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思想究竟是什麼?

Susei-凡清


我非專業人士,想到什麼說什麼,可以批評,不能罵。

我認為的哲學就是一切事物最原點,當然也是最終點。我讀的作品,大部分都是編者提醒是唯心或者唯物,是樸素的還是二元論。

但是,我堅信一點,做任何事,研究什麼事物最終都需要哲學的思維,哲學思想就是探究一切的本質規律。

當年蘋果的創始人喬布斯說過:願意用一生的財富和榮譽換取和蘇格拉底相處一下午。毋庸置疑,蘇格拉底是一位大哲學家,他的思想一直引導著西方思潮。在古希臘的廣場上,他像孩子一樣和人探討什麼是勇敢,什麼是正義……。他的提問常常刺痛到被問者的靈魂深處。可是這些行為卻表露出他真的想知道什麼是勇敢,正義……。

會哲學的一定是有智慧的人吧。用智慧解讀世界就是哲學思想。拿我自己的理解,作為普通人,最好有一點天人合一的思想,對待生活工作,務必在細節上做的完善,又能理解發展規律,不懼怕挑戰,也能放下情緒。保持自己的真,善,美很重要。

在蘇格拉底被冤死的前夕,他的學生包括泊拉圖都在發問:未來的道路該怎麼走?這位大哲學家說,用以你認為最善良的方式生活。善良可能是人類最初的哲學底線。

哲學讓人高高在上,仰著看不到一點端倪,哲學又在身邊無處不在。




衛茳


一提到哲學,人們都彷彿認為是一種高深莫測的政治說教,好像是泛泛的推理,不具備實際意義上的可操作性。其實不然,哲學就存在於你的身邊,她是人們從事各種社會活動和生產生活活動的一種正確的理念。當然,人們社會活動方面的正確理念是帶有一些人為理念色彩的,因為統治階層要用自認為正確的理念,能為他們政治服務的說教來維護他們自身的利意,於是乎,便使原本沒有階級性的正確理念人為地給罩上了一層階級性的外衣,這便是導致人們在哲學領域一直爭論不休的癥結!而真正的哲學理念是不具有階級性的,他是人們客觀準確認識現實的一把金鑰匙。人們在從事自然活動當中的一切行為,都必須客觀認真地遵循客觀現實本源的內在規律性,不按規範規則辦事,不按套路出牌,早晚都會撞得頭破血流,最終都會以失敗而告終!美國的特朗普就是一個明顯的例證,他唯美國利意至上,到處煽陰風點鬼火,無視人類命運共同體,最後是不會有什麼好結果的。我們普通人為人做事,從事生產活動,搞開發、進行科學探索研究,也是要基於客觀自然的規律性去作為,不然的話,我們就會走向偏激和死衚衕,這就是哲學思想帶給我們無限廣闊的願景!


鮮明11


撇開哲學術語說哲學,哲學其實就是某種看法,是一個人對世界的一切問題看法的彙總,小到戀愛結婚生孩子,遠親近鄰處關係,大到國家治理、民族關係、宇宙星空,以及人和萬物的關係該如何相處等等。

說到哲學,我們往往被哲學高大上的術語所迷惑,被邏輯嚴密的論述所迷惑,其實就是我們常說的三觀。我們還常常被“文化程度”所迷惑,認為文化程度低的人,肯定與哲學扯不上關係。

其實哲學是一種方法論,更是人生積累,一種生活的沉澱,一種人生感悟的歸納和提升。我們說一個飽經滄桑的老者講話很有哲理,那就是他的人生感悟很深,善於思考、總結和歸納。六祖慧能連校門朝哪都不知道,但根器殊勝,悟性極高,卻能創頓悟成佛之學,成一代大哲。

哲學思想就是考慮問題、處理事務考慮周全,對可能發生的事有相應的預案,套用術語,就是用變化的、運動的、普遍聯繫的觀點,辯證地統籌全局,籌劃事項,處理問題,這既是經驗,也是方法,使認識論和方法論的統一。因此,哲學思想就是利用系統方法,通過最佳途徑,達到理想效果,哲學思想主要體現在考慮問題的思辨方面,不機械、不孤立、不教條、不僵化。

有時候,我們會想到哲學上的兩大陣營: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於是就想: 我這樣的想法是唯物的,還是唯心的?再進一步又會想到,我這是樸素的、機械的唯物主義還是辯證的唯物主義?是客觀唯心,還是主觀唯心?我覺得真有點燒腦。馬克思是徹底的辯證的唯物主義者,但就像墨子開始學習儒學,後來因不贊成儒學的繁文縟節,轉而創立新學說一樣,馬克思一開始也是研究黑格爾唯心主義的,後來又轉向費爾巴哈的唯物主義,並在兩者基礎上整合成全新的馬克思主義哲學。

朱熹的客觀唯心的“天理”不也救儒學於傾頹之際、統治中國思想幾百年嗎?王陽明不也憑主觀唯心的“心即是理”而躋身聖人之列嗎?西方世界信仰基督耶穌,穆斯林世界信仰真主,物質與精神打架幾千年,並沒真正影響人類的生活。它們的共同結果是,開化了民智,促進了文明。

我覺得老子說的“同出而異名”最能解釋唯物和唯心的關係,這是我的個人觀點,可能相對於我從前的立場,以及大家的思想,都似乎有點反動。可是有時候,真的沒法搞清楚自己到底屬於哪個陣營的。領袖不也提出過“階級鬥爭是綱,其餘都是目”嗎?後來的先上車後買票等系列政策,確實促進了經濟的突飛猛進,財富的極大豐富。但精神哪?所以這兩者是須臾不可分離的。一旦指導思想上分離,勢必造成重大決策失誤。

但我想想自己,我還是唯物主義者。因為我崇拜老子,老子說道生萬物,看見的,看不見的一切都是道的孩子,他被公認為唯物主義者;我崇拜孔子,孔子收學生還要收禮十條幹肉,這是孔子物質第一的鐵證。更主要的是,物質第一的國際鐵證是,一分錢難倒英雄漢,把一對恩愛的夫婦放逐到荒島上,他們也不得不從事最原始的刀耕火種。愛情當然是精神的,吃飯是硬件,是物質的,沒吃的,談什麼戀愛?

所以,哲學思想就是反者道之動,不能光看一方面,要辯證地看待事物的正反兩方面,也就是矛盾著的雙方都在起作用,要思辨性地綜合平衡,全面考慮。


問道黃老


1. 古代樸素唯物辯證法和古代樸素唯物主義有什麼區別?

古代樸素唯物主義屬於唯物主義的一種,唯物主義講的是世界的本源問題。唯物主義承認物質第一性精神第二性,即承認物質是世界的本原,意識是對物質的反映。古代樸素唯物主義是唯物主義發展的最初歷史形態。它否認世界是神創造的,把世界的本原歸根為某種或某幾種具體的物質形態,試圖從中找到具有無限多樣性的自然現象的統一。

古希臘哲學家泰勒斯認為,萬物產生於水,並經過各種變化之後又復歸於水。中國的“五行說”認為,金、木、水、火、土五種物質構成世界的本原。印度古代的“四大”說認為宇宙萬物是由水、風、地、火構成的。這些都是物質第一性、意識第二

性的唯物主義思想的樸素反映,在總體上是正確的。但由於受到社會實踐和科學發展水平的限制,樸素唯物主義是依據直觀經驗和比較粗淺的自然知識所作的理論概括,缺乏一定的科學論證和嚴密的邏輯體系,帶有猜測的成分,帶有直觀的、樸素的性質。

古代樸素唯物辯證法屬於辯證法的一種。辯證法講的是世界怎樣組織的問題。辯證法是關於對立統一、普遍聯繫、變化發展的哲學學說。辯證法有三種基本的歷史形式:古代樸素的辯證法,以黑格爾為代表的唯心辯證法和馬克思主義的唯物辯證法。古代樸素唯物辯證法是辯證法思想發展的最初形態,是古代原始的辯證法。它直觀地認識到一切事物都在普遍聯繫和運動變化之中,猜測到對立面的統一和鬥爭,包含一定的辯證思想。比如古代原始的辯證法認為氣的聚散會發光,發聲,承認事物的運動和變化。

2. 主、客觀唯物主義辯證法與主、客觀唯物主義先驗論有什麼區別?

不要把唯物主義、唯心主義、辯證法和認識論的範疇搞混了。

(1) 從哲學的基本問題,即思維和存在的關係問題出發可以劃分為以下哲學流派:

(2)儘管唯物主義都堅持世界的本原是物質的,但對物質的含義的不同界定又劃分為:

(3)考研範圍內的哲學中認識論主要涉及以下四個流派:依據認識是來源於物質還是主觀自生劃分為反映論和先驗論,

而認識本身有兩種形式即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割裂兩者關係,片面強調其中一個方面導致了唯理論和經驗論:

3. 古代樸素唯心主義辯證法是什麼意思?

辯證法有三種基本的歷史形式:古代樸素的辯證法,以黑格爾為代表的唯心辯證法和馬克思主義的唯物辯證法。

(1)古代樸素唯物辯證法是辯證法思想發展的最初形態,是古代原始的辯證法。它直觀地認識到一切事物都在普遍聯繫和運動變化之中,猜測到對立面的統一和鬥爭,包含一定的辯證思想。比如古代原始的辯證法認為氣的聚散會發光,發聲,承認事物的運動和變化。

(2)唯心辯證法承認運動、變化、發展、矛盾等,但是以唯心主義的形式系統地闡述了辯證法的質量互變規律、對立統一規律、否定之否定規律以及本質與現象、原因與結果、同一與差別、可能與現實、必然與偶然、必然與自由等諸多辯證法範疇,建立了龐大的唯心辯證法的體系。即辯證法是建立在唯心主義的基礎上的。

(3)馬克思主義的唯物辯證法是建立在唯物主義基礎上的科學形態的辯證法,是辯證法發展中的第三個歷史形態。它是關於自然、人類社會和思維的運動和發展的普遍規律的科學,是無產階級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4. 唯心辯證法與形而上學的區別?

形而上學:與辯證法對立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形而上學就是認為世界是孤立的、靜止的、片面的觀點;如果說有變化,也只是數量上的增、減和場所的變更;這種變更的原因,不在事物的內部,而在事物的外部,即由於外力的推動。關於唯心辯證法見上面解釋。

5. 形而上學的觀點與機械的觀點的區別?

形而上學唯物主義又稱機械唯物主義,兩者實際上是指的同一哲學流派。

6. 一切物質都具有類似感覺的反映特性。這句話應該怎麼理解?

這句話可以從兩個方面去理解,首先,物質是意識的源泉,從意識的起源看,意識是物質世界長期發展的產物,從最初的物質的反應特性比如鐵生鏽、空谷回聲再到低等生物的刺激感應性,比如向日葵的向陽生長等,到最後的高等動物的感覺和心理,最後發展為人類的意識,從這個角度看,意識是源於物質世界的,我們應當堅持唯物論。也就是物質具備產生意識的那種反映特性。另外,物質是可以被反映被認識的,所以,我們應當堅持可知論。

7. 方法論和原理有什麼區別?在答題的時候二者都有什麼樣的作用?可以舉個例子嗎?

方法論前面已經解析過,通常我們講到一個原理,比如對立統一規律中解析了矛盾的同一性和鬥爭性的關係原理,其相對應的方法論就要求我們既要在對立中把握同一,又在同一中把握對立,在寫分析題的時候,什麼事件或問題對應什麼原理相當於是分析出問題,而什麼原理對應什麼方法論相當於不僅要分析問題,還要解決問題,方法論是解決問題的,比如往年的分析題,伯樂之子尋馬,按圖索驥,完全教條的按照書本寫的去找馬,我們分析可以使用現象和本質的關係原理,他只看表象,不抓本質,相應的方法論就寫要透過現象發現本質,應當採用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裡的方法論。





解答文化問題


哲學在我的評論裡不知道回答了多少次了。這裡我就不在充有學問的說一些概念化的詞語啦,我完全用荘稼人的話來說說。哲學這是人家外國詞,不定咱國的。咱國好說抬扛,就是爭辨是非,各說各有理,打破沙鍋問到底。這些爭論不出頭和尾的現象就叫哲學現象。咱國家廣大農村每一片地方老百姓常說的有個懂事的能人叫″師哲二大爺",就是地方農民哲學家。到底哲學的實質問題是什麼?就是人,人從哪裡來到哪裡去的問題。我小時候老人就說我是從山上石鬥縫裡蹦出來的。長大又有人說是上帝老天爺造出來的等等神話傳說。其實誰都知道是父母所生,就是不知咋回事罷了。再就是世間萬物是怎麼來的呢呢?有人說也是上帝按排的,還有的說有個神靈在當家做主等等。在這方靣中國人的祖先說法最靠譜,就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遠比西方古典經院哲學諸神論說法高明得多。直到180多年前西方有個大鬍子馬克思說了實話,他的哲學思想承認世間萬物是物質的,是第一性的,人的意識是第二性的,並說誰也離不開誰,好像夫婦結了婚了,和中國祖先陰陽學說的哲學差不多,咱就是沒有說出物質性來。從此,人類哲學世界觀分了兩大派,一個是唯物主義的,主張世界是物質的,並且承認是變化的,舊的不去,新的不來;一個是唯心主義的,主張萬物是意識的,我說有就有,我不叫它有,它就沒有。我不叫它變,它就不變,還有的說,都是上帝安排的,誰也當不了家,人類不知道的事太多了。這兩派哲學思想鬥到現在還沒有完。馬克思說了最明白的話,就是當代資產階級都是哲學唯心主義者,無產階級都是哲學唯物主義者。別的我不再說了,只要知道了什麼是哲學就夠了。


魯卡爾


最佳答案

哲學(英語:philosophy)是研究普遍的、基礎問題的學科,包括存在、知識、價值、理智、心靈、語言等領域。哲學與其他學科不同之處在於哲學有獨特之思考方式,例如批判的方式、通常是系統化的方法,並以理性論證為基礎。在日常用語中,哲學可被引申為個人或團體的最基本信仰、概念或態度。

哲學源自西方的傳統,但許多文明在歷史上都存在著一些相似的論題。東亞和南亞的哲學被稱之為東方哲學,而北非和中東則因為其和歐洲密切的互動,因此常被視為是西方哲學的一部分。

對哲學的主題亦存在許多看法。一些人認為哲學是對問題本身過程的審查;另外一些人則認為實質上存在著哲學必須去回答的哲學命題。

後現代主義把哲學定義為創造概念的學術。哲學所涉及的研究範疇是其它學科的總和,它給出對世界本質的解釋,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接受者的世界觀。哲學是研究範疇及其相互關係的一門學問。範疇涉及到一門學科的最基本研究對象、概念和內容,哲學具有一般方法論的功能。

哲學和其他承述問題方法的差異是有批判性的、有條理的方法以及以理性為基礎的辯論。

這是百度給的定義。我以為呢!哲學有高瞻度,但卻是低密度。其承載的大多內容只能停留在學術上,走不進大眾的生活。但是低一層次的道德和人類息息相關,不可或分割。當然,哲學有無窮的魅力,是先見之明,當智商和情商拔高的未來,哲學是有極高的社會地位和普世性。


蜂回


哲學是什麼?

哲學是關於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理論體系。簡單來說就是認識世界是什麼樣的,然後改造它。

哲學思想可以通過三個問題來體現它的全部內容。我是誰?我從哪來?我要到哪去?

我是誰?

先研究我是不是我,這裡的“我”,是指我是不是客觀的存在,還是主觀的存在。打個比方如果是客觀存在的我,那麼我就是真實的,物質的存在,我就是自性的。果我是主觀的存在,那“我”就好比電影裡的角色,是一段影像,是客觀物質的映像,沒有自性。

我從哪裡來?

這是研究起源的,如果“我”是客觀的存在,是物質的,那麼我是怎麼出現的,起源是什麼,這個問題導致了自然科學的產生。

如果“我”是主觀的存在,是映像,那麼客觀的存在物質在哪裡?這個問題就產生了神,神是客觀的物質,真我的存在,而我們意識到的“我”,只是神的一部分,這就是現代宗教神的來源。

我要到哪裡去?

這個問題是討論存在的意義?我是為了什麼存在,意義在哪裡?就好比總有人會問,我除了本能原因,為什麼要活下去?

如果我是客觀存在的物質,有自性,我存在的意義是什麼?西方唯物主義哲學回答的不好,所以他們產生了自由主義,每個人都有自性,那哪個自性都是客觀的,都是對的,自由主義的最終結果要麼導致虛無主義,要麼最終導致混亂,不是很好。

中國哲學對這個問題的回答比西方要好,中國道家,儒家是比較主流的哲學思想,兩家都承認自我的存在,我是真我,但是還有超我的存在,就是比“我”更高級的存在,

兩家最終目標都是追求超我的存在,所以要修自我,以求達到超我。道家的方法是順應天意,天人合一,所以出世。儒家的方法是通過道德的方法,去實現“內聖”達到超我,實現終極目標,所以中國文化能傳承幾千年,沒有斷絕,因為注重人的內在價值,讓自己成為完整的人,然後再成為更好的人,所以我們沒宗教,但是有信仰,同時忽略了自然科學發展,一飲一啄各有利弊。

如果我是主觀的存在,那麼我們自己是沒有意義的,神才有意義,那我們就讚美神吧,跪下,磕頭,五體投地,把一切獻給神,這就是宗教,很不好,宗教有迷信和想像。


盛京楊員外


哲學,不像科學,有數據,有結論,有公式,一眼見底。哲學,也許也是一千個人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人生中有種種不如意,其中一些是可以改變的,一些是不可改變的。哲學,對那些不可改變的缺陷,提供了一種視角,幫助我們坦然面對和接受。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它是一種慰藉,更是一種智慧。它調整我們看世界和人生的總體認知和態度。

縱觀歷史偉大哲學家,無不體現出通俗的看世界的辯證方法。比如,塞內加最精闢的:何必為部分生活而哭泣?君不見全部人生都催人淚下。蒙田:每一個人的形體都承載著全部人的狀況。

哲學的任務是教會我們在願望碰到現實的頑固之壁時,以最軟的方式著陸。我們能夠達到的智慧,就是要學習如何避免用我們對挫折的反應來加劇這個世界的頑固性,這種反應包括盛怒,自憐,焦慮,怨恨,自以為是和偏執狂。我們不應把對他人的動機的悲觀的解釋注入到本來與他們無關的場景之中。這是塞內加對於哲學挫折詞典裡的觀點。

在一些人眼中,哲學是初中課本要背的考試,辯證法,方法論。一些人眼中,哲學毫無意義,甚至跟科學相比,有人都懷疑它存在的必要性。

然而,正是哲學,教會我們如何在世界中找到自我存在的意義和價值。如何更準確的讓自己認識事物背後的本質而獲得內心深處的真實感受。

所以,行走在人世間,太多疑惑和無奈,哲學像一盞燈,給我們真實的慰藉。



江洋二稻


答:哲學思想是對人生、世界、自然等的思考。該思想有關於希臘的自然和人的思考、中國的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思考、印度的對神的思考等。哲學既是關於世界觀的學問,也是關於方法論的學問,是世界觀與方法論的統一。

哲學思想在學術文獻中的解釋

1、哲學思想就是指如何寬厚待人,如何培養人的自信心和如何進行人與人之間的溝通.這種溝通是人際溝通,它存在於一般的人際關係中,如朋友關係、親緣關係、分工合作關係,或競爭、壓制、相互支持關係等。

2、應該承認,哲學思想是指導新聞傳播活動的最基本的思維基礎,而新聞傳播思想是在此基礎上開始,並且摻和著許多現實,因素而形成的對新聞傳播活動最根本、最直接的指導思想。

主要哲學思想:

唯心主義思想與唯物主義思想

其中唯物主義思想分為三個階段:古代樸素唯物主義,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唯心主義思想分為主觀唯心主義和客觀唯心主義。


張舒雜談生活百科


哲學是所有人生在這世界上,首先都要面對的問題,那就是世界是什麼?我在這世界上處於什麼地位,以及應該如何和這個世界互動。

首先它試圖超越知性,從理性的角度去解讀有限有形具體後面那個無限無形抽象的世界,也就是本體論。通俗點說,就是想知道世界是由什麼構成的,我們的命運是由什麼決定的。從這個角度說,所有的宗教都是哲學。中國的儒家提倡仁愛信義,這背後就已確定了某種本體論。亞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學也是在確定本體論,從而解答人在世界中的地位和作用,以便明晰人的生活道路,指明人的歸宿。

所以,哲學首先的表現形式就是種形而上學。以前的這個主義那個主義,從本質上說和宗教一樣是種形而上學。

其次,它要對人進行人文關懷。因為人要知道自已在世界的地位和作用,就是想獲得人文關懷。你飢寒交迫,就會問為什麼會這樣,你榮華富貴,就會為自己找區別於那些受苦人的理由。從這個角度,哲學就變成了利益的代言看,變成了人們安於貧賤和富貴的基石,也變成了社會私慾橫流的基石。直接點說就是變成了政治。

總之,哲學思想是種本體論的形而上學化。這種形而上學化因為是以人的先驗理性為基點,所以不可避免地要進入社會政治和人文關懷。

但哲學作為一種純粹理性的本體論的探索,卻永遠不可能形而上學化,因為理性和自在的存在都是無限的,正如康德的二律背反提出的那樣。形而上學和形而下之間的鴻溝是不可能彌合的,因為總有個WHY在等著我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