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歷史第一篇:極簡基督教史

目錄

  1. 基督教產生背景:戰亂
  2. 基督教從猶太教分支成為獨立宗教:耶穌和保羅
  3. 基督教受到迫害:一神教和多神教
  4. 基督教成為國教:米蘭赦令和尼西亞會議
  5. 東西方教會分裂:聖象破壞運動和西羅馬帝國滅亡
  6. 主教敘任權之爭:卡諾沙之行
  7. 十字軍東征:聖戰之名掠奪之實
  8. 教權衰落:教皇的巴比倫之囚
  9. 天主教分裂:宗教改革
  10. 十、基督教傳播:伴著殖民成為世界宗教


一、基督教產生背景:戰亂


基督教的核心是救贖,是猶太人在面對多災多難的現實生活無望的情況下祈求救世主拯救的情況下創立。

處於歐亞非交界的國家自古戰亂頻繁,包括歐洲火藥桶巴爾幹半島,地中海東海岸,亞非交界的埃及都是如此。

其中有著新月沃地之稱的巴勒斯坦地區更是如此。

猶太人就居住在巴勒斯坦地區,古稱迦南。

從猶太有史到公元1世紀的一千年間。

只有大衛和所羅門時的八十年一直為猶太人緬懷。但也僅僅是這八十年。

此後猶太人歷經亞述,新巴比倫【巴比倫之囚】,波斯統治。

亞歷山大滅亡波斯後,猶太人處於亞歷山大帝國統治,亞歷山大帝國分裂後,猶太人政權更迭頻繁。

直到拖勒密王朝統治,托勒密和敘利亞爆發爭奪巴勒斯坦的百年戰爭,猶太人遭受戰爭的苦難。

馬加比革命給了猶太人一線希望,建立獨立政權,但是內部分裂和引狼入室,龐培統治了巴勒斯坦。

此後猶太人爆發反抗羅馬的統治,羅馬對猶太人殘酷鎮壓,十字架每天釘死五百多人,猶太人元氣大傷,使得猶太人希望破裂。

猶太人一直自稱上帝的選民,但是上帝卻讓猶太人深受戰亂之苦。

在這種情況下,基督教誕生。

二、基督教從猶太教分支成為獨立宗教:耶穌和保羅


猶太人一直相信上帝會派彌塞亞拯救受苦的猶太人。

而耶穌的傳教,使得人們相信耶穌就是彌塞亞,耶穌後來受到使徒猶大的出賣被釘死,門徒走散。

後來鎮壓過基督徒的保羅皈依了基督教,保羅的傳教使得基督教開始真正的發展,使得基督教在巴勒斯坦以外的地區開始傳播,基督教也不再是猶太教的一個分支,保羅的書信也構成了新約聖經的重要組成部分,加上四部福音書(傳教的宣傳單),使徒書信,使徒行傳,啟示錄,構成了新約聖經。

基督教成為一個獨立的宗教。

三、基督教受到迫害:一神教和多神教


基督教宣揚行善功可以抵消本罪和皈依基督教可以赦免原罪,對上下層人民都有吸引力,所以發展很快。

基督教成為一個獨立宗教後,因為剛開始基督教徒生活很封閉,加上信仰一神教和羅馬的多神教衝突,導致遭受羅馬當局迫害,羅馬皇帝尼祿藉口羅馬大火迫害基督徒開了先河,此後羅馬皇帝根據統治需要有時鎮壓,有時懷柔。

四、基督教成為國教:米蘭赦令和尼西亞會議


君士坦丁大帝時期,聯合東羅馬帝國皇帝李錫尼發佈米蘭赦令,正式承認基督教徒信仰自由,此後隨著尼西亞等七次大公會議,使得基督教實質上成為羅馬帝國國教。

羅馬皇帝狄奧多西一世時期,正式宣佈基督教為羅馬帝國國教。

基督教分為五大主教區,包括羅馬主教區,君士坦丁堡主教區,還有亞洲的安提阿(敘利亞),耶路撒冷(巴勒斯坦),亞歷山大里亞(埃及)。

後來亞非的主教區由於伊斯蘭世界的興起,漸漸低落。

五、東西方教會分裂:聖象破壞運動和西羅馬帝國滅亡


羅馬主教區管理西方,君士坦丁主教區管理東方,但是雙方起初都在拜占庭皇帝管轄下,後來雙方因為七次大公會議,在教義上產生分歧。

再後來,由於西羅馬帝國滅亡,羅馬主教取得羅馬城的控制權,成為教俗合一的統治者。

而君士坦丁主教區一直處於拜占庭的統治下。

雙方的決裂在破壞聖象活動,拜占庭帝國皇帝為了打擊基督教的勢力,以基督教不得崇拜的教義為名義對聖象進行破壞,羅馬主教不支持,使得拜占庭帝國將控制的西西里和意大利南部劃出羅馬主教勢力範圍,雙方決裂。

導致羅馬主教尋求法蘭克人得支持,最終羅馬主教加冕坯平為羅馬執政管,坯平貢獻土地給羅馬主教,建成教皇國。

而東方的天主教,經過聖象破壞運動元氣大傷,無力反抗拜占庭帝國皇權。

此後東正教一直在拜占庭帝國的統治下。

而羅馬教皇在擺脫了拜占庭的控制後,投入蠻族懷抱,相繼加冕了查裡曼為奧古斯都,使得查裡曼合法繼承了西羅馬帝國。

法蘭克王國分裂後,教皇又加冕了入主意大利的東法蘭克王國國王奧托一世,神聖羅馬帝國建立。

六、主教敘任權之爭:卡諾沙之行


這個時候的教皇成為蠻族獲得正統的工具,主教和教皇的選舉也得經過世俗國王的同意。教皇不甘世俗統治,雙方爆發主教敘任權之爭。

但是藉助蠻族,基督教也從意大利發展到整個歐洲。

教權皇權之爭,在克呂尼運動中爆發,克呂尼運動本身是主張禁慾,反對基督教世俗化,後來發展成修道院院長只接受教皇領導的教權皇權鬥爭。

教皇格列高利三世時期,親自主導克呂尼運動,教皇和德皇亨利四世雙方爆發衝突,教皇絕罰亨利四世,亨利四世宣佈廢除教皇,在德意志內部諸侯的壓力下,迫使亨利四世卡諾沙之行,雪夜請罪,教皇權利達到一個高峰。

後來的德皇紅鬍子緋特列重現卡諾沙之行。

教權和皇權最後妥協,主教敘任權歸屬教皇,但是主教上任也要宣誓效忠皇帝。

七、十字軍東征:聖戰之名掠奪之實


在這個時期,羅馬教皇在和西方君主鬥爭的同時,為了奪得東方教會的控制權,教皇烏爾班二世接受拜占庭皇帝邀請,聯合西方封建主,打著奪回聖墓耶路撒冷的名義,組織十字軍東征。

十字軍東征持續了兩百年,除了第一次十字軍東征奪得了地中海東岸,建立拉丁國家外,後面幾次十字軍東征都沒有什麼成效,尤其是教皇英諾森三世組織第四次十字軍東征,打著解救基督教兄弟,但是目標卻是君士坦丁堡,攻陷君士坦丁堡,使得拜占庭帝國成為流亡政府,教皇英諾森三世暫時獲得巴爾幹半島教會統治權。

教皇英諾森三世藉助倫巴底同盟和西西里島國王,打敗了德皇奧托,拜託了德皇控制,教皇也開始干涉歐洲各國內政,教皇權勢達到頂峰。

八:教權衰落:教皇的巴比倫之囚


但是教皇在干涉法國內政的時候,被法王緋力四世入侵意大利,殺死教皇,逼迫教皇搬到阿維農,教皇成為法王的傀儡,被稱為教皇的巴比倫之囚。

此後在羅馬也有一個教皇,天主教分裂,最多的時候三個教皇。

在歐洲封建主為了鎮壓起義的情況下,康斯坦會議廢除三個教皇,選舉新的教皇,結束了教會分裂,但是教皇權勢一去不復還。

由於教皇干涉歐洲各國內政,尤其是對分裂的德國干涉最為嚴重,而且教會上層腐敗嚴重,經過文藝復興的思想覺醒和工業革命資產階級興起,歐洲爆發宗教改革。

九、天主教分裂:宗教改革


德國的馬丁路德主張因信稱義,認為基督徒可以自由和上帝溝通,不需要教皇的中間作用,因為改革派承認聖經權威,但是不承認教會權威,所以被稱為新教,建立獨立教區,拜託教皇控制。

此後宗教改革席捲歐洲大陸和英倫三島,歐洲各國建立新教。

經過宗教改革,歐洲各國封建主擺脫了教皇的干涉。

後來基督教又經過科學技術發展和啟蒙運動等,對人們的精神控制作用就更加弱了。

基督教分為三大派,東方的東正教主要在斯拉夫民族,包括巴爾幹和東歐,都是獨立教會,沒有一個統一的中心。

新教在歐洲中部北部和英國,沒有統一中心,隨著荷蘭和大英帝國崛起,傳播到世界各地。

十、基督教傳播:伴著殖民成為世界宗教


天主教主要在意大利和西班牙葡萄牙,但是歐洲其他地方依然有天主教,只是新教和天主教混合在一起,隨著葡萄牙和西班牙的崛起和殖民,傳播到世界各地,中心是教皇,教皇國後來被意大利滅了,教皇從羅馬搬到梵蒂岡。

經過歐洲各國殖民,基督教也從歐洲的宗教變成了世界的宗教,世界三大宗教影響力最大的宗教,信徒二十多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