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藏黑白老照片 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麥收紀實影像


北大荒農場,當時農墾機械化程度最高的地區

東風收割機算是當時最先進的大型聯合收割機,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各團基本上都是由各大型國營農場改制,從種到收除少數工序外,大多數都是機械化完成。

當然也有例外,北大荒本來就是溼地,夏收季節又多雨水,有些麥田就會被水淹了,不適合機械化作業。這個時候,知青們手裡的鐮刀就派上了大用場。

這種在麥田裡揮舞著鐮刀你追我趕的場景,現在是很難看到了。

麥收時節多雨,為了節省時間儘快完工,知青們選擇在田裡吃飯,吃完接著幹。這是炊事班的女知青到田間給拖拉機手們送飯送水。

文藝宣傳隊來到田間地頭,在勞動的間歇給知青們表演豐富多彩的文藝節目,給知青們加油鼓勁!

小學生們組隊來拾麥穗來了,要做到顆粒歸倉哦。

在麥田裡完成脫粒的小麥水分比較大,一輛輛拖拉機把她們被集中運到場院,由卸車組卸到便於攤曬的地方,開始曬場。

如此大的場院,也只有在北大荒才有機會看到。

飽含水分的新麥子被均勻攤在場院上暴曬,不時有人拿著木鍁翻動,是它們光照均勻,水分儘快蒸發。

用木鍁把曬乾的麥子弄成一壟壟的,不斷迎著太陽翻動潮溼的麥子,翻場形成一道道麥壟。

起了壟曬乾的麥子要迅速起場,為後面不斷運來的潮溼新麥騰地方。起場是個力氣活,需要大家齊心協力來完成。

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已經開始使用揚場機了,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這活兒一般都是由女知青來做,揚場機吐出黃澄澄的麥子像一條金龍,甚是好看。

當然,閒暇之餘,也少不了體驗一把木鍁揚場的樂趣。

揚場可以消除大量的麥殼和塵土,但還是會有少量麥殼遺留,所以需要有人拿著掃帚在揚場形成的麥堆邊緣來掃場。

如果不隨時掃場,那就要在灌袋之前再用篩子過一遍,徹底去除雜質。

女同胞們揚場的同時,男知青們就開始準備打撮灌袋了。

小麥曬乾以後,要麼灌袋外運,要麼就要做成糧囤屯起來。茓糧囤絕對是個技術活,少有不慎就可能造成糧囤不堪稱重而“塌方”。

小麥在入囤之前,需要稱重。

稱完重以後,人們就要扛著裝滿小麥的麻袋倒入茓起來的囤子裡。隨著糧囤越來越高,就需要人扛著麻袋上跳板。

入囤的麻袋也是有講究的,麻袋一律不扎口,立著扛在肩膀上,麻袋口朝上,到了囤頂,手抓住麻袋一角,一彎腰就倒在囤裡,拿著空麻袋下來再裝袋。

當然,外運的小麥就必須要把麻袋口紮緊了,以免運輸過程中遺漏。

外運糧車隊。

曬場的時候最怕陰天,天一陰下來,馬上所有人都要集中起來起場,堆成堆蓋上苫布。

在小麥的收割過程中還有一個很重要的環節,那就是選育良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