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字軍的東征,第五次十字軍東征始末

奇葩的第四次十字軍東征,其主動方向始終在基督教世界,在攻下君士坦丁堡後便戛然而止。本來是一場討伐穆斯林的戰爭,變成了基督徒的內戰。在第四次十字軍東征14年後,繼承薩拉丁的蘇丹阿拉迪爾也離開了人世。

理查與薩拉丁在1192年簽訂了合約,在兩人先後去世後,其和約由薩拉丁的繼承人阿拉迪爾和伊柏蘭等人繼續維持。1211年,阿拉迪爾與新任的耶路撒冷國王布里安努更新了和約,將和平延長至1217年,這是阿拉迪爾生前最後一次與基督徒簽訂和約。如此,理查與薩拉丁之間的和約維持了中東地區長達四分之一個世紀的和平。

在這四分之一個世紀中,穆斯林與基督徒在中東這片地方友好往來,商貿不斷。從歐洲來的朝聖者在威尼斯共和國建立了完整的貿易網絡後,其出行更為安全。在中東地區登陸後,他們前往耶路撒冷朝聖的路上有三大騎士團保證他們的安全。在此值得一提的是成立於1199年的條頓騎士團,很快就成為了與聖殿騎士團、醫院騎士團並列的三大騎士團之一,其制服為白底黑十字圖案。

十字軍的東征,第五次十字軍東征始末

條頓騎士團

當然,這四分之一個世紀中也不能說基督徒與穆斯林之間沒有爆發過沖突,但規模都不大,不至於要鬧到國王或蘇丹出面的程度。又因為第四次十字軍東征最終成為了一次奇葩的行動,中東的和平也得以保持如此之久。

難產的第五次十字軍東征

中東地區一直保持著和平,西歐地區新的十字軍此時也很難發動。

1212年5月,一位名叫斯蒂芬的12歲牧羊少年造訪了法國國王腓力二世,他拿出了一封自稱是耶穌給他的信,信中號召新的十字軍東征。47歲的腓力二世根本沒有理會這位少年,直接將他趕出了宮殿。

這位少年並未氣餒,他到處發表狂熱的宗教演說,認為新的十字軍不必是成年人的事情,少年也可以組織十字軍,在他的鼓動下,有3萬多名少年成為了他的追隨者。斯蒂芬帶著3萬多名少年來到了馬賽港口,他矗立在海邊張開雙臂向上帝呼喚,然而他不是先知摩西,大海也沒有因為他的呼喚而分成兩半。跟隨斯蒂芬的少年們見狀紛紛失望返鄉,不難想象他們在回鄉的路上遭遇的是何等的苦難。

仍然有部分少年願意追隨斯蒂芬,馬賽的幾位船長決定送他們前往聖地,但最終這些少年並沒有被安全地送往巴勒斯坦,而是被販賣到北非做了奴隸。

十字軍的東征,第五次十字軍東征始末

少年十字軍(古斯塔夫●多雷作)

同時在德意志境內又有一位名叫尼克爾的少年做了與斯蒂芬相同的事情,他也召集到了相當數量的少年。當他來到熱那亞海邊模仿摩西的時候,與斯蒂芬相同的情況還是發生了,大海沒有分開,追隨的少年們也紛紛失望而去,一路上因飢寒交迫而倒斃者不計其數。

尼克爾也沒有放棄,他身邊還聚集著相當多的少年,尼克爾帶著這些少年繼續南下在比薩模仿摩西還是沒能成功。之後繼續南下到了羅馬,教皇英諾森三世接見了尼克爾,告訴他十字軍東征是大人的事情,孩子們要儘快返回家裡。教皇的話對於基督徒來說如同上帝的聲音,尼克爾和少年們不得不返回家鄉,一路上的艱辛可想而知。也有少部分少年前往安納西和布林迪西,試圖乘船前往聖地,最終這些孩子極少有人安全回到家鄉,尼克爾的父親也在其他失去孩子家長們的逼迫下自縊身亡。

1216年,教皇英諾森三世離世,繼位的是已經步入老年的霍諾留三世,他完全遵循了英諾森三世的方針,其中最為重要的就是組織新的十字軍東征。

此時的法國國王腓力二世致力於擴張自己的領土,對於發動新的十字軍東征毫無興趣。繼承理查王位的“無地王”約翰不斷地丟失英國王室在法國境內的領土,自然也沒有動力參加十字軍了。以往作為十字軍主力的法國眾諸侯,此時忌憚於腓力二世的領土擴張,他們知道自己一旦離開了領土,腓力二世會不遺餘力地侵佔他們的領地。至於德意志地區,此時的腓特烈二世只有16歲,還沒有取得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的頭銜,整個西歐地區沒有什麼頭面人物願意出面發動新的十字軍東征。

耶路撒冷方面,自從鮑德溫四世去世後,耶路撒冷國王的繼承權世代由女性繼承人的婚嫁決定,此時王位繼承權落到了17歲的瑪利亞公主頭上,而此時能加冕耶路撒冷國王的人選一個都沒有。唯一一個有資格的還是一位名叫布里安努的60歲的法國騎士,他出身不高,也沒有資產和領地,就連迎娶耶路撒冷王國公主的費用都是在教皇和腓力二世的資助下得以完成的。

在這樣的背景下,布里安努早早地與阿拉迪爾續簽了和約,沒有勢力的布里安努自然是不敢向實力強勁的蘇丹發起挑戰了。

由於失去了“上帝的和平”,當時英國、法國、德意志的皇帝、國王、諸侯們紛紛捲入了領土紛爭,自然就沒有人願意組織新的十字軍東征了。即便是中東地區的基督徒,此時也不希望發生新的十字軍東征,那樣會打破中東地區現有的和平,而他們已經習慣了這種和平。

最終在挪威國王、匈牙利國王和奧地利大公的組織下,第五次十字軍東征的隊伍才最終拉了起來,熱那亞海軍也參與了這次十字軍東征,其目的在於挽回之前的競爭對手威尼斯所建立起來的海上優勢。就這樣,第五次十字軍東征才算是組織了起來,他們出發的時間是1218年5月。

出征埃及

尼羅河三角洲從開羅往下展開,貌似一把扇子。扇子的西端是亞歷山大,東端是達米埃塔,從西歐抵達埃及的船隻通常選擇在亞歷山大靠岸,而巴勒斯坦來的船隻則通常選擇鄰近的達米埃塔靠岸。

十字軍的東征,第五次十字軍東征始末

埃及及周邊

第五次十字軍東征的進攻對象是達米埃塔,因為這裡離巴勒斯坦地區較近。1218年5月24日由耶路撒冷國王布里安努所率領的十字軍在達米埃塔附近登陸,很快就佔領了達米埃塔西邊的一處城堡。得知十字軍進攻消息的阿拉迪爾立即在敘利亞境內召集起了一支大軍前去救援達米埃塔。

由於中東附近的海域為意大利各城邦所控制,阿拉迪爾只能帶領部隊走陸路,這就大大減緩了阿拉迪爾馳援埃及的速度。受到十字軍攻擊的達米埃塔本來可以得到亞歷山大方面的海軍支援,但是當時的埃及只有商船隊,根本沒有多少能夠作戰的海戰戰船,所以根本無法派出海上力量支援達米埃塔。而進攻達米埃塔的十字軍可以從海陸兩個方向進攻,這對於十字軍來說攻城變得非常有利。

攻城開始3個月後的8月24日,達米埃塔附近的城堡相繼為十字軍攻佔,1個月後阿拉迪爾去世。阿拉迪爾是第三次十字軍東征時期薩拉丁派出的與理查談判的全權代表,是穆斯林世界中最能與基督徒進行溝通的人物,他在法蘭克人的進攻中結束了73歲的一生。

阿拉迪爾死後,他的長子阿爾●卡米爾成為了穆斯林世界新的蘇丹,卡米爾就是當年由阿拉迪爾帶到十字軍陣營談判的那位少年,當年被理查授予了騎士的稱號,並得到了理查贈送的佩劍。卡米爾與其弟弟,大馬士革領主穆阿扎姆的關係還不錯,此時穆阿扎姆的任務並不是幫助兄長對抗達米埃塔的十字軍,而是防禦巴勒斯坦方向十字軍的進攻。如此,卡米爾只能獨自面對第五次十字軍東征的主力了。

9月初,教皇派出的代表紅衣主教佩拉約到達了戰場。佩拉約是一位非常激進的人,此時50歲上下,出生於西班牙,曾經擔任過君士坦丁堡的教皇大使。在君士坦丁堡擔任教皇大使期間,他對當地的希臘正教採取了極端的打壓政策,激化了當地正教會與羅馬天主教廷的矛盾,最終教皇不得不將其召回,以免佩拉約在那裡繼續擴大沖突。第五次十字軍東征時期,佩拉約是教皇在十字軍中的全權代表,負責將教皇的旨意傳達給十字軍。

佩拉約進入十字軍陣營後就宣稱十字軍的實際領導是教皇,因為十字軍是為上帝而作戰的,所以他應當是全體十字軍的領導。對於佩拉約的說法,眾十字軍將領也是無語,完全沒把他說的這些當回事,因此在整個第五次十字軍東征中,沒有形成統一的領導。

10月份,辦完了父親葬禮的卡米爾再次集結軍隊與十字軍開戰。雙方你來我往互不相讓,很快就陷入了拉鋸戰。11月下旬,尼羅河洪水氾濫,在洪水過後發生了瘟疫,雙方的士兵紛紛倒下。就這樣雙方對峙到12月5日的時候,十字軍發現埃及軍隊的大營空空如也,他們以為是埃及軍隊的誘敵之計,也沒有去追擊,而是加強了戒備。

十字軍的東征,第五次十字軍東征始末

在尼羅河作戰,不斷有人因瘟疫倒下(古斯塔夫●多雷作)

卡米爾退兵的真正原因是他的弟弟在後方發動了叛亂。卡米爾的七弟阿爾●菲斯在父親死後被分到了庫爾德斯坦地區擔任領主,但他對這個分配並不滿意,在父親去世後糾集了一眾埃米爾發動叛亂,企圖奪取蘇丹之位。在這場內亂中實力僅次於卡米爾的老二穆阿扎姆站在了卡米爾一邊,因此菲斯的叛亂很快就被平息了下去。這次叛亂使得卡米爾不得不將主要精力暫時放在了穩固內部上,而十字軍也沒有抓住這一時機向埃及腹地發動進攻,在布里安努和佩拉約之間的權鬥始終沒有停息,總之雙方都沒有能夠抓住機會一舉擊潰對方。

議和

此時在十字軍中,有一位後來成為天主教世界的著名人物,他就是被稱為聖人的方濟各,此時在軍中只是一名最低級的神職人員。方濟各一直主張和平解決問題,他的主張遭到了佩拉約的強烈反對,但隨著形勢的發展,最終佩拉約不得不逐漸同意了方濟各的主張。

十字軍的東征,第五次十字軍東征始末

聖方濟各拜訪蘇丹(古斯塔夫●多雷作)

於是方濟各一人獨自前往卡米爾的大營,他身穿茶色粗布僧袍和皮製拖鞋,一路走到了營地中央最豪華的帳篷裡。卡米爾接見了這位十字軍的使者,兩人都會說法語,便沒有使用翻譯。方濟各向卡米爾提出了和平的要求,並希望卡米爾能皈依基督教。對於方濟各改宗的要求,如果是一般的穆斯林聽了一定會當場殺了他,方濟各此話一出,卡米爾身邊的人頓時露出了強烈的殺氣。卡米爾沒把方濟各的話當回事,只是一笑了之,在他看來方濟各只是一個簡單無害的人罷了。卡米爾沒有為難方濟各,把他送回了十字軍的營地。

看到方濟各平安歸來,佩拉約和十字軍的全體領導人都大吃一驚,不過畢竟沒有完成和平的使命,不久方濟各就離開了十字軍陣營回到意大利去了。

方濟各的和平談判沒有起到效果,不久之後雙方重新開戰,仍然是你來我往不分勝負。

到了1219年10月,卡米爾派出使者來到圍困達米埃塔的十字軍陣營中,並帶來了新的議和方案。按照卡米爾的方案,如果十字軍能夠撤軍,那麼卡米爾將返還耶路撒冷和加利利地區,此外十字軍還可以每年向這些地區的穆斯林徵收城堡的維護費用。這個條件對於十字軍來說是非常誘人的,畢竟他們發動東征的最終目的就是耶路撒冷,如今可以通過談判獲得自然是欣喜諾狂了。

然而教皇代表佩拉約堅決反對這一方案。作為一名狂熱的宗教分子,佩拉約認為不能通過和平的手段獲得耶路撒冷,而是要通過血腥的手段打下耶路撒冷,對於不信基督教的異教徒要堅決消滅。佩拉約的提議自然遭到了全體十字軍將領的反對,對於十字軍將領來們來說,目前接受這一方案是最為現實的解決辦法,畢竟要拿下耶路撒冷,就要從達米埃塔開始先攻下整個埃及,再從埃及逐步地打到耶路撒冷,這個路線非常漫長,一路上的戰鬥未知的情況太多,還要付出巨大的人員傷亡。接受這一方案,目標馬上就能達成,還省了很多的力氣,何樂而不為呢?

不過佩拉約的反對得到了耶路撒冷牧首的贊同,他的想法與佩拉約一樣,認為要堅決與異教徒抗爭到底。當然對於反對和約起到決定性作用的還是熱那亞人。對於熱那亞人來說,他們參加這次十字軍東征的目的在於挽回在第四次十字軍東征時期被威尼斯人奪去的海上優勢,而此次進攻埃及第一個要拿下的達米埃塔對於他們來說非常重要,如果接受了方案,就意味著要放棄對達米埃塔的進攻,如此一來對於熱那亞人來說他們參加這次十字軍東征就等於是任何好處都沒撈到,自然也堅決反對接受和約了。

十字軍的東征,第五次十字軍東征始末

十字軍向著耶路撒冷前行(古斯塔夫●多雷作)

在佩拉約和熱那亞人的堅決反對下,十字軍最終拒絕了卡米爾的議和方案,戰爭繼續進行。1220年11月5日,經過2年的圍攻,十字軍最終攻克了達米埃塔,進城後的十字軍將城內的穆斯林屠殺殆盡。在拿下達米埃塔後,就達米埃塔的控制權問題,耶路撒冷國王布里安努和教皇代表佩拉約度產生了激烈衝突。布里安努認為是他帶領的十字軍攻下的達米埃塔,所以這座城市理應由他掌控。而佩拉約則認為十字軍所征服的土地都應該是教皇的,不過即便把這座城市交給了佩拉約,他也沒有軍隊能夠守住這座城市,最終雙方採用了折中的方案,就是達米埃塔暫時歸布里安努所統治,直到找到“更合適的人選”。

此時的歐洲,腓力二世已經55歲,根本沒有心思參加十字軍東征,英國的“無地王”約翰也已經去世4年,繼任的國王治國無方,國內內亂不斷。只有神聖羅馬帝國的腓特烈二世順利繼承了皇位,成為了歐洲最有實力的君王。26歲的腓特烈二世在教皇為其加冕後,承諾在處理好國內的事務後會參加十字軍東征。在腓特烈二世到來之前,達米埃塔的十字軍只能靜靜地等待了。

英勇善戰的腓特烈二世成為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的消息很快就傳到了卡米爾的耳中,此時的卡米爾不得不緊張了起來,他曾經聽父親說過當年腓特烈一世從歐洲來到中東的時候,薩拉丁為此經常寢食難安,此次腓特烈二世所帶領的也必然是一支龐大的軍隊。如果年輕有為的皇帝帶領大軍到達中東,卡米爾自認為根本無法抵擋,到時候就連自己蘇丹的地位也會岌岌可危。

1221年春天,卡米爾第二次向十字軍派去了特使要求和議。此次和議,卡米爾提出只要十字軍願意撤出埃及,除了返還耶路撒冷和加利利地區,還會負責修復各地的十字軍城堡。當然卡米爾還附帶了一個條件,就是和議的有效期為30年。面對比上次更為優厚的條件,十字軍將領也紛紛動搖,認為應當接受議和。堅決反對議和的仍然是佩拉約,他認為眾望所歸的新領袖腓特烈二世的大軍正在路上,等到他到來的時候必然橫掃一切害人蟲,到時候不但是耶路撒冷,就連整個埃及也必將照耀在上帝的聖光之下,所以十字軍所追求的不應該只是眼前的這點小恩小惠。

第二次和議的方案再次遭到拒絕後,卡米爾的處境愈發地艱難了起來。雖然處境艱難,但卡米爾並沒有失掉方寸,他冷靜地分析了形勢,很快就找到了戰機。

第五次十字軍東征的結束

在埃及,人們為了協調尼羅河地帶的水量,在各處都修建了大壩。在尼羅河水暴漲之後,洪流不會直接流向尼羅河三角洲,而是在流下來的過程中被各處的大壩層層堵截。1221年夏天爆發了大洪水,水流相當一部分被沿途的大壩阻擋。水流在被大壩阻擋後,一路順流而下到了達米埃塔附近。卡米爾命人關閉了水閘,使河水在尼羅河上游不斷地積聚。到了上游的水位上升到一定程度後,卡米爾命人打開了水閘,洪水頓時洶湧而下。一路南下的十字軍被突如其來的洪水連人帶馬一併沖走,損失慘重,最後不得不狼狽不堪地回到了達米埃塔。然而達米埃塔也並非高枕無憂,為了引走洪水十字軍不得不把城牆附近的港灣填平,這樣一來海上的船隊就無法在達米埃塔靠岸,十字軍也就失去了來自海上的補給變得孤立無援。

在得知對方窘境的卡米爾第三次派出了使者,不過這次他沒有給十字軍開出優厚的條件:

1、放棄達米埃塔,完全撤出埃及;

2、和議有效期為8年。

這個和議的條件在十字軍領導人中展開了激烈的討論,經過一個月的爭吵,在現實面前十字軍不得不接受了卡米爾的要求,於1221年8月接受了議和。9月8日,十字軍離開了達米埃塔前往巴勒斯坦,歷時三年的第五次十字軍東征就此結束。

十字軍的東征,第五次十字軍東征始末

最終十字軍只能接受失敗的議和(古斯塔夫●多雷作)

與此前理查和薩拉丁之間的默契一樣,卡米爾嚴格遵守了合約的內容,與中東地區的基督徒和平相處。理查與薩拉丁之間的合約雖然在第五次十字軍東征時期被打破了三年,但在卡米爾的治下繼續保持了下去。

歷史學家一般認為第五次十字軍東征的失敗主要是在於教皇代理人佩拉約。不過在東征結束後回到意大利的佩拉約並未受到任何責備。在教廷看來,神職人員的第一要務是將上帝的旨意傳達給人間,即相信上帝是永遠不會錯的,傳達上帝的旨意也就不會錯了。如果傳達了上帝的旨意而結果不如人意,那隻能是信仰不足的世人的問題,上帝是絕對不會有問題的。

紅衣主教佩拉約在那不勒斯附近的卡西諾山修道院度過了餘生,在他之後的生涯中,不變的是他與任何人都難免發生衝突的性格。

在第三次十字軍東征之後,基督徒與穆斯林維持了25年的和平,在第五次十字軍東征之後,又維持了8年的和平,合計共維持了33年的和平。在這一時期,穆斯林世界由賢明的薩拉丁、阿拉迪爾和卡米爾統治,他們對促成和平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然而隨著33年和平時期的過去,基督教世界中“不與異教徒議和”的聲音逐漸甚囂塵上,歐洲的領導人面對著這一局面和輿論的壓力,就不得不重新與穆斯林開戰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