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6年的湖南,衡陽、長沙及岳陽影像


1926年的湖南衡陽石鼓書院。唐憲宗元和年間,衡州人李寬在石鼓山頂築屋讀書。宋太平興國二年,宋太宗賜“石鼓書院”匾額,是湖湘文化的發源地。書院制度是中國古代一種特有的教育組織制度,起始於唐朝,發展於宋代,由富商、學者自行籌款,于山林僻靜之處修建學舍,或置學田收租,以充經費。

湘水衡陽流域,圖中左邊遠處為來雁塔。湘江是湖南省最大的河流,發源於廣西省興安縣,流經湖南省永州市、衡陽市、株洲市、湘潭市、長沙市,至岳陽湘陰縣注入洞庭湖。湘水在古代是非常有名的,許多古詩文都曾提到湘水,這給其增加了一份帶有古風的文藝氣息。

衡山遠眺。衡山又稱南嶽,是中國著名道教、佛教聖地,環山有寺、廟、庵、觀200多處。相傳上古時期,唐堯、虞舜巡疆時曾在此狩獵並祭祀社稷,夏禹在此殺馬祭天地求治洪患之法。衡山山神是民間崇拜的火神祝融,他被黃帝委派鎮守衡山,教民用火,華育萬物,死後葬于衡山赤帝峰,被當地尊為南嶽聖帝。


湖南長沙嶽麓山自卑亭。自卑亭位於嶽麓書院大門前200米。康熙27年,長沙郡丞趙寧在路旁建自卑亭,供行人歇足之用。1812年,嶽麓書院院長彭明曜移建於通向書院道路的正中。現存自卑亭為清咸豐11年修建。

站在嶽麓山上遠眺長沙,美景與繁華盡收眼底。

洞庭湖畔岳陽樓。岳陽樓位於岳陽古城西門城牆之上,下瞰洞庭,前望君山,為江南江南三大名樓之一。岳陽樓始建於三國時期,歷史上眾多名人在此留下足跡與墨寶。北宋范文正公著名的《岳陽樓記》更使其著稱於世。

君山。君山是岳陽市西南15公里的洞庭湖中的一座小島,故稱洞庭山或湘山,與岳陽樓遙遙相對。傳說這座洞庭山浮於水上,其下有金堂數百間,玉女居之,四時聞金石絲竹之聲,徹于山頂。後因舜帝兩個妃子娥皇、女英葬於此,屈原在《九歌》中稱之為湘君和湘夫人,故後人將此山改名為君山。

洞庭湖中凌雲塔,建於清道光四年,又名中洲寶塔。湖水漲時,塔身淹沒在水中,水退後塔身又顯露出來。隨著洞庭湖湖水面變小,再難看到塔淹沒在湖水中的景象。

漲水時節,洞庭湖日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