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日本记者将病毒带入了首相官邸,那么接下来日本该怎么应对?

令和史官


关于日本记者将病毒带入首相官邸的消息并非危言耸听,日本官方已经确认,确实有日本记者将病毒带往首相官邸,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日本记者并非有意将病毒带往首相官邸,日本记者也是受害人之一,日本女记者不知道自己已经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在不知道已经感染新型冠状肺炎的情况下,日本女记者和其他记者一起采访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和安倍晋三有接触!

现目前,日本女记者已经被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患者,由于该记者在共同社上班,共同社与其长期接触的10人已经被隔离。日本女记者将病毒带入首相官邸一事轰动世界,是因为此事涉及日本的首相安倍晋三,安倍晋三接受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采访,在采访的过程中,女记者完全有可能将新型冠状病毒传给安倍晋三,安倍晋三一旦被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 感染者,那么日本所有和安倍晋三接触的人都将被隔离起来,如此一来,日本的政治精英、高官们都会被隔离,日本政府就会陷入停摆危机,日本就会出现恐慌!

日本的坏消息一个接着一个,先是钻石公主号邮轮上的感染人数暴增,让日本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人越来越多,现在新型冠状病毒又在日本四处扩散,还被女记者带到首相官邸,让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成为可能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人,让日本的高官成为有可能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人,如此一来,安倍晋三的支持率就会因为控制疫情不力下跌!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事情已经发生了,采访过安倍晋三的女记者已经被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感染者,接下来日本要做的,安倍晋三要做的,就是先把和女记者有接触的人隔离起来,包括安倍晋三自己,然后再把那些和安倍晋三有过接触的人隔离起来,先隔离14天,防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通过安倍晋三等人扩散传播出去。

刚开始的时候,由于日本不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起源地,日本不太重视此事,以为能够独善其身,但是随着日本患者的增加,日本已经高度重视疫情的扩散,已经取消了日本新天皇的生日庆典,已经减少了东京马拉松的人数规模,日本的这些举措,就是为了防止病毒的扩散,防止日本更多的人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止日本成为下一个重灾区!

对于疫情,只能以预防为主,毕竟不知道下一个被确诊的人会是谁。日本目前也只能这样,和首相面对面交流的记者已经确诊,只能排查和女记者有关的人,把这些人全部控制起来,进行封闭式的管理,统一隔离,不让病毒通过这些人扩散就是最好的结果!


老鳄鱼观天下


这条消息已经得到了日本官方的确认。

2月18日,在日本国内突然爆出了一条十分震惊的消息,首相安倍晋三疑似与新冠肺炎携带者——共同社的一名记者有过接触,导致首相出现了被感染的风险。后来该记者被确诊为患有新冠肺炎,结果导致共同社有10人被隔离。而这名女记者曾经参与过采访首相官邸的任务,并且在采访期间曾接触过安倍晋三本人和其他身边的工作人员,使得包括首相在内的多名首相官邸的人员都面临着被感染的风险。



此事之所以引起了高度关注,是因为日本国内的疫情已相当严重。截至2月18日,日本确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总数520例,其中大部分为钻石公主号游轮上的乘客。日本宫内厅已经决定取消了原定于2月23日举行的天皇60岁生日大型庆祝活动,因为按照原计划,德仁天皇当天将在皇宫接受民众祝贺;东京马拉松组委会已取消今年大众比赛项目。外界对东京奥运会的动向也倍加关注。



由于日本的疫情变化突然,这对日本的挑战确实不小。据日本媒体报道,日本全国目前有收治传染病病患相关配置的病床大约1800张,就目前520例确诊病患现状而言,虽然病床略有富裕,然而公共卫生界的担心是:一旦疫情持续扩散,日本医疗系统可能难以应付。假如安倍晋三首相不幸被感染,这对日本国内的抗疫士气可能是一个不小的打击,假如首相被隔离治疗,内阁的日常事务怎么办?政府的日常运转是否会受到影响?当然,如果真的不幸出现这种情况,那么隔离治疗显然就是唯一的办法,但这并不意味着日本内阁就此停摆。



现在,日本厚生劳动省(相当于卫生部)还没有将应急响应机制提升至最高等级,在2月17日只是发布了针对普通公民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就医指南。由于需要接受新冠病毒检测的人员有所增加,日本政府调集了各方资源加大检测能力,从2月18日起单日可检测人数将增加至约3800人。

人们更为关注的是学校的学生怎么办?日本文部科学大臣萩生田光明确对媒体表态,现阶段不考虑统一要求学校取消正常教学和毕业典礼等活动,不过在学校举行活动时,必须实施防御措施,要求举办场地通风,环境适宜;日本多家大型企业已发布防疫措施,要求员工错峰通勤或进行远程电子办公,以防止公共交通工具上人员聚集导致病毒感染。


书中有毒


日本虽说本土发现的新冠肺炎病例仅有64例,可加上钻石公主号转移下来的病人,总收治被确诊的新冠肺炎感染者已高达500多人,使得日本成为继中国之后病患率最高的国家。在这种疫情严峻的关口,假如身为定盘星的首相安倍晋三被传染,对整个日本社会来说都将是一个沉重的精神打击。



第一,消息已被确认:安倍晋三跟可能携带病毒的记者有过接触。

16日被确诊感染了新冠肺炎病毒的司机,曾经为日本共同社提供包车服务。4天来共有10名记者乘坐包车,其中有一名共同社的女记者曾多次进入日本首相官邸进行过采访。

没有确切消息证明该记者直接采访过安倍晋三,但至少她跟首相的新闻秘书接触频繁。这个惊爆的新闻已经被日本媒体及官方所证实。

接下来吃瓜盆友们可以充分开动其想象力:安倍晋三接受过女记者采访吗?采访距离是否保持了1.5米以上?女记者提问带出的飞沫是否含有病毒?事发后采取了怎样的灭杀手段?安倍首相也要被隔离观察吗?他是否戴着口罩领导全日本跟疫情作斗争呢?



第二,单单一个首相还好办,要是那名女记者接触过许多人,事情就大条了!

目前10名共同社记者都可能是隐性病毒携带者,已经被隔离观察。假如那名频繁出入首相府并跟安倍秘书密切接触的女记者发病,事情就有些大条了!谁也不知道该记者接触了多少政府雇员,更查不清安倍的新闻秘书这几天一共接触了多少同事?

单单一个安倍首相可能被传染病毒还好办,尽量隔离观察、实时监控就可以了。问题是假如那名女记者或秘书已经感染了病毒,那么整个首相府都有可能充斥着病毒飞沫,并且可以存活14—24天,那将是一副何等惊悚的画面?



第三,隔离整个首相府没可能,然而此事却暴露了日本各界对疫情重视程度不足。

日本首相府是日本政府与社会运转的中枢,在没有查出确实感染病例之前,隔离整个首相府会造成行政上的诸多困扰,因此不能轻易对这个忙碌的办公机构实施隔离。日本的新冠肺炎病毒疫情已经到了关键时刻,如果发布决策和指挥调度的中枢神经陷入瘫痪,对遏制疫情蔓延相当不利。


这件事如今尚处于可控状态,然而从中却暴露了整个日本社会对病毒传播的疏漏——通往首相府的各个环节理应严防死守,怎么会在交通工具及驾驶员方面疏忽大意呢?如果连首相官邸都可能被病毒侵入,那么其他重要场所、部门的防范措施是否也存在漏洞?

不管后续事态有何进展,日本各方应引以为戒:面对可怕的新冠肺炎病毒,不能抱有半点侥幸心理!


回马一腔


我们先来说一个大家都不愿意接受的真相,实际上这个世界对于传染病的大多都是不怎么管,除非是向埃博拉那种致死率极高的疾病才会出现小规模隔离的情况。大多数流行病都是传着传着就传开了,然后大家就给了他们一个统一的名字——流感。这里补充一下,为啥说埃博拉是小规模的隔离呢,因为实际上埃博拉也算变成了流感,只是一种致死率较高的流感,非洲那边每过一段时间就会爆发一次。

知道为啥打流感疫苗没啥用吗,因为流感的种类很多,你不可能每种都打到,所以流感疫苗基本上没啥医生建议打。的确病毒这种东西是会越传致死率越低的,因为病毒寻求的是和你共生而不是把你搞死,把你搞死了它不也死了,之所以致死率高的病毒往往是不那么适应人体的病毒,只要传染足够多的人让病毒足够的适应人体,病毒的致死率就会越来越低。

下面我们再来给你说几个惊心动魄的数据,在2009年的时候美国那边爆发的H1N1流感,00年之前出生的人应该有点印象,因为那时H1N1传遍了全世界中国也在防疫。然而美国一直选着的都是不作为,奥巴马总统在半年之后才宣布国家进入紧急状态,但这时已经有一千多万人感染,一万多人丧命(这个数据来源于美国疾控中心的估计,实际上病毒到底造成了什么破坏他们并不知道),在6年之后的2015年世界卫生组织估计,H1N1总共在美国造成30万人死亡,数千万人感染。但如果你平摊一下的会发现实际上死亡率低于1%,这也是美国政府一直在为自己辩护的理由。远的不说今年美国也遭遇较大的流感,已经造成了超过一万人死亡(数据同样是估计),然而事实上美国政府连宣布让公众戴口罩这件事都没有说,他们选择用免疫力打败病毒。

实际这个世界上最怕病毒的并不是国家,因为大多数国家选着的都是不管,最怕的实际上是没钱的普通人因为他们没钱看病会选择拖,小病拖大,大病拖……。很多人说SARS是放过了我们,对此我只能说醒醒少年,病毒从来不会放过人类,只要你不把他治灭,他就会变成季节性流感过段时间就来骚扰你。SARS是我们花费巨大的人力物力彻底的阻断了它在人类中的传播才治理下来的。

对于中国治理掉新冠我很有信心,我们必定会阻断他们的在中国人之间的传播。对于日本的新冠我也是很有信心的,最终会在感染大量人之后变成致死率较低的季节性流感,大家的目都能达到皆大欢喜皆大欢喜。


开着皮卡打坦克


这是一个被放大了的消息,事情的来龙去脉不是这样的,可随着各种媒体的转发再加上猜测,仿佛,日本首相官邸已经成为了重灾区似的。

事情的原本情况不是这样的。

日本共同社有10位记者被隔离,因为包过一辆车

日本共同社是日本比较大的一个媒体机构,在日本很有影响力。

当新冠病毒爆发以后,日本共同社的记者们曾经在1月底2月初的四天里有一个包车的服务。非常不幸,那位60多岁的司机,感染了新冠病毒,他自己都说不上自己怎么得的。

是的,作为一个提供包车服务的司机来说,他对外营运,谁知道哪一天会被传染呢?

2月17日,这名司机感染新冠病毒的消息传出后,共同社的10位记者惊呼一片,因为他们包过这个司机的车,就是不知道他们包车前,司机有没有被感染。

基于这种情况,共同社马上联系医疗结构,快速隔离10位记者。

不巧的是,其中一位记者,近距离采访过首相。那怎么办?

对于10位记者进行了严格的检查,对首相和秘书,也开始注重

当“被隔离的一位记者接触过首相”的消息传出去之后,日本政府略微有点紧张,首相和其周边的人都开始被重视。

在严格的检查之后,10位记者,没有检测到新冠病毒,但是考虑到有可能潜伏时间长,因此10位继续被隔离。

而医疗机构加大了对首相和首相秘书的“监视”,也加大了对首相府邸的管控。防止突发情况出现。

从目前来看,记者也好,首相也罢,都无大碍。

但是日本的疫情却在继续发酵,目前为止,已经有725人感染新冠病毒了,有三人死亡,只有1人被治愈。

看来,日本的疫情不容乐观,至少会达到我国南方那些大省般的情况,感染很可能上千。

当然,由于之前日本太猛,还搞什么国内马拉松,还搞过万人裸祭节,而且之前日本社会并没有加强防控,因此日本小爆发的可能是有的。但大爆发,如我国湖北般的情况,很难出现,毕竟防控和和治疗还是要比当时的武汉要早得多。

还是重申一下,所谓病毒进了首相官邸,这个消息是不确定的,至少现在是不成立的,毕竟,接触过患者的记者并没有被感染,如此一来,安倍首相被感染的概率更低。


蓝风破晓


日前,日本已经证实了这一消息。

当时车上有10名记者和一个司机。

后来司机被证实感染了病毒,于是马上将10个记者进行隔离检查。

最要命的是,其中一个记者在此前还采访过日本首相安倍晋三。

好消息是,目前为止,这10名记者似乎都没有感染病毒的迹象。

但是我们都知道,这个病毒是有潜伏期的,一般来说是14天,但听说在印度南部有时间更长的,最多有28天的潜伏期。

所以现在还判断不了记者被没被感染。

如果记者没事,那么安倍晋三自然也没事,问题就是万一真的被感染了怎么办呢?

首先肯定是把安倍晋三隔离起来治疗了,这是最先做的。

因为安倍晋三的身份,每天接触那么多要员,一旦传染起来,后果无法设想。

所以第一步是先隔离安倍晋三。

第二步就是将记者采访安倍晋三之后,安倍见过哪些人要搞清楚。

把这些人才进行隔离起来进行检查,一个月左右没事,那么危机也就解除了。

至于安倍如果真感染了,病情怎么办?我相信只要给足够的时间,就会慢慢好的。


十点历史君


最近日本的新冠肺炎患者越来越多,这次日本首相安倍也有感染的风险,日本著名媒体共同社27号报道,该社一共有10名记者曾经搭乘某位司机的专车,但是这个司机在26号被确诊为新冠肺炎患者,现在10名共同社记者已经处于被居家隔离状态,其中有一位记者为专职的首相官邸记者,这个人专门负责报道安倍。

此次被隔离的密切接触者中有一个女记者,任职于共同社政治部,主要负责报道首相安倍的相关新闻,这个记者每天都会出入首相的官邸,每天都要参加内阁官房长官举行的记者会,从这个人的行踪来看,他每天都会接触大量的媒体记者,而且和日本高级官员进行交流,具有非常大的潜在威胁。

如果这名女记者真的染上了新冠状肺炎,那么整个日本政界将会受到极大的影响,当然首先就是出现日本政界官员可能是被感染者,那么日本内阁官员就成了重点隔离对象,例如经常接近首相和其他内阁成员的官方长官,这很可能会进一步让内阁有得冠状肺炎的风险,最终造成日本政府出现瘫痪的情况。

这个女记者天天参加记者会,必然和其他的媒体记者也有交流,这导致整个日本的政治记者都变得很危险,如果新冠肺炎在这个记者群体中蔓延,导致大量的记者被感染,这对日本政界来说是一次大地震。日本的记者群体还是很特殊的,出于工作的需要他们经常到处跑,而且还积极的和他人进行密切的交流,热情的记者们通常会挤成一团,集中报道某一个政治人物,因此这些人接触起来非常密切,那么以后感染的人数可能会大幅上升,这样可能会产生政界的危机。虽然司机是在26号确诊,10个记者是在27号接受居家隔离,不过庆幸的是这些司机和记者接触都是在14天之前,也就是现在这些记者并没有出现任何症状,同时这个司机感染路线并不明确,也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染上了新冠状肺炎,当然现在来看这10名记者很有可能没有染病。


四十五度历史


起因是这样的,2月16日一名东京的出租车司机被确诊新冠肺炎,而这名司机的出租车是日媒共同社在1月31日到2月3日短期租车,专门负责接送共同社记者往来于日本各行政部门参加记者招待会的,在这段时间当中一共接送了10名共同社的工作人员。

在这10人当中,其中有一名专门负责采访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和首相秘书官的专职女记者,往来于日本首相官邸和行政各部门。由于并不清楚这位司机的流行病学感染路径,所以无法判断是在租车前还是租车后染病,鉴于出租车内部属于密闭空间,传播性强,尽管目前还没有确诊,但这名女记者不排除成为病毒携带者的可能,从而在采访的时候将病毒带入了首相官邸。

在发生这个情况之后,共同社首先迅速中止了这10名记者的工作,进行隔离医学观察。同时日本首相官邸在召开新闻发布会时候不论是大多数与会者也开始带上了口罩,并在进入前进行医学体温检测。由于目前已经20日,从2月3日算超过了14天尚没有共同社记者确诊,所以安倍暂时应该还是安全的。

不过在首相官邸问题逐渐消失的时候,在日本民间爆发的可能性是越来越大,因为目前有三个问题十分严重,一个是对于目前确诊病例的流行病学史摸不着脉,到现在扩散可能性最大的多名出租车司机患者的传染源大部分都还没找到。第二个尽管日本医疗水平很高但是规模却有限,以病毒试剂盒为例,虽然早就研究出来了但是产能跟不上,每天只能维持上千例检测,这就意味着检测速度跟不上潜在增长。至于第三个则是日本老龄化严重,由于老年人抵抗力弱所以一旦扩散容易造成高死亡率。

相较于自身,安倍晋三其实更在意日本民间的疫情,眼下安倍政府已经因为处置不力民调支持率下降了5.6个百分点,如果遏制不及时影响经济和东京奥运会,届时他这位在任最长的首相地位势必将受到动摇。


马克观察


在中国新冠肺炎确诊人数增长曲线不断下降的趋势下,日本确诊新冠肺炎人数却在上升,甚至日本记者将病毒带入了首相官邸。那么,面对当下这种局面日本该如何应对呢?



我们来看看日本感染新冠肺炎的情况,以及采访安倍的日本记者感染后造成的影响。

在日本感染的新冠肺炎患者中,一部分是“钻石公主邮轮”上感染的,还有就是无法知道感染途径的患者,也就是接触无感携带病毒者感染的。

而让世人瞩目的是采访安倍首相的记者,因为感染新冠肺炎而被隔离,就是因为接触无感病毒携带者造成的。该记者的隔离没有造成日本社会的恐慌,反而引起境外媒体的普遍关注,产生了日本首相是否会感染新冠肺炎,日本应对新冠肺炎的举措是否到位等等疑问。

显而易见,境外媒体对日本的关注度,远远大于日本民众本身对该事件的关注度。

那么,日本对新冠肺炎具体会有什么样的应对措施呢?



在新冠肺炎爆发后,日本自始至终保持着淡定,日本首相府发出声明,我国没有爆发新冠肺炎疫情,要像对待流感和感冒一样应对疫情。

日本如此淡定的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我们可以从日本一些社会公众活动中看出,比如日本冈山县的“裸祭”,近万人的聚集活动,不着衣物,人挤人;又如北九州的万人马拉松赛;日本大部分上班族仍然正常上下班……

对于这种群聚活动,日本都是消毒、分发口罩、减少参赛人数以及发布警示,要求民众尽量不要到人群密集区,有症状不要外出等等。与此同时,日本厚生劳动省整合大学和社会资源,加大对新冠肺炎的检测力度。

通过这些,我们似乎看不出日本对待疫情防范的力度,但我们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待日本对此次疫情为何如此淡定。日本是一个岛国,多自然灾害,地震频繁,台风每年都要肆虐日本,造成洪水泛滥,流感等也时常光顾日本,日本人常年经历的这些灾难,早就养成了日本人一些比较好的自律习惯,比如戴口罩、勤洗手等。

所以,在传出采访安倍首相记者感染新冠肺炎的情况下,日本将一如既往不会大动干戈进行防范疫情,提升防范力度是有可能的,更多地是依靠日本民众自律的生活习惯来抗击疫情。


火炎炏焱燚水淼


逻辑链条是这样的:

1)日本共同社的一名司机接触过患者被感染。

2)共同社内部有10人曾经和这名司机在感染期间接触,所以他们目前被隔离。

3)被隔离的10人中有一名长期采访安倍的首相府专职记者。

4)这名记者目前是否确诊还不清楚。

5)如果这名记者在病症潜伏期曾进入首相府采访,甚至采访过安倍,这样才存在危险。

因此,从这个逻辑链条来看,目前最重要的就是第四点。

也就是这名记者是不是已经被确诊患病。

有两种情况:

第一,最终确诊的话,安倍和首相府的很多人可能会中招。

第二,最终没有被确诊的话,那就是虚惊一场。

不过既然这件事已经出来,日本首相府一定进入了安全级别的高警戒状态。

比如,对安倍和首相府的所有人都肯都要进行核酸的检测或者其他有关病毒传播的检测,看看他们是不是携带病毒或者被确诊。

因为有些确诊案例是可以不带任何症状的,所以必要的核酸检测就很重要。

同时,日本首相府也一定会对各路记者包括进出的各类人员进行更严格的体温筛查或者其他严格检查,防止类似情况发生。

而且,首相府的日常消毒和防护措施,肯定也要加强,避免出现病毒可能存留的死角。甚至不排除可能会取消一些聚会性的活动之类的。

木叔了解到的是:日本天皇的一些庆祝活动,目前都因为疫情影响而减少和取消了。

所以日本首相府出了这么严重的疏漏,肯定要有做相关检讨的。

说不定如果这件事持续发酵的话,日本高级别官员还会上电视道歉,然后有人担责任辞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