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皇帝用姓作国号,皇位不传儿子传侄子,三十年就被隋朝取代

西周实行分封制留下非常多的诸侯国,这些诸侯国的国名往往会被作为后人的姓氏,国亡姓还在。

到了封建社会时期会选择一个有寓意的字作为国号,例如秦朝直接采用秦国的“秦”,汉朝直接采用采用刘邦做汉王时期的“汉”,唐朝采用的是李渊的唐国公的“唐”。之后的元明清都有表示国运昌隆的含义。但是在南北朝时期,就有一个君王一不做二不休,使用自己的姓氏作为国号。

开国皇帝用姓作国号,皇位不传儿子传侄子,三十年就被隋朝取代

南朝有主陈霸先

南北朝时代是一个分裂的时代,朝代政权更替频繁数量众多,南朝有刘宋、南齐、南梁、南陈四朝,北朝则包含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五朝,各自存在一百余年,没朝存世不过数十寒暑而已,长期以来没有一个朝代可以完成天下之统一,让百姓苍生安享太平。

南朝处于南方地区,也就是秦岭淮河以南,继承了东晋的疆域,宋齐梁陈皆为汉人政权,然适逢乱世必有那些立国者、征战者留名青史,成千古之名,无论正邪贤恶,南陈开国之主陈霸先便是其中一位。

开国皇帝用姓作国号,皇位不传儿子传侄子,三十年就被隋朝取代

陈霸先可以说是一步一步从下到上爬上来的,从默默无闻到创立基业确实是用了许多时间,早期在南梁供职,乃一传令小吏后受到器重,广州兵乱时陈霸先一战显英豪,随后又得机缘南征北战多时,平侯景之乱,败北齐进犯之军,后进爵为公,拜丞相、录尚书事、镇卫大将军,进封义兴郡公,拜大傅;又进位相国,总百揆,加九锡,封陈公,寻进爵为王,可谓是手握重权,百荣加身,走上人生巅峰。

走上高位的陈霸先并未甘愿为臣,忠君辅国,公元557年陈霸先在健康南郊称帝,国号陈,他便是陈武帝,命运让他那些年风光无限或许是透支了他所有的运气,当皇帝的第三年陈霸先病重,随后便离开了人世将创立不久的基业赋予后人。

开国皇帝用姓作国号,皇位不传儿子传侄子,三十年就被隋朝取代

虽然当权时间不长,但在很多方面可以看出这个陈霸先,他努力恢复南方地区的经济,北伐收复失地,励精图治,而且这个人生活非常简朴,对于皇帝来说钱财只是个数字,所以有一些皇帝控制不住自己的欲望吃喝拉撒都是大把花钱,如果能做到在富裕的环境下十分简朴是很不容易的。

贤君辈出,但终未成就霸业

说完开国之主再他说说陈朝,南朝到了后期北方强势南方弱势的形势越来越明显,南陈作为南朝中最小的一个朝代也是屡次遭到北方的进犯,尽管南陈也出了贤明之主,但是最后也没能成就一番霸业。

开国皇帝用姓作国号,皇位不传儿子传侄子,三十年就被隋朝取代

南陈是个挺特别的朝代,历史上诸多朝代凡事王侯将相为开国者的,国号多以自己的封地或者封爵为国号,很少直接把自己姓氏定为国号的,尽管很多朝代的国号的确都是姓氏,秦始皇不姓秦,杨坚不姓随,李渊不姓唐,朱元璋不姓明但是陈朝国主陈武帝确实姓陈这是历史上唯一一个以开国皇帝姓氏为国号的朝代,并非这个人在陈地待过。

开国皇帝用姓作国号,皇位不传儿子传侄子,三十年就被隋朝取代

陈霸先去世后第二个皇帝并不是陈霸先的儿子陈昌,而是侄子陈蒨,陈昌这个人十分优秀,面貌俊秀如锦且有才学为何不能为帝?因早期陈霸先尚未立国之时被魏南下俘获了陈昌后来西魏皇帝被废北周建立,陈昌又成了北周的人质,也就是说陈霸先去世的时候陈昌还在度过他漫长的人质生涯,不管朝中谁不愿意都不行,因为先皇侄子不在国不可一日无君,不然天下大乱大家都会大祸临头。

开国皇帝用姓作国号,皇位不传儿子传侄子,三十年就被隋朝取代

陈蒨上位当了皇帝,566年陈蒨驾崩,遗诏太子陈伯宗继位,但是第二年被文帝弟司徒、安成王陈顼所废,陈顼即位,这几个皇帝都不是昏庸之主,他们登基以后都是戒除铺张浪费的生活,以恢复经济为主,励精图治,努力增强国力,但是历经几代帝王的努力,陈朝终究没有成为一个非常强大的王朝乃至统一天下。

个中原因有很多,首先从陈霸先即位到陈顼去世总共才二十来年,可能都不如那些统一的王朝一位皇帝治理国家的时间长,陈朝的国土面积虽小,只有一百三十多万平方公里,但是放到现在也相当于四个日本了,二十几年让这么大一个王朝变得十分强盛确实有点困难。


开国皇帝用姓作国号,皇位不传儿子传侄子,三十年就被隋朝取代

最关键的就是下一任皇帝陈后主陈叔宝,这个人并不是个贤明之人,吃喝拉撒花销非常大,那些家底攒下来难但是花出去容易,陈叔宝在位时期不问政事只出不进,那陈朝还能好得了吗,六年多的时间他就把三十年打造的南陈给败没了,588年杨坚之子杨广统兵南下攻陈,第二年攻至建康,南朝陈灭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