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家券商上演董事會豪門恩怨:新希望系被踢出 內鬥內部揭祕

這家券商上演董事會豪門恩怨:新希望系被踢出 內鬥內部揭秘

圖片來自券商中國

華夏時報(chinatimes.net.cn)記者宋婕 陳鋒 北京報道

華創證券母公司華創陽安(600155.SH)在疑似與劉永好的新希望系分手後,已經選舉產生了新的董事會。但《華夏時報》記者收到舉報稱,新董事會團隊存在問題——有成員牽涉敏感案件,且並未公告董事之間的親屬關係。

華創陽安此前在財報中稱劉永好通過新希望系公司的持股成為上市公司的實際控制人,但2月4日召開臨時股東大會之後,又將新希望系的兩位董事“踢出”董事會,並稱公司無控股股東及實控人。

記者就上述疑問致電公司董事長陶永澤,他否認了舉報內容的前兩項,並在記者問及與新希望系事端的原由後掛掉電話。

新董事會成員遭質疑

2月5日,華創陽安連發一系列公告,公開了第七屆監事會、董事會第一次會議和2020年第一次臨時股東大會的決議等信息。新一屆董事會成員亮相,張某艾升任總經理,財務總監、董秘為巫蘭,非獨立董事為代明華和洪鳴。

公開資料顯示,2018年2月末,張某艾從中基協離任後,擔任華融證券黨委副書記,華融瑞澤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代董事長,華融匯通資產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

當年4月,據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消息,華融董事長賴小民涉嫌嚴重違紀違法,接受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張某艾也在2019年3月進入華創陽安任職副總經理。

《華夏時報》記者致電華創陽安董事長陶永澤,他稱張某艾在華融工作的時間不長,與賴小民共事的時間更短。

2019年7月16日晚,東海證券接到江蘇省公安廳電話通知,告知公司董事長、董事朱科敏處於配合調查階段。朱科敏自2003年起就擔任東海證券的董事長、總裁,掌舵東海證券16年之久。

在此次股東大會中升任華創陽安副總經理兼財務總監、董秘的巫蘭,2015年離開監管部門後,就在東海證券擔任合規總監兼首席風險官。在《證券公司合規管理試行規定》中,證監會明確規定,合規總監對公司及其工作人員的經營管理和執業行為的合法合規性進行審查、監督和檢查。

朱科敏出事兩個月後,巫蘭離開東海證券。上述舉報稱,她與被調查的前東海證券董事長朱科敏一案有關。陶永澤同樣否認了這一質疑,“領導出事,和他認識的同僚都有事嗎?”

在上述舉報中,對新任董事會成員的另一項質疑是非獨立董事代明華和洪鳴是連襟關係,但公司並未對外進行信息披露。在採訪中,陶永澤迴避了這一問題。“我不知道你們挖這種事有沒有意義。”

新希望系被“踢出”董事會

值得注意的是,在華創陽安臨時股東大會之後的一系列公告中,有一則稱公司現為無控股股東及實際控制人狀態。

華創陽安的第一大股東為劉永好的新希望化工投資有限公司,與其一致行動人(另外兩家新希望系的公司)合計持有上市公司總股本的19.31%。

在這一持股比例未變的情況下,華創2019年半年報卻給出了截然相反的結論:公司最終實際控制人為劉永好。

此外,在此次股東大會的重大事項中,只有關於選舉李建雄、張明貴為公司第七屆董事會非獨立董事的議案未獲通過,且超過95%的股東反對。二人均具有新希望背景。

華創陽安原副董事長李建雄,任新希望集團有限公司常務副總裁兼首席運營官。原董事張明貴則任新希望集團四川總部總裁、新希望地產總裁,四川旅遊產業創新發展股權投資基金董事長等職務。

至此,新一屆董事會成員中,已沒有任何與新希望相關的背景。

這半年多發生了什麼,讓原先的控股股東與其他管理層“分道揚鑣”?採訪中,當記者問到新希望系持股比例不變的情況下,公司為何不再有控股股東和實控人的問題,陶永澤說:“這些事情我不好回答。”他隨即掛掉電話。

之後,記者按照陶永澤的建議,向華創陽安的信披郵箱發送採訪函。一位自稱華創陽安負責公共事務的工作人員,在陶的安排下聯繫記者,稱將在查收採訪函後進行後續溝通。但截至發稿,記者未收到對方的回覆。

6次決策分歧

華創陽安曾用名寶碩股份,是一家塑料加工企業集團,以化工產品、塑料製品(主要包括PE農地膜等)和水泥的生產、銷售為主營業務,劉永好是其實際控制人。

2016年,寶碩股份通過非公開發行的方式收購華創證券100%股權,並配套融資77.51億元,全部用於補充華創證券資本金。重組完成後,劉永好通過旗下子公司合計持有寶碩股份18.6%的股權,仍為公司實際控制人,並對華創證券形成間接控股,但股權被湧入的新股東稀釋,為今日的董事會席位之爭埋下伏筆。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次董事換屆選舉半個月前,華創陽安公告了員工持股計劃進展,推進員工增持。另外,現在風生水起的金匯金融,在寶碩併購重組前突然從華創證券剝離到表外。

記者梳理發現,新希望系的李建雄、張明貴與華創陽安的其他董事在公司重大決策上有6次分歧。

2018年10月,一次股份回購議案中,上述二人以方案對公司經營和業績無實質意義為由投了反對票。

新希望系與其他董事在股份回購方案上始終無法達成一致。華創陽安在2019年3月和10月又兩次拋出股權回購計劃,同樣遭到新希望系兩位股東的反對。

雙方的分歧不止體現在股份回購上。2018年11月,華創陽安提出將註冊地從河北保定變更至北京,遭到“新希望系”李建雄、張明貴的反對,理由是京津冀一體化協同發展,保定也是核心區位。

2019年9月,華創陽安公告稱將以5.76億元現金,收購子公司華創證券2.5617%股權。本次交易後,華創證券將成為華創陽安的全資子公司。這一計劃被李建雄、張明貴在內的三名股東反對,公司隨後收到上交所對收購金額合理性的問詢。

这家券商上演董事会豪门恩怨:新希望系被踢出 内斗内部揭秘

最近一次是在2019年11月份,華創證券和太平洋證券第一大股東嘉裕投資簽署《股份轉讓協議》,擬收購太平洋證券5.87%的股權,溢價近八成,收購金額為22億元,並表示“有意向取得太平洋實際控制權”。該議案遭到李建雄、張明貴與另外一位獨立董事的反對,認為此次股權收購風險不可控,對標的公司的資產質量和後續管理能力存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