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中,康熙明知八阿哥其心可诛,为什么不将其圈禁,反而圈禁十三爷胤祥?

风雪梦不逝


尽管康熙知道八阿哥胤禩“其心可诛”,但是也知道八阿哥手中我着太子胤礽的“罪证”,一旦处理不善败露出去,那么太子就将遭受万劫不复的灾难。

刑部出现了“张五哥顶命”的天大冤案,康熙皇帝安排八阿哥胤禩和十三阿哥胤祥主持审理刑部的案件。八阿哥胤禩为了扳倒太子,故意绕过了与太子关系密切、素来交好的十三阿哥胤祥,独自在深夜诱审肖国兴,进而掌握了太子的“罪证”。

急于向康熙邀功表现的八阿哥连夜将肖国兴的证词送给了康熙,康熙在震惊之余,又赶忙安排图里琛秘密押送肖国兴至宁古塔。而在图里琛向康熙复命的时候,康熙这才知道,八阿哥胤禩原来通过使诈的方式,诱骗肖国兴出卖太子,进而掌握了太子的“罪证”,并将其呈现在了自己面前,目的就是为了让太子被废,自己则有机可乘。

在得知了一切之后,康熙皇帝想到了八阿哥胤禩的假仁假义,更是想到他为了笼络人心不惜将国库借空,是国家陷入危难,以及这些林林总总的事件,因而愤怒的说了一句“其心可诛”,这是对于八阿哥胤禩的极大厌恶。

但是此时的康熙,是断然不能处罚八阿哥的。

一方面,让八阿哥胤禩审理刑部冤案,是自己亲自安排的,同时自己也说了,这次不管“是鼠是器”,都要一查到底。况且,因为刑部冤案的审结,康熙刚刚加封胤禩为郡王爵位,这个时候仅凭肖国兴的一面之词,就推翻之前所有的安排,这无异于是自己再打自己的脸,太过于操切,必然是不可取的。

另一方面,这个时候的八阿哥胤禩掌握的是太子的“罪证”,并且都已经是太子坐实的罪证,贸然的处理八阿哥,一旦胤禩撞起“叫天屈”,把太子的罪证公之于众,九阿哥、十阿哥、四阿哥连同其他朝臣随声附和,这样更加将康熙陷入了骑虎难下的境地。这个时候就不是要不要处罚八阿哥的问题了,而是太子将名誉扫地、威信全无,就此跌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所以,这个时候的康熙不会处罚八阿哥,甚至要通过各种方式来稳住八阿哥,让八阿哥和整个八爷党自己漏出马脚再行一网打尽,这样才能对于太子胤礽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对于整个朝堂稳定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因而康熙并没有处罚八阿哥,反而是在之后被封为了亲王爵位。


对于十三爷,康熙将其圈禁了两次,第一是为了保护十三爷,第二次是为了磨练十三爷。

第一次圈禁十三爷是在热河的时候,而且是将十三爷圈禁在了理藩院。

康熙通过与张廷玉的交流已经察觉到了,太子发动兵变是被人伪造手谕,栽赃陷害的。对于十三阿哥,他也肯定了其人品,处罚的十三阿哥的鲁莽与狂悖,而十三爷的性格又是义薄云天,侠肝义胆,如果知道太子是被陷害的必然又要站出来为太子鸣不平,这一点是康熙所不希望看到的,太子怎么处理是康熙自己的事情,这个时候他不希望再有其他皇子卷进来。

而将十三阿哥关起来则不失为一种好的方式方法,一来让他与外界隔绝,可以好好地反省悔悟,二来不会以为一时的冲动而为人所利用或者为人陷害,这是对十三阿哥的一种保护。

而这次圈禁仅仅维持了很短的一段时间,就主动将其放了出来。

第二次圈禁十三爷则是康熙已经在为雍正登基做着规划和准备,从这个时候开始磨砺十三个的性格。

康熙临终前,向雍正探明了自己一直压制着十三爷,并且不惜将其圈禁十年的理由,就是为了磨砺十三爷胤祥品行,磨平他的棱角,更加有利于雍正登基之后的朝局,让十三爷能够真正的帮助雍正。

与此同时,康熙也固然知道十三爷的性格,很有可能因为他自己的操切与莽撞,影响雍正的夺嫡进程,也破坏了康熙的计划;与此同时,雍正一直以“孤臣”的形象出现,孤军奋战,才能在自己坐上皇位之后,感受到十三爷对于他坚定支持的难能可贵,也会更加重视十三爷的存在。

所以不管是从雍正的角度,还是从十三爷的角度,康熙是为了整个国家的未来和王朝的更替,不得已,用到了的圈禁十三爷这条“苦肉之计”。


雍亲王府


在《雍正王朝》中,康熙通过图里琛,了解到胤禩在审理刑部冤案时,对主犯肖国兴采取了诱审的方式,才得到了那些不利于太子胤礽的口供。



精明的康熙顿时意识到,胤禩野心很大,他是想借此案彻底扳倒太子胤礽,为自己日后夺嫡铺平道路。于是,气愤不已的康熙这才脱口而出:“其心可诛,其心可诛。”

但康熙不仅没有圈禁胤禩,反而在事后晋封他为亲王,这是为什么?

第一,让胤禩重审肖国兴,是康熙的决定,而胤禩也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对太子胤礽在管理刑部期间的各项指控均证据确凿,康熙没有任何借口开罪于胤禩。



第二,从治理黄河水灾到追比国库欠款,几番较量下来,康熙对八爷党的势力基本掂量清楚了。他知道,八爷党势大,自己想要平稳地治理这个国家,还需要他的支持。即便自己能够除掉他们,那也只会造成两败俱伤的局面,对大清朝的稳定和发展极为不利。

第三,康熙要对八爷党进行敲打,那也得抓住机会,引蛇出洞,一击致命,所以此刻更要不动声色,甚至对胤禩进行封赏,而不是打草惊蛇,这样才能让胤禩及八爷党露出马脚。



而对于十三阿哥胤祥,康熙两次将其圈禁,更多的是怕他为人所利用,一时冲动,最终闯下大祸,所以才通过圈禁这种方式将他变相保护起来,更是有意磨砺其心性,让他成长为后继之君的左膀右臂。


达摩说


八阿哥没有被圈禁,全靠十四阿哥。

从那句“其心可诛”评语以后,康熙就开始收拾八阿哥了。八阿哥扳倒太子,在康熙心里他就是敌人了。康熙跟太子感情太深厚了,他再怎么不好,康熙自己可以恨他骂他甚至废了他,却不能容忍别人攻击太子。在康熙心里,攻击太子和攻击他本人差不多。

他没有马上动手,是想找机会名正言顺的加罪。

随后发生了太子谋逆的事,如果太子真的谋逆,那感情的事必须放一边了。为了镇压太子,他一连封了四个亲王,其中就包括八阿哥。要镇压太子,他肯定是可靠的。

再往后马上发现太子被陷害了,调兵手令是假的。谁最可疑?肯定八阿哥。危机一过,感情又回来了,康熙恨死八阿哥了。他怎么办呢?设个局把八爷党一网打尽。

这就是议举新太子。八阿哥跃跃欲试,以为大位就在眼前,根本不知道有多凶险。

结果康熙收拾了佟国维,让儿子全到乾清门去等着。然后十三阿哥和十四阿哥打起来了,康熙赶过来,正好听见十阿哥骂十三阿哥是“太子的一条狗。”

康熙大怒,他第一句话让太子站起来。告诉所有人,太子是冤枉的,下一步他就要收拾陷害太子的人了。

他问十阿哥,“那个妖道是你弄来的吧?”十阿哥回:“您也说过,江湖术士的话也能代表民意。”康熙骂道:“我说过那么多,你就记住这一句!”等于承认自己那句话非出本心,就是引蛇出洞的。

他继续骂:“还‘王上加白’,朕还没死呢!”这是指责八阿哥和十阿哥诅咒皇帝。然后康熙下令,把老八老九老十一切抓起来!这是总清算的时候到了。

旁边十四阿哥急了,他豪赌一把,跳出来抗旨。反正当初十三阿哥保太子因祸得福,这一次也许能化险为夷。

十四阿哥驳得康熙无言以对,气的拔出剑来要杀他。结果被大家拦住,康熙被当场气晕。等醒过来以后,他意识到自己这样收拾了老八会落人话柄,十四阿哥说的是非常有理的。所以康熙收回了成命,还变相表彰了十四阿哥。

八阿哥就此逃过一劫。

至于老十三,我有一篇专门分析过,老十三被关就是因为四阿哥被选为新太子,他跟新太子太近了。康熙既怕老十三连累四阿哥,也怕他将来权倾朝野的时候尾大不掉。

当皇帝不容易呀!



名利不如闲86380201


雍正王朝中,刑部大案后,八爷的夺嫡之心昭然若揭,八爷处心积虑,策划扳倒太子,而且不择手段。康熙知情后,直叹"其心可诛、其心可诛。"可是康熙直到病重之时,也没有问罪八爷,太子胤礽、大阿哥胤禔、十三阿哥胤祥都被圈禁了,八爷为何能逃脱制裁呢?原因其实有很多。



其一,八爷很高明,并没有与父皇康熙发生正面冲突。

八爷每次构陷太子,都是假手于人。在追比国库欠款时,八爷将太子卖官鬻爵的事告诉胤禔,借大阿哥胤禔之手想绊太子一跤,最后却没能奏效,太子还是太子。太子与康熙的妃子郑春华偷情,东窗事发。八爷又借胤禵之手,模仿太子手令调兵,这次行动大功告成了。因此,太子第一次被废。但不久,群臣推举八爷为太子,胤礽却被复立了。八爷的希望又泡汤了。八爷的几次行动,都将自己藏了起来,他是那个"暗处的男人"。



其二,八爷的伎俩败露后,康熙为了大局,为了太子还是放过了他。

刑部大案爆发,八阿哥自作聪明,夜审肖国兴,而且连夜将肖国兴供词呈给父皇康熙。八阿哥此举暴露了其险恶用心,肖国兴被八爷玩弄于股掌之中,成为指证太子胤礽的污点证人。此事被图里琛知晓后,告知了康熙。八爷成了"其心可诛"之人。八爷的行迹彻底败露了,康熙是位圣明宽仁的皇帝,八爷党遍布朝野,可谓根深蒂固,一旦处置,影响甚大,而且八爷党与太子党左右制衡,不会对皇权形成威胁,这就是康熙的大局。另一方面,康熙疼爱太子胤礽,还想给胤礽最后的机会。因此,康熙冷处理了肖国兴,并封赏了八爷,康熙此举也是用心良苦。



其三、《百官行述》出现后。阿哥们的夺嫡之争,趋于白恶化,太子被废,八爷还是躲在暗处。压死太子的最后一根稻草是太子写给任伯安的密信。太子被废了,朝堂局势错宗复杂,十三爷犯错过大,擅自派兵剿灭江夏镇,私放郑春华,康熙惟恐侠义的十三爷再次被人利用,也为了给天下臣民一个交代,因此圈禁了十三爷。而八爷,这次仍在暗处,康熙并没有合适的理由处置他。

最后、当八阿哥调包天石,将一只"死鹰"献给康熙后,康熙此时已是行将就木之人了。正如邬思道所言,康熙明知是八爷等人所为,却不敢轻举妄动。



"如果查办八爷,礼物又是十四爷的。八爷叫起撞天屈,这九爷十爷推波助澜,立地祸起萧墙呐,到那时,皇上恐怕想善终都难。"

这时候的康熙,已经处置不了八爷了,这是局势使然,康熙也没有多余的时间了。他只能尽心竭力,安排后事,为四爷胤禛继位铺平道路。


说完这些,情势已经很清楚了。康熙之所以不处置八爷,一来是帝王心术,是康熙着眼全局的考虑。二来,八爷确实聪明狡猾,沒有明目张胆挑衅父亲康熙,八爷只是暗地使坏,暗箭伤人。三来,等到八爷明着来时,康熙最后已经没有多余的时间处置八爷了。十三爷呢,十三爷之所以被圈禁,实因十三爷大胆的太明显了,这才有了与八爷不同的结局。


风雪梦不逝


俗语叫做牵一发而动全身,一个朝廷文主内,武主外。八阿哥是文但是他党羽众多,十三阿哥是武,却早已经退了下来。稳定的封建时期,文比武可怕,看年羹尧下场。

八阿哥其心可诛主要整顿刑部案,八阿哥主动接过这个案子,受康熙嘱托彻查。八阿哥以康熙的名义骗肖国兴说只要是全部都说出来,就可以饶他一命。肖国兴全盘说出来,把太子劣迹一一供出,八阿哥连夜上奏。太子的行径足以被废,但是此时30多年的太子,突然被废,必然牵一发而动全身,所以康熙找来了聪明的“背锅侠”张廷玉把供词烧掉,先缓一缓,并且让图理琛把肖国兴送到宁古塔,因为这天晚上,八阿哥和太子都可能对他下毒手。图理琛押送归来,把八阿哥诱审的事情告诉了康熙,康熙感慨八阿哥

“其心可诛”。

因为八阿哥这样有这样举动的目的已经很明显了,就是为了扳倒太子自己登上太子之位。太子一旦被废,必然面临被废圈禁的下场,这种兄弟相残的行为是康熙最看不惯的,所以康熙要大骂八阿哥。但是为什么骂完以后八阿哥没有被降职,反而升到了郡王。是因为这件事本来就是康熙要下令彻查的,彻查的结果必然是指向太子的。所以八阿哥办案的手段,不过是为了得到真相,彻底查清楚来龙去脉。如果康熙这时候把八阿哥给办了,那个就是打了自己的脸。如果要办了八阿哥,那八阿哥收集的罪证一公布,因为查一个案子废一个太子,关一个八阿哥,必然惹得朝局震动。八阿哥党羽众多,办八阿哥最多只是对皇上不敬的罪名,但是却是个犯人的证词,最后案件明了八阿哥办案有功,众大臣也会求情功过相抵的。但是太子被废就成了必然事件,这是康熙最不想的。


十三阿哥被圈禁,这要分两次来说。第1次圈禁是在热河行宫,太子和郑春华是私通,被康熙撞破,内心惶惶不安的太子去找四阿哥。四阿哥听了邬思道太子被废就在今晚的建议,没有去见,侠肝义胆的十三阿哥主动请缨去见了太子,并帮助太子先离开热河行宫。没有想到这个时候十四阿哥模仿太子笔记让凌统造反,凌统带兵包围了热河行宫。太子谋反的举动几乎被实锤,之后太子和十三阿哥一同在野外被找到,那就是谋反同党。再加上十三阿哥在怒骂大阿哥是说“最是无情帝王家”,惹怒了康熙,所以最后把太子和十三阿哥一同圈禁了。但是十三阿哥为兄弟两肋插刀的情怀感动了康熙,并且康熙还当众表扬了十三阿哥。所以后来没几天,康熙就顺水推舟给了张五哥一个天大的面子,把十三阿哥给放了。因为造反是假,康熙立马废太子也是假。


第2次圈禁是将十三阿哥圈禁了10年,这是在太子第2次被废的时候。因为太子第2次监国期间,百官行述等案件又多次指向的太子,太子逼不得已,还是谋反了。太子和郑春华的事件也即将被告白于天下,于是太子让十三阿哥杀了郑春华。十三阿哥虽然没有杀掉郑春华将郑春华藏了起来,但是外界都知道十三阿哥杀了郑春华。十三阿哥第2次因为太子被圈禁,因为这一次太子造反,真的是神仙难救。后来康熙临死的时候像四阿哥说当初把十三阿哥,其实是怕十三阿哥做事太冲动,连累了四阿哥,是康熙为了让雍正顺利登基用心良苦。




红雨说历史


刑部冤狱案发生后,康熙皇帝亲自前往法场营救张五哥。想想古来的皇帝就算再怎么仁德,也很少有这种为一个顶包案件亲自到法场“作指示”的皇帝。所以,这看似一起并不复杂的案子,但昭示着非凡的意义。不管怎么说,大清入关七十多年来,这是第一起扯到刑部,相当于部委级别的冤狱案。大清的江山和占据人口90%的汉人才刚刚“尘埃落定”,统治阶级才刚刚得以修整养民,需要正面的舆论和意识形态来强化引导和治理。

康熙皇帝的这一举动,具有明显的政治目的:他希望通过这件冤狱案,在吏治的整顿上有所突破。然而,具有敏锐政治洞察力的邬思道,却看出了更深层次的东西:刑部冤狱案牵连着皇太子胤礽,这就意味着牵连着大清的国本,国本要是不清,就意味着储位的稳定,故而康熙皇帝的政治意图,可能会演变成新的夺嫡斗争,而此时此刻的四爷胤禛,刚刚受到康熙皇帝的批评不久(追讨国库欠款),在诸王大臣的眼里还受着太子的庇护,刚直的四爷胤禛在不徇私情的情况下,势必亲自撬翻太子胤礽,这等于自己拔掉身后乘凉的大树,结果是腹背受敌,不得善终,康熙皇帝又如何看待这样一位皇子呢?没有康熙皇帝的支持,你就算用尽世间一切手段,又怎么能在储位的争取上取得决定性的胜利?

聪明的老四胤禛采纳了邬思道的建议,不过他做得更绝,先是应下了查案的差使,然后将自己整伤风了,间接拒绝了这件差使,算是给康熙表了个态:不是我不愿意应差,确实是事出有因。从而将自己从主动转向被动,康熙也没有法子。这是胤禛的狡猾之处,以退为进,作壁上观。若从心论,如何不是一个更为活脱的老八?

在老八胤禩接手刑部冤狱案之后,和老十三共同审理案件,他做得很好,很得体,井井有条。难道老八胤禩不知道此案牵涉到太子,牵涉到国本?他当然知道,所以他才绕过老十三,诱审肖国兴,让肖国兴出卖太子。随后,连夜将肖国兴的口供呈给康熙皇帝。

胤禩的作法到底错在何处,被康熙皇帝以“其心可诛”总结评价?

这就是邬思道当初点出的“难点”问题,储君与皇帝虽还是君臣名分,但却与臣子有别,你要在背后戳他的背脊,不就是在戳皇帝本人的背脊吗?康熙皇帝一生自傲自负,怎么能轻易忍受如此对待。胤礽,可是他亲自册立的储君啊,这是打脸皇帝的决策,是对皇帝的否决啊。

但是老八胤禩所做的程序并不错,并且他做得很得体,正是因为牵连到太子,所以他才独自连夜呈报康熙皇帝,将所能扩散的负面信息减少到最低,看起来,他正是为了维护皇室,维护康熙皇帝才如此行事。所以,康熙皇帝唯有嘉奖晋升他的爵位以示表彰。

但是,知子莫如父。尽管老八胤禩用正确的方法查出了太子的“把柄”,但是康熙皇帝知道这是老八有意借着刑部冤狱案撬翻太子,所以“其心可诛”。这样的事情对于老八而言,是留不下把柄的,你没有任何理由否定他的做法正确与否。相反,他第一时间将肖国兴的供状交给康熙皇帝处理,是做得相当到位的。

如果该案由老四胤禛来审理,依着老四的性格,必定查个底儿掉,那么肖国兴依然会供出太子胤礽的事。如此,肖国兴的供词就成为一个“烫手山芋”,隐瞒在手,其罪更大。那老四胤禛唯一可做的同样是第一时间呈报康熙皇帝处理。这样,也会招致康熙皇帝的忌惮,以为老四胤禛也是冲着撬翻太子而去的,那就在康熙皇帝心里失分了。

这件事处理起来确实很难,老八想不到的是,他自己在康熙心中的“画像”:一个阴险且冲着夺嫡去的最大的不安分份子。老四胤禛则是一个为君分忧的有为皇子。所以,老四要真的接手刑部冤狱案,未必如同邬思道所言,这一切皆取决于皇子在康熙皇帝心中的最终“画像”。只是因为当时老四背景尚浅,寄宿太子名下,唯有以“避”之方能化繁为简,避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所以,对于刑部冤狱案,看起来也只是老八胤禩绕过老十三诱审肖国兴有点阴损,但是事实上肖国兴也经不起老四胤禛的审理。老八在这一案件的整个处理过程中是没有犯错的,且做得十分得体。无奈,老八胤禩在康熙皇帝心中早已成为夺嫡分子的“画像”,成为他“其心可诛”的根由。既然案件处理本身没错,康熙皇帝又有何理由圈禁老八呢?

老十三胤祥遭受圈禁,第一次是一废太子期间,在理藩院有过短暂的关押,第二次则是二废太子后,长达十年的圈禁。

第一次,是因为八大山庄事件中,老十三为老四避险,和太子胤礽交往,但是这个短暂的关押对老十三影响并不大,不久康熙皇帝还对他进行了表扬,赐予贴身玉佩,放了他。

第二次,则是因为刺杀郑春华。关于郑春华的事康熙一直讳莫如深,早就知道后来的一切,老十三要是真的杀了郑春华,也许还没事儿,正是因为他没有刺杀郑春华,康熙皇帝才对他进行了圈禁。所以,所谓暗杀郑春华,只不过是康熙皇帝的一个由头,他圈禁老十三的真正目的在驾崩的当晚,对老四胤禛已经说得非常明白了,就是磨炼锻造他。

前面说过,康熙皇帝对待皇子们的态度最终取决于皇子们在他心中的“画像”:老大胤褆简单粗暴,对夺嫡是赤裸裸的,必将最终失败,所以一废太子就给他永久圈禁了,也算是保护了他;皇太子胤礽不修德,卖官鬻爵,与庶母私通,不是仁君之选,所以才有两次废立,最终被废;老三胤祉工于诗书,没有皇帝的气度,故有申斥但也无妨;老四胤禛,性格虽然急躁,但是能为朝廷和皇帝分忧,刚毅耿直,是默定的储君人选;老八胤禩虽宽仁却纵容废弛,夺嫡之心昭然若揭,不是储君之选,老九老十不过老八的附庸而已;老十三是“侠王”,血气方刚,心底光明,但是缺乏磨炼,是老四的好帮手;老十四胤禵气度不凡,但却器量狭窄,难堪大任......

康熙皇帝对皇子们的“画像”决定了他对皇子们的态度,对于皇子们的处理,同样出于他内心的这种“画像”。

那么既然已经“画像”,为什么康熙对赤裸裸夺嫡的老八胤禩打而不灭,却对心底光明的老十三胤祥进行圈禁呢?简单来说,是以下原因。

康熙晚年最头痛的就是“九子夺嫡”,皇太子胤礽在的时候,尚且你争我夺,皇太子被废之后,更是呈白热化状态。皇帝有一招“帝王之术”叫制衡,明珠索额图朋党之争的时候,这种制衡表现得尤为突出,皇帝成为鹬蚌相争的受益人,自然能够更好的驾驭朝政。这种“制衡术”同样适合于九子夺嫡。

皇太子胤礽在的时候,大爷党、八爷党成为制衡太子党的立面。老大圈禁后,太子最终被废后,八爷党一党独大,康熙皇帝头更疼了,于是借助西藏叛乱,将老十四胤禵分离出来,加封大将军王,以此来制衡八爷党。因为老四胤禛的“画像”最终为储位继承人,所以当满朝的目光都聚焦到八爷党和大将军王身上的时候,老四安然无恙的被保护。

当所有人都回过味来的时候,老四胤禛已经登基了。所以,对明显“其心可诛”的老八胤禩,康熙皇帝选择打而不灭,就是树立一个“标靶”,转移夺嫡目光,来保护真正的继承人胤禛。对于老十三,圈禁既是对他的保护,也是对他的磨炼,最终目的也是为胤禛留下一个得力的帮手。


青灯问史


老八有多少贵族支持他呀。不能动的,包括雍正刚上台国库就没钱了。钱都在八爷那儿(贪污)

古代不是你当上皇帝就可以为所欲为了,你需要有人背后支持你。 如果没有,那只不过是个傀儡。中国有好多这样的。 所以八爷大权在握,背后有很多贵族财阀支持,不是说动就能动的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