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夫人放晴雯出去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为何不将真实的情况告诉贾母?

春日之虎


📚奈何天认为:王夫人的一生都在为亲儿子盘算,策划人生,也不管孩子接不接受!有句话放在她身上最合适不过: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

其一:王夫人心晴雯带坏了宝玉。

【1】晴雯,风流灵巧、心志两洁与林黛玉相近,故历来有“晴为黛影”之说。

有一种冷叫你妈觉得你冷,有一种爱叫你妈给你找媳妇。

王夫人担心晴雯成天服侍宝玉,就像copy了一个林黛玉在自己儿子身边,坚决不能留。

按王夫人的想法,晴雯“妖精似的”,即使现在没勾引宝玉,将来也一定会勾引的,不如防患于未然,趁早撵出去。

有一次,王善保家谗言觐见王夫人:【“头一个宝玉屋里的晴雯,那丫头仗着他生的模样儿比别人标致些,又生了一张巧嘴,天天打扮的像个西施的样子,在人跟前能说惯道,掐尖要强。一句话不投机,他就立起两个『骚』眼睛来骂人。妖妖趫趫,大不成个体统。”】

王夫人听了这话,猛然触动往事,便问凤姐道:

【“上次我们跟了老太太进园逛去,有一个水蛇腰,削肩膀,眉眼又有些像你林妹妹的,正在那里骂小丫头。我的心里很看不上那狂样子】。

王夫人就说我一生最嫌这样人。好好的宝玉,倘或被这蹄子勾引坏了,那还了得。

这句话说了两个人,表面上是说晴雯,暗地里是说林黛玉。偏偏晴雯当天身体不大舒服也没收拾自己,衣衫散漫就来见王夫人,又惹的王夫人骂了一顿。【便冷笑道:“好个美人!真像个病西施了!你天天作这个轻狂样儿给谁看!你干的事打量我不知道呢。且放着你,自然明儿揭你的皮。】

王夫人当着众人的面儿好一顿教训,晴雯又羞又气哭了出去,赶她出贾府的前奏开始了。

在王夫人的心里,是极其不喜欢林黛玉的,以至于长得像黛玉的丫头她都厌烦,林黛玉是贾母的亲外孙女,她不敢怎么样,只能从晴雯开始下手。

【2】在怡红院里,宝玉对晴雯最好;晴雯也是如此,眼里除了宝玉外,再没有其他人。

怡红院的贴身丫鬟里头,宝玉最看重的便是晴雯。

宝玉因在薛姨妈家吃酒回来的晚了,进门遇到晴雯在冒着风雪挂自己上午写的字帖,进屋后见到袭人在床上躺着也没怎么搭理,但见到晴雯第一句话就关切地问:【“今儿我在那府里吃早饭,有一碟子豆腐皮的包子。我想着你爱吃,和珍大『奶』『奶』说了,只说我留着晚上吃,叫人送过来的,你可吃了?”】可见她时时刻刻都记挂着晴雯,不曾见他给袭人、麝月留过什么好东西。

宝玉知道晴雯的性格张扬,平日里舍不得打骂一句,晴雯有些视宠如娇,做了一些任性的事情,晴雯撕扇是个著名的片段。

【宝玉笑道:“你爱打就打。这些东西原不过是借人所用。你爱这样,我爱那样,各自『性』情不同。比如那扇子,原是扇的,你要撕着顽也可以使得,只是不可生气时拿他出气。就如杯盘,原是盛东西的,你喜欢听那声响,就故意的碎了,也可以使得,只是别在生气时拿他出气。这就是爱物了。”】

听到这话,晴雯开心了: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你既让我撕扇子那我可就撕了。不仅让晴雯撕,还在一旁加油呐喊助威:康忙baby!响的好,再撕响些!不要......不要......不要......停。麝月都看不下去了。宝玉还笑着说:“古人云:千金难买一笑。几把扇子而已,咱不差钱。”袭人气得没露面儿,后来宝玉叫她,她才换了衣服走出来。也没人去帮她收拾,就叫一个小丫头佳蕙过来拾去破扇。

您瞅瞅,便是有一千把扇子,只要能博得晴雯一笑,便也值得了。

而晴雯也是个忠实的仆人,她的好几次舍身为宝玉履职尽责,就可看出。

【3】因为宝玉对晴雯的好,惹恼了一个人,那就是作为宝玉的首席大丫鬟袭人,对晴雯的一举一动实在是看不惯。

晴雯仗着贾母和宝玉的宠爱,也想着自己有大好前途,敢和袭人吵架,还把麝月使唤来使唤去,外面的粗使丫头她也是没有好脸色,所以得罪了不少人。

晴雯因给宝玉换衣服,把扇子摔坏了。宝玉就说了两句担心的话,晴雯就有些不愿意了。宝玉连忙哄晴雯,袭人又酸溜溜地说我一不在你们就出乱子。晴雯听了很是不高兴,两人一言一语吵了起来。晴雯冷笑道:“是啊,这里面就属你服侍的好,我们哪能比得了你。这句句不饶人的嘴可是为自己被赶走埋下了祸根。晴雯又说:“我倒不知道你们是谁,别叫我替你们害臊了。便是你们鬼鬼祟祟干的那事儿,也瞒不过我去,那里就称起‘我们’来了。明公正道,连个姑娘还没挣上去呢,也不过和我似的,那里就称上‘我们’了。”】袭人又羞又气。

宝玉一看大家都吵起来了,就想缓解一下劝一劝,可是宝玉是个呆子,不会说话,宝玉说,那好吧,你再这样闹的话,我就回太太让你出去嫁人了吧。晴雯一听就哭闹了起来,袭人见拦不住,碧痕、秋纹、麝月等众丫鬟也都进来一一跪下。这事儿才算暂时平息。

宝玉说回太太将晴雯配人的事儿,倒把袭人的心眼儿劝活泛了。袭人心里想,那我就瞅机会找太太汇报一下近期的工作和思想,顺便说说宝玉念书的事儿,再冷不丁提一句宝玉身边人的事儿。


其二:不能告诉贾母实情,如果告诉贾母,贾母如挽留就无法再赶晴雯走

【1】王夫人和薛姨妈一手谋划了“金玉奇缘”,留下晴雯恐要坏了大事。

“金玉奇缘”的目的就是撮合宝玉、宝钗在一起,若告诉了贾母要将晴雯赶出去,贾母自然不愿意,而且势必会挽留。这丫头是个说话直来直去的,倘若知道了“金玉奇缘”的阴谋,传给贾母,贾母必要干涉;传给黛玉,黛玉会怎么想,无论怎样以后要坏事。

晴雯说袭人的时候口无遮拦,根本不顾后果。袭人是什么人,是王夫人亲自选给宝玉做妾室的。三番五次热闹了袭人,得罪了袭人就相当于得罪了王夫人。

“金玉奇缘”本来就名不正言不顺,王夫人越来越觉得请问留在身边像个定时炸弹一样,不定闯出多大祸端,所以和袭人早就有预谋,王保善家的告状只不过是个由头,王夫人赶紧借此机会了解此事,以绝后患。

【2】晴雯之前是在贾母身边服侍的丫头,因为有了宝玉,贾母拨了给他,贾母和晴雯有深厚感情,主仆一场,贾母也必是不愿意的。

晴雯是荣国府管事赖大的母亲赖嬷嬷家的婢女,被贾母看上,赖嬷嬷就把晴雯送给了贾母。贾母喜欢活泼开朗的女孩儿,和她对宝钗的评价就可看出,住的屋子像雪洞一般。

贾母送晴雯给宝玉除了晴雯漂亮、聪明之外,还心灵手巧;再者也想将她作为宝二爷日后的陪房来培养。这一点王夫人又怎么会不知道,所以她尽快自己找了一个心腹丫头袭人抢先一步陪了宝玉,也是惹得晴雯处处针对袭人的原因。

晴雯被撵出去,是袭人和王夫人共同策划的。

其三:赶走晴雯是在试探贾母底线,为促成金玉良缘“投石问路”

晴雯的判词是这样写的:【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贱。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诽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

这里面有很重要的一句就是多情公子空牵念。

什么意思?

晴雯的敢爱敢恨,是宝玉身边丫鬟里的独一份,她不像袭人成天劝导自己读书,隐藏自己的真实想法,也不像麝月那样只会说些丫鬟给主子说的话,了无生趣。晴雯的“”真恰恰是最打动宝玉的,宝玉对晴雯的好也不是无缘无故,宝玉应该是喜欢晴雯的。

如果承认了晴雯的身份,也就是将来给宝玉做妾室,那么就间接承认了“木石姻缘”,这可是封建卫道士王夫人最为害怕和拒绝的。

王夫人和薛姨妈,还有元妃策划了那么久的“金玉奇缘”就会付之东流,她的家族兴旺,她的贾家和薛家的名门望族联姻就会受到威胁。

为了两全其美,王夫人赶走晴雯之后才汇报贾母,就是想看看自己婆婆的反应,也是个试探,如果贾母动怒,那就说明自此举不妥,赶紧想下一步对策,如果贾母反映不太强烈,那就说明有希望。

综上所述:事实证明,王夫人的这招险棋走对了第一步,但就是这自以为掌控了自己儿子人生的一步,慢慢地将自己的孩子送往了遁入空门的境地,可悲的是最终她都没明白自己的错处在哪儿。


奈何天读书


晴雯是怡红院中最纯净的丫头,她被王夫人撵出大观园,不几天连病带气,死去了。晴雯之死,是广大红迷心中的痛,王夫人也因此被认为是伪善之人,她虽然吃斋念佛,实际上阴险狠毒。

王夫人撵出晴雯的根本原因有三点

1、王夫人对于贾宝玉未来的期待和贾宝玉离经叛道行为的矛盾,使王夫人产生的焦虑感。

王夫人大儿子贾珠是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十四岁进了学,贾政和王夫人对贾珠都给予厚望,但他二十岁年龄死去了,这对于母亲的打击无疑是致命的。

好在王夫人还有一个小儿子贾宝玉。贾宝玉生聪明俊秀,但是他从小就不受父亲待见,在抓周的时候只抓了胭脂钗环之类,贾政认为他将来必是酒色之徒。

事实上,宝玉虽然没有成为酒色之徒,但他专爱在女儿堆里厮混,宁愿给丫头们调制弄粉,也不愿意和为官作宰的贾雨村等人交往,还经常骂读书人是碌蠹。

贾宝玉不喜读圣贤之书,不留意仕途经济,只爱在”浓词艳赋”上下功夫,这使贾政对他每生厌恶之心。又遇上忠顺王府长史官来家里盘问琪官下落,再加上贾环进言说他逼淫母婢致金钏儿跳井自杀,贾宝玉被结结实实地打了一顿。要不是贾母强势拦下,贾宝玉的一条小命或许就送在父亲手里。

一边是贾政不喜欢贾宝玉,另一边是贾政宠爱赵姨娘,这两个原因都使人到中年、年老色衰的王夫人心生焦虑。她一方面望子成龙,还要努力保住自己在家庭的地位,到了更年期的王夫人难免焦虑,难免迁怒。

她认为宝玉的不求上进,是周围的”狐狸精”们带坏了他。”狐狸精”最突出的特点是貌美如花,聪明伶俐,具有蛊惑人心的力量,所以王夫人最恨长得漂亮的女孩子,也因此,大观园中最漂亮的丫头晴雯首先被认定为是勾引宝玉的“狐狸精”。

2、王夫人把对宝玉婚姻无法掌控的不满,迁怒于晴雯

王夫人年龄渐长,管理一个几百口人的大家庭渐感力不从心。在荣国府有条不成文的规定,寡妇不参与管家,这样就把王夫人的大儿媳李纨排除在管家权之外,并指派大房儿媳王熙凤协助王夫人管家,王熙凤成为荣国府最有实力的NO.2。

本人认为,让王熙凤参与管家,只是贾母为了平衡大房和二房权利之争的权宜之计,试想如果说寡妇不能管家,那么贾母也是年轻守寡,为何一直处于权利中心呢?清虚观打醮时王道士说,国公爷贾代善死时,贾赦和贾政都不一定记得父亲的样子,说明贾母不仅独自抚养儿女,而且把家管理得井井有条,维持了贾家几十年的繁荣。

王夫人想要独揽荣国府大权,必寄希望于贾宝玉未来的妻子能够从王熙凤手里接过管家权。这一点,王熙凤也清楚,她要保住管家权,只好兢兢业业,凡事亲力亲为,绝不偷懒耍滑,以取得贾母的信任和家下众人的认同感,这样纵使王夫人不乐意王熙凤插手家务,实则也离不开王熙凤。

王熙凤的丫头平儿看得很清楚,她对王熙凤说:

“依我说,纵在这屋里操上一百分心,终久是回那边屋里去的,没的结些小人的仇恨,使人含恨抱怨。”

很明显王夫人看中的儿媳妇是薛宝钗,在王熙凤病休、王夫人和贾母为老太妃送嫔的一个多月时间内内,王夫人安排了贾探春、李纨和薛宝钗三人小组管理荣国府和大观园,这是对宝钗能力的肯定,也是想借此机会让宝钗的能力展现在众人面前。

王夫人虽然瞩意宝钗,但越不过贾母这一级,贾母对宝钗不感冒,她知道宝玉和黛玉情投意合,想要两个玉儿成双成对,这一方面能遂了宝贝孙子的心意,另一方面能在有生之年给宝贝外孙女一个好归宿。

所以贾母和王夫人婆媳两人,在宝玉婚事上暗中较劲。贾母用的是“拖”字诀,毕竟宝钗早过了及笈之年,比宝玉还大着两岁,比黛玉大三四岁,黛玉还能等,但宝钗已经等成了老姑娘了。

金玉良缘喊了多年了,但一直没有着落,王夫人的焦虑感也越来越深,她内心不喜欢黛玉是很显然的,但她作为舅母不能对黛玉怎样,就迁怒于眉眼上很像黛玉的晴雯。王夫人:

“上次我们跟了老太太进园逛去,有一个水蛇腰,削肩膀,眉眼又有些象你林妹妹的,正在那里骂小丫头。我的心里很看不上那狂样子,因同老太太走,我不曾说得……”

王夫人骂骂晴雯也罢了,但捎带上了黛玉,可以看出来她心里是多么不喜欢黛玉,所以才能在不经意间这么自然地说出来。

王夫人看到像黛玉的晴雯就不喜欢,又遇到王善保家的进了晴雯的一些话,就引发了王夫人更大的愤怒,立意要赶逐晴雯了。

3、晴雯口角过分锋利,给自己暗中树敌过多

晴雯口角过于锋利,也因为她已经把怡红院当成自己的家,在”自己家”中又受到贾宝玉的宠爱,她就有些恃宠而骄,不像袭人那样懂得藏拙。

她怼过贾宝玉的奶妈李嬷嬷;怼过怡红院一姐袭人,戏称袭人为“花点子哈巴儿”;她越级把坠儿撵了出去;她大骂过管家林之孝女儿小红;甚至贾宝玉说她几句,她也敢和宝玉撂脸子吵架拌嘴。

俗话说,得罪好人一堆没有事,得罪坏人一个也不行,况且大观园里婆子们搬弄是非、落井下石的人多,打小报告的也不乏其人。

先是袭人委婉地向王夫人进言:

“那一日那一时我不劝二爷,只是再劝不醒。偏生那些人又肯亲近他,也怨不得他这样,总是我们劝的倒不好了。“

那些肯亲近宝玉的人,无疑就是王夫人认为的勾引宝玉的”狐狸精”们,也就是后来被撵出去的晴雯、四儿和芳官们。

后有王善保家的进谗言:

王善保家的道:“别的都还罢了。太太不知道,一个宝玉屋里的晴雯,那丫头仗着他生的模样儿比别人标致些。又生了一张巧嘴,天天打扮的象个西施的样子,在人跟前能说惯道,掐尖要强。一句话不投机,他就立起两个骚眼睛来骂人,妖妖娇娇,大不成个体统。”

“心比天高,身为下贱”的晴雯,她性格中的刚强、口角的锋利,在她尚不自知时结冤了一些小人,这些言语汇在一起,又遇到绣春囊事件的诱发,纵然聪明灵秀如晴雯,也只落得被赶逐的悲惨结局。

王夫人为何不把撵晴雯的真实原因告诉贾母呢?

首先,贾宝玉不在仕途上用功,专爱在女儿堆里厮混,这一点与贾母的溺爱和成长环境有关

贾宝玉自小由贾母亲自抚养,在姐姐妹妹丫头堆里混大。贾政每次要打宝玉,都由贾母护着,甚至在宝玉挨打后,贾母为了使贾宝玉安心地在园子里玩,命人传话给贾政:

“以后倘有会人待客诸样的事,你老爷要叫宝玉,你不用上来传话,就回他说我说了:一则打重了,得着实将养几个月才走得,二则他的星宿不利,祭了星不见外人,过了八月才许出二门。”

所以第一条理由如果怪罪,会怪罪到贾母头上,王夫人还不敢。

第二条理由,只是王夫人内心的活动,绝对拿不到台面上来,王夫人更不能说。

第三条理由,晴雯口角锋利,这点子即使说了,贾母也不一定认为是缺点。

贾母喜欢的人大多口齿伶俐,在媳妇里面,她喜欢王熙凤和秦可卿,在丫头里最喜欢林黛玉、贾探春、史湘云,这几个人都是聪明活泼好动的,她不喜欢老实巴角木头似的姑娘丫头们。

当王夫人告诉贾母已经把晴雯撵了出去,贾母沉呤半晌方说:

“但晴雯那丫头我看他甚好,怎么就这样起来。我的意思这些丫头的模样爽利言谈针线多不及他,将来只他还可以给宝玉使唤得。谁知变了。”

贾母喜欢晴雯的好模样、爽利言谈、针线活好,所以晴雯的口角锋利在贾母眼里并不是多大的缺点,美貌、言谈、针线这三点是贾母同样看重的。作为婆媳几十年,王夫人把准了贾母的喜好,所以她先斩后奏,先把晴雯撵出去,才以晴雯懒、淘气又得了女儿涝为名向贾母汇报。

王夫人向晴雯汇报的三条理由都不成立,只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王夫人的理由,只是在婆媳之争中渐占上风的王夫人的托辞罢了。


我就是竹韵


王夫人把晴雯赶出大观园的根本原因,是为了维护亲生儿子贾宝玉,而维护宝玉更本质的是维护自己和宝玉的正室地位和利益,避免出现贾政废嫡(宝玉)立庶(贾环)的局面。

而不愿意告诉贾母真实原因,主要是因为晴雯并无错,赶出晴雯并没有可以上得了台面、站得住脚的理由。

并且,王夫人赶出晴雯的真实理由,恰恰是贾母最看重晴雯的理由,而且晴雯是贾母的人,更是贾母亲自选给宝玉的美妾。

详细原因,下面一一道来。

王夫人坚决把晴雯送出大观园的根本原因是为了维护宝玉和自身的地位。

一 王夫人的底线,不容触犯。

首先,王夫人在生宝玉之前,和贾政还有一个长子贾珠,贾珠品行兼优,是贾家这一代最有望光耀门楣者(甲戌本侧批:略可望者即死,叹叹!),但贾珠英年早逝,对王夫人是个沉重的打击。

贾珠之死,对王夫人的影响巨大。

王夫人有了丧子之痛,对后来出生的次子贾宝玉就更加呵护备至,唯恐宝玉有任何闪失。

所以,王夫人虽然是慈仁之人,但她也是有底线的,她的底线就是她唯一的儿子宝玉。

任何敢于触碰这个底线的人,甚至任何会影响到底线的人,王夫人都会放下慈仁,露出“慈母必刚”的一面,对于冒犯之人进行无情的打击!

其次,王夫人“为母则刚”的一面,也是王夫人内心深层次的危机感的外露表现。

贾政除了王夫人正妻之外,还有一个妾室赵姨娘,赵姨娘还有一个儿子贾环,一个女儿贾探春。

当年贾珠死后,王夫人便隐隐感到正室地位不稳固,一种危机感便在内心蔓延。拥有时感受不到拥有的美好,失去后,再失而复得,才愈加珍惜和理解拥有的重要性。

所以,任何对儿子贾宝玉产生威胁的因素,甚至扶风捉影的因素,王夫人都会宁愿做错,也不愿放过的彻底消除隐患才罢休。

这正是王夫人内心强烈危机感的外露,因为王夫人失去过一次,王夫人年龄已大,已经输不起第二次了。

虽然后来,王夫人再次生了次子宝玉,但赵姨娘却也有了一双儿女,再加上贾珠的前车之鉴,所以王夫人更加充满了危机感,神经更加敏感,任何涉及到宝玉的事,都是最能挑动王夫人的。

于是,邢夫人的陪房王善保家的进谗言说晴雯一干人带坏宝玉,再加上在大观园发现不雅之物“绣春囊”,有可能累及宝玉污名,推波助澜之下,王夫人便雷厉风行,即使连自己家都抄了,翻个底朝天,也要整治清理一番“狐狸精们”。

所以,在第七十四回“惑奸谗抄检大观园 矢孤介杜绝宁国府”回目,王夫人当众说出了自己心里话,“好好的宝玉,倘或叫这蹄子(晴雯)勾引坏了,那还了得。

二 贾政对宝玉的观感甚恶,宝玉输不起了。

贾政为什么对宝玉动辄训斥体罚呢?

首先,贾政已逝长子非常优秀,是家族未来的顶梁柱,被寄予厚望。

正因为长子非常优秀,完全符合贾政大家长对儿孙辈的“用心于经济仕途”期望,所以愈加衬托出次子贾宝玉的“不肖种种”:无意经世仕进之途,不擅逢迎交际之道,醉心于闺阁优伶之人,纵情于淫词艳曲之宴。

其次,贾宝玉不仅不如长子优秀,还勾搭政治对手所蓄养的戏子蒋玉菡,给贾政引来政治危机。

贾政是个传统刻板的大家长,对于宝玉妄为如此敏感之事,可能给贾府一脉带来的祸患,深感愤怒,怒其不争,累及爹娘家族。

再者,宝玉曾勾搭母亲的贴身丫鬟金钏,触动王夫人的底线,撵出了金钏,以致金钏投井而亡,宝玉背上了“淫辱母婢”的恶毒罪名。

宝玉祸乱内庭之事,又触碰了贾政的人伦底线,所以贾政对宝玉失望至极,暴怒之至,对宝玉实行了最严重的家法,于是便有了《红楼梦》第三十三回 “

手足耽耽小动唇舌 不肖种种大承笞挞”宝玉被严父贾政暴打的情节。

另一方面,贾环虽有小恶,却总归年龄太小,都是小孩子的小事,贾政对贾环并无对宝玉如此不满。

所以,贾宝玉在贾政心中的地位岌岌可危,经不起折腾了。再有类似金钏的闺阁丑闻出现,很有可能面临贾政废嫡(宝玉)立庶(贾环)的局面,正室地位不保。

正是基于以上诸多方面的考虑,再加上王善保家一类人的挑拨,王夫人为捍卫自己和宝玉的地位和利益,必然会对晴雯出手。

金钏投井、宝玉挨打、贾珠早逝、贾政厌恶、赵姨娘和贾环的威胁,让王夫人明白,她和宝玉的人生已无退路,退无可退,那就只能收起慈眉善目,露出爪牙,迎难而上,以雷霆手段,捍卫自己和儿子宝玉的切身利益,不管对错,无论黑白!

王夫人不愿告诉贾母真相的原因:

一 真实原因,难以启齿。

晴雯被撵出大观园后,病卧表哥多浑虫家。

宝玉在偷偷前往看望晴雯时,晴雯对宝玉有一番哭诉自证清白的对话,说明她和宝玉二人之间一直是清清白白的,并未有王夫人所说的“好好的宝玉,倘或叫这蹄子(晴雯)勾引坏了,那还了得。

而实际上和宝玉不清白的,是早在《红楼梦》第六回“贾宝玉初试云雨情 刘姥姥一进荣国府”回目,就和宝玉“同领警幻所训云雨之事”的袭人。

清白的被诬不清白,是狐狸精,反而被赶出大观园;

不清白的被王夫人赞贤惠,反而涨工资(王夫人私下每月多给袭人二两银子)、升地位(王夫人暗中把袭人提高到当妾室的待遇,待宝玉长大后再成其事),留在了大观园。

所以说,王夫人撵出晴雯的真实理由是子虚乌有的,是站不住脚的,自然就没法和贾母明说。

二 晴雯是贾母的人,更是贾母预选给贾宝玉的美妾。

晴雯十岁时被荣国府总管赖大家买进府内,后来被贾母看中,赖家就把晴雯送给了贾母,贾母很欣赏晴雯,便把晴雯给了贾宝玉使唤,实则是暗中选定晴雯作为自己孙子贾宝玉的妾室了。

贾母把晴雯年幼时就放到宝玉房里,

一则是晴雯各方面都最优秀,会照顾好宝玉,二则是从小令二人在一起,便于培养感情。

在《红楼梦》第七十八回“老学士闲征姽婳词 痴公子杜撰芙蓉诔”回目,王夫人诋毁晴雯轻佻、懒,贾母并不认同王夫人的理由,并反驳说“晴雯那丫头我看他甚好,怎么就这样起来。我的意思,这些丫头的模样、爽利、言谈、针线多不及他,将来只他还可以给宝玉使唤得。谁知变了。

这番话明白说明如下几点:

1 贾母对晴雯非常认可,认为晴雯各方面都是丫鬟里最优秀的

2 贾母有意把晴雯给宝玉作妾(下文王夫人曾对贾母提到贤妻美妾之语,说明王夫人一直明白贾母是想把晴雯给宝玉作妾的),而且认为是唯一选择,因为“将来只他还可以给宝玉使唤得”。

3 贾母对王夫人说晴雯的话,内心根本不信。贾母所言“怎么就这样起来”、“谁知变了”,是委婉的表示不信王夫人说的话是真的,只是不便当众驳她脸面。

所王夫人知道晴雯在贾母心中分量极重,是孙媳妇的人选,如果明说站不住脚的真实原因,不仅会引起贾母不满,而且会令贾母面子上不好看。

毕竟贾母亲自选定的孙媳妇人选,却被王夫人以查无实据的理由赶了出去,实在是有伤贾母颜面。

所以,王夫人极力说明,切割晴雯和贾母之间的联系,说“老太太挑中的人原不错。只怕他命里没造化,所以得了这个病。俗语又说:‘女大十八变。’况且有本事的人,未免就有些调歪”等等之语。

这样做,就撇清了贾母和晴雯关系,避免给人留下贾母“识人不明”的嫌疑,顾全了贾母颜面,又达到了赶出晴雯的目的

[穿越层层迷雾,深度解读传统文化典籍]


西词上仙


《红楼梦》中晴雯的判词里是这么写的:

“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贱。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诽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

几句判词言简意赅的说明了晴雯的性格和命运。在那个等级观念森严的社会环境里,晴雯的思想意识其实是很超前的。

她自己并不觉得自己身份“下贱”,而是追求平等。对待宝玉和对待他人的态度,也丝毫没有身为奴婢的“谦卑”,这当然会引起上上下下不满最终导致“招人怨”“诽谤生”的结局。

爱子心切王夫人:

《红楼梦》中王夫人第一次听人提起晴雯,是从王善保家的嘴里。

那时候王夫人在后花园捡了绣春囊正是怒火中烧之时,要查抄园子。王善保家的借机便给晴雯穿了“小鞋”。

王善保家的道:“别的还罢了,太太不知,头一个是宝玉屋里的晴雯那丫头,仗着他

的模样儿比别人标致些,又长了一张巧嘴,天天打扮的像个西施样子,在人跟前能说惯道,抓尖要强。一句话不投机,他就立起两只眼睛来骂人。妖妖调调,大不成个体统。”

这一下便触碰了王夫人心中往事,想到一次陪老太太逛园子,瞧见晴雯训斥小丫头子。后来见了晴雯“花红柳绿”的“浪样”便越发瞧不上晴雯。

而究其原因,首先就是因为王夫人爱子心切,生怕宝玉被“勾引”,更怕宝玉因为身边人而落人话柄,名誉受损。

王夫人对宝玉一直如珠如宝,贾珠死了之后,王夫人更是集所有期望于宝玉身上。

早期金钏的事儿,王夫人心理更是担心宝玉,对他身边的人盯得也紧。

“金钏”事件之时,王夫人没有责怪宝玉“调戏”金钏,而是把金钏赶出贾家认为是金钏勾引了宝玉。

第三十三回 《手足眈眈小动唇舌 不肖种种大承笞挞》中 ,宝玉被打得时候,王夫人曾秘密招来袭人,打听宝玉身边情况。

当时书中这样描绘王夫人和袭人之间的会面:

袭人连忙回道:“太太是知道的,他又偏好在我们队里闹。倘或不防,前后错了一点半点,不论真假,人多嘴杂——那起坏人的嘴,太太还不知道呢:心顺了,说的比菩萨还好;心不顺,就没有忌讳了。二爷将来倘或有人说好,不过大家落个直过儿;若叫人哼出一声不是来,我们不用说,粉身碎骨,还是平常,后来二爷一生的声名品行,岂不完了呢?那时老爷太太也白疼了,白操了心了。不如这会子防避些,似乎妥当。”

王夫人听了这话,正触了金钏儿之事,直呆了半晌,思前想后,心下越发感爱

袭人。

由此可见,袭人早就看出来,王夫人最怕的就是污了宝玉名节,引来老爷不满不说还会毁了儿子的前程。

所以说王夫人要赶走晴雯的第一原因,便是担心晴雯这样的女子,会给宝玉招来麻烦和口舌,影响宝玉的清白前途


而王夫人不把赶走晴雯的真正原因告诉贾母也是处于保护儿子的考虑。

如果告诉贾母,自己不放心晴雯这样的女子在宝玉身边,那岂非显得宝玉没有定力,轻易就被勾引,落人口实,还让老太太白白操心吗?<strong>

行事高调的晴雯:

晴雯和袭人同样是宝玉屋里的大丫头,可是一个被王夫人赶出贾府另一个却被王夫人看重打算收到宝玉房里。

这从两个人的性格上就能看出来王夫人喜欢和讨厌的是什么样的人。

袭人在谋求“姨娘”的道路上可以说是脚踏实地,谨小慎微,袭人的聪明之处在于有自知之明,她知道自己的身份地位,也知道边是宝玉婚姻的决定权在贾母和王夫人那里,而不是宝玉自己做主。

于是袭人处处表现出她的“乖觉”,除了对宝玉上心之外, 也处处讨好王夫人,表现出一副贤良的样子。

反观晴雯,她的内心有着一种叛逆,虽然身为“下贱”可是“心比天高”,在她的心理大家都是平等的,就连宝玉她都从来不曾巴结。

对于大观园的丫头,婆子,晴雯更是从来不放在眼里。

平儿曾说晴雯是“一块爆炭”,所谓爆炭,表明晴雯的性格里有着叛逆与冲动。

比如,晴雯驱逐坠儿,讽刺小红,就连麝月和袭人也被她怼过。

在第三十七回 《秋爽斋偶结海棠社 蘅芜院夜拟菊花题》 中

秋纹闲话说到被太太赏了衣服的高兴事儿,晴雯却不认同,说:

“呸!好没见世面的小蹄子!那是把好的给了人,挑剩下的才给你,

你还充有脸呢!”

秋纹又问:“凭他给谁剩的,到底是太太的恩典。”

晴雯道:“要是我,我就不要。若是给别人剩的给我也罢了,一样这屋里的人,难道谁又比谁高贵些?把好的给他,剩的才给我,我宁可不要,冲撞了太太,我也不受这口气!”

这里一语双关,既表达了自己的志气,又暗讽袭人。

晴雯性格如此洒脱,不顾后果,可见在大观园行事得罪了不少人。这些人哪有不记恨的?

于是关键时刻便有人对晴雯落井下石。

现有王夫人爱子心切在前,后有小人挑拨离间在后,加上晴雯自己性格高调,不肯向人低头,结果自然惹了王夫人的讨厌。

而且王夫人又是封建社会的大家长,内心守旧,及其在乎制度长幼,从她内心虽然厌恶晴雯,可仍需回了老太太在打发人就可以看出来。

更兼,晴雯是老太太赏给宝玉的人,王夫人虽然想“打狗”可是顾及老太太爱惜宝玉赏赐丫鬟的心,所以不肯跟老太太说出实情。

这是王夫人作为儿媳妇对老太太的尊重,也是王夫人根深蒂固的大家族思想,让她有着一套为人处世的准则。

而晴雯这种追求平等的性格与封建大家族格格不入,自然会被王夫人赶出贾府。


四城风月


王夫人撵晴雯走的根本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自古以来,婆媳关系就是最敏感的问题,贾母和王夫人也不例外

封建社会,一般来说,都是婆婆要压媳妇一头,媳妇对婆婆,不仅要孝顺,而且还要言听计从,丝毫不能有所违反。

贾母,是荣国府的最高统治者,她的话就是命令,连贾赦贾政都不敢违拗,更不用说王夫人了。


可王夫人也不是等闲之辈。她的娘家势力庞大,且处于上升时期,如她的弟弟就是京营节度使,后又升为九省提督。贾府子弟,不思进取,整日声色犬马,如贾赦贾珍父子之流,势力大不如从前,日渐弱小。

所以王夫人就依仗娘家的势力,表面上不敢和贾母较量,惹贾母生气。暗地里却不露声色地和贾母斗法,比如不打招呼,私自做主将袭人暗中升为宝玉的姨娘,就是一例。

晴雯,是贾母看中的丫头。她长得漂亮,口才伶俐,针线活又好,贾母认为只有她还可以做宝玉的姨娘。所以贾母把她作为姨娘的人选,放在了宝玉屋里。


可王夫人却不这么想,她觉得长得漂亮的人,有点邪魔歪道,不守本分。她觉得把晴雯这样漂亮的丫头放在宝玉屋里,会勾引宝玉,使宝玉无心学习和上进。因此,她一见到晴雯,不问青红皂白,就断定她是狐狸精,非撵走不可。

在这一方面,王夫人确实占了上风。但她不敢据实以告,只对贾母说晴雯得了女儿痨,害怕传染,才把她撵走了。

贾母能怎么说呢,她能不顾大局,因为一个丫头而使婆媳关系不和吗?何况贾母年纪确实大了,需要放手让儿媳妇做一些事。

二、晴雯个性张扬,得罪的人太多,有人在王夫人那里告状


晴雯仗着贾母和宝玉的宠爱,不把身边人放在眼里。袭人是宝玉屋里的首席大丫鬟,她不服气或者有些吃醋,就目中无人,把宝玉和袭人的苟且之事,当面撂了出来。说他们背着人做的那些事,也瞒不过她的眼睛。置袭人于难堪之地。

坠儿偷了虾须镯,本不该她处理,她却打着宝玉的名头,打了坠儿一顿,并把她撵了出去。结果是既得罪了坠儿一家和她家的关系人,又因越权得罪了袭人,几不合算。

还有她大骂小红。林红玉是林之孝夫妇的女儿,她眼里揉不得沙子,看见小红偷懒,她就任性起来,骂的人家不理她。自己逞一时的口舌之快,把人得罪了,还不知道,为以后埋下祸患。


三、荣国府里,丫头和婆子之间积怨已久

贾府里,伺候小姐的丫头,比那些干粗活的婆子有体面,因此,这些少不更事的丫头们,就不把那些婆子们放在眼里,对他们爱搭不理,甚至怒怼他们,引起了他们的强烈不满。

绣春囊事件爆发后,王善保家的首当其冲,就告了丫鬟们一状。王夫人替她们一解释,她就把晴雯抖搂了出来,说尤其是个叫晴雯的丫头,仗着比别人长得好,牙齿伶俐,动不动就骂人,触动了王夫人的记忆。

说她有一次到园子里,看到一个眉眼像林黛玉的丫头,正在骂小丫头,很看不上,只是当时老太太跟着,不便发作,过后忘了,想必就是她了。


王善保家的说让晴雯过来看一看就知道了。王夫人乘机让人把晴雯叫来,一看果然如此。大骂晴雯一通,让她等着,节后处置。之后,又有和晴雯等丫头不和睦的,都来王夫人面前告状。

鉴于绣春囊事件,王夫人是下了决心,要重新整治大观园的。她不顾大局和影响,夜查园里面的姑娘和丫鬟。谁知王善保家的,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讨了个没趣。在自己的外孙女司棋那里搜到了男人的东西,打了自己的脸。

王夫人是不敢据实告诉贾母的,因为晴雯根本就没有什么过错,若以实相告的话,她把晴雯撵走就说不过去了。再者,贾母也喜欢晴雯,这一点王夫人是很明白的。以实相告的话,贾母会不认可。

我是飞雪迎春666,欢迎大家关注留言。


飞雪迎春666


表面上看是王夫人觉得晴雯慵懒妖媚,是个狐媚性子的丫鬟,不喜欢晴雯,所以趁着她病把晴雯赶出贾府

贾母把晴雯安排给宝玉,是觉得晴雯心灵手巧,又俊俏可人,准备许给宝玉做姨娘的丫鬟

无论从正反两方面都可以看出,晴雯长相是及其漂亮的,心灵手巧,深夜病重缝补雀金裘,对宝玉的心也是真心,对宝玉的照顾也是无微不至

可惜判词谶曲“心比天高,身为下贱,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诽谤生”

可见晴雯的悲剧是由于“诽谤生”造成的,那么谁诽谤的晴雯呢?

这要从那年宁府梅花盛开,贾府饮酒赏梅拉开了一场宫斗大戏……

那年宁府梅花盛开,贾珍请旨贾母众人到宁府赏梅饮酒,酒过三巡,宝玉与秦可卿共赴太虚幻境传授云雨之道,袭人作为宝玉的四个大丫鬟之一负责为宝玉更衣,伸手一摸宝玉裤裆里黏糊糊湿漉漉,便细问宝玉,宝玉虽不愿说,但随即回府与袭人偷试云雨之欢,以此袭人与宝玉的关系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每每值夜,都与宝玉睡在内厢房,常与宝玉偷偷厮混,甚至连黛玉都知道袭人与宝玉偷试之事,宝玉病时黛玉来看望,见到袭人说几句体己话都对袭人以“嫂子”相称

话分两头,这花袭人原来是贾母身边的丫鬟,本名唤做珍珠,宝玉赐名“花袭人”,同时贾母赏赐宝玉的四大丫鬟还有晴雯,贾母因其生的俊俏,做针线活又灵巧,性格直爽开朗,深得贾母喜爱,所以袭人与晴雯是同一阶层

平日里宝玉与四大丫鬟交流最多,袭人,晴雯,麝月,茜雪都是贾母挑选的极好的人物,宝玉的生活起居都随时报告贾母,直到袭人与宝玉偷试云雨之事之后,袭人的内心发生了微妙的变化,袭人觉得只有她与宝玉偷试了云雨,虽然身为下贱,作为丫鬟,只要得到老太太的认可,早晚有机会成为宝玉房里的姨娘,不做福晋,夫人,也是妾侧室,如果宝玉由太子继承皇位,则可进位封妃,所谓近水楼台先得月

想要上位,得宝玉垂青只与宝玉苟且偷情是不够的,贾家最注重身份尊卑,繁文缛节,皇家礼仪,需要得到贾府掌权者的扶持才能支撑着袭人的姨娘梦

贾府上下最高权利者是贾母,而贾母最喜欢的黛玉和宝玉,尤其疼爱生而为太子的宝玉,在高贵身份地位的姑娘里最看中黛玉,其次还有薛宝钗,薛宝琴等一众姐妹,与袭人地位相仿贾母更喜欢风流灵巧的晴雯,袭人的身世也是外放家奴,身为下贱,而又不愿放弃宝玉侧室之梦的袭人决定铤而走险,投靠了同样处于第二权柄序列的王夫人

王夫人为了控制宝玉的权柄,将来能成为圣母皇太后,也有意拉拢宝玉身边的丫鬟做眼线,于是断绝了花袭人是贾母丫鬟的身份,袭人不再每月从贾母房里领取的工资银钱,反而工资翻倍从王夫人的份例内领取,正式成为了王夫人的人,贾府过节,贾母还因此大怒狠狠的编排了袭人一顿

袭人成为王夫人的眼线手脚之后,宝玉的生活汇报工作发生了变化,袭人向王夫人汇报,晴雯向贾母汇报,俩人的姨娘梦正式转为宫斗

贾母国丧以后,王夫人接手贾府六宫事宜,第一件事就是抄检大观园,排除异己,将一众丫鬟戏子撵出大观园,袭人也趁机诽谤晴雯,是个妖媚惑主的胚子,王夫人与贾母的矛盾激化反应,一句不喜欢晴雯就将病重的晴雯撵出了贾府

宝玉挂念晴雯,去她家看望,只见晴雯病重将死,两人细数过往情意种种,到了也没有魅惑偷情的事,定是遭诽谤冤枉的,却也无可奈何花落去,只得二人交换内衣,也算是了了一场生死孽缘

宝玉回府质问袭人,是不是在王夫人面前诽谤告状,冤枉了晴雯,袭人心虚不语,从此二人心生嫌隙,不同往日,袭人以此得了一句“枉自空桂如兰”,一个“枉”字也表达了作者对袭人此事的痛恨,耿耿于怀

所以,袭人的红楼姨娘梦也告破灭,上位无望


山石道人评红楼


王夫人不是放晴雯出去而是撵出去的。这两者之间差别还是很大的。如果丫头大了,自己有想出出去的想法比如同样是怡红院的小燕。而晴雯是被误告后强行拖出去的。

王夫人为什么这样对晴雯,有几方面原因:

一 王夫人不喜欢漂亮的丫头。

虽然有贤妻美妾的说法,但是王夫人依然不喜欢漂亮的耀眼的晴雯。晴雯是丫头当中最漂亮的,这样的美貌没给她带来好运,反面因为太美招人嫉妒。宝玉还年幼,王夫人担心丫头太过美丽会耽误宝玉读书上进。王夫人招晴雯问话时,见到妖娆伶俐的晴雯更加深了对晴雯的误解,以为这样漂亮的女孩子不可能学好。


二 晴雯做人做事有点问题,得罪了小人。

晴雯是宁折不弯的人,个性率直。她漂亮,手工活出色,凭这两样就在丫头中拔得头筹。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晴雯是骄傲的,她不会讨好任何主子,何况同事?晴雯从来没有主动和哪个姐妹拉家常,也没有去主子屋里走动。她的世界单纯的就只有一个怡红院,心里只有一个宝玉。

她骂过小红,可知小红背后有做管家的老娘;她越级逐出坠儿,可知小小丫头凭什么能混进怡红院。她从来不管这些盘根错节的关系网,她考虑问题比较简单只图一时痛快。

她自小来到贾母身边,却从来没有出现在大丫头的朋友圈。鸳鸯曾经和袭人聊天时,说过他们要好的十个人,有后来才来的平儿,有走了的莤雪,单单没有晴雯。

晴雯太过出头。迎春的大丫头要吃炖鸡蛋,小厨房不给做。她们拿出的反面例子恰恰是晴雯吃的炒枸杞芽。晴雯这是躺着他中枪,谁让她就是这样引人注意呢。司棋大闹之后,谁知道会不会也把帐记到晴雯头上。

在怡红院这些年,平日里副小姐又高傲些,晴雯的口齿不知得罪过多少人。所以有了机会,便被小人下了绊子,这是晴雯躲不开的。

三 晴为黛影。

晴雯眉眼像林妹妹,这是王夫人心病。林妹妹一进府就被王夫人警告不要接近宝玉,她已经敏感感受到这个姑娘的魅力。王夫人不希望黛玉成为宝玉的太太,自然也不会喜欢长得像黛玉的丫头。加之晴雯是老太太指给宝玉的,王夫人对她就更加没有好脸。宝玉的婚事老太太不放手,边个侍妾也要说了算,这口憋屈气王夫人能忍得了吗?

不能对黛玉怎么样,也就只好对晴雯对手了。


关注小扇,和小扇一起乱翻红楼吧


红迷轻罗小扇


首先确定一下,晴雯不是王夫人“放”出去的,是“撵”出大观园的,这两者的区别可就大了。奴才被主人“放出去”是巨大的恩典。厨房里的柳嫂子就是知道怡红院的丫鬟以后会被放出去,才千方百计谋求把女儿柳五儿送到怡红院当差。奴才犯了大错才会被“撵出去”。王夫人的丫鬟金钏被撵出去后,羞愧难当,投井自尽了。

晴雯是宝玉的大丫鬟之一,模样标致,伶牙利嘴,心灵手巧,排在金陵十二钗又副册首位,是宝玉心尖上的人。读者对她印象最深的就是“撕扇子作千金一笑”和“病补雀金裘”。她的美丽娇俏、心直口快是获得宝玉喜爱的原因,却也是触怒王夫人的原因。

她的判词说:

霁月难逢,彩云易散。

心比天高,身为下贱。

风流灵巧招人怨。

寿夭多因毁谤生,

多情公子空牵念。

晴雯一生,几句话就定了。

寿夭多因毁谤生,风流灵巧招人怨。晴雯得罪人太多,被人告了黑状 。

晴雯深受宝玉宠爱,为人掐尖要强,说话牙尖嘴利不饶人,处处得罪人。

一、晴雯被撵的直接导火索是得罪王善保家的。

第七十四回“惑奸谗抄检大观园”,王善保家的一行人来到怡红院,检查丫鬟的物品。别人都很配合,独晴雯让她下不来台。王善保家的是邢夫人陪房,王夫人和王熙凤都还让她几分,晴雯这就是作死了。

到了晴雯的箱子,因问:“是谁的,怎不开了让搜?”袭人等方欲代晴雯开时,只见晴雯挽着头发闯进来,豁一声将箱子掀开,两手捉着底子,朝天往地下尽情一倒,将所有之物尽都倒出。王善保家的也觉没趣。

林林总总的不喜,王善保家的在王夫人面前告了晴雯。

王善保家的道:“别的都还罢了。太太不知道,一个宝玉屋里的晴雯,那丫头仗着他生的模样儿比别人标致些。又生了一张巧嘴,天天打扮的象个西施的样子,在人跟前能说惯道,掐尖要强。一句话不投机,他就立起两个骚眼睛来骂人,妖妖趫趫,大不成个体统。”

二、得罪袭人。

晴雯抢白袭人,说袭人不自重身份,和宝玉称“我们”;袭人得了王夫人赏赐的衣服,骂袭人是西洋哈巴狗。

晴雯听他说“我们”两个字,自然是他和宝玉了,不觉又添了酸意,冷笑几声,道:“我倒不知道你们是谁,别教我替你们害臊了!便是你们鬼鬼祟祟干的那事儿,也瞒不过我去,那里就称起‘我们’来了。明公正道,连个姑娘还没挣上去呢,也不过和我似的,那里就称上‘我们’了!”袭人羞的脸紫胀起来。

三、得罪的其他人也不少。

坠儿偷东西,本来等袭人回来处理,晴雯却迫不及待地把坠儿撵出去了。坠儿母女肯定记恨她。

小红受王熙凤差遣,她讽刺小红攀高枝,一下子得罪了小红和王熙凤。而小红是管家林之孝的女儿,晴雯又给自己招来了隐患。脂批说小红:管家之女,而晴卿辈挤之,招祸之媒也。

晴雯冷笑道:“怪道呢!原来爬上高枝儿去了,把我们不放在眼里。不知说了一句话半句话,名儿姓儿知道了不曾呢,就把他兴的这样!这一遭半遭儿的算不得什么,过了后儿还得听呵!有本事从今儿出了这园子,长长远远的在高枝儿上才算得。”

晴雯长得风流灵巧,王夫人不喜。

王夫人把长得漂亮一律斥为妖精,怕她们勾引她的心肝宝贝宝玉。当日金钏和宝玉几句玩笑,就被打了一巴掌,被骂做“小娼妇”,给撵了出去。王夫人岂容宝玉身边有这样的人存在?

王夫人听了这话,猛然触动往事,便问凤姐道:“上次我们跟了老太太进园逛去,有一个水蛇腰,削肩膀,眉眼又有些像你林妹妹的,正在那里骂小丫头。我的心里很看不上那狂样子。”

袭为钗副,晴为黛影。王夫人排斥黛玉,晴雯受了牵连。

王夫人一心想撮合宝玉宝钗的金玉良缘,而宝玉却和黛玉情投意合,所以王夫人对黛玉有所排斥。王夫人说晴雯“眉眼又有些像你林妹妹的”,看到晴雯就想到黛玉,触动心事,怒火更盛。

晴雯被赶走后,王夫人趁便回贾母,说晴雯得了痨病,让她出去了,并没有告诉贾母赶走她的真实原因。我初读红楼的时候也奇怪,王夫人为什么不实话实说呢?随着阅历的增长,我有些明白了。

若告诉贾母,因为晴雯勾引宝玉而被赶走,怕贾母生气。

贾母对宝玉爱如珍宝,若知道丫鬟打宝玉的主意,肯定会生气。如果气坏了身子,王夫人自己会落个不孝的罪名。

若说晴雯不好,就是说贾母没眼光,看错了人。

晴雯是贾母给宝玉的丫鬟,她认为晴雯优秀,堪为宝玉所用。这时候,王夫人来回说,您老人家挑的丫鬟是个妖精,妖妖调调的勾引宝玉,这不是打老太太的脸 吗?

贾母道:“但晴雯那丫头我看他甚好,怎么就这样起来。我的意思这些丫头的模样爽利言谈针线多不及他,将来只他还可以给宝玉使唤得。谁知变了。”王夫人笑道:“老太太挑中的人原不错。只怕他命里没造化,所以得了这个病。”

王夫人就这样大事化小,找个借口,把撵出晴雯,晴雯病死的事轻轻揭过。


淡看云起


贾府看似风光和气,实则暗流涌动。当是荣国府贾珠已死,眼看着诺大的家业无人继承,作为家母和王夫人怎能不急。于是,林黛玉,薛宝钗粉墨登场,一场围绕贾宝玉择妻的矛盾顿时上演。家母和王夫人选择不同,必有所恶,但顾忌家母在荣国府的地位,王夫人实在奈何不了林黛玉,所以便拿形容长相极为一致的晴雯出气。其实质就是王夫人对家母权威的挑衅,如果可以商量,又何来宝黛分离,神瑛出家。说《红楼梦》是一部奇书,真是处处见奇。


余军诗话


晴雯是被王夫人派人连拉带拽赶出大观园的,不是到年纪了,主子开恩放出去的。晴雯出去的方式很不体面。

晴雯四五日水米不曾沾牙,恹恹弱息,如今现从炕上拉了下来,蓬头垢面,两个女人才架起来去了。

晴雯是王夫人亲自赶走的,赶走晴雯还不算,晴雯的衣服首饰都不允许带走。王夫人吩咐:“只许把他贴身衣服撂出去,余者好衣服留下给好丫头们穿!”晴雯出去的方式还不如金钏,金钏是自己出去的,晴雯是被人用武力架走的。给外人的感觉是晴雯犯了弥天大罪。

如果晴雯年纪大了,主子开恩,让她回家择婿嫁人,这是体面的回家方式。

例如周瑞家的女儿,就是主子开恩,嫁到外面,给古董商人冷子兴当妻子。

彩霞年纪大了,按规定,被放回家。如果不当妾,丫头们年纪大了,都是这条路。贾府里那些老婆子们,年轻时,也许是袭人,晴雯那样的大丫头。到了年纪被放回家嫁人,于是成了媳妇,再后来就是婆子。

彩霞嫁给了旺儿的儿子,她的路就是媳妇——婆子这条路。

晴雯莫名其妙地,突然被赶回姑舅哥哥家,大家都以为晴雯勾引了少爷。认为她是一个坏女人。就连多姑娘都认为晴雯和宝玉不清白。后来才知道他们是清白的。

王夫人赶走晴雯的主要原因是看不惯晴雯的长相,嫌她妖妖调调地像个病西施。说穿了,就是因为晴雯长得像林黛玉。

贾母给宝玉安排了妻妾人选。妻子是林黛玉,妾是晴雯。王夫人讨厌这个安排。她自己儿子的婚姻大事,她要做主,不想让贾母越俎代庖。于是先她赶走晴雯,探探贾母的口风。

王夫人趁贾母高兴,向贾母汇报晴雯和袭人的问题。

王夫人给晴雯安了三个罪名,一是年纪大了;二是比别人分外淘气,也懒;三是得了女儿痨,病倒了十几天。

所以我就赶着叫他(晴雯)下去了。若养好了也不用叫他进来,就赏他家配人去也罢了。……袭人模样虽比晴雯略次一等,然放在房里,也算得一二等的了……我就悄悄的把他丫头的月分钱止住,我的月分银子里批出二两银子来给他。不过使他自己知道越发小心学好之意。

当时贾府的外部环境相当危险,贾府的老亲甄家被抄家。唇亡齿寒,贾府非常危险。在这种情况下,贾母不想横生枝节,激化内部矛盾,她要维护贾府的和平稳定。晴雯已经走了,贾母见事已至此,也就罢了。

王夫人笃定:如果以狐媚子的罪名撵走晴雯,贾母会还晴雯一个清白,以痨病送走晴雯,贾母会同意。

真实的情况是王夫人以狐媚子的罪名把晴雯撵走,如果以这个罪名告诉贾母,贾母一定会深究,那样就会还晴雯一个清白。王夫人不说晴雯狐媚子的罪名,只说晴雯是女儿痨,贾母就不能深究。因为痨病传染,所以贾母同意让晴雯出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