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5年日俄对马海战,沙俄战舰众多为什么败给了日本?

Skyworld2


1905年的日俄对马海战是决定日俄战争结局的关键一战,如果沙俄此战胜利了,那么日本陆军的后勤补给线就会被切断,日本就会因此而输掉这次战争。但是日本海军并没有给俄国人机会,在对马海战中俄国海军最强大的第二舰队几乎全军覆没。



对马海海战中,日本海军参加此战的主力舰是4艘战列舰,21艘驱逐舰,以及其他舰船;俄国主力是8艘战列舰、3艘装甲海防舰、9艘巡洋舰及其他舰船。俄国舰队的16艘舰只(其中6艘战列舰)被击沉,7艘被日本海军俘获,损失舰艇共27万吨,阵亡4830人,被俘5917人;而日本海军仅损失了3艘鱼雷艇,不到300吨,阵亡117人,受伤587人。

对马海战中俄国舰队虽然在战列舰上拥有较大的优势,但是在其他舰只缺处于下风。在实际的作战过程中,日本海军可以说是以极小的代价,取得了空前的胜利。


俄国舰队之所以遭遇如此出人意料的惨败,我认为主要有三个原因:

一、在对马海战之前,日本海军事先已经判断清楚和查明了俄国海军前进的方向,为此日本海军已经做好了充分准备,预先做好了准备,是打了俄国舰队一个伏击。

二、俄国舰队事千里迢迢赶到战场,而日本舰队是以逸待劳。要知道当时增援远东的俄国舰队是从波罗的海出发的,到达远东舰队整整历时220多天,航行了18000海里,可以说是俄国人是十分疲惫的。


三、日本海军经历了甲午海战和与俄国太平洋舰队的交战后,日本联合舰队的士气异常旺盛,其官兵大都有战斗经验、训练有素。


浮沉的历史


在对马海战中日俄双方的实力差距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大。首先在对马海战中,沙俄虽然有8艘战列舰,3艘海防舰。然而沙俄的无畏舰排水量普遍都在11000吨~13000吨左右。甚至还不大乏排水量只有4900吨装备有4门254MM的小型战列舰。而日本海军虽然只有6艘战列舰,然而日本的6艘战列舰都是从君权级以及威严级改进而来,排水量都在15000吨上下。虽然日俄主力舰的主炮口径看起来别无二致,然而日本海军这多出来的这些4000吨的排水量使得日本同类型战舰的防护性能也要更好一些。所以日本舰队才能完成惊险的阵前大回转并且占的有利攻击位置并且没有损失任何一艘军舰。

然而反观沙俄的主力舰在日本主力舰完成转向并且射击后。却一艘接着一艘的沉没,这不仅是排水量和装甲的差距,背后更主要的原因是日本的敷岛级战列舰以及富士级战列舰的射击平台相对而言要更加稳定,所以在对马海峡中高海况的情况下。日本海军在完成转向时就可以迅速调转炮口完成对沙俄海军主力舰的反击。所以沙俄在军舰上数量的优势已经被日本海军质量上的优势所消磨了。而且对沙俄太平洋舰队真正发起毁灭性打击的是日本的鱼雷艇编队,而沙俄海军从好望角绕道而来自然不能携带远洋性能极差的鱼雷艇,所以沙俄海军在海战中不仅没有优势,反而处处都是劣势。

而且沙俄舰队狂妄自大,指挥失误。即使在日本舰队抢占了T字头以后,沙俄舰队仍然没有做出像南转向的举措以求和日本海军主力舰编队平行交战。反之,沙俄海军舰队就像没有灵魂的向前行驶,所以最后才导致了日本海军犹如打靶一样将沙俄海军行驶在前方的各个分舰队旗舰逐个击破,并且日本海军三笠号射来的一发精确的炮弹还正好重伤了沙俄舰队司令捷斯特文斯基,所以在指挥混乱下的沙俄舰队遭到日本海军逐个击破并且在夜间的撤退行动中被日本海军鱼雷艇击溃也就并不奇怪了。


不吃猫的鱼1128


1905年日俄对马海战,沙俄战舰众多为什么败给了日本?


俄国人失败的最主要原因不用说是两支主力舰队前后被日本联合舰队全歼,彻底丧失了制海权,从而使日本军队没有了后顾之忧。没有了后顾之忧的日本陆军面对的又正好是一支被一帮为了向沙皇争表忠心而互相勾心斗角的将军而把持的俄国陆军。

而导致联合舰队大获全胜的因素很多,“丁字战法”的成功,“七段战法”的顺利实现,下濑火药和伊集院信管的使用,水兵火炮操作的熟练,日本海大海战时的以逸待劳以及对手俄国海军将领们的无能,拙劣和愚蠢。

但是最主要的因素是运气。在讨论日本的胜利到底是什么原因的时候,不妨听听号称“日本海军两参谋”之一的佐藤铁太郎的总结。一次佐藤铁太郎在海军大学校讲课时回答学生提出的“日俄战争的胜因到底是什么?”这个问题时,思考了半晌才说:“40%是运气”。学生又接着这个回答发问:“剩下的60%呢?”“还是运气”,这次佐藤铁太郎回答得十分干脆。


背景


整个俄国海军舰队的舰船数量原本三倍于日本海军,但却分为波罗的海舰队、黑海舰队和太平洋舰队。由于在1904年8月的黄海海战,俄国太平洋舰队已经被重创并被围困于旅顺港,而黑海舰队又因要对抗土耳其并且受条约限制不能通过达达尼尔海峡而无法抽调;又当时苏伊士运河虽然已经开通,但是掌握在日本盟友英国手中,不许俄国人通行,导致俄国不得不派遣罗杰斯特文斯基海军中将率领由波罗的海舰队拼凑而成的第二太平洋舰队由波罗的海出发,绕过非洲好望角前往中国,途经北海、大西洋、印度洋和南海,行程18000海里。

虽然俄国舰队实力可观,但舰队中的新旧战舰难以协调行动;新服役的战舰官兵尚不能熟练掌握;官兵素质低下,士气比较低落。另外由于历时8个月的漫长航行,旅途疲劳使整个舰队的作战能力严重下降。

该舰队原先得到的命令是驰援旅顺港,解除日军的封锁。但是在他们到达马达加斯加时,就已得到了旅顺失守的消息,不得不改投俄国的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

俄国舰队向远东航行的同时,日本联合舰队在东乡平八郎海军大将督促下,频繁进行实弹射击训练。东乡认为“一门百发百中的大炮胜过一百门百发一中的大炮”。以逸待劳的日本联合舰队已经作好充分的准备,迎战即将到来的俄国第二太平洋舰队。

经过

5月27日

  • 04:45 - 日本联合舰队侦察船信浓丸发回在九州西部海域发现俄国舰队的电报。
  • 05:05 - 在朝鲜半岛马山附近的镇海湾内,待命中的日本联合舰队得到全体出港的命令。同时向司令部发报:“已经发现敌舰,联合舰队即刻出动,今日天气晴朗但是波浪高”
  • 06:05 - 信浓丸在一度失去俄国舰队踪迹后,重新进入视距跟纵。俄国军官建议采取行动,被指挥官拒绝,俄国舰队仍然保持无线电静默前进。
  • 06:40 - 日本和泉号巡洋舰进入视距,纠正了信浓丸原先报告的俄国舰队位置误差。日本联合舰队现在掌握了俄国舰队的正确位置。
  • 11:42 - 日本联合舰队第三分舰队在冲之岛附近与俄国第二太平洋舰队接近。
  • 13:30 - 俄国舰队调整队形,引起了舰队队形的混乱。
  • 13:39 - 俄国舰队进入日军主力(第一,第二分舰队)视距范围,战斗开始命令发出。
  • 13:55 - 两舰队相距12,000米。此处位于冲之岛附近海面,距离对马岛以东约40海里。
    • 日军旗舰三笠号打出Z信号旗,向全舰队表明“皇国兴废在此一战,诸君一同努力(皇国ノ興廃、コノ一戦ニ在リ。各員一層奮励努力セヨ。)”
  • 14:02 - 日本联合舰队(航向西南)与俄国第二太平洋舰队(航向东北)平行相对航行。
    • 俄国舰队战舰新旧混杂,性能差距导致全队列最高航速只有11节;日本舰队主力全队列最高航速可达16节,机动能力占有绝对优势。
  • 14:05 - 两舰队相距8,000米、日舰开始左舵调头,进行“U”字形的转弯。
  • 14:07 - 两舰队相距7,000米、日先导舰三笠号调头完成,俄舰开始炮击。
  • 14:10 - 两舰队相距6,400米、全部日舰调头完成。
  • 14:12 - 两舰队相距5,500米、三笠号右舷被击中。
  • 14:18 - 两舰队相距4,600米、日舰齐射俄先导舰苏沃洛夫公爵号。
  • 14:35 - 日本联合舰队(航向东南偏东)将俄国第二太平洋舰队前进路线完全封锁,形成“丁”字射击阵。
  • 14:43 - 俄舰苏沃洛夫公爵号、奥斯利雅维亚号相继受到重创脱离战斗。
    • 俄舰队队形混乱,一开战就失去了指挥,胜负已定。
  • 14:50 - 俄舰亚历山大三世号带领俄国舰队(航向正北)试图脱离战斗。
  • 14:58 - 日本第一分舰队从东北方一起调头。
  • 15:05 - 日本第一分舰队(航向西北)与第二分舰队一起夹击俄舰。
  • 15:10 - 俄舰奥斯利雅维亚被击沉、苏沃洛夫公爵号逃脱。
    • 俄舰队以亚历山大三世号为先导舰,不断的掉转航向试图躲开了日舰炮火的致命攻击。
  • 16:30 - 日本第一分舰队失去了与俄舰的目视接触。
  • 17:28 - 日本联合舰队(航向正北)继续追击俄舰。
  • 18:00 - 两舰队相距6,300米、炮击再度开始。
  • 19:03 - 俄舰亚历山大三世号被击沉。
  • 19:20 - 俄舰苏沃洛夫公爵号、博罗地诺号被击沉。
  • 20:30 - 日本雷击舰展开夜间鱼雷攻势。俄舰拉季米尔·莫诺马赫号、纳瓦林号和伟大的西索亚号相继沉没。

5月28日

  • 09:30 - 日本联合舰队在郁陵岛南方发现俄第三分舰队,追击开始。
  • 10:34 - 接管舰队指挥权的涅鲍加托夫少将决定投降,俄第三分舰队旗舰尼古拉一世号挂起白旗。
  • 10:53 - 俄舰投降开始。
  • 15:30 - 日舰截获并俘虏了受重伤后由旗舰转移到驱逐舰大胆号的俄国第二太平洋舰队司令罗杰斯特文斯基中将。
  • 18:00 - 俄舰纳希莫夫海军上将号拒绝投降自沉。(海战结束)


结果

对马海峡海战是近代海战史上著名的教科书式战例之一,日本海军在天时地利人和之下仅以损失3艘鱼雷艇的代价取得了压倒性的胜利并摧毁了俄国最后的海上力量。

俄国舰队几乎全军覆没。巡洋舰分队旗舰奥列格号率领阿芙乐尔号、珍珠号和1艘驱逐舰脱离舰队,掉头向南穿过对马海峡,最后到达1500海里以外的菲律宾(被扣留,战后归还俄国),只有1艘巡洋舰和2艘驱逐舰逃到海参崴。

对马海峡海战结果充分证明了阿尔弗雷德·赛耶·马汉的海权学说。再次证明了战列舰在海战中无可替代的霸主地位,并且深刻影响了海军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英国的第一海相费席尔坚信此战证明了对战舰来说最重要的是火力和航速。由此催生了无畏型战列舰和战列巡洋舰,将大舰巨炮主义推向颠峰。

对马海战其影响力不仅局限在军事方面,直接左右了俄国、日本两个国家的命运。曾经处于世界前列的俄国海军一蹶不振,海战的失败动摇了俄国沙皇的统治。日本通过此战,为3个月后的《朴茨茅斯和约》的订立铺平了道路,从此进入了世界海军强国的行列,成为远东地区首屈一指的国家。


历史的影像


就对马海战双方实力对比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讲。纵观双方战舰的实力对比,应在伯仲之间,日本的朝日级战列舰,排水量一万五千二百吨,航速十八节。三立级战列舰,排水量一万五千一百四十吨,航速十八节。而俄国的博罗季诺级战列舰,排水量也有一万三千五百吨,航速十八节,另外一艘列特维赞号,排水量是一万二千七百顿,航速十八节。从这四艘战列舰的对比,日本的战列舰稍微占有一点上风,但从双方的驱逐舰和鱼雷舰的数量和整体吨位,俄国并不处于下风。

而从当时两个国家的实力对比,日本只是一个东方的小国,而当时的俄国沙皇时期,却是西方的强国,在军事,经济,地位上都要远远地胜过日本。但是在这场海战中,日本却完胜俄国。日本仅仅损失了三艘鱼雷舰,牺牲了几百名士兵,而俄国第二太平洋舰队的大多数舰只都被摧毁,可以说是全军覆没,士兵也牺牲了几千人。对马海战日本胜利后,日本一跃成为世界上的强国,这也加速了日本要称霸世界的野心,日本也在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都在进行着侵略战争。

对马海战中俄国失败的原因可以从几个不同方面来分析。俄国失败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他们的主力被日军前后打败,彻底失去了在战争中的主动权。而日本则完全没有了后顾之忧,而俄军的陆军部队内部争斗还持续不断的进行着,这样一来日军几乎很快就将俄军全部歼灭。丁字战法是十分成功的,日军方面火炮也十分的熟练,这些都是造成俄军失败的原因。

另外在对马海战中俄国失败的另一个主要原因则是在运气方面,日本这个小小的国家敢于挑战西方大国俄国,而两国的力量其实也是非常悬殊的,俄国的兵力几乎已经达到了日军的十倍,而海军方面则是日本的三倍,就连战争的预算都要高出日本很多,当时日军的舰队情况十分的简陋,很多设备都只能向英国购买,而俄国则大部分都是自己制造的,这样一场各方面条件差别都十分大的情况下,日军依旧获得了胜利,不得不说运气占据了很大一个方面。就连日本军官在总结胜利原因的时候都曾经说过运气是十分重要的。



世界每日更新


对马海战是1905年发生在朝鲜半岛与日本本土之间的对马海峡的一场惨烈海战。

这里必须要先交待的重要背景是:

1. 在此次海战的11年前,也就是1894年清政府在中日甲午海战中战败,日本获得巨额赔款,日本在拿到这笔赔款后大力发展国内生产及教育事业,基础建设据说日本当时乡村公路都修成了柏油路,另一面日本拿这笔钱大力发展海军,添置舰艇,这也是其敢与沙俄开战的底气与物质基础。

2. 此次海战是日俄战争的延续,在此次之前的海战中沙俄第一舰队已被日本击败,龟缩在海参崴港口内。此次参战的是沙俄的第二舰队。

对于日方获胜的原因,试分析如下:

1. 日方前次已经获胜,士气高昂,不畏强敌。

2. 日本人的冒险精神,一如后来的珍珠港偷袭,本来就是以小博大,赌徒而已,赌赢了大获全胜,赌输了就是惨败结局,百年不得翻身。

3. 俄国劳师远征,日本以逸待劳。俄国的舰队是从三万公里外的波罗的海远程奔袭过来的,日本人则是在家门口打伏击。

4. 日本舰船更先进,拥有比沙俄船更高航速及更高的火炮射速,这个也我们在甲午海战吃亏的一大重要原因。

结果,日本大胜:

俄军21艘战舰被击沉,7艘被俘,日方仅损失3艘鱼雷艇。


字匠甲


日俄对马岛海战参战双方是日方东乡平八郎指挥的联合舰队和俄方罗杰斯特文斯基指挥的第二太平洋舰队,结果是日方大获全胜,俄方损失了近三分之二的舰船。

那么沙俄为什么会败给日本呢?我觉得原因是以下这几点:

1、日方的战术成功:东乡平八郎大胆的采用"丁字战法"和"七段战法"利用高航速、高射速和火药威力等优势压制俄海军,使俄军始终处于被动状态。

2、日方准备更充足:为了这场战争,东乡平八郎足足准备有半年之久,在训练中就消耗有一半以上的弹药来保证射击精度,士气也是非常高昂的。反观俄方,在开战前自己的海军少将还病死了,再加上原有的腐败,无论训练还是士气都是不如日军的。

3、俄军的疲劳:此战日军能获胜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以逸待劳。俄军是从波罗的海出发,驶向旅顺,这旅途可不是一般的远,几乎跨了半个地球。而且没到目的地之前,还收到了旅顺失守的噩耗,因此俄海军不得不去海参崴进行休整,取道正是对马海峡。这也就正中日军下怀,在此以逸待劳突袭俄海军。打无准备之仗本来就是兵家大忌。

4、运气:其实当时双方参战的兵力并不是很悬殊,日军能成功的原因除了以上几点,我认为最大的原因就是运气!在海战过程中东乡平八郎采用的战术是非常冒险的,但是当天海面上起的薄雾却误打误撞助了他一臂之力。要知道当时俄国的综合实力可是日本的近十倍的,日本能战胜如此强大的帝国取得完胜,遇自己的运气肯定是离不开的。

以上就是本人的愚见,欢迎大家指点[呲牙][呲牙][呲牙]





Burning爱历史


非常感谢你的提问。

首先从当时作战实力对比来讲。纵观双方战舰的实力对比,应在伯仲之间,日本的朝日级战列舰,排水量一万五千二百吨,航速十八节。三立级战列舰,排水量一万五千一百四十吨,航速十八节。而俄国的博罗季诺级战列舰,排水量也有一万三千五百吨,航速十八节,另外一艘列特维赞号,排水量是一万二千七百顿,航速十八节。从这四艘战列舰的对比,日本的战列舰稍微占有一点上风,但从双方的驱逐舰和鱼雷舰的数量和整体吨位,俄国并不处于下风。

而从当时两个国家的实力对比,日本只是一个东方的小国,而当时的俄国沙皇时期,却是西方的强国,在军事,经济,地位上都要远远地胜过日本。

那么为什么沙俄战败了呢?

1.之前他们的主力被日军前后打败,彻底失去了在战争中的主动权。而日本则完全没有了后顾之忧,而俄军的陆军部队内部争斗还持续不断的进行着,这样一来日军几乎很快就将俄军全部歼灭。丁字战法是十分成功的,日军方面火炮也十分的熟练,这些都是造成俄军失败的原因。

2.另一个主要原因则是在运气方面,日本这个小小的国家敢于挑战西方大国俄国,而两国的力量其实也是非常悬殊的,俄国的兵力几乎已经达到了日军的十倍,而海军方面则是日本的三倍,就连战争的预算都要高出日本很多,当时日军的舰队情况十分的简陋,很多设备都只能向英国购买,而俄国则大部分都是自己制造的,这样一场各方面条件差别都十分大的情况下,日军依旧获得了胜利,不得不说运气占据了很大一个方面。就连日本军官在总结胜利原因的时候都曾经说过运气是十分重要的。

3.这场战争准备日本要比沙俄好太多,沙俄是舟车劳顿,不远万里来参战,而日本是以逸待劳,而且提前练习了战术,进行了实销模拟,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从这场战争的准备上日本是更充分的。






坐看云起时1218


有好多个原因,都导致沙俄输给日本。

第一个,沙俄是老帝国,妄自尊大,看不起日本。所以这次虽然战舰众多,但是这些战舰都已经老旧,和日本的新式舰艇还是有一些差距的。所以真实对战的时候,沙俄完全不够用。

第二个,日本以逸待劳。日本先集中力量消灭了在旅大的沙俄舰队,又在对马海峡等着沙俄的舰艇过来。

第三个,素质问题。沙俄是老帝国,但是其士兵单兵作战能力是值得怀疑的。而且,沙俄并不是特别重视,舰队里面有不少的非作战人员在。反观日本,做好了充足的准备,所以胜负其实可以猜到。

第四个,动机不一样。沙俄其实输与赢影响不是很大,但是日本则是在甲午战争后再一次赌国运,而且这一次日本还是赌赢了。

第五个,日本的运气也很不错。


张杰谈史


1895年,日本甲午海战战胜了大清,签订了《马关条约》,清政府割让了辽东半岛和台湾。而当时的俄国为了保证自已的在华利益,就联合德国和法国以调停的名义逼迫日本退回了辽东半岛,清政府又以“感谢”的名义把旅顺,大连,辽东半岛等地租给了俄国。

这套把戏让日本大为不满,就在此时,俄国又开始插手朝鲜事务,让日本忍无可忍,决定向俄宣战。

而这场海战日俄双方力量基本相等,日方海军由东乡平八郎率领的联合舰队对阵俄国海军中将罗泽德斯特凡斯基指挥的第二太平洋舰队。

在这场海战中,由于东乡平八郎指挥有方,日海军利用T字射击阵完全打跨了俄第二太平洋舰队,几乎全歼了俄海军,而日海军的损失只有区区3艘鱼雷艇,这是近代海战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之一,日本海军也因此跻身到世界海军三强之一,而俄国彻底丧失了海上的所有权利。


刀笔传神


第一,俄国舰队劳师远征,人员疲惫,军舰工况差强人意。第二,日本联合舰队舰员战术素养强于俄国海军,尤其是炮术优良,命中率高于俄国。第三,俄国舰队战术呆板,正常海战未能有明显的阵型变换,且仍采取落后的船头对敌战术。第四,日本舰队已经全面换装了下濑火药炮弹,比俄国炮弹装填的棉火药先进得多,这种火药,具有惊人的特性,首先,炮弹灵敏度极高,即使命中细小的绳索都能引发爆炸,而且爆炸后不仅会形成普通黑火药,爆炸时那样的冲击波,还能形成上千度的高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