將此碑尺寸誤記為高2.7米,寬1.63米),厚0.2米。王大堉立,孔憲彜正書。共12行,行30字。殘為兩塊,已修復。

曲阜有座周公廟

附《金人銘》碑文:金人銘。曲阜孔憲彜敬書。孔子觀周,入后稷之廟。右陛之前,有金人焉。三緘其口,而銘其背曰:"古之慎言人也。戒之哉,戒之哉。無多言,多言多敗;無多事,多事多患。安樂必戒,無行所悔。勿謂何傷,其禍將長;勿謂何害,其禍將大;勿謂何殘,其禍將然;勿謂不聞,神將伺人。焰焰不滅,炎炎若何。涓涓不壅,終為江河。緜緜不絕,或成綱羅。毫末不札,將尋斧柯。誠能慎之,福之根也。曰是何傷,禍之門也。彊梁者不得其終,好勝者必遇其敵。盜憎主人,民怨其上。君子知天下之不可上也,故下之。知眾人之不可先也,故後之。溫恭慎德,使人慕之,執雌持下,人莫踰之。人皆趨彼,我獨守此。人皆惑之,我獨不徒。內藏我智,不示人技。我雖尊高,人弗我害。誰能於此,江海雖左,長於百川,以其卑也。天道無親,而能下人。戒之哉!"孔子既讀斯文也,顧謂弟子曰:"小子識之,此言實而中,情而信。"道光二十秊歲次庚子秋七月既望長洲王大堉謹立石。


曲阜有座周公廟

山東曲阜周公廟《金人銘碑》拓片


曲阜有座周公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