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雛龐統:從歷史記載上看,他是一個被後世神話的“王佐之才”

目前大多數人對於三國時期的印象主要是來自於影視劇,而影視劇的創作來源是《三國演義》。不得不承認《三國演義》是一部偉大的作品,不過也是《三國演義》使得人們對於三國曆史的認識發生了極大的偏差,尤其是“臥龍鳳雛”的說法會讓人產生錯覺,那就是龐統此人是可以和諸葛亮相提並論的頂級謀臣,但是如果仔細閱讀《三國志》,《資治通鑑》等正史,就會發現龐統的才華其實是名過於實。

龐統“鳳雛”稱號的來歷

龐統在歷史上確實有一個稱號“鳳雛”,這個稱號是屬於當時在襄陽城外一個群體內部的稱號,我們先來觀察這個群體。

按照《三國志》的記載:

惟博陵崔州平、潁川徐庶元直與亮友善。

《襄陽記》記載:

德操曰:"儒生俗士,豈識時務?識時務者在乎俊傑。此間自有伏龍、鳳雛。"備問為誰,曰:"諸葛孔明、龐士元也。"

諸葛孔明每至公(龐德公)家,獨拜床下,德公殊不令止。

從這三處記載我們可以得知諸葛亮,龐德公,龐統,司馬徽這些人是全部相識的。而這些人成立一個群體。這個群體以龐德公最為有名,龐德公按照《襄陽記》記載是居住在峴山南沔水中的魚梁洲上,他本人不慕名利,隱居生活。他同時也拒絕了荊州牧劉表的數次邀請出仕。像龐德公這樣隱居不出世的人,按照《後漢書》的記載有一種稱呼,叫做“逸民”,也就是處在塵世之外的人。

在東漢時期素來有品評人物的風潮,最有名的就是許靖兄弟主持的“月旦評”,議論天下人物,並給予相應的評語或者稱號。在襄陽城外由龐德公,諸葛亮,司馬德操,徐庶等人組成的逸民群體同理也有著品評人物的習慣,徐庶的稱號是這個時候被龐德公被所品評的。

從上訴的歷史事實可以推測,“鳳雛”這個稱號只是逸民群體內部的稱呼,並沒有想象中那麼高大上,也沒有名傳天下,但是這個稱號應該在荊州有一定的影響力,從龐統本人此後被徵辟為南郡的功曹一職可以看的出來。可以合理的推測說“鳳雛”的稱號只是有一定影響力的稱號,但是遠遠不是名動天下的稱號。

鳳雛龐統:從歷史記載上看,他是一個被後世神話的“王佐之才”


龐統向劉備所獻三策的優劣

龐統在劉備的麾下時,按照《三國志》的記載主要貢獻的是三個計策。第一個計策是力勸劉備進入益州並且奪取益州作為根據地;第二個計策是劉備和劉璋在涪城相會時,建議劉備抓住劉璋;第三個計策是在劉備攻打益州時獻上三計。我們先看看這三個計策是否都是完美的策略。

第一策:進入益州奪取益州作為根據地

劉備在赤壁之戰後經過穩固的發展佔據了荊州的五郡,這五郡分別是劉備擊敗曹操的勢力而奪取的荊州的南四郡:武陵郡、長沙郡、桂陽郡、零陵郡。還有一郡是孫權借給劉備的南郡。不過這些地方由於赤壁之戰以及之後的戰火影響,基本上民生凋敝。除了南郡之外的荊南四郡雖然地域廣大,但是開發程度很低,並不適合作為根據地,而且劉備佔據的地盤被曹操和孫權所包夾。這使得劉備想擴大發展都很難,但是這個時候機會來了。

建安十六年(211年),曹操發佈命令要征討割據漢中的張魯,實則在暗地裡進攻割據關中的涼州軍閥。但是曹操的舉動使得益州牧劉璋十分恐懼,劉璋在手下張松的建議下引劉備進入益州防禦曹操。張松趁機推薦的使者是與自己交好的法正,法正在出使荊州時建議劉備奪取益州。但是劉備沒有做出決策,這個時候龐統站了出來,他也建議劉備奪取益州。

荊州荒殘,人物殫盡,東有吳孫,北有曹氏,鼎足之計,難以得志。今益州國富民強,戶口百萬,四部兵馬,所出必具,寶貨無求於外,今可權藉以定大事。

就這個計策而言,很容易看出龐統的的短視,因為在龐統之前有一位謀士也策劃過襲擊益州,並且也為此設下計策,這位謀士就是周瑜,他是準備以南郡為基礎進攻益州,但是周瑜的計劃還未實施,他便已經去世,周瑜的計劃卻留了下來,《三國志 周瑜傳》記載如下:

今曹操新折衄,方憂在腹心,未能與將軍連兵相事也。乞與奮威俱進取蜀,得蜀而並張魯,因留奮威固守其地,好與馬超結援。瑜還與將軍據襄陽以戚操,北方可圖也。

周瑜的計策多了一條,那就是在奪取益州時,東吳要和當時割據關中的涼州軍閥馬超聯合,然後在南郡的襄陽城發動對於曹操的進攻,可以說周瑜對於天下的局勢很是清楚。

我們可以看到龐統的建議只有對於益州的進攻,而沒有任何關於天下形勢的看法。在奪取了益州之後,如何應對關中地區的涼州軍閥?如何平定割據益州北面門戶漢中的張魯?又如何應對東面的孫權和曹操?龐統只有一句空蕩蕩的“以定大事”,這顯然是不行的。而諸葛亮提出的《隆中對》雖然規定了大方向,但是大方向也需要具體的措施,需要依據形勢做出改動。與周瑜,諸葛亮相比,龐統顯然落入了下乘。

最為重要的一點依舊存在:劉備應劉璋的邀請而入蜀,又要伺機取蜀,政治上如何交代呢?龐統沒有給出答案。政治是軍事行動的指導思想,政治上的混亂必然會導致軍事上的失敗。顯然龐統並沒有考慮這一點。

鳳雛龐統:從歷史記載上看,他是一個被後世神話的“王佐之才”


第二策:龐統建議劉備在涪城之會上襲擊劉璋。

劉備進入益州之後,劉璋也從成都出發前去迎接劉備,兩人相會於涪城,這次聚會雙方將士都在歡飲,雙方的宴會持續一百多天,可以說客人劉備和主人劉璋都十分開心,這個時候龐統又向劉備出計:

“今因此會,便可執之,則將軍無用兵之勞而坐定一州也。”

龐統建議劉備抓住劉璋,同時張松也讓法正密告劉備,可趁宴會之時襲擒劉璋。兩人的主意都是相同,但是這個主意的可行性不高。

要知道劉備和劉璋兩人都稱自己是漢朝得宗室。劉璋在益州雖然縱容東州士對於益州本地人的壓制,但是他本人卻沒有聲聞天下的罪行。劉備入蜀在名義上還是劉璋的邀請來幫忙的。假如劉備在此時在宴會上把劉璋抓住,然後順利的佔據益州,但是他此後該如何整合益州士人的人心?不能夠整合人心,如此無信無義的劉備在面對孫權和曹操時如何保證後方的穩定?況且劉備在宴會上襲擒劉璋,都有可能無法控制涪城局勢,劉璋來參加宴會的時候,可是率三萬步騎,誰人能夠保證這三萬人在劉璋被擒後保持穩定,放心的被劉備接收?

正是出於對於多方面的顧慮,劉備才拒絕了法正和龐統的建議。《三國志》記載:

備曰:"初入他國,恩信未著,此不可也。"

而在劉備和劉璋相會的這一百多天裡,北方正在發生一場大戰,曹操和馬超為首的關中軍閥正在關中作戰,馬超被曹操大敗,關中地區開始逐漸被曹操勢力掌握。而此時的劉備和劉璋只是飲酒相會,無動於衷。作為謀士的龐統則是一門心思放在如何對付劉璋的手段上,對於益州以外的地區的局勢,龐統並沒有意識到,可以說這是極大的失誤。

鳳雛龐統:從歷史記載上看,他是一個被後世神話的“王佐之才”


第三策:劉備進攻劉璋時龐統所獻的三計。

涪城聚會結束後,劉備按照劉璋的要求北上,但是劉備在到達葭萌關後,並未立即北上討張魯,而是“厚樹恩德以收眾心”。在葭萌關劉備滯留了快十個月的時間。劉備的盤桓引起了劉璋部將楊懷、高沛的疑懼,以至於劉璋收到許多楊懷、高沛的書信,這些人要求劉璋把劉備返回荊州,而且這個時候孫權受到了曹操的進攻,向劉備求救。劉備陷入困境,他是聽劉璋的進攻張魯?還是進攻劉璋取得益州?又或者是帶著部隊就此返回荊州呢?

在這個時候龐統再次勸告劉備進攻劉璋,並獻上自己進攻劉璋的三計:

陰選精兵,晝夜兼道,徑襲成都,璋既不武,又素無預備,大軍卒至,一舉便定,此上計也;

楊懷、高沛,璋之名將,各仗強兵,據守關頭,聞數有箋諫璋,發使遣將軍還荊州。將軍未至,遣與相聞,說荊州有急,欲還救之,並使裝束,外作歸形,此二子既服將軍英名,又喜將軍之去,計必乘輕騎來見,將軍因此執之,進取其兵,乃向成都,此中計也;

退還白帝,連引荊州,徐還圖之,此下計也。

這個三計如何呢?我們分別來看:

龐統的上計是暗中集中精兵秘密從葭萌關出發直接攻打成都,然後一舉拿下劉璋奪取益州。這一計策具有明顯的幻想性,從葭萌關到達成都的路上有涪城、綿竹、雒城等幾處重要關口,從日後劉備和劉璋的反目成仇相互攻打時的情況來看,雒城的防禦力是驚人的,劉備幾乎圍攻近一年才拿下雒城,而龐統本人也是在雒城督戰時被敵軍射殺。可以說如果採取精兵進攻成都,只能夠走隱蔽的小路。但是這幾乎不可能,大軍行走要吃要喝,怎麼可能瞞得過路上的其他人。所以上計基本無法實施。

下計是退出益州,但是拿下白帝城,然後帶著荊州的軍隊前來奪取益州。劉備都已經在葭萌關,好不容易獲得機會進入益州的內部,現在白白放棄進攻益州的機會,這顯然也不可能。

鳳雛龐統:從歷史記載上看,他是一個被後世神話的“王佐之才”


可以考慮只有中計,中計與上計其實區別不大,唯一的區別在於是否要進攻白水關的楊懷,高沛的軍隊。上計屬於不顧及白水關的守軍,直接冒險進攻成都,而中計屬於先解除白水關的威脅,再去進攻成都。不過相比較於龐統,劉備還是更加具有政治才華,他不願意直接進攻劉璋,而是製造矛盾,向其他人展示二人產生矛盾的原因在劉璋。

劉備的計策是故意以孫權求救為藉口向劉璋求援,要求劉璋增補兵力一萬人及糧草諸物。果然劉璋不同意,只給了劉備士兵四千和其他物資半數。於是劉備以此為藉口帶著士兵進攻劉璋,但是張松的哥哥張肅害怕向劉璋告密,他說張松密謀協助劉備奪取益州,這導致劉備的計劃破產。張松被殺使得劉備只得直接進攻劉璋。而龐統在這場戰爭中去世,劉備在這場戰爭中征服了益州。

其實龐統的第三策依舊是存在問題,那就是龐統只有一個目的:拿下劉璋從而奪取益州這個地盤。龐統沒有任何政治上的考慮,在這一點上龐統甚至比不上劉備。而且龐統第三策的謀略策劃完全就是武力進攻益州,劉備還知道找一個藉口,龐統的計策算不得有多麼高明。

鳳雛龐統:從歷史記載上看,他是一個被後世神話的“王佐之才”


結語

其實縱觀龐統為劉備奪取益州的出謀劃策,可以看到龐統的著眼點全在於進攻劉璋,而放棄了對於其他方面的考慮,比如如何整合益州的人心,如何聯動其他方面的勢力。而且他始終沒有解決劉備最大的一個問題:使劉備在不違背“欲信大義於天下”的初衷下奪取益州。

而在實際上劉備完全可以選擇進攻張魯,從而佔領漢中去聯繫關中被曹操攻打的馬超等人,進而和孫權在東西兩側呼應。在關中和荊州,江東三個方面發動對於曹操的進攻。而且劉備在佔據漢中之後,劉璋假如對此不滿進攻劉備的話,劉備完全可以從漢中和荊州兩方面發動對於劉璋的戰爭,從而一舉拿下益州,而不用顧慮重重。但是我們看到的龐統的計策和考慮很顯然不夠完美。反觀諸葛亮的《隆中對》,對於天下大勢的把握,對於敵我勢力的分析,以及劉備下一步的行動都有很好的規劃。而龐統的表現跟諸葛亮比是很差。

從上文的分析來看“鳳雛”龐統真的只是被《三國演義》誇大的人物,被後人神話的人物。


本文的主要來源:《裴注三國志》,《資治通鑑》,《襄陽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