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悲催的国君,竟饿死在行宫!偏偏他又是个贤君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驾崩沙丘。同一个地方,往前倒推85年,也有一位国君客逝于此。沙丘,前有古人,后有来者,而这位年轻的国君,竟然是活活饿死在自己的行宫中,他就是战国时期赫赫有名赵武灵王。

赵武灵王,一代贤君,战国英才,落得如此下场,是作茧自缚,还是阴沟翻船?

史上最悲催的国君,竟饿死在行宫!偏偏他又是个贤君

01

胡服骑射,高瞻远瞩

赵武灵王即位时,历史进入了战国中后期。之前很长的一段时间,各国苦练内功,以求强大。李愧在魏国变法,申不害在韩国折腾,吴起在楚国搞改革,特别是商鞅,秦国在他的运作下,从不入流的蛮夷一跃成为超级大国。而此时的赵国内忧外患,秦国在外围不断骚扰,赵国内部南北腹地中的“中山国”也不安分。赵国没有魏、秦、楚、韩诸国幸运,他们没有请来超级导师指导国内变法,好歹赵武灵王高瞻远瞩,意识到变革的重要性,自导自演,大有成效。

通过多年的实战经验,赵武灵王决定从国人服饰上下手,他要做赵国服装改革的总设计师。他做出了一个伟大的决定,抛弃中原汉服,改穿胡服(胡人衣服)。此举无疑是晴天霹雳,难上加难。一方面是对中原传统文明的挑战与摒弃。赵国是从晋国的娘胎里诞生的,晋国是周天子的后羿,根正苗红。长期以来,不管是晋国还是赵国,他们都以中原文明而自诩,自豪,为此,六国召开国际会议,不带秦国玩,因为在他们眼里,秦国是没有文明的蛮夷。赵武灵王搞“胡服骑射”无疑于自我否定,自我毁灭,不论老百姓,还是上层大夫,乃至王公贵族,没有人接受。

史上最悲催的国君,竟饿死在行宫!偏偏他又是个贤君

另一方面,任何改革必然遭受巨大阻力,但赵武灵王并不妥协。他带头穿胡服,并苦口婆心地跟大臣和王公陈述理由。胡服短小精悍,同长袍拖地的汉服比,非常适合骑兵作战,而骑兵是战国中后期的“特种部队”,“装甲师”,其优势不言而喻。更重要的是“胡服骑射”是一种文化认同,使赵国北部的胡人部落“亲近”于赵国,有利于他们归顺赵国,赵、胡一家亲,胡人的骑兵战法在赵国推行,赵国军事力量陡增,成为能和秦抗衡的国家之一。

事实证明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是正确的。在北方,赵国外交、军事并进,收复胡林。在南边,赵国的骑兵长驱直入,一举消灭盘踞在赵国南北的“千乘之国”中山国。赵国南北并举,开疆千里,内忧除,外患不惧,展现了强大的生命力。

02

废长立幼,鼠目寸光

正当赵国如日中天的时候,赵武灵王“废长立幼”的决策给赵地蒙上阴影。立嫡、立长、立贤,在当时本没有定数,可赵武灵王易储的理由却是为了一个女人,实在叫人大跌眼镜。


按照《史记》的说法,赵武灵王有一次春游,梦见一个嬴姓美女,为此他朝思暮想,欲罢不能。有个大臣投其所好,买通了赵武灵王身边的人,一番神操作后,将自己的女儿假称“赢娃”献给赵武灵王,天意般圆了他的梦。赵武灵王宠幸此女,一发不可收拾。赢娃早亡,赵武灵王为念她的好,废掉太子赵章,改赢娃之子赵何为太子,这便是后来的赵惠文王。

史上最悲催的国君,竟饿死在行宫!偏偏他又是个贤君

赵武灵王此举,鼠目寸光,遗祸无穷。一方面赵章已成年,且有带兵经验,朝野之上,未必根深蒂固,起码广有党羽,势力非同。另一方面,赵何年幼,难胜国事。赵武灵王为了让他早日亲政,不得已在当打之年提前退休,以“主父”的身份,为赵国效力。赵武灵王提前退休,无疑是赵国的重大损失。

03

三心二意,井底之蛙

某次大会,国君赵何主持,赵章跪在后面,略显落魄,躲在背后的赵武灵王看到这一幕后,竟暗自垂泪。他瞬间萌生父爱,脑海中闪过神一样的伟大决定,将赵国一分为二,北边让赵章做代王,南边让赵何做赵王。

万幸!赵武灵王没来得及宣布他的“天才构想”,便驾鹤西游,而他竟然是被活活饿死的。

公元前295年,赵武灵王萌发父爱,邀请赵章、赵何,父子同游沙丘。是夜,赵章假传赵武灵王口谕,请赵何前来问话,老臣肥义深感不妥,先行前去探路,被赵章集团杀害,宣告赵章谋反。赵何急调各路人马,兄弟二人在沙丘火并。赵章败,逃到赵武灵王的行宫中避难,令人费解的是赵武灵王竟然收留了这个逆子。

史上最悲催的国君,竟饿死在行宫!偏偏他又是个贤君

引狼入室,引火烧身,赵何集团兵困行宫,其他人皆可活,独赵章必死。日子一天天过去,别人都跑出来了,只有赵章和赵武灵王仍在宫中,又过了几天,赵章逃,被杀,宫中独留赵武灵王。

公子成谏言赵何,赵章虽然罪该万死,可我们不得已围困赵武灵王也是有罪啊,一不做,二不休,干脆做掉他。赵何听了公子成的建议,将行宫围困得更紧了。可怜的赵武灵王,在吃掉了房檐下的几个雏鸟后,被活活饿死。

一代贤君,落得个如此下场,好不心酸。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自作孽,岂能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