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梧太守吴巨:“当阳之战”刘备的第二选择,或为孙刘联盟牺牲者


苍梧太守吴巨:“当阳之战”刘备的第二选择,或为孙刘联盟牺牲者

在“官渡之战”后,刘备投靠了荆州的刘表,过了很长一段的蛰伏时期。刘表给刘备一块安身之所,并不是因为什么亲密的关系,而是需要刘备驻军在荆州北方,来对抗曹操的军事威胁,就如同陶谦将小沛给刘备一样。等到曹操彻底解决了河北的问题,终于要对荆州动兵,刘备就成了首当其冲的目标。加上刘表去世,刘琮被荆州士人绑架投降,刘备失去了支援,本身又不具备抵抗曹操的力量,所以一路向南逃往江陵。曹操得知这个消息,派遣虎豹骑追杀,在当阳击溃刘备,打断刘备的计划。另一方面来吊唁刘表顺便勾结刘备的鲁肃正好与刘备在当阳相遇。鲁肃询问刘备下一步的计划,刘备提出要投靠苍梧太守吴巨,结果被鲁肃劝止了。这个吴巨远在交州,对中原地区的局势的影响非常有限,看上去是一个小人物。不过和刘备扯上了关系,所以关注度还是不低的。而且还有一种说法,吴巨是孙刘联盟这个大事件中的牺牲者。下面小编就来聊一聊吴巨这个人。

苍梧太守吴巨:“当阳之战”刘备的第二选择,或为孙刘联盟牺牲者

吴巨的名字疑问

首先来说一说吴巨的姓名疑问。在《三国志·吴书·步骘传》、《三国志·吴书·薛综传》、《三国志·吴书·士燮传》中均记载为吴巨,不应该有疑问。不过《江表传》中却记载为吴臣。“臣”和“巨”两个字字体相近,所以《三国志》与《江表传》的矛盾大概率是传抄错误所导致的。那么如何看待这个名字上的错误呢?有一种说法,这个吴巨就是《英雄记》中与袁绍一起交游过的吴子卿。这是根据古人起表字的规律来推测的。

苍梧太守吴巨:“当阳之战”刘备的第二选择,或为孙刘联盟牺牲者

古人有一种起字的规律,是与自己的名相互照应。比如说曹操,字孟德,操有操守的意思,与德相对应,孟字代表曹操有可能是庶长子,如果是嫡长子的话,可能会用伯字;诸葛亮,字孔明,明和亮也是照应的。曾经反叛刘表的张羡被认为是张仲景,其中一个论据就是羡与景有关系。吴巨被认为是《英雄记》中的吴子卿,也是因为卿这个字,与《江表传》中的吴臣相照应。如果吴子卿和吴巨是同一个人,则说明《三国志》中吴巨是传抄错误,吴臣是正确的名字。在《三国演义》中也是将吴巨写作吴臣,说明作者采信的是《江表传》的说法。

不过话说回来,《英雄记》并没有吴子卿的具体籍贯(如果记载长沙吴子卿,那么大概率就是同一个人了),小编也没有找到吴巨和吴子卿是同一人的明确记载,所以吴巨和吴臣的名字疑问没有确定的答案。既然《三国志》中记载为吴巨,那小编暂时还是以正史为准。

苍梧太守吴巨:“当阳之战”刘备的第二选择,或为孙刘联盟牺牲者

吴巨的仕宦经历

吴巨是长沙人,按照上面的说法,可能之前活跃于洛阳这个政治、文化中心,或许是求学之类的,但最后还是回到荆州,成为刘表的部下。刘表长期给人的感觉是不思进取,守成之徒。其实这是一种错觉,不符合事实。刘表不思进取的说法的主要来源是曹操集团中的谋士,然而他们掌握的信息并不全面。事实上这是因为刘表的扩张策略。刘表对北方不思进取,对南方的益州、扬州、交州可以说是积极扩张。他的战略重心在南方,比如说交州。按照《薛综传》的说法,荆州和交州可以说是岁岁交兵。这是在军事层面上。等到交州刺史张津被部下所杀、苍梧太守史璜去世之后,陶谦又派零陵人赖恭为交州刺史,派吴巨为苍梧太守,希望用政治的层面来控制交州。

苍梧太守吴巨:“当阳之战”刘备的第二选择,或为孙刘联盟牺牲者

虽然赖恭被刘表私自任命为交州刺史,但是这个刺史并不顶事,在交州还有一个比较有影响力的家族,就是士燮家族,他们对交州的控制要高于赖恭,而且倾向于手握汉天子的曹操。另外一点就是赖恭与吴巨之间的关系不合,按照《薛综传》的说法,吴巨是一个武人,而在当时的社会背景,武人往往是受到士人的歧视的。后来吴巨还把赖恭赶出交州。总的来说,刘表通过这些手段,仅仅控制了交州北部的苍梧郡,就是吴巨的地盘。

苍梧太守吴巨:“当阳之战”刘备的第二选择,或为孙刘联盟牺牲者

吴巨与刘备的关系

刘备在和鲁肃交谈的时候,曾经表示自己与吴巨有关系,打算去苍梧郡投奔吴巨。有人认为这仅仅是刘备的托词,刘备本意上还是希望和江东联盟,只不过自己实力太弱,如果直接向江东集团提出联盟,可能会受到轻视,成为江东集团的附庸。这种说法有一定的可能性,但是也不能否认刘备与吴巨之间的关系。吴巨虽然是长沙人,属于荆州南部,但他作为刘表的部将,会有相当一段时间在襄阳,小编上面也提到了刘备在荆州的动作,四处交际拉拢人才,“荆州豪杰归先主者日益多。吴巨虽然没有“归”刘备,但交情应该还是存在的。

苍梧太守吴巨:“当阳之战”刘备的第二选择,或为孙刘联盟牺牲者

刘备想要投靠吴巨,但是被鲁肃劝止。鲁肃代表江东集团与刘备联盟。江东集团的实力要强于吴巨,六郡大于一郡,另外交州位置偏远,环境封闭,如果刘备到交州之后,再想北上到中原地区就变得很困难了。总而言之在这种明显的优劣势对比下,刘备选择与孙权结盟。吴巨继续做苍梧太守,暂时与刘备没有交集。

随后刘备和孙权在“赤壁之战”中战胜曹操,拥有长江以南的荆州的控制权。两家重新瓜分荆州之后,刘备得到了南郡以及“荆南四郡”,可以说赚了个盆满钵满。刘备从孙权那里借取南郡,是为了入川侵占刘璋的地盘,对孙权并没有什么益处。孙权为什么会做这种赔本买卖呢?有一种说法很有参考意义:刘备入川后,孙权可以趁势拿下交州。或者说益州和交州的归属本身就是孙刘联盟进行协商之后的结果。

苍梧太守吴巨:“当阳之战”刘备的第二选择,或为孙刘联盟牺牲者

所以在建安十五年(即公元210年),孙权以步骘为交州刺史,开始对交州下手,这一年周瑜去世,可以看出江东集团在战略上的转变,目标由益州转为交州,由压制刘备转为扶植刘备,由高风险高收益转为低风险低收益;在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了,刘备进入益州去搞刘璋,步骘也进入交州。步骘进入交州经过了零陵郡,零陵郡是刘备控制的“荆南四郡”之一,可以看出步骘进入交州是得到了刘备的默许或者支持。这个时候作为苍梧太守的吴巨主动迎接步骘,吴巨是否得到了刘备的某种授意甚至命令,我们也不得而知。最后的结果就是步骘杀死吴巨,占据了交州北部,并且与士燮达成外交关系,士燮名义上对江东集团臣服。一来二去,刘备获得了一大块荆州以及入川的跳板;孙权名义上得到了交州,也为实际控制交州打下了基础。至于吴巨这个“小人物”,是否是孙权和刘备瓜分利益后的牺牲品,这个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

参考文献:《三国志》、《三国演义》、《英雄记》、《中国历史地图集》、《水经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