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见”只会给孩子的人生“设限”,只有抛开偏见,才能减轻伤害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是不是经常能够听到有些家长对孩子说:“你是个男孩子,应该喜欢篮球的呀!”这些话听起来稀松平常,但若是细细体味一番,其实也能品出一丝偏见的意味来。这句话的背后的含义解读便是:你是男孩子,不喜欢篮球是不讨大人喜欢的。但是难道不喜欢篮球的男孩子就不是好孩子了吗?

我朋友敏敏的女儿看着可可爱爱的,但对那些平常女娃喜欢的洋娃娃是一点兴趣也没有,喜欢的却是那些看起来就硬邦邦的玩具,比如变形金刚,绿色小火车等等。她的妈妈也经常说她没有个小女孩模样,嘴上老是念叨着:“喜欢洋娃娃多好,就喜欢这些冷冰冰的东西。”

对此,我也是有些哭笑不得。男孩女孩到底喜欢什么玩具都是由自己的性格决定的,虽然听起来就是一件小事,但这背后却映射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那就是父母们根深蒂固的观念,这些根深蒂固的观念用另外一个词来形容或许会更合适一些。这个词便是偏见。若是要追问下去,为什么女孩子一定要喜欢洋娃娃呢?有些家长估计也是说不出个所以然来。所以作为家长的我们需要做的其实就是摒弃所谓的偏见,让孩子自由成长。

那么到底为什么父母会产生诸如此类的偏见呢?有一个实验或许能够让我们有所启发。


“偏见”只会给孩子的人生“设限”,只有抛开偏见,才能减轻伤害


洋娃娃实验是由肯尼斯·克拉克在20世纪30年代设计,参与实验的对象是一些年龄区间在三至七岁的孩子,他给这些孩子提供了四个外表相同,但颜色略有不同的洋娃娃,并让他们指出哪个洋娃娃是他们最喜欢的,哪个洋娃娃又是他们最讨厌的。令人大吃一惊的是,这些孩子明显表现出了对于白色娃娃的喜爱,对皮肤黝黑的洋娃娃却是摆出了一副不理不睬的态度。孩子的选择说明他们已经知道白人在美国社会的优先地位,并且也已接纳了这种社会上普遍存在的不公平待遇。而这种不公平待遇其实就是一种社会偏见。由此,克拉克得出了一个结论:三岁的儿童之所以会有如此表现与父母、朋友等社会因素是脱不开关系的,而父母的教导占有比较大的比重。

所以说,有些家长之所以会把某些偏见灌输给孩子,也是因为自己在年幼的时候也同样受到了这些偏见的困扰,这样一代传一代,没有人去真正思考这样的做法到底是对的还是错的,也确实令人感到无奈。


“偏见”只会给孩子的人生“设限”,只有抛开偏见,才能减轻伤害


那么作为家长的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尽量避免偏见带给孩子们的伤害呢?

第一、以身作则

著名的富商李嘉诚曾经说过:一个家庭最大的失败就是教育的失败。

所以,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尽量不要用一些带有偏见意味的语言,可能说者无心,听者有意,久而久之,孩子很有可能成为下一个偏见的牺牲品。此外,也不要站在大人的思维角度给孩子灌输一些关于职业歧视这一块的内容。比如说,有些家长就会经常会以环卫工人作为反面例子来教育孩子:“你要是不好好念书,你以后就跟小区门口的王阿姨一样,整天扫大街,我看你到那个时候,还笑不笑得出来了你。”时间久了,孩子心里就会觉得如果以后自己变成了一个环卫工人是会受到别人嘲笑的,也就不会去尊重那些辛苦工作的环卫工人们。


“偏见”只会给孩子的人生“设限”,只有抛开偏见,才能减轻伤害


第二、鼓励孩子勇敢做自己

著名幼儿教育专家蒙台·梭利曾经说过:儿童,有与生俱来的生命力,我们要相信,每个孩子都有内在的潜能和优点,而父母就是帮助孩子,把这份能量有效地释放出来的主人。可能这份潜能不会显露得太早,但俗话说得好,是金子总会发光。作为家长的我们需要做的其实很简单,不要给孩子泼冷水,也不要用所谓的偏见牢牢地圈住孩子。相信很多家长都看过《阿甘正传》这部电影,男主角阿甘的智力水平远远低于同龄人,可是他的妈妈却没有就此放弃他,每时每刻都在鼓励自己的孩子。而阿甘也在妈妈的鼓励下,发现了自己身上的闪光点。

所以,不要因为孩子一时的不开窍就武断地给孩子套上偏见的外衣,这样也会让孩子在这种不友好的环境中渐渐失去信心,到最后,孩子可能就真的成为一块庸庸碌碌的石头了。


“偏见”只会给孩子的人生“设限”,只有抛开偏见,才能减轻伤害


第三、接触不同群体,提高共情能力

让孩子接触不同群体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培养共情能力。换句话说就是让孩子能够学会站在他人的角度上思考问题,能够理解他人的苦衷。如果孩子没有共情能力,那么他就会以利己作为人生的准则,更不会去帮助别人。这里也有几个可以提高共情力的小妙招要分享给大家。

1、家长可以带孩子去聋哑学校,或者带孩子到山区学校去看看,让孩子去感受去见识到底还有多少人处在更为困苦的环境中,但也同样积极乐观地生活的这种不屈的精神。

2、和孩子平等交流。很多家长习惯向孩子发号施令,并且认为孩子收到指令后就必须立即执行,这种方式其实就是没有把孩子放在一个相对平等的位置。久而久之,在孩子的眼里,爸爸妈妈是不好亲近的,也就会把自己封闭起来。一个内心的封闭的孩子怎么还会和他人明确表达自己的爱意呢?

3、舍得放手。不少家长总会打着为孩子好的名义,将所有的事情都给招揽了过来,但其实这种做法也是不可取的。只有舍得放手,才能让孩子拥有更多可以表达爱的机会。


“偏见”只会给孩子的人生“设限”,只有抛开偏见,才能减轻伤害


总而言之,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同时也是每个家庭的希望,如果被所谓的偏见所左右,那么这点点的希望之火便会慢慢熄灭。所以作为家长的我们应该学会合理引导孩子,尽量减轻偏见带给孩子的不良影响,让孩子无忧无虑地长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