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疫情,央行数字币或加速推出

据我国卫健委今日(2/19)数据,截至2月18日24时,日内新增新冠肺炎患者1,749例,而全国累计确诊新冠肺炎患者达74,185例。《央视新闻》稍早报道,国内开始有多地出现“强制休息令”、“强制陪伴令”让连续工作数日的医护人员强制休息1至2日再投入工作。

疫情爆发至今,我国移动支付更成为了货币流通的主要渠道

这是因为,虽然新冠肺炎以近距离飞沫、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染为主,但我们平常使用的现金传染的风险也相当高。据央行统计,从新钞开始运行到销毁,平均周转22次,部分小额钞票周转率则更高,在过程中很可能带有当时周遭环境与人手上的细菌与病毒。

美国研究发现,1美元钞票上即能带有超过3千种细菌,其中就包含了大肠杆菌、幽门螺旋杆菌……等容易致病的菌种。如今新冠肺炎肆虐,作为日常需要的现金使用也势必要严加小心。

调拨6千亿防病毒?

因为疫情,央行数字币或加速推出

据《自由财经》报道,央行副行长范一飞日前宣布,向全国调拨近6千亿,要求银行对外付出新钞,令对疫情重点地区,现金须回笼存放14天后再投入市场,以免让人民币成为病毒传媒。

不过,有一名不愿具名的武汉民众向记者表示,因当地尚未开工,许多一线人员也需要加班工资,但现在根本没有钱。因此央行调拨6千亿,或许是预备发放“维稳费”,防范疫情结束后的通货膨胀风险。

我国因支付宝、微信支付……等移动支付技术发达,现金使用率相较他国来说较少,据央行数据,最近3年来,移动支付笔数和金额的年复合增长率已分别达到83.5%和39%,疫情肆虐之时,国人仅需要用手机下单,新鲜的果肉蔬菜就能到手,避免了直接接触人群和现金,进而感染新冠肺炎的风险。

然而,移动支付有多便捷,就代表现金支付与流通有多困难。移动支付的本质是基于电子账户实现的支付,背后必须要有现实的货币挂勾,仅是一种支付方式的创新,并没有因此取代了现实人民币。万一央行内的实体人民币全遭销毁,那么支付宝、微信支付也无法存在,这就是移动支付不得不面对的潜在风险。

如何替代使用率逐渐萎缩的现金,同时能有效防范移动支付的潜在风险呢?

还记得央行提出的数字人民币(DC/EP)吗?

因为疫情,央行数字币或加速推出

此前报道,去年8月,央行数字货币研究院院长穆长春在披露DC/EP时回应了几个关键问题:DC/EP如何取代现金?与电子支付有何差异?DC/EP有何意义,以下简要说明:

1.并“非”比特币

犇睿董事总经理吴鹏飞表示,可以将央行数字货币理解为“‌无帐户电子化”, 且非基于公有链的加密货币,简单而言,央行数字货币是一种基于区块链技术打造的数字现金,但并不代表会如比特币一般有“去中心化”特质,也不会如以太坊一般,用户可以在链上任意增发代币或Dapp应用。

2.对抗Libra

Libra的计划很大程度冲击了美国及全球主流法币的地位,央行调法司司长在接受《路透社》访谈时提到,目前国际防洗钱工作组织(FATF)密切注意脸书接下来的动作,而他担优的是,有越来越多非法利用数字货币的案例蔓延,可能导致有洗钱、贩毒以外的犯罪活动产生。

因此,随著央行数字货币即将落地,相关立法也加紧了脚步,未来国内区块链生态将趋于“正规化”,这是好的开始。

3.成为日常交易工具

穆长春表示,央行数字货币将主要应用于零售场合,在国内一定程度上替代M0现金,有消息称,目前央行数字货币欲在中国高发展的深圳地区设点,央行数字货币采双层运营体系,即统一由央行授权各配合银行或机构进行发币,或者是办理钱包等作业。

穆长春当时更言:“央行数字货币已经呼之欲出。”

事实上,在2020年的央行工作会议中,央行也重申将继续逐步推进法定数字货币的研发,中银联董事长邵伏军指出,若央行数字货币顺利落第,将有助于提升央行对货币运行监控的效率,更能丰富货币政策手段。

《中国日报》17日报道,中银前行长李礼辉表示:“在当前防疫的情况下,央行数字货币应该可以加快发行。”但他同时表示:“我国移动支付已相当成熟,这款运用于零售场景的数字货币将如何发展?某程度将取决于市场的选择、数字货币本身的便捷性、成本与效率,才能衡量是否具有商业价值的规模。”

讲人话就是,即使是央行手把手带出来的数字货币,还是有可能被市场淘汰。

出品:coinicle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