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進陝博——文脈綿長

唐以後的陝西(公元907年~公元1911年)

唐以後,隨著中國政治中心東移,陝西告別了長期擁有帝都的歷史。但作為西北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這片土地上的文化創造和傳承,仍然獨具魅力。陝西曆史博物館的特點是唐代以後的長安高度濃縮,重點突出周秦漢唐。因為地方的限制,這裡也較少舉辦其它展覽,倒是眾多的文物外出參展,也是這裡的特色吧。


再進陝博——文脈綿長


鐘山石窟,位於陝西省子長縣,始建於東晉,又名萬佛巖、普濟寺、大普濟禪寺、石宮寺。

再進陝博——文脈綿長


這上面印文的內容倒也忘記了


再進陝博——文脈綿長


寇準墓前石像

再進陝博——文脈綿長


伏地太監

再進陝博——文脈綿長


鎮墓武官


再進陝博——文脈綿長


幻方鐵板,橫豎斜總和都是111.

再進陝博——文脈綿長


供品以及櫥櫃

再進陝博——文脈綿長


明代的土地測量記錄

再進陝博——文脈綿長


光緒年間的考題

再進陝博——文脈綿長


蘿蔔白菜,可都是玉雕

再進陝博——文脈綿長


銀錠,地方鑄造的

再進陝博——文脈綿長


這批儀仗俑共300多件,墓主人是明太祖朱元璋的次子秦簡王朱樉。

再進陝博——文脈綿長


這組俑群表現的是一個出行的儀仗隊伍,原本他(她)們手中都拿有各式各樣表示其身份的物品,如旗、幡或樂器、花燈、團扇等,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物品都已腐朽,幸好在他們的腳踏板下用墨書寫著各自的站位、所司職務等,為我們瞭解這批儀仗俑的分工提供了很大方便。明代儀仗陶俑的出土,彌補了陝西陶俑在這段時期的空白。

再進陝博——文脈綿長


各種實用器具

再進陝博——文脈綿長


能夠找出這不同時代的寶寶也不容易

再進陝博——文脈綿長


陝西各地產的瓷器


再進陝博——文脈綿長


製造陶器得模型,也稱為範

再進陝博——文脈綿長


青釉瓷器

再進陝博——文脈綿長


佛教石窟,原本是一種宗教文化,但其中蘊含著深厚的藝術、歷史、建築,甚至科學價值,都吸引著越來越多的旅遊者前往遊覽參觀。

再進陝博——文脈綿長


我國有很多著名的石窟,例如莫高窟、龍門石窟、麥積山石窟等等,大家都很熟悉了。這一座陝西子長縣的鐘山石窟,它名氣不大,知道的人不多。

再進陝博——文脈綿長


如今只開發了大約四分之一,卻被譽為“世界罕見的第二敦煌”。

再進陝博——文脈綿長


這些其實是複製品

再進陝博——文脈綿長


專家認為比得上敦煌

再進陝博——文脈綿長


再進陝博——文脈綿長


再進陝博——文脈綿長


再進陝博——文脈綿長


再進陝博——文脈綿長


再進陝博——文脈綿長


再進陝博——文脈綿長


再進陝博——文脈綿長


黑釉油滴碗,陝西渭南出土。高8.5cm,口徑30cm,底徑10.6cm。

灰白胎。敞口,腹由口至底漸收,圈足。黑釉。碗內有因窯變形成的油滴狀結晶體。油滴釉碗出土較多,但如此大口徑的油滴碗並不多見。是北宋時期的國寶級文物。這是迄今所見同類器物中體量最大的一件黑釉碗,堪稱瓷中珍品。

再進陝博——文脈綿長


這件梅瓶也是國寶級

再進陝博——文脈綿長


青釉提樑倒注瓷壺,1968年陝西彬縣出土,高18.3cm,腹徑14.3cm。

伏鳳式提樑,以花蒂象徵壺蓋。蓋、壺銜接處堆塑哺乳母子獅,母獅張口為流。球形壺腹刻飾纏枝牡丹。底部中心有梅花形注水孔,造型奇巧,是耀窯瓷器出類拔萃的珍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