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西安非遺網絡推選最佳會員

西安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年度最佳會員網絡推選出十名最佳會員,他們分別是:黨亞賢、李紅梅、李鑫雲、郭書清、段煒剛、趙鵬濤、胡振波、趙智博、嶽若惠、惠凱。熱烈祝賀榮獲十佳的會員!l

2020西安非遺網絡推選最佳會員

黨亞賢

西安交通大學退休職工(副教授、副處長),西安非遺關中禮饃傳承人。自小受家庭薰陶,上世紀六十年代初開始學習禮饃製作技藝和禮俗運用。幾十年來已成為她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經過多年自己的潛心摸索和反覆實踐,已經形成了既有古老的祭祀、祭祖、祭天地等傳統的習俗和傳統的農耕文化,又有現代的農耕文化、城市文化和禮饃文化,形成了寓意深刻、特色鮮明、藝技精湛的古樸典雅和創新時代的特色禮饃。她的禮饃不僅繼承了母親前代人的傳統,更加關注了面的生成方式、顏色的調配、組成裝配等,實現了特色鮮明的五大結合,既現代藝術與民間技藝相結合,花與字相結合,平面與立體相結合,寓意與事由相結合,食用與觀賞相結合。其禮饃生動形象、色彩鮮豔、主題突出,積澱著深邃的文化內涵,同時也體現著厚重的黃土文化,深受鄰里友人的稱讚。她從著名高等學府 ---西安交通大學退休後,更是全身心的投入到關中禮饃技藝的研究與創新和關中禮饃文化的傳承。創出了以“花饃黨”為品牌的關中禮饃。為傳承和發揚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2016年春節期間,應邀在西安鐘樓三層展出了主題為“觀味”人生的關中禮饃展覽,共101個饃,從人的出生到人的去世,整個人生過程的事由用禮饃表現出來。用禮饃觀味人生。這是她首創的系統的用禮饃來表現人生過程和系統的用禮饃表現一年四季,四時八節的節日過程。並印成畫冊。2016、2017年春節前、受陝西電視臺邀請,兩年連續在都市快報欄目傳承關中禮饃的製作技藝和傳承關中禮饃文化。2016年6月17日在美國休斯頓慶祝文化遺產日活動中,親自到美國最大的書店(連鎖)巴若書店簽名贈書,進行文化交流,宣傳中華傳統文化。同時,關中花饃(關中禮饃)畫冊被巴若書店珍藏。2017年2月,第二屆寒窯飄彩節非遺展演,傳承關中禮饃文化。2017年11月,“指尖上的絲綢之路”中亞國家婦女文化交流培訓班,講授關中禮饃製作技藝和關中禮饃文化。2018年春節受天津電視臺邀請,做客天津衛視群英會欄目最美中國年特別節目,傳承關中禮饃製作技藝和關中禮饃文化,2018年2月,接受中國日報主編及香港亞太版記者專訪和拍攝。傳承關中禮饃製作技藝和關中禮饃文化及發展過程(當時在美國公眾號上,兩天播放1.3萬次)。2019年二月,受陝西廣播電臺邀請。大年初一、初二上午新聞教育直通車播放關中禮饃的禮俗和關中禮饃文化。2019年三月,受陝西廣播電臺邀請。做客“小崇週刊”欄目講關中禮饃故事。2019年4月受陝西電視臺邀請,做客陝西二套“老有才啦”欄目。堅持每年都為不同層次的各類群體傳授關中禮饃製作技藝。先後去交大幼兒園、小雁塔、東木市小學及相關社區等開展傳承關中禮饃製作技藝和非遺文化的傳承培訓教育活動。

2020西安非遺網絡推選最佳會員

2020西安非遺網絡推選最佳會員

2020西安非遺網絡推選最佳會員

2020西安非遺網絡推選最佳會員

2020西安非遺網絡推選最佳會員

2020西安非遺網絡推選最佳會員

李紅梅

西安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會員、陝西省工藝美術學會會員、陝西省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陝西省、西安市工藝美術大師、三秦優秀文化女性、西安市十佳工匠、西安市手工藝能手。自小喜愛民間藝術,跟外婆和舅母學會了婦女應做的一切,製作五穀字畫,紙漿畫,珠子字畫,糯米與隕石,玉石,朱沙神沙合為一體的糯米汁畫,剪紙,紙紮,布藝,編寫畫,聖古先賢,名山盛水,傑士偉人,文字方陣,剪成語合體套字與掛件。愛好多樣,喜歡戲劇詩畫,愛動腦手,也愛研創,多次參加館市省國家級展會得到了優銅銀金證書與獎盃,多副作品被收藏。

2020西安非遺網絡推選最佳會員

2020西安非遺網絡推選最佳會員

2020西安非遺網絡推選最佳會員

2020西安非遺網絡推選最佳會員

李鑫雲

李俊平號泥魂李鑫雲,中國國防美術協會理事,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陝西省收藏家協會理事,西安古今研究院雕塑研究員,西安工美學術學會雕塑專委會主任,西安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理事、泥塑專業委員會、發展中心主任。關中泥塑傳承人。李鑫雲泥塑特點是用誇張和細膩塑造靈魂,以根雕玉雕木雕結合多種藝術表現手法,突出人物的靈魂,藝術來自於思想同時來自於生活,作者以達摩悟道為主題突出思想,可以完全以純手工雕塑完成,不重樣的人物表現力突出。

2020西安非遺網絡推選最佳會員

2020西安非遺網絡推選最佳會員

2020西安非遺網絡推選最佳會員

2020西安非遺網絡推選最佳會員

2020西安非遺網絡推選最佳會員

郭書清

西安非遺保護協會會員、陝西省工藝美術協會會員、省工藝美術學會會員、省攝影家協會會員,高級技師。愛好篆刻、書畫、雕刻、攝影!出生手藝世家,在家庭環境的薰陶下,從小就喜歡畫畫,攝影和手工藝品的製作。三十年前對木雕篆刻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近幾年與“蛋”結緣,更是到了如痴如醉的地步。作品被多家新聞媒體報道:陝西電視臺、西安電視臺、三秦都市報、西安晚報、陝西廣播電臺、中華新網、騰訊、優酷等媒體都有報道。蛋雕作品:“中國夢”、“夜明珠”、“春雨”獲得中國53屆工藝美術“金鳳凰創意設計”大賽“銀獎”。

2020西安非遺網絡推選最佳會員

2020西安非遺網絡推選最佳會員

2020西安非遺網絡推選最佳會員

2020西安非遺網絡推選最佳會員

2020西安非遺網絡推選最佳會員

2020西安非遺網絡推選最佳會員

2020西安非遺網絡推選最佳會員

2020西安非遺網絡推選最佳會員

2020西安非遺網絡推選最佳會員

2020西安非遺網絡推選最佳會員

段煒剛

傳統漆藝傳承人,出生漆藝世家,汐堂堂主,西安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文化交流中心主任。

傳統漆藝修復技術,是在大漆表面施上金粉或金箔的技藝,金是美化,漆是根本,用世上最貴重的黃金精心修繕缺陷,面對不完美的事物,化殘缺為美,在不完美中追求完美,在無常的世界中恪守心中對美的嚮往,感物生情免不了讓人為之心動。無論用什麼方法來修復器物,更多的是對曾經時光的一種回憶,記錄這些器物曾經陪伴我們一路走來的痕跡,能讓我們觸景生情,這些承載太多情感的器物可能已經不再是一件器物了。

2020西安非遺網絡推選最佳會員

2020西安非遺網絡推選最佳會員

2020西安非遺網絡推選最佳會員

2020西安非遺網絡推選最佳會員

2020西安非遺網絡推選最佳會員

2020西安非遺網絡推選最佳會員

2020西安非遺網絡推選最佳會員

2020西安非遺網絡推選最佳會員

2020西安非遺網絡推選最佳會員

2020西安非遺網絡推選最佳會員

2020西安非遺網絡推選最佳會員

2020西安非遺網絡推選最佳會員

趙鵬濤

西安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會員,畢業於寶雞文理學院,師從陝西省工藝美術大師羅寶平,主要代表作品有馬勺臉譜《王靈官》、《鍾馗》、《四海龍王》、《催秋娥》。

2019年社火臉譜在亮寶樓舉辦的《意繪春天——2019青年美術作品展》期間展出。2019年《馬勺臉譜》在西安市中小學教師微課大賽中榮獲三等獎。

2020西安非遺網絡推選最佳會員

2020西安非遺網絡推選最佳會員

2020西安非遺網絡推選最佳會員

2020西安非遺網絡推選最佳會員

2020西安非遺網絡推選最佳會員

2020西安非遺網絡推選最佳會員

胡振波

中共黨員,2009年隨陝西省工藝美術大師苗春生老師學習長安泥塑技藝的傳承和製作。主要作品有《童趣》《農耕》等。作品主要表現關中農村樸實、憨厚、豪放、正直、節儉、滿足的人物形象,再現了關中農村民風民俗情景,具有濃郁的鄉土氣息。2013年6月獲西安市首屆非物質文化遺產技藝大賽雕塑類二等獎,2019年10月泥塑作品《建房》獲得第五屆陝西民間文藝山花獎。現為陝西省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陝西省工藝美術協會會員,西安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會員、西安市長安區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

2020西安非遺網絡推選最佳會員

2020西安非遺網絡推選最佳會員

2020西安非遺網絡推選最佳會員

2020西安非遺網絡推選最佳會員

趙智博

鋦藝世家,一釘鋦東家,西安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會員。

瓷器堅硬耐磨卻易碎,鋦瓷是用金剛鑽和鋦釘將殘缺的瓷器鋦合修復,古話說沒有金剛鑽,別攬瓷器活,說的就是這門流傳千年的技藝。鋦瓷行當分兩類,一是常活也叫粗活:指市井百姓生活用品的修復,多鋦盆碗缸等器物,所用工具和鋦釘都較粗大,清一色使用鐵釘;二是行活也叫細活:指宮廷官宦把玩藏品的修復,多鋦貢品古董等器物,所用工具小巧精緻且鋦釘只用鍛銅。鋦釘有米粒、柳葉、菱形等多種形態,釘的大小、排列都要根據所修器物的裂紋走向而定,在鋦釘材質的選擇上也頗為講究,鐵釘古拙,銅釘質樸,銀釘素雅,金釘貴氣,當那些鋦釘和器物融為一體時,鋦釘便成為器物的一部分,看上去別有一番韻味。

2020西安非遺網絡推選最佳會員

2020西安非遺網絡推選最佳會員

2020西安非遺網絡推選最佳會員

2020西安非遺網絡推選最佳會員

2020西安非遺網絡推選最佳會員

2020西安非遺網絡推選最佳會員

2020西安非遺網絡推選最佳會員

2020西安非遺網絡推選最佳會員

2020西安非遺網絡推選最佳會員

嶽若惠

陝西中醫藥大學副研究員,西安市非物質文化保護協會會員、咸陽市民協會員、陝西省民協會員、中國民協會員、陝西省工藝美術協會會員、陝西省工藝美術學會會員、陝西省非遺產業促進會會員。

2018年3月在陝西師範大學參加文化和旅遊部、教育部“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群研習培訓計劃”結業,獲優秀學員。2018年3月被西安高新二小聘為民間面花指導專家。2018年5月參加嵐皋縣人民傳統文化推廣宣傳活動,三件面花作品被嵐皋縣人民政府收藏。2018年10月參加咸陽道北小學舉行的花饃進校園活動,花饃五件作品被收藏。2019年1月獲咸陽市文聯和咸陽市民間文藝家協會民協舉辦的陝西花饃展,花饃作品獲一等獎。2019年5月21日至24日參加曲江國際博覽會,創意產品面花一體花框《花兒開放》受到大家一致好評。2019年5月應邀參加在渭南舉行的中國花饃藝術節的陝西民間花饃藝人代表,三件花饃作品被收藏。2019年10月18日獲第五屆陝西民間文藝山花獎提名獎。作品被陝西省文化館、陝西省非物質文化保護中心收藏。2019年10月16日獲陝西省文聯、陝西省民間文藝家協會舉辦的“第三屆陝西省民間工藝品博覽會”突出貢獻獎榮譽證書。2019年11月3日獲陝西面食大會陝西名宴獎。2020年1月8日迎新春獲陝西咸陽第二屆花饃大賽二等獎。2009年到2018年曾到山西聞喜、萬榮、呂梁、運城等調查和學習,拜訪萬榮花饃藝人解雲仙等。到陝西華縣、大荔、合陽、韓城、蒲城、澄縣,鳳翔、銅川、洛川、黃陵等縣,拜訪合陽花饃藝人邢俊肖、拜訪澄城縣花饃藝人申紅雲,拜訪華縣花饃藝人王普章,拜訪咸陽花饃藝人楊淑蘭,拜訪銅川花饃藝人崔百來等。收藏了不同地區的花饃藝術品400多個,照片2000多張。通過長期的拜訪學習和調查,不僅提高了自己的花饃製作技藝,並對不同區縣花饃的種類、特點和發展現狀有較深的瞭解和掌握,並與花饃藝人、企業人士和研究學者多次交流和探討如何發展和推廣花饃產品。

2020西安非遺網絡推選最佳會員

2020西安非遺網絡推選最佳會員

2020西安非遺網絡推選最佳會員

2020西安非遺網絡推選最佳會員

2020西安非遺網絡推選最佳會員

2020西安非遺網絡推選最佳會員

2020西安非遺網絡推選最佳會員

2020西安非遺網絡推選最佳會員

2020西安非遺網絡推選最佳會員

2020西安非遺網絡推選最佳會員

惠 凱

號鎏雲,研究生學歷,師從山東省工藝美術大師、濰坊核雕第六代傳承人張國華(國家級傳人)。

2013年接觸核雕項目,後自學雕刻相關技法,以西北地區秦嶺山脈特有野生龍紋桃核為原料,以羅漢頭為主要題材及誇張的手法進行雕刻研習,後於2015年赴山東淮坊拜師求學,在張國華師父的指導下,核雕技藝進步極大,目前多以人物、花鳥等為雕刻題材進行設計創作。

2020西安非遺網絡推選最佳會員

2020西安非遺網絡推選最佳會員

2020西安非遺網絡推選最佳會員

2020西安非遺網絡推選最佳會員

2020西安非遺網絡推選最佳會員

賦予非遺新的生命

排版丨非遺控

微博丨@西安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