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役“伉儷”:一個幫著改過自新 一個阻擊病毒

中國山東網-感知山東2月19日訊 (見習記者 謝雯嘉) 一個在司法局,天天忙著通過電話、微信、短信、釘釘、視頻等信息化手段,對社區矯正對象的監管;一個在牡丹區小留衛生院疑似留觀點,時刻監測疑似病例,疫情來襲後半步都不敢離開醫院。

這對夫妻,丈夫叫郝亞偉,是菏澤市司法局社區矯正工作科四級主任科員。妻子叫馮靜,是菏澤市牡丹人民醫院普外科病區護士長。兩個人,雖同在菏澤市區,但從疫情開始就很少能見面,兩個人的心都拴在工作上。

這對終日忙碌在抗擊疫情一線的夫妻,待疫情過後最想做的事情,就是給剛過三歲生日的兒子買一個生日蛋糕,補過一個生日,然後再好好陪伴家裡的老人。

战役“伉俪”:一个帮着改过自新 一个阻击病毒

疫情期間親密聯繫人:社區矯正工作人員

郝亞偉所在的社區矯正工作科,每天承擔著全市社區矯正的指導管理工作,還要直接負責開發區、高新區下轄六個司法所的實際業務工作。而這六個司法所社區矯正對象總數甚至比部分縣區的社區矯正對象總數還要多。

战役“伉俪”:一个帮着改过自新 一个阻击病毒

在這個特別的時期,對郝亞偉來說,監督監管社區矯正對象更加重要。

在目前疫情環境下,郝亞偉利用“釘釘打卡+手機定位+信息推送”相結合的“互聯網+”監管教育模式,實現了對社區矯正對象的全天候管控,防止脫管失控的發生。

在做好監管的同時,郝亞偉還在不斷要求和提醒社區矯正對象要嚴格執行當地疫情防控措施,提高自身防護意識,並鼓勵社區矯正對象,積極踴躍的參與到此次疫情防控行動中,以實際行動更好的融入社會、回報社會,為菏澤戰勝新冠肺炎疫情作出積極貢獻。

“爸爸、媽媽你們什麼時候能在家陪我”

疫情期間,郝亞偉每天忙於工作,而馮靜又在一線抗擊疫情,兩人只能把八歲的女兒和三歲的兒子留給自己的爸媽照顧。

“爸爸,你還要上班嗎,我想讓你在家陪我和姐姐”;“爸爸,媽媽什麼時候能回家呀?”這是小兒子每天早晚都要問的兩句話。三歲的他經常趴在窗戶上往下看,因為媽媽如果回來,車會停在窗下。

战役“伉俪”:一个帮着改过自新 一个阻击病毒

郝亞偉對記者說:“我與孩子媽媽微信總是這樣,都是我發問,而她卻沒時間回覆,我能理解她。但晚上休息前,她會回覆“平安”的。即便沒有時間回覆,每天的關心短信還會不約而至,因為我要讓她知道家人在支持著她,關心著她。”

战役“伉俪”:一个帮着改过自新 一个阻击病毒

媽媽,你回家的時候,我去接你好嗎?

在武漢發生新冠肺炎疫情後,馮靜就第一時間寫了請戰書,主動要求到一線參加抗擊疫情的工作。隨後菏澤市牡丹人民醫院收治了兩名確診患者,馮靜被編入護理梯隊小組當中。

战役“伉俪”:一个帮着改过自新 一个阻击病毒

隨著疫情的發展,馮靜又被選派到小留鎮這邊加強預檢分診、篩查,診斷轉運等工作。

小留鎮這邊肺炎防治工作任務很重,工作壓力也比較大。職責所在,馮靜作為業務骨幹,必須要做好24小時崗位職守,全力投入到基層疫情防治工作中,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為我市疫情防控把好“入口關”。

身穿防護衣、戴著防護鏡的馮靜說:“我現在就感覺對家裡有些虧欠,我有兩個孩子,大閨女八歲,小兒子才剛三歲,不能陪在他們身邊照顧他們。有時候,孩子們給我發視頻,在視頻裡說‘媽媽疫情被趕走了嗎?’‘媽媽,你什麼時候回家呀?’‘媽媽,你回家的時候,我去接你好嗎?’”,我總是忍著眼淚說“好”,但其實那時的眼淚也是最難忍住的。

馮靜告訴記者:我也知道這項工作比較有危險,家人也會非常擔心,但是職責所在,我不能退縮。但是在擔心的同時,家人也非常支持我。特別是孩子的爺爺奶奶,在照顧90歲老人的同時,還要替我們夫妻照顧兩個孩子,讓我們能全身心的投入工作中,沒有後顧之憂。

馮靜一直記著一句話,人間沒有永恆的夜晚,世界沒有永恆的冬天,只要每個人都能參與到這場戰鬥當中,就一定會有戰勝疫情的那一天。

摘下口罩的那一天,我們要給兒子補過三歲生日

家庭是最好的學校,父母是最好的老師。郝亞偉夫婦的敬業愛崗,也深深地影響了他們的孩子。

“疫情面前無小我,我們倆都商量好了,她去做她的本職工作,我也要堅守我的崗位,你救死扶傷,我守護一方。”這是郝亞偉夫妻倆在疫情發生後的約定。

馮靜說:等疫情過去,一定要好好陪家人,陪陪孩子。“疫情這段時間,是我兒子的三歲生日,既沒有蛋糕,也沒有我們陪在身邊。我們想著,等疫情過去,要給兒子補過生日,然後再好好的陪家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