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怎麼走過“飛蝗蔽日,禾草一空”的時代?

2019年初,在厄立特里亞和蘇丹的平原已經隱隱可以嗅到蝗災來臨的壓抑氣息,雖然周邊各國在聯合國糧農組織(FAO)的組織下開始進行撲殺,但並沒有真正意識到它的危險。


中國是怎麼走過“飛蝗蔽日,禾草一空”的時代?


等2019年底人們反應過來的時候,沙漠蝗蟲已經洶湧澎湃地覆蓋了大地,它們不再是每隻體重僅2.5克的弱小昆蟲,而是一個每平方公里內聚集4000~8000萬隻,日進食量相當於3.5萬人口糧的超級戰隊。當東非25年來最嚴重的蝗災瘋狂蔓延時,國人正為病毒忙得焦頭爛額,以至於顧不得中華大地上也曾有關於蝗蟲刻骨銘心的記憶:

“飛蝗遍野,食稼殆盡”。

“大蝗,絕收,人相食,餓殍載道”。

“死者相枕,盜掘食新死人,至父子相食用,行人路絕……”


身為一個農業大國,古代中國最畏懼的三大自然災害就是水災、旱災和蝗災。據我國著名的昆蟲學家鄒樹文先生統計,自公元前722年至公元1908年的2630年內,共發生嚴重的蝗災455次。由此足見蝗蟲為災的狀況在我國曆史上是非常頻繁的。


中國是怎麼走過“飛蝗蔽日,禾草一空”的時代?


明朝學者徐光啟在《農政全書》中寫道:“兇飢之因有三, 曰水、曰旱、曰蝗。地有高卑,雨澤有偏被, 水、旱為災,尚多幸免之處,惟旱極而蝗,數千裡間,草木皆盡,或牛馬毛、幡幟皆盡,其害尤慘, 過於水旱。”嚴重的蝗災爆發時,別說植物了,就連牛馬的毛髮和旗幟布帛都被吃掉,比水旱之災要嚴重得多,這真是恐怖的場景過後是更加恐怖的饑荒,蝗蟲造成顆粒無收,餓肚子的人沒辦法,只能相互吃……小小的蟲子,卻是人間地獄的幕後黑手。

然而, 中華民族還是挺了過來,還是成為了一個農業大國,創造出舉世矚目的輝煌文明。那麼在與農業史幾乎相始終的蝗災史裡,古人是怎麼做的呢?

一、從唯心到唯物

在生產力有限、對自然的瞭解匱乏的情況下,人們認為自然災難的降臨是上天對於君王的懲罰,想要免除,就必須懺悔和祭祀,以求神明諒解與憐憫(“凡災害之本,盡生於國家之失”——董仲舒),因而史書中將蝗災歸罪於政府的橫徵暴斂或者帝王的連年用兵,也就不足為奇了。

大概是覺得朝廷剝削老百姓時兇殘的樣子和蝗蟲一樣吧,兩漢時期開始,不少人認為蝗災不能防治也無需防治,只要統治階級修身養性為上天所見,自然可以化解。


中國是怎麼走過“飛蝗蔽日,禾草一空”的時代?


這種德化之說在今人看來自然荒謬至極,可當時大家就是吃這一套,放任蝗蟲肆虐,還影響深遠。到了唐開元四年(716年),山東蝗災,宰相

姚崇屢屢上奏力主滅蝗,為百姓爭得口糧。這樣的真知灼見居然引起“德化派”瘋狂反對。他們說:“蝗為天災,自宜修德”,“蝗是天災, 豈可制以人事。 外議鹹以為非。又殺蟲太多, 有傷和氣”……

連玄宗也覺得大面積滅蝗太過造孽,多虧姚崇力排眾議,據理力爭,親自主導滅蝗,數月內扭轉局面,共撲殺蝗蟲900萬擔。

雖然無法完全根除人們對於蝗蟲的畏懼心理,但從此之後,仁政滅蟲的說辭再也不像以前甚囂塵上,人們清楚地知道,只要掌握了適當的方法,蝗蟲是可以被消滅的。

面對蝗災,從唯心到唯物,這是一個了不起的轉變。


中國是怎麼走過“飛蝗蔽日,禾草一空”的時代?

牛河梁遺址出土紅山文化玉蝗蟲


二、滅蟲諸法

1.絕蝗根——從源頭下手:

徐光啟指出“涸澤”是蝗蟲蟲卵的聚集地,因此只要人們積極把荒地都開墾成農田,在耕作的過程中就可以使蟲卵大量暴露出來,從而將其殺死或者深埋,使其不能正常孵。同時還可以變蟲為肥料,有利於生產,可謂一舉兩得;

除了無差別打擊,人們還形成了精準鎖定的經驗:“攜帶鋤耙,四出巡視,凡見地上有無數小孔,形如蜂巢,及土微高起處,並上年蝗集之所,其土中皆有遺子,應即掘出,以水煮之,或以火燒之”。也就是主動尋找上一年蝗蟲產卵的土堆,予以消滅。到了清代,民間還發明瞭用自制殺蟲劑(百部草濃汁、濃鹼水、陳醋混合液)殺死蟲卵的方法。

中國是怎麼走過“飛蝗蔽日,禾草一空”的時代?


2.滅蝗蟲——正面迎戰法:

最原始的當然就是直接撲殺,用大網或者布將蝗蟲驅趕裹住,然後拍打,雖然效率比較低,但簡單易行,適合小面積使用;

挖坑填埋法,在蝗蟲將要到達的地方事先挖好大坑,兩旁用門板之類的東西圍住,然後迅速倒土埋上,但有時候填埋過淺,蝗蟲還會鑽出來再次為害;

結合蝗蟲的趨光性,“夜中設火,火邊挖坑,且焚且瘞”,用火光誘蟲子飛來,一邊火燒一邊就地掩埋;

最後值得一提的是,飼養大量家禽捕食蝗蟲也能取得不錯的效果,在《治蝗全法》、《捕蝗圖冊》和《捕蝗圖說》中都有類似的記載,今天也有不少地方沿用這一辦法,在蝗蟲即將出土的時候在田地當中養殖雞鴨,讓它們吃掉幼蟲,甚至成為品牌……


中國是怎麼走過“飛蝗蔽日,禾草一空”的時代?


最有效的滅蝗方法還是得依靠現代科學技術。新中國成立初期,大規模蝗災仍又發生,但科技改變命運,這一次我們一方面通過興修水利和開墾荒地,將蝗蟲滋生地改造成良田,一方面用飛機大量撒藥消殺,大大提升了治蝗效率,肆虐千年的蝗災終於在60年代被基本終結。

回顧中華民族與蝗災的鬥爭史,我們不難得出一個結論:神明不能幫助人們消滅蝗蟲,能依靠的,只有人民的智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