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被治癒的患者,溼潤了我的眼。

“我是一名外科護師,今天是我在隔離病房支援的第24天,與往常一樣,又有一批疑似新冠肺炎入院觀察的患者即將解除隔離。

那個被治癒的患者,溼潤了我的眼。


賴先生是昨天下午六點入院的,他50歲左右,入院原因是發熱、胸悶,CT提示肺部有感染,不能排除新冠肺炎的可能,於是留院檢查。

今天上午,兩次咽拭子檢查結果出來是陰性,符合解除隔離出院的要求。

醫生判斷患者可以解除隔離後,我便到病房告知他收拾東西出院,並向他宣教出院後的注意事項,如多喝熱水、注意休息等。

當班的大夫還有事情要交代,囑咐我帶他過去。等他收拾完東西,我正要送他出隔離病房,他突然轉過身來向我鞠了個躬。

我一下愣住了,頓了兩秒,鼻子一酸,眼眶便紅了。

其實我與這位賴先生的相處過程普通又短暫,他與其他留觀的病人一樣,接受的是我們日常會提供的護理:包括測量生命體徵,觀察病情,採取化驗標本,提供免費三餐與生活用品,清理排洩物等。

來到這裡的留觀病人大多都容易焦慮與低沉,我們除了日常護理外,會特別注意替他們進行心理疏導。

賴先生入院時間晚,過了飯點沒吃上晚飯,值班護士便想辦法為他送了飯菜過來。由於病情還未有結果,他整晚都在焦慮,我們便安慰、開導他,為他進行心理疏導。

期間患者一直都很配合我們的工作,對我們也非常友好。

我們都是志願報名來一線從其他科室來支援隔離病房的,大家都將“救死扶傷”視為醫護人員的本職,知道“義不容辭”這四字的意義有多重大。

在前線,其實除了要面對工作上的困難和風險,很多還要面對家庭的壓力,比如長時間見不到孩子的痛苦。

當然,社會上,也不乏一些市民,出於對疫情的恐懼,容易將醫務人員視為“瘟神”般躲避,那個時候,我一度會有點失落。

但是,賴先生今天的鞠躬深深觸動了我:

原來有人是理解我們的,原來他們看到了我們的付出與不易,原來他們認同與支持著我們的工作。

那一瞬間,那些壓在心底的失落不見了,油然而生是被認可的感動。”

不由嘆曰:很多關於醫護人員的報道翻車了,老百姓不相信不滿意,一線的工作人員也有微詞,為什麼?

假大空,為了刻意拔離實際,坐在電腦前空想沒有深入基層,不是業內不知道一線醫護人員的真實感受……

就個人而言,不需要額外補助,錢並不能成為堅持一線的動力;不需要景點免費,平時根本沒時間出門旅遊;不需要接受採訪,有空就想趕緊躺下休息;不需要烈士稱號,我想平安健康的活著……

需要科學的防護措施,需要合理的輪崗安排,需要周到的後勤保障,需要病人的積極配合……

如果病人治好了能出院,就是醫護人員最大的欣慰,這是我們的工作。

如果病人走的時候能有句“謝謝”,那比中獎還快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