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朱元璋看好的駙馬,靖難之役發生時,擁兵四十萬為何一兵不發

朱元璋歷經千辛萬苦才掃平四方,並且推翻元朝的統治,建立了一個統一的明朝政權。為了穩固明朝的統治,他將自己的兒孫分封為藩王,分別駐守在北部邊境和全國各戰略要地,想通過他們來屏藩皇室。並且這些藩王有討伐朝中奸臣,舉兵清君側的權力。

他是朱元璋看好的駙馬,靖難之役發生時,擁兵四十萬為何一兵不發

朱元璋原本有一個德才兼備的太子朱標,奈何朱標在朱元璋之前就病死了。朱元璋無奈,只好改立朱標的兒子朱允炆為皇太孫。但是朱允炆太過仁柔且少斷,朱元璋對自己這個孫子以後能不能坐穩皇位十分不放心,為此他殺掉了難以控制的藍玉等人,將他的兒子們全部趕回封地,遠離朝政中心。不僅如此,朱元璋還找了一位自己十分欣賞的駙馬輔佐朱允炆,這位駙馬就是梅殷。但是等到朱棣造反的時候,梅殷手上擁有四十萬大軍,為什麼沒有前來救援朱允炆呢?

靖難之役發生的時候,梅殷在哪兒

熟讀明朝歷史的朋友都知道,朱允炆剛剛當上皇帝的時候,各地藩王的勢力都很龐大,朱允炆為此十分擔憂,就跟親信大臣齊泰、黃子澄商量怎麼對付藩王。最終朱允炆採取一系列削藩措施,先後廢除五位親王。但是朱允炆畢竟剛剛登基,根基不穩,加上削藩手段比較強硬,激化了各地藩王與中央的矛盾。

在公元1399年,藩王勢力中最強大的燕王朱棣起兵反抗,他打著“清君側,靖國難”的旗號,要剷除朝中的奸臣齊泰和黃子澄,帶著軍隊揮師南下,史稱“靖難之役”。

朱允炆也沒有被動挨打,他先是起用老將耿炳文統兵北伐,失敗後又派李景隆繼續討伐,但是多以失敗告終。等到戰爭進行到白熱化階段的時候,朱允炆這才想起,他的姑父梅殷。

及燕師日逼,惠帝命殷充總兵官鎮守淮安。悉心防禦,號令嚴明。——《明史 ·卷一百二十一·列傳第九》

在朱棣帶著部隊氣勢洶洶向南京城進軍的時候,也就是公元1401年,朱允炆任命梅殷統領淮安的軍事,讓他抵禦朱棣的進攻。梅殷也沒有辜負朱允炆的期望,在淮安的時候,他對防禦工事特別上心,部隊紀律也很嚴明。

他是朱元璋看好的駙馬,靖難之役發生時,擁兵四十萬為何一兵不發

靖難之役中,梅殷與朱棣的交集

公元1902年四月,朱棣取得靈璧大捷,當年劉邦決定性的勝利——垓下之戰也就在靈璧旁邊,歷史的巧合讓軍心大振。朱棣接著揮師南下,抵達泗州,他的理想路線就是越淮安,取高郵、揚州,直搗南京。而梅殷就在淮安駐守,朱棣派人以進香為藉口企圖借道。梅殷作為一個有著忠君愛國的正義形象的人,自然不同意朱棣的請求。

梅殷對朱棣說:“進香之事,先帝(朱元璋)有禁令,不遵守的人可是不孝。”朱棣這個已經勝券在握了,對梅殷的態度就很不爽,朱棣以強硬的態度寫信責備梅殷。大意就是說,我朱棣起兵清君側,是為了順應天意,你梅殷是阻止不了我的。梅殷也不客氣,割去送信使者的耳、鼻後,將其放歸朱棣,並對他說:“留下你的嘴巴,好讓你對朱棣說什麼叫做君臣大義。”朱棣沒有辦法,只得從揚州繞道,進攻南京城。

他是朱元璋看好的駙馬,靖難之役發生時,擁兵四十萬為何一兵不發

梅殷為什麼不派兵攻打朱棣

梅殷雖然拒絕了朱棣借道淮安的請求,但是在朱棣從揚州方向進軍南京的時候,梅殷距離朱棣的位置也不是很遠,完全可以和朱允炆的軍隊對朱棣來個前後夾擊,說不定還有翻盤的可能。但是梅殷的表現卻是一直駐守淮安城,沒有其他動作。

筆者認為,不管是朱允炆還是朱棣,都是自己的親戚,以後誰當皇帝都還是朱家的人。幫助朱允炆,進攻朱棣,有可能會失敗,到時候會身首異處。而不幫朱允炆,等到朱棣當了皇帝,朱棣會礙於自己妻子的面子,不會取自己的性命。況且,梅殷在鎮守淮安的時候,已經展示出自己是一個忠臣的形象了。現在要做的就是,看朱棣跟朱允炆誰能取得最後的勝利,到時候再臨時應變。

後來朱棣攻下了南京城,成了大明朝新一任皇帝。對於梅殷,朱棣雖然沒有殺他,但是在朱棣當上皇帝的第三個年頭,朱棣還是給梅殷安排了一場意外,讓他溺水而亡。

他是朱元璋看好的駙馬,靖難之役發生時,擁兵四十萬為何一兵不發

不知道大家對於梅殷沒有援救朱允炆的事情有什麼看法?歡迎大家留言討論。有喜歡小編,記得點贊關注喲!謝謝大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