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如何在一切境界中做到如如不动?

啊小贱啊


在一切境界中做到如如不动是静修养性悟道之人。他在静修悟道中达到境界,心明见性,如如不动。

因为他在漫长的岁月里如身入佛门,苦修其心,养性悟道,超脱荣辱,淡薄名利,看破诱惑,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尽管岁月循环,心境超越,持守明道之心,放下烦扰,洞察世事,谢绝繁华,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万物境界在心中仍然做到如如不动。





康龙夺冠范庆明


“心动则物动,心静则物静。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以物物物,则物可物;以物非物,则物非物。物不得名之功,名不得物之实,名物不实,是以物无佛语有云:生不带来,死不带去。”


月半二


只有达到‘’空‘’的境界,即‘’色‘’便是‘’空‘’,方能座如钟,安静不为所动。


雨落起涟漪


不忘自己的初心和本心当然是好事,可是在一切境界中,做到不动声色保持自我,那可不是一般人的修为了。

觉得必须要做到以下几点才能如如不动

第1点:“就是实现感很强的人,他的现实感立足于美好和和追逐传统文化永恒的美,”

第2点:“不被这个世界充满诱惑所迷惑,它们有内心的真性情,有自己的主见,不为世人所说而动摇,”

第3点:“他非常懂得人生的大道理大智慧,他不需要施舍别人对自己的一切,懂得用自己的双手去创新去争取去奋斗,”

第4点:“他大有我,懂得取舍,只是去做善良的事情,于有缘的人去接善缘,远离一切犯罪和丑恶的事情。





陪儿子成长的日子


你所说在一切境界中。做到如如不动,能做到的。真的称得上是大智慧者。这是修行成功的佛与阿罗汉们的心。就是面对一切世间的境緣。心里不产生执着。我们凡人要想做到如如不动,就应当看破放下。看破就是看透。看破了自然就放下。遇事不执着。简单的说,快乐时别太得意忘形。他不是永久的。如果心中有准备,就不会太失望。不会起烦恼。一切都很快会过去。


迷鸟归林郝哥游记


雁过寒潭,雁去而潭不存其影。金刚经上说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有人揍你一把掌,他的把掌也庝。有人往你脸上吐口水损失的是吐口水的人得到的是被人吐口水的人。都不要去在意。去做自己的事就行了。通过行为去实现自己心中理想的目标。佛家称目标为彼岸。


行者36322


如何在一切境界中做到如如不动,首先要兼卑自己。

我们涌现出的一切心浮气躁,如情绪化引发的各种冲动,皆是我们自己的无知和狂妄自大、自以为是的败坏性情引起的,所以首先要兼卑自己。

兼卑自己,知道自己的渺小,知道自己的软弱无能,才可能产生正常的理智。

其次,尊重人。尊重他人的生命,尊重他人的意志和行为,真正做到对生命有敬畏。这时,你会发现,自己少了好多负担。

所谓的爱情和亲情,也循在这个价值观里,相溶的人已然显明。是爱人的必恩爱有加;是亲情的必更加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其余逆向的人真的就不重要了,因为我们的生命里没必要承受不相关人的烦恼。

在这个基础上,基本上处在一切境界中就能做到如如不动了。



美地阳光全地


貌似“如如不动”,那是相对于动荡不已的两元存在,来说的。

“涅槃动”,是两元者无法觉受的。

实相动,涅槃动,即是两元者认为的“如如不动”,其实是没有任何障碍的如意动。

所以叫“如如”不动,而非“不动”。

“如如”,即如本来面目,实相觉知遍一切处,如意到达之意。

如如不动:本我超越时空之便捷如不动一般。


彩虹生命觉醒


如如不动就是如如不动。什么都不作是如如不动,做什么都是做如如不动是如如不动。





苍海一钓


如如不动是圣人境界,无修无证的普通人就不要奢望了。《庄子•应帝王》中“圣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不伤”,即是“如如不动”。佛教《金刚经》中“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即是如如不动。这是人生的至高境界,不是想做到就能做到的,需要明白心性之本体,否则就是在识心造作中,是不可能达如如不动之境界的。用王阳明心学的说法是“需养得此心不动”,也就是说要在明悟心性后长期修养而来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