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期间的文臣武将及历史人物你最喜欢谁?为什么?

赵南通


我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可能跟别人的答案不一样。我比较佩服的人物是刘禅。千百年来世人皆称其为“扶不起的阿斗”。自从蜀汉建国之后,刘禅深居宫中,从未处理过朝廷的政务,也没想到刘备会这么早就去世,没有有什么从政经验。可以说,刘禅被诸葛亮的辅佐,虽为是皇帝实为一人把持。能在这样高度紧张的政治环境中生存,情商不可能不高。仔细想想,他所处的地位和处世方式与曹魏末代皇帝又有何两样?只是没有改朝换代罢了!

再者就是“乐不思蜀”了。刘禅是亡国之君,也很无奈啊。邓艾大军一到,他就率领大臣们献城投降了。其实本质上还是刘禅知道凭蜀国这点国力根本就没法和人家魏国抗衡,与其生灵涂炭,还不如主动投降和平解决。邓艾把他送到了魏都洛阳,被封为安乐公,实际上就是让他及时享乐,别想着复国。在宴会上司马昭问他:“颇思蜀否?”他回答:“此间乐,不思蜀。”后来他的原秘书郎郤正悄悄对他说:“陛下如何答应不思蜀也?尚彼再问,可泣而答曰:‘先人坟墓远在蜀地,乃心西悲无日不思。’晋公必放陛下归蜀矣。”后来,司马昭又问他;“颇思蜀否?”他便按郤正的原话回答。结果他却说:“何乃似郤正语耶?”他很吃惊,他是怎么知道的呢?于是只好回答到:“诚如尊命。”司马昭和他的大臣们都大笑起来。这就是“乐不思蜀”的来源。结果给后人留下了把柄,说他没心没肺,贪图享乐,不怀念故国。这本来是他的一招护身之术。

蜀汉跟魏国打了几十年的仗,魏国人恨透蜀汉了。他现在成了人家的俘虏,他很可能会被害。但因为蜀国刚刚灭亡为了安定,所以就没杀他,给他好吃好喝,还封他为安乐公,实际上是把他给软禁起来了。但又怕他会有复国的企图,所以就监视他。在这个狼窝里,他除了事事小心,说话谨慎之外,他还有其他办法明哲保身吗?没有!他悲痛与忧愁的感情潮水绝对不比南唐后主李煜少,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写得好吧?忧愁多吧?结果怎样?还不是被毒死了。郤正给他说的话一字不拉的全被监视的人报告给司马昭,可见他的处境是多么的危险啊!稍不留神,就会人头落地啊!所以他只能以“此间乐,不思蜀”的谎话来骗司马昭,要让他看到他是胸无大志的,是不会复国的,他才会放过他。刘禅能够成为三国末代皇帝中活得时间最长的人,不是偶然的。实际上,“此间乐,不思蜀”实际上正是反映出当时他欲哭无泪的无奈心情。换个角度讲,假如他复国成功了,甚至灭了魏国,后人还会拿“乐不思蜀”来讽刺他吗?不用说,恐怕早就有人说他这招明哲保身的计高明,并且还会被写入三十六计,和勾践的“卧薪尝胆”一样名垂青史了吧。

最后再说一点,大家都说他昏庸,但他绝对不是完全没有能力啊!如果说蜀国前期是因为相父诸葛亮主持大局才得以稳定,那么他去世之后蜀国又维持了三十多年这又该作何解释呢?当然这其中少不了大臣们的努力,但是作为一国之君的他不会没有一点功劳吧。





兵雄天下2008


常胜将军赵云

史书上并没有记载赵云是常胜将军的描述,但是民间自古一来就有常胜将军赵云的说法。

所谓常胜将军,就是每战必胜的将军,但是无论是历史上还是小说《三国演义》里,赵云都有一次打败仗的经历。虽然也打过败仗,但是赵云仍然被称作是常胜将军,其主要原因是赵云在唯一的一次败仗中没有受到较大的损失,类似的情况在长坂坡也有发生。长坂坡之战虽然是刘备军战败了,但是在赵云的努力下救出了刘备的夫人和孩子,而在小说中对赵云大战长坂坡进行了艺术加工,赵云闯入八十多万曹军里无人能挡。

箕谷之战也是一样,大军已经决定撤退,为防止敌军追击,赵云亲自断后,虽然年老,却仍能斩将破敌。而在其他的战役里,赵云也常能在失败的战斗里有突出表现,即使战局处于劣势,赵云也能斩将杀敌,立于不败之地,所以长久以来就给广大民众造成了赵云不会被打败的印象,一些民间传说中,甚至有赵云征战一生,从未受伤的说法,由此可见,常胜将军赵云早已经深入人心了。



热门电影推荐008


曹操。虽然历史对他不公,一直被视为大反派,但无论雄才韬略,文治武功都属曹操最厉害。更甭提他那光着脚丫见许攸,捶胸顿足哭郭嘉,曹操是一个有血有肉的性情中人,恰恰也是其可爱之处。不像有些人物那么神或那么超凡脱俗。


BuddyYee


三国,大家都喜欢文臣如云,猛将如雨。

纵观诸多英雄,我个人喜欢武将孙策,孙策的勇猛,在三国中虽然没有用过多的笔墨来描述,但从很多方面也可看到其勇猛。首先,孙策当时被誉为小霸王,也就是小项羽,项羽何许人也,中国历史长河中的超一流的猛将,在当时来说,更是英雄的象征,所以从其名号可见孙策的勇猛,他和刘繇打仗时,夹死一将,喝死一将,横扫江东勇不可挡,让人惊叹其勇猛。

文臣一提,大家都会想到诸葛亮。但是本人喜欢赵云,。可是大家都认为赵云是武将,大多是因为赵云曾两次救阿斗、生擒夏侯兰、定军山之战挫败曹军等,事实上这些理由都值得商榷。从刘备对赵云的使用来看,也可发现,赵云的真正才干是智囊和管家而已。许多人都说是刘备瞎了眼,不重用赵云,其实不然。刘备用人的本领远胜诸葛亮,即便不能与曹操比肩,也相去不远。刘备决不可能对常年跟随自己的赵云看走了眼,不重用的理由只有一条:赵云不是武将,胆气有余,力量不足。刘备不让赵云掌握重兵,而只是留在身边,正是要其扬长避短,用其远见卓识。

  赵云确实有超人的政治眼光和大局观。刘备得了成都,有人请求把成都的名田好宅分给将领们。赵云却认为:“天下尚未安定,不应该夺人田宅,而应该归田还宅以聚民心。”关羽死后,刘备决心向东吴寻仇。 赵云又说:“国贼是曹操,不是孙权。如果先灭了魏国,孙权自然就臣服了。现在魏国曹丕篡汉称帝,正不得人心,不伐魏而与吴交战,不是用兵良策。”赵云军资有剩余,诸葛亮让他分给将士,他却认为将士没功劳不必赏赐,东西应该留到冬天用。从以上事实中,足可见赵云作为文臣的大局观和政治判断力,这正是蜀国前后左右四大将军所缺乏的。

  成都武侯祠对赵云文臣身份的归类,绝非混淆视听。所以说赵云是武将,不如说赵云是最勇敢、最具魅力、最有武将气质的一位文臣。




文静视角


文臣荀彧年轻的时候就被评为王佐之才,后来在投奔曹操之后也被赞许为自己的张良,能够得到这么高的评价足可见荀彧非常有才。荀彧是一个全能之才,在各方面都表现出色,尤其是在政治方面最为卓越。武将关羽字云长,关羽一生纵横沙场,鲜逢敌手,诛颜良、斩文丑,威镇华夏;战吕布,斗徐晃,义勇无双;温酒斩华雄,擂鼓斩蔡阳,千里走单骑,五关诛六将,多少名将折戟关羽青龙刀下,几多豪杰魂断云长冷艳锯处,临近晚年,更有横扫荆襄、胆寒曹魏的壮举。如此傲人战绩,放眼三国鲜有人能与之匹敌,因而被奉为千古武圣,供万世景仰。




LHC否极泰来


鲁肃,一位典型的儒将,算是一个非常有能力的战略家了,赤壁之战,孙刘两家以弱胜强,打败了曹操,这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鲁肃和诸葛亮的精心谋划。赤壁战后,曹操的实力仍然比刘备、孙权强大。作为一个高瞻远瞩的政治家,鲁肃对此非常清楚。他认为,无论是东吴孙权还是占据荆州的刘备,都不足以与曹操抗衡。摆在两家面前的有三条路:一是联合抗曹;二是各自为战;三是不战而降,归附曹操。只有走联合抗曹的道路,才是正确的选择。所以,他终生不渝地坚持这一战略方针,并为之竭尽全力。

公元215年,刘备取益州,孙权令诸葛瑾找刘备索要荆州。刘备不答应,孙权极为恼恨, 便派吕蒙率军取长沙、零陵、桂阳三郡。长沙、桂阳蜀将当即投降。刘备得知后,亲自从成都赶到公安(今湖北公安),派大将军关羽争夺三郡。孙权也随即进驻陆口,派鲁肃屯兵益阳,抵挡关羽。双方剑拔弩张,孙刘联盟面临破裂,在这紧要关头,鲁肃为了维护孙刘联盟,不给曹操可乘之机,决定当面和关羽商谈。“肃邀羽相贝,各驻兵马百步上,但诸将军单刀俱会”。双方经过会谈,缓和了紧张局势。随后,孙权与刘备商定平分荆州,“割湘水为界,于是罢军”,孙刘联盟因此能继续维持。


极点历史


当然是贾诩,贾文和

首先,贾诩在三国演义里一出场就是在董卓手下任命,但是并不是董卓的主要谋士。在董卓占领洛阳之后,跟着董卓在洛阳享受着生活。而当董卓没落之后,贾诩这位谋士不得不说反应很快,直接鼓动董卓的旧部把王允的部署打乱,让自己和董卓旧部逃出生天,但是在逃出生天后,知道董卓的旧部就是个招人恨的目标,面对李傕等人许诺的侯位都不要,投奔张绣去了。

…………………………………………………………

在张绣这里,贾诩展露出了一些自身的才华,献计张绣把曹操打败了两次。张绣的勇猛,贾诩的谋划使得这个时候,俩人成了曹操的心腹大患。既然在这成了张绣倚重的谋士,贾诩自然也过得不差。甚至作者在这猜想,贾诩在帮助张绣对抗曹操的时候出谋划策,把曹操打败。这是不是贾诩故意的?要知道,张绣说实话当时只是一个小诸侯,面对曹操的大军可以说必败无疑,不然之后也不会有张绣投降曹操这回事。当然最后张绣再反曹操那得另说。但可以肯定的是张绣肯定挡不住曹操。而贾诩在这个时候明知道张绣打不过曹操,为何还要那么卖力献计?要知道在董卓部下的时候都没那么卖力。不由得猜想,这算不算另类的投名状。把自己的本事展露给曹操看,知道曹操爱才,以后说不定招降自己,自己展露了才华,在曹操阵营才能得到重用。要知道最后也是贾诩劝张绣归曹操的。

…………………………………………………………

接着,就是贾诩投奔曹操之后了。在曹操阵营中,贾诩可谓是顺风顺水,虽然没有曹操部下荀彧这些谋士那么让后人熟知。但贾诩的计谋也不少,在官渡之战中力主跟袁绍决战。在曹操平定关中中,又使用离间计使得马超和韩遂产生异心,被曹操趁机一举平定关中。这些事迹说明了贾诩的才华其实并不低。但为何之前一直不显山不露水呢?我只能说聪明,有时候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直到碰上了曹操这位大腿,感觉稳定下来之后才展示自己的才华。

…………………………………………………………

到了曹魏时期,曹操在为难继承人之际,贾诩这老狐狸又是暗示曹操立长不立幼,把曹植压得死死的,助曹丕登上了皇位。而他自己,在曹丕登上皇位后,为了报恩,封贾诩为太尉,封侯。而贾诩的儿子们也个个都有封赏。

……………………………………………………………

贾诩,做到这种程度,可谓是非常之聪明。明明不是最受重用的谋士,也不是出力最多的谋士。但好处却是最大的,而且在贾诩到了曹营之后,史书上记载可是闭门不出,基本不参与政务,和徐庶差不多。这样子到最后却是最善始善终的。贾诩不得不说就是老狐狸一个。在军事政治方面或许贾诩比不上很多人,但在审时度势上,三国应该没人比得上这位。一生都在明哲保身。



王似的逆刃


记得好多年前有人问你最喜欢三国里面的谁,自己会毫不犹豫回答曹操。可随着年纪越来越大,发现自己的平凡,才明白玄德公才是真正的英雄。

刘备一生五次创业,打黄巾军到因为战绩不错,朝廷封了个县官。没多久被督邮侮辱诬陷。官也没得做了。

刘备三十四岁那年,陶谦给了他徐州作为根据地,而立之年有了自己的地盘。可是好景不长,徐州被吕布夺去,自己损失惨重,第二次创业也宣告失败。

刘备第三次创业,这一想法刚刚萌发。就被曹操一顿猛打。连自己的二弟关羽也被曹操抓走。也正是这次,成就了“千里走单骑”的佳话。

到第四次创业,刘备只能依附在本家刘表手下做事,可刘表及其手下对刘备的防范,对其的打压。到后来刘表病逝,刘表手下蔡瑁等人废长立幼,奉刘表次子刘琮为主。 曹操南征,遂投降曹操。天命之年的刘备再次失败。

建安十三年(208年),四十七的刘备参加了赤壁之战。虽然胜利,可刘备依然没有自己的地盘。向小其二十岁孙权借荆州。其中心酸,也只有他自己才明白。以荆州为根据地,经过十一年的努力。终于有了益州和汉中。和曹操、孙权形成三国鼎立之势。然而,此时的刘备,已经是一个风烛残年的老人。两年后,刘备称帝去世。

一次次的创业,在我们看来不过是史书一笔几十字上百字的记载。内心所受的折磨煎熬,我们很难想象的到。当你想着安于现状,碰见别人的奚落嘲笑时,碰见艰难困苦之时,想想四十七岁还在创业的刘备。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史争朝夕


最喜欢关羽~关云长。

1:刮骨疗毒~吃酒下棋谈笑风声

2:单刀赴会~不畏艰险孤军深入

3:温酒斩华雄~云长停盏施英勇,酒尚温时斩华雄

4:挂印封金~降汉不降曹真实写照

5: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走单骑只为寻兄

6:水淹七军~擒于禁斩庞德威震华夏

7:大意失荆州~败走麦城英雄落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