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企复工|为员工供吃供住,供应链吃紧

车企复工|为员工供吃供住,供应链吃紧

近一个月,在社会各界的爱心捐赠之下,口罩、橡胶手套、防护服、消毒液等医用物资紧缺的燃眉之急有所缓解。不过,在抗疫一线,同样急需的物资还有负压式救护车,不同于普通救护车,负压式救护车车内的空气经过无害处理后排向环境中,能够最大限度减少转运病人过程中的病菌扩散。

为保障疫区转运病人工作的顺利,《中国经营报》记者了解到,包括华晨雷诺金杯、北汽福田、上汽MAXUS、江铃汽车等均在春节期间加班加点生产负压式救护车。其中,江铃集团方面透露,公司已向抗疫一线驰援100多辆负压式救护车。

根据江铃集团方面的信息,早在1月23日,江铃集团便紧急协调职工放弃休假,加急完成专门应对新冠肺炎的负压监护型救护车;2月1日,江铃集团向武汉紧急驰援2辆全顺负压监护型救护车“救火”,这是全国首批交付武汉急救中心的负压监护型救护车;2月12日,装载67辆江铃全顺负压救护车的JSQ5型列车开往武汉。

车企复工|为员工供吃供住,供应链吃紧

“一方有难,八方驰援。企业理应主动挑起重担,积极践行‘产业报国’的使命。”江铃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江铃股份董事长邱天高日前公开表示,江铃集团将与全国人民一起全力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

生产周期减半 产能提升近50%

从物料准备到第一辆负压监护型救护车下线,到18辆全顺负压监护型救护车抵汉,再到180多辆全顺负压救护车交付,江铃集团只用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这对于正值春节假期的企业来说,并非易事。

1月23日,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接到来自全国各地的513辆救护车底盘订单,其中专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负压监护型救护车超过200辆。

1月25日,大年初一,江铃集团成立应急值班联络组,全面启动预防应急反馈机制,切实保障员工生命安全和健康的同时,集团还在全力协调所属企业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江铃汽车集团改装车股份有限公司,紧急召回员工,调动各方资源,加班加点生产江铃福特全顺负压救护车,驰援疫区。

2月6日,江铃改装车公司副总经理罗旻表示:“在江铃股份公司大力支持和供应链的积极配合下,公司精心排产、科学调配,把生产周期从原来的20天缩短到10天,超额完成了工信部给的指令任务,从今天开始我们的产能比原来提升近50%。”

2月12日上午,江铃集团新能源联合易至出行共同为南昌市各县区疫情防控部门提供30辆纯电动汽车。同日,装载67辆江铃全顺负压救护车的JSQ5型列车开往武汉。

除加速生产、捐赠救护车之外,江铃集团特种车还为这场抗疫阻击战构建了另一道安全防线。2月14日,5辆江铃顺达医疗废弃物转运车紧急发运湖北武汉。据了解,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各级医疗机构作为战“疫”最前线,每天都会产生大量的医疗废弃物。医疗废弃物处置便成为疫情防控的重要环节,被称为“最后一道安全防线”。

连日来,江铃集团特种车专用车有限公司车间内机器轰鸣、生产有序,一辆辆医疗废弃物转运车组装下线,陆续发往湖北、河南、浙江等地。

此外,江铃集团特种车公司旗下疫苗冷链车、冷藏车也担负着药品物资运送任务,共同战“疫”。

有序复工复产 助力经济恢复

突如其来的疫情,对经济的影响不可谓不大。随着疫情逐渐好转,抗击疫情的关注点也在逐渐转向如何推动经济恢复正常运转。

在春节期间,江铃集团每天约有15家企业加班生产,加班人数超过3500人。那么,假期过后如何安排职工有序返岗复工?

江铃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邱天高在致全体员工的一封信中给出了答案。“目前防疫形势依然十分严峻,阻击战还远没有结束,尤其随着企业复工和人员返城,防疫压力更重,边防控、边工作将是这段时间的新常态。”

汽车行业连续19个月呈现同比下滑的态势,再加上疫情带来的全产业停工,都使得汽车行业面临巨大的增长压力。江铃集团方面认为,此次疫情无论是从短期内还是长期来看,都会对汽车行业带来影响,对江铃亦然。不过,江铃集团目前正在有序复工生产,号召员工在阻击疫情的同时,自觉主动担起发展的责任,扛起压力,保障生产。

2月17日,江铃集团召开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工作会。进一步讨论应对疫情如何开展下一步工作。明确集团当前做好疫情防控的首要任务和推动企业复工复产的迫切任务后,江铃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万建荣强调,受疫情影响,集团一季度乃至整个上半年都将面临巨大的增长考验,为此要做好三点:一是要按照年初职代会和经济工作会的要求,妥善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三者关系,强化精细化管理,苦练内功,以抓铁有痕、踏石有印的力度,紧盯全年经营目标绝不退让;二是要认真研究政策,快速跟踪落实,要密切关注,及时梳理,积极对接,充分利用;三是要坚定信心,科学、理性、长远地看待当前的汽车行业。

根据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公布的最新数据,2020年1月,该公司生产新车14767辆,同比增长11.40%,销售车辆数量为15050辆,同比增长5.10%。

多家车企下调考核指标 中国车市“淘汰赛”加速

VR看车、直播试驾、在线服务 车企打响线上营销“抗疫战”

多款产品加持 2020年北京现代冲刺75万辆销量目标

车企复工|为员工供吃供住,供应链吃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