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爹媽沒人慣著你!學不會“被拒絕”的孩子,不足以談人生

在小區裡帶孩子散步,並不是一件容易事。孩子的世界是一個極不穩定的因素,前一秒可能還是好朋友的設定,瞬間就變成了“背叛者”,這時候,劃重點,

這個時候考驗的不是孩子,而是大人處理問題的能力。

除了爹媽沒人慣著你!學不會“被拒絕”的孩子,不足以談人生


我們總能看到孩子們在相互玩耍的過程中,原本是好好的,突然有一方就開始哭,而且怎麼哄都哄不好。大人們在旁邊想要試圖干涉,可是越干涉,哭的就越厲害,最後,只能以一方強行把孩子拖走為結局。

孩子的行為很多時候都不是自帶惡意,而是下意識的反應,縱然不妥,卻沒必要上綱上線的進行嚴肅教育。我看到很多家長如果自己的孩子把別人的孩子弄哭,不問青紅皂白第一時間就要求自己的孩子向被哭方道歉。

除了爹媽沒人慣著你!學不會“被拒絕”的孩子,不足以談人生


也許是這些家長在潛意識裡就認為,哭的一方就是是弱者。所以他們會說:你看,你把別人都弄哭了,你是不是應該去哄哄啊??

甚至還試圖讓孩子用同理心去感受,問孩子:如果別人把你弄哭了,怎麼辦?

每次看到這種情況,我都特別心疼那個被教育的孩子,因為即便他一臉委屈,大人們也不會問到底怎麼了。

除了爹媽沒人慣著你!學不會“被拒絕”的孩子,不足以談人生


除了爹媽沒人慣著你!學不會“被拒絕”的孩子,不足以談人生


其實孩子之間如果突然之間出現情緒失控,更多的時候,其實就是被拒絕了,心理不平衡。

簡單舉例,子墨想要跟子陌換一個玩具,子陌說:“不行,我不喜歡這個玩具。”

子墨開始受不了了,於是用哭的方式表達自己的不滿,大人們趕緊跑過來說:子陌,你把玩具給子墨玩玩可以嗎?我們要懂得分享。

子陌說:不行!我不喜歡那個玩具!

子墨看子陌態度堅決,覺得自己想要的玩具可能玩不到了,哭得更慘。

至於後面大人如何解決,那是大人們自己的事,無非是強行讓孩子分享,或者直接帶孩子離開是非之地,然後再進行教育。

除了爹媽沒人慣著你!學不會“被拒絕”的孩子,不足以談人生


讓孩子學會“被拒絕”是學會“拒絕”的進階教育

單看這段關係,被教育的,一定不是拒絕方,而是被拒絕方。

在這個社會上混,無論你年齡多大,人緣多好,被人拒絕,甚至在感情裡面被人欺騙、背叛都在所難免。這種感覺別說孩子,就算是大人,也並不好受。

《東邪西毒》裡有一句經典臺詞:“從小我就懂得保護自己,我知道要想不被人拒絕,最好的辦法就是先拒絕別人。”酷是酷,可是沒道理,除非想讓孩子活成一座孤島。

除了爹媽沒人慣著你!學不會“被拒絕”的孩子,不足以談人生


是不是我們總覺得孩子太容易受到傷害,所以希望他們在表達和溝通的時候,可以明確告知對方自己的想法。

比如我們總是希望孩子學會拒絕,尤其在自己感到不舒服的時候。不然因為自己不敢拒絕而受到傷害。

學會拒絕,當然沒錯,可學會“被拒絕”也是成長的重要品質。

如果一個孩子不能忍受被別人拒絕,對父母而言,也將是一個特別可怕的存在。

除了爹媽沒人慣著你!學不會“被拒絕”的孩子,不足以談人生


1、大哭

被拒絕之後,如果孩子只是哭,就算懂事了。

雖然方式不對,但哭也是一種示弱的行為,希望通過哭來達到自己的目的。

通常來說,對付孩子哭,每個家庭都有一套自己的方法, 所以究竟是制止孩子哭,還是讓孩子把情緒發洩出來,這得見仁見智。

但家長應該在孩子哭的時候,立即把孩子帶離現場,找個沒人的地方進行教育,否則又會引出一連串的負面情緒,比如當眾教育孩子,孩子不要面子嗎?還有放任孩子當著另一個孩子的面哭,這種是極其讓人厭煩的行為,難道你是用放任不管的方式,讓孩子用哭聲來達到自己的目的嗎?

除了爹媽沒人慣著你!學不會“被拒絕”的孩子,不足以談人生


2、砸東西

這比哭就高一階了。有的孩子如果出現被拒絕之後,除了哭之外,還有一個習慣就是破壞東西,要麼就是家長在教育他的時候,砸自己家的東西,要麼就是被人拒絕之後立刻產生,你不給我玩,那你也別想玩的心理。無論是哪一種,家長應該嚴厲制止。

因為不能因為自己的情緒,就去損壞別人的東西,這是邊界模糊問題,如果不干涉,甚至為了哄孩子開心而縱容的話,那很有可能就會出現第三種。

除了爹媽沒人慣著你!學不會“被拒絕”的孩子,不足以談人生


3、傷害自己

為什麼很多人建議讓孩子冷靜的時候,應該要選擇在臥室?因為臥室裡面相對比較安全,沒有太多危險物品。

有些孩子脾氣暴躁,要求得不到滿足的時候,很容易出現傷害自己的現象。父母如果因為害怕,就滿足孩子的話,那無疑也是給孩子錯誤的提示。隨著年紀的增大,遇到挫折越來越多,總有一天得不到滿足的時候,上社會新聞也不是沒有可能。

除了爹媽沒人慣著你!學不會“被拒絕”的孩子,不足以談人生


大人在處理孩子矛盾的時候,首先應該採用的是平常心,不要被孩子的情緒影響,如果孩子一哭,你就受不了的話,孩子的受傷的情緒同樣會加深。

這就和果孩子摔了一跤,你馬上就去哄的時候,孩子往往會哭的更兇的道理一樣。

所以想讓孩子平常心,首先大人不要過度干涉,然後再談引導。

除了爹媽沒人慣著你!學不會“被拒絕”的孩子,不足以談人生


我這種奇葩媽媽經常給孩子來點“黑暗手段”。

比如我會故意拿出新買的玩具,在孩子面前自娛自樂,為了讓表演更加逼真,甚至故意發出哈哈哈哈的大笑。只要等孩子表達出自己想要玩的意願,我就明確表示不可以,這是媽媽的玩具。

孩子一開始也會哭,可慢慢發現哭沒有用,不哭的時候反而我會跟她一起玩的之後,再面對我的拒絕時,她已經可以坦然面對了。

不要擔心因為父母的拒絕,孩子內心就會出現陰影,因為無論什麼樣的教育,都不可能告訴你面對孩子的需求,你應該百依百順。就算你最親近的人,也有拒絕你的權利。

其實父母這樣的拒絕,又何嘗不是教會孩子,面對別人的時候,也有拒絕別人的勇氣呢?

我們的最終目的,就是要讓孩子感受到安全和愛。

除了爹媽沒人慣著你!學不會“被拒絕”的孩子,不足以談人生


我又不是你爸媽,為什麼要慣著你?


人生路上,一定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拒絕,但其實有很多成人都忍受不了別人拒絕自己的。直白點說,就是:我慣著你了?

成人社會這種現象不要太多,不成熟的年輕人以及不懂事的老人都是高發群體。他們被人拒絕之後,會產生強烈的挫敗感,嫉恨感。

比如新聞裡經常出現因感情受傷而去傷害自己的年輕人們;

那些在公共場合大吵大鬧,倚老賣老的老年人。

除了爹媽沒人慣著你!學不會“被拒絕”的孩子,不足以談人生


一旦遭遇拒絕,要麼垂頭喪氣一蹶不振,覺得是別人看不起自己

我認識的一個同事,因為找別人借錢,別人拒絕了,於是就覺得是因為別人不想借給她,發誓再也不跟這個人來往,以後這個人如果有什麼需要幫忙的地方,自己也不可能幫忙。

看吧,這就是因為被拒絕而生出的嫉恨,你敢和這樣的人做朋友嗎?別說朋友了,親人恐怕與其相處都會是一種負擔。

人與人之間,變數太多,很多時候不由得你掌控。

大概初中的時候,我有一個朋友,因為彼此是鄰居,所以無論是上學還是放學,我們都是結伴同行。

有一天,放學之後,我在教室門口像往常一樣等她,可別人告訴我早就走了。

雖然我沒放在心上,可一連好幾天,我們都沒有再一同上下學,即便是在路上遇見,她看到我也跟陌生人一樣。

我還難受了挺長時間,中間也問過她為什麼這樣,可她的回答就是:你做過什麼你不知道嗎?

我還真不知道自己究竟做錯了什麼,可如果非得這樣的話,那我只能接受。

幾個星期之後,我媽才告訴我,原來因為她媽媽想要讓她學習更努力一點,竟然以我的名義,在自己家門口貼了一張紙條來刺激她,具體什麼內容我不知道,但肯定是傷害到她的內容。

後來,我把這個事情告訴她,她回家確認之後,向我道歉。

可是我們兩個再也沒有一起上下學了。

除了爹媽沒人慣著你!學不會“被拒絕”的孩子,不足以談人生


說這個故事,其實就是想說,別人突然的“背叛”你的原因,你也許根本就不會知道,但是我們能做的是,坦然接受別人的離開。

當然,我的方式肯定也有問題,因為當友情面臨危機的時候,還是應該第一時間爭取解決,而不是像我這樣只是草率的去問她究竟為什麼。


其實,在孩子年幼時,體驗一下被人拒絕,也不見得就是一件壞事,父母只要擅於用巧妙的方式去引導孩子,孩子自然也會用平常心對待。

那些遭遇感情挫折就想不開,想法和處理人際關係上,容易鑽牛角尖的人,正是缺少了內心的堅強和豁達。

努力爭取,如果不行,那就平常心面對。

友情和愛情皆是如此,



我是SayNo妮,一個90後職場媽媽。

我相信育兒之路,沒有參考答案。

不過,那又如何?畢竟孩子比我們想的還要優秀。

除了爹媽沒人慣著你!學不會“被拒絕”的孩子,不足以談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