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减少是什么原因?

给点信心


  血小板减少的患者数量在增加,所以很多人都想了解血小板减少是什么,以便更好地预防。许多患者希望尽快了解其原因,以便更好地预防。引起血小板减少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条:

  1.遗传因素:据研究,本病可能与遗传密切相关,即先天性血小板减少症。如果直系亲属或直系亲属中有人有血小板减少症,他们的后代就比较容易得血小板减少症。

  2.血管因素:一些血管炎患者,或曾接受过人工心脏瓣膜、动脉插管、体外循环、血液透析等手术的患者,会导致血管内膜粗糙或异物。造成血小板大量破坏。

  3.脾脏因素:当脾脏功能亢进时,会产生大量抗血小板抗体,破坏血小板,脾脏对血小板的阻断作用会导致血小板数量减少。

  4.免疫因素:在免疫的影响下,被破坏的血小板数量大幅增加,血小板存活时间显著缩短,直接导致血小板减少。


血液病医生李文雨


血小板减少的原因分为两大类:

第一大类:血小板生成减少

血小板是由骨髓内的巨核细胞生成的,血小板生成减少的原因包括:1.包括药物、恶性肿瘤、感染、辐射等,导致骨髓的增殖异常,2.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等血液造血系统本身的疾病。多影响整个造血系统,常伴有不同程度贫血,白细胞减少。

第二大类:血小板破坏过多。

包括免疫性和非免疫性。

免疫性血小板破坏过多常见的有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系统红斑狼疮等结缔组织病。

非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破坏过多包括感染,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输血后血小板减少等。

第三大类:血小板分布异常

主要表现为血小板在脾内滞留过多:最常见于因为肝硬化导致的脾大、脾功能亢进。

还有比较少的原因是因为大量输血浆或输液导致容量的快速扩充,而是血小板的被稀释。


协和康复刘淑芬


血小板减少的原因?我印象最深的是,我儿子刚出生1个半月时,脸、四肢全是出血斑块!展转几个医院,进行了各种疾病的排查,最终确诊为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当时我借了好多钱,给儿子治疗病,幸运的是治愈了。

一,血小板减少的原因?

1,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巨幼细胞性贫血,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等。


2,某些药物过敏,如抗癌药,氯霉素等。

3,肝功能亢进,放身病,癌的骨髓转移等。


4,某些传染病或感染,如败血症,结核,伤寒等。

二,血小板减少该怎么办?


1,10×10^9:血小板计数小于此值,可自发性出血。若已发生出血,或出血时间等于或大于15分钟,则应立即输注血小板治疗。

50×10^9:在患者有小的出血表现或将进行小手术进,血小板小于此值时,或小于100×10^9:在患者有大量的出血或将行较大手术时,则应给予血小板浓缩物。


2,血小板有粘着、聚集、收缩、吸附和释放二磷酸腺苷等功能,有促进凝血和加速止血的功能,并维持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的正常通透性。故而当血小板减少时外伤出血难止,甚至发生自发性出血;出现皮肤粘膜常有出血点和淤斑,牙龈、鼻出血易发生,妇女月经过多等情况。应及时排除有无血小原减少的情况。


3,血小板的体积比红、白细胞更小,离开血管后很容易聚集和破碎,故血小板数目检查比红、白细胞更加困难,它的“固有误关”也更大。如果再加上化验人员的熟练程度和技术条件的差异,可能出现两次检查结果相差很大的情况。所以,反复复查,结合患者病情分析,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

4,有的地方,因生活环境的影响,血小板减少的门诊患者常见,一般不低于50×10^9,若没有出血现象, 一般也没有大的问题。
5,小孩子皮下淤青
如有跌倒,受伤史,出现皮下淤青为正常现象。但是,如果“动不动”、没有明显的外力就皮下淤青,做家长的要提高警惕,有可能是患了“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症”。如果不治疗,大约七成孩子会在3个月内自行恢复正常。只有一成左右的孩子血小板减少持续超过1年,这个时候可能要用抗感染药物和注射免疫球蛋白甚至切除脾脏才能完全治疗愈。作为家长,千万别掉以轻心。

余千兰


临床上血小板减少最为常见的原因是免疫性的血小板减少。那么该类疾病的话是由于患者体内的免疫功能发生紊乱,使得患者体内的抗体破坏血小板,从而导致血小板减少。那么其他的最为常见的还有部分恶性血液病,例如白血病骨髓瘤或者淋巴瘤这一类疾病。

当白血病或者淋巴瘤等恶性细胞在骨髓当中过度增殖,就会抑制骨髓的正常造血功能,从而导致患者的血小板减少。另外还有少部分的患者是由于一些感染因素导致血小板过度的消耗,从而引起的继发性的血小板减少。


血液科邢志钦医生


第一类引起的非免疫性破坏增多 包括1.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TTP/HUS) 有微血管病性溶血 性贫血、血小板减少即可高度拟诊。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微血管损伤和血小板聚集似 乎是关键。对内皮细胞的高切张力和损伤也认为是发病因素。2.DIC 各种原因引起的 DIC,都导致血小板被消耗而减少。当慢性 DIC 的病因不 明显时,偶然可能被误诊为 ITP。3.肝素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 发生率平均约 2%。肝素可直接引起可逆性血小板聚 集,聚集的血小板滞留于血管内,引起一过性血小板减少。肝素可加速血小板的 TXA2合成。另外也可能有免疫机制的参与,病人体内可能产生肝素依赖性抗体,它在肝素存 在时引起血小板聚集、血栓栓塞及血小板减少。多在应用肝素后 2~15d 内发生。常伴有 多发性血栓栓塞及出血。

第二类叫免疫性破坏增多 1.SLE 循环血液内可有抗血小板抗体存在,破坏血小板。约 1/3 的 SLE 患者有血 小板减少。狼疮抗凝物为一种免疫球蛋白,能作用于血小板的磷脂。2.新生儿的异体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又称“新生儿紫癜”。因产妇与胎儿的血小板 血型不合,胎儿的 4 个血小板抗原进人母体,使母 体产生相应抗体,抗体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使胎儿血小板减少。

3.药物及化学物所致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如奎宁、奎尼丁、许多抗生素(如青霉 素、先锋霉素、林可霉素、链霉素、万古霉素、利福平等)、磺胺类、甲基多巴、肝素、 金盐、许多镇痛剂(如阿司匹林、吲哚美辛、保泰松等)、杀虫剂、昆虫咬伤、干扰素、 异烟肼、利多卡因、吗啡、雷尼替丁、硝酸甘油等引起患者体内产生“药物依赖性血小板 抗体”,此种抗体在有相应药物存在时破坏血小板。

4.输血后的血小板减少症 又称“输血后紫癜”,由于输入血液中含有同种异体抗血 小板抗体,破坏受血者的血小板,可在输血后立即出现血小板减少。或由于输入血中的 血小板抗原刺激受血者产生抗血小板抗体,使血小板大量破坏,常在输血后 5~8 天内出 现血小板减少及严重出血。


中华医学科普


血液由液性的血浆和有形的血细胞组成、后者又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其实,严格的说,血小板不是细胞,它是骨髓中巨核细胞的一小块胞质,是一种不含细胞核的细胞碎片。虽然血小板个头小,但是它的作用很大,作为血液管道的“抢修工”,它在我们血管出血时身先士卒,迅速大量聚集,把一些漏口补住。此外,它还参与了炎症反应,血栓形成等过程。那么,正常情况下,血小板正常值为:(100~300)×10^9个/L(血常规报告单上也附有),如果血小板低于下限就认为是血小板减少。

血小板的生成、消耗和破坏处于一种平衡的状态,也就是使血小板的数值维持在正常范围内,一旦某个环节出问题,平衡就会打破。另外需要了解的是,血小板减少既有生理性的减少,也有病理性减少。生理性减少见于:女性分娩后。病理减少可由许多因素和疾病导致,常见于以下情况:

1、血小板生成障碍:骨髓造血不足,源头生成减少。可以是先天遗传(少见),后天获得性的主要是恶性肿瘤、化疗药物、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2、血小板丢失过多:最常见的就是出血。

3、血小板破坏或消耗过多:虽然血小板生成的量足够,但是由于各种因素导致了血小板被破坏而减少,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弥漫性血管内凝血、上呼吸道感染、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脾功能亢进。

小糖的介绍就到这里,血小板减少的病因较多,因此,大家要找专业的医学人士做细致的咨询和诊断。

顾小花

Suin

Apple·苹


知麻糖


肝脏有疾:生成血小板不足。


中听655


血小板通过黏附、聚积、释放、促凝和血块收缩等功能参与止血过程。血小板正常值(100-300)×10的9次方。


化验结果低于100×10的9次方视为血小板减少,可见于以下情况:

1.血小板生成障碍: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放射性损伤、急性白血病、巨幼细胞性贫血、骨髓纤维化晚期。

2.血小板破坏或消耗增多:见于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系统性红斑狼疮、恶性淋巴瘤、上呼吸道感染、风疹、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输血后血小板减少症、先天性血小板减少症,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3.血小板分布异常:脾肿大(肝硬化)、血液被稀释(输入大量库存血或血浆)等。



小克大夫


血小板减少的原因:1,生成减少,也分为遗传性和获得性,我在孕期血小板减少,是巨幼细胞性贫血,属于获得性

2、血小板减少可能和免疫因素有关

3,如果做其他特殊治疗也会导致血小板不足

【血小板减少的原因有原发性和继发性,继发的原因大部分跟免疫系统、药物或毒物损害有关。大部分病人都是原发性血小板减少,原因不明,与免疫、过敏、病毒都有一定关系。大部分病人到医院都要做骨穿,骨穿是诊断的基本,是非常重要的指标之一】


三生浅微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