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家:將來至少2.8億人進城買房,你會進城買房嗎?

最近有網友提問,有經濟學家認為,未來將有2.8億的農民要進城買房。如果你是農民會進城買房嗎?

筆者認為,首先這個問題的實質是城鎮化和農村儲備購房需求量的問題。其次,經濟學家對於目前農村的人口結構和購買力狀況可能存在一些認知上的偏差,並不瞭解農村的真實狀況。藉此機會聊聊這個話題。

經濟學家:將來至少2.8億人進城買房,你會進城買房嗎?

據我所知,現在農村的常住人口中,50歲以上的人口占到了80%左右,餘下的是留守兒童,20歲~50歲的青狀年勞動力幾乎常年在本地縣城或外地大城市務工,留在農村務農的青年人少之又少。

雖然外出務工人員還保留了農村戶口,但是不少已經在城裡買了房安了家,條件差一些的也在郊區買了房,其實他們早已進入了城市生活圈,不再是嚴格意義上的農民。

還有一部分農民考慮到子女教育或結婚等問題也提前在城裡買了房,加上一些地方大搞撤鄉並鎮,一部分買不起城裡高價房的農民還被安置在了鄉鎮建的商品房內集中居住,能夠購買城裡商品房的農民數量更少。

經濟學家:將來至少2.8億人進城買房,你會進城買房嗎?

至於戶口沒有遷出農村的,無非是想保留農村的宅基地和土地,因為規定是隻準出不準進,戶口遷走的人與老家除了鄉鄰關係就沒有其他關係了。加之現在提出鄉村振興戰略,對於農村的基礎設施建設加大了投入,新農村建設正在如火如荼進行中,蓋的鄉村別墅也非常的漂亮宜居,給自己留條回老家的退路,成為很多進城後農民的第二選擇。

假如我的判斷準確的話,經濟學家對於真正意義上的農村人口數量可能高估了。那麼問題就是,按照戶籍人口,農村戶口應該遠遠不止2.8億,但是真正的儲備購房需求量卻並沒有那麼多。而這個問題如果延伸到城鎮化率方面,有可能中國目前的城鎮化率遠遠不止60%,反而被低估了。

經濟學家:將來至少2.8億人進城買房,你會進城買房嗎?

問題還不僅限於此。從購買力的角度來看,留在農村居住的這部分農民根本就不具備購買城裡商品房的能力。

一是有穩定收入來源的城市居民購買城裡的商品房都非常吃力,而這些年齡偏大的農民因為身體原因無法再創造更多的財富,城裡的商品房對於他們來說更是天價房,即便允許貸款,他們也還不起房貸。二是由於農村的土地很廉價,民房拆遷以後又補償不了多少錢,拿拆遷款買城裡的商品房遠遠不夠。

因此,按照國人77歲的平均壽命,在今後的20多年內不用考慮這部分農民進城購房需求。而那些保留了農村戶口的農民以及他們的子女,今後肯定要在城裡長期定居生活,只是戶口早遷晚遷的問題。特別是他們的子女們,再回到農村落戶的可能性很小(也回不去)。也就是說,未來農村人口數量增加的空間也變小了。

經濟學家:將來至少2.8億人進城買房,你會進城買房嗎?

至於農村人要不要在城裡買房的問題,確切的說沒有統一的標準,相信很多農民朋友會有自己的思考角度。以筆者為例,打小在農村長大,後來在城裡安家,現在又回到城鄉結合部居住(老家被拆遷了),為何這樣選擇?簡單說有這麼幾個原因:

1、城裡人口密度太大,道路交通擁擠,駕車出行是件非常“痛苦”的事情,堵車和找車位非常的麻煩;

2、空氣環境質量不理想,是呼吸道疾病的高發區,類似於此次新冠病毒傳播,很難預防;沒有農村空氣清新,藍天白雲,小橋流水,大自然的風光無限好;

3、衣食住行方面生活成本高。買車還要附帶買車位,相當於再多出一份一輛普通車的價錢,交通出行難還會導致“稍不留神”就違章,每年還有一筆預算外的罰款支出;

4、房屋面積小、樓間距窄,想要充分享受陽光可能都很奢侈。農村的房子面積大還有院子,上能見到藍天,腳能踩到土地,房子價格還很便宜;

5、在農村交通出行非常便捷,能充分享受駕車快感,小區內停車地方多,私家車庫不用交錢,城市道路四通八達,需要進城購物非常方便;

。。。。。。。。。。。。

經濟學家:將來至少2.8億人進城買房,你會進城買房嗎?

不過,是否在城裡買房,也要根據每個人的年齡層次不同區別看待。對於年輕人來說,因為生活方式、消費觀念不同,特別是子女教育問題,是必須在城裡買房的。而對於年齡偏大的人來說,城裡和農村各有一套房,是享受生活的最佳配置。網友們覺得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