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損失慘重的冰雪產業看文旅地產現金流

如果沒有疫情,現在正值最旺冰雪季。然而在不可抗力面前,雪場經營者不得不承受巨大的經濟損失。

回顧上一個春節,以張家口崇禮為例,共計接待遊客17.5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15745萬元,萬龍滑雪場、太舞滑雪小鎮酒店基本客滿。

此次疫情來臨前,藉著2022年冬奧會的東風,崇禮一片欣欣向榮。隨著2019年底京張高鐵的正式開通,只要56分鐘就能迅速連接北京和張家口,這對冰雪產業的經濟效益無疑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但是,疫情的發展令冰雪產業收入呈斷崖式下跌。雪具店的存貨,文旅的開團,團隊的會議會展,冬令營的開營都遭受了嚴重打擊。自1月24日起各大雪場逐步清場謝客,整個冰雪市場進入冰封期,幾乎所有賽事全被叫停。如原計劃於2月15-16日在延慶小海坨舉辦的高山滑雪世界盃被迫取消,這是我國首次舉辦高山滑雪世界盃,也是北京冬奧會第一場測試賽;原計劃2月在內蒙古舉辦的“十四冬”被迫推遲;而一年一度的行業盛會ISPO北京以及亞太雪地論壇也被迫取消。

從損失慘重的冰雪產業看文旅地產現金流

總而言之,冰雪產業受疫情影響是全方位的,無論是雪場、酒店、餐飲還是雪具店,都處於陰霾之下。


冰雪產業關停直接影響現金流

雪場停業,最先受到影響的是現金流。雪票收入直接為零,雪場酒店客人寥寥無幾。

以北京近郊軍都山滑雪場為例,作為全國第一家開夜場的滑雪場,2019年投入了數百萬元進行燈光改造,增設造雪機、器材更新、設備檢測等,並且為了提升服務水平,從10月起就進行人員招聘、培訓等工作,然而,營業期客流量同比增長7%的喜訊還未來得及慶祝,就被疫情打亂了陣腳。

業內估計,雪場損失根據規模不同可能會達到幾百萬到上千萬不等。部分雪場在營業準備前期貸款抵押,目前現金流斷裂,連償還利息都成了問題。雖然現在文旅地產是一個普遍模式,但是把雪場、酒店、地產綜合起來分析,總體還是負債經營。

經濟學家任澤平在《疫情對中國經濟的影響分析與政策建議》中指出,受疫情衝擊最大的行業中,旅遊業排在前三位,而其中冰雪產業又是重災區。在我國範圍內,每年雪季大約從11月開始,根據南北地區氣候差異,黃金經營期大約3-5個月,最晚到來年2、3月,今年疫情發生時正是冰雪行業黃金期。

某文旅產業董事長表示,一旦錯過行業旺季,接下來整年將是漫長的淡季,這直接導致的問題不是現金流緊張而是現金流枯竭。

與其他很多行業不同,滑雪場不能靜待疫情過後的“春暖花開”,而是急需破解四季經營的問題。事實上,破除單季經營限制、利用閒置資源、穩定人員等一直是滑雪場經營者思考的問題,只是如今形勢更為嚴峻,接下來滑雪場需要從非雪季經營中尋找出路。

北京市滑雪協會主席李曉鳴指出,除了疫情帶來的經營困境以及相關政策有待進一步明確外,以北京20多家滑雪場為例,規模不夠是其轉型過程中的一大阻礙。滑雪場要想變身成為可以多季節運營的旅遊目的地,必須要有吃住行遊購娛等多方面資源匹配,單一的未成規模的雪場無法聚集相當數量的客流,必然難以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受季節因素的影響也就會更為明顯。


現金流是文旅地產的生命線

這個春節假期,對於冰雪地產而言彷彿被秒速按下了“暫停鍵”。其實,被按下“暫停鍵”的又何止冰雪地產,整個文旅地產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嚴重打擊。

明宇集團董事長張建明認為,酒店既是資本密集型,又是勞動密集型,從投資回報看,投資巨大,但盈利能力很弱,一個酒店的客房出租率要達到60%才能做到現金流的自平衡,即使在無災無難的常態下,行業平均利潤率也才2%左右,普遍低於資金成本。而酒店又是勞動密集型、能源高耗型企業,貢獻了大量的就業崗位,行業平均支付的人工成本佔到營收的30%左右,支付的能耗成本達8%-12%。在疫情的衝擊下,在停擺或基本停擺的局面下,收入巨幅減少甚至歸零,脆弱的酒店業將不堪一擊。

眾所周知,現金流是企業的“血液”,是地產業的“生命線”。此次疫情導致的閉園、客流停滯、股價下跌等損失使得文旅地產這一結合酒店、住宿、餐飲、旅遊、教育、體育、影視等為一體的行業現金流急劇下滑。

曾幾何時,結合“詩與遠方”的文旅地產一直享受到消費升級和服務行業欣欣向榮的利好,但投資金額大、週期長、見效慢、開發風險更大的文旅地產卻在疫情下元氣大傷,而疫情延續中土地、存貨、資產端的成本支出依然。為應對疫情,確保安全運營的成本支出不能降低,不裁員、後續復工、恢復生產和運營的成本也會很高,這些正嚴重擠壓著文旅企業的現金流。

有人說,經此一疫,中國地產、酒店及旅遊業再也回不到過去了。

2月6日,中國旅遊研究院召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對旅遊業影響線上座談會”,中國旅遊研究院院長戴斌說:“為什麼要回到過去呢?旅遊已成為衡量現代生活水平的重要指標,成為人民幸福生活的剛性需求和常態化的生活方式。

中國金茂控股集團高級副總裁張輝分析,對樓市而言,老百姓有購房的剛性需求,有改善的需求,只是因疫情被推遲了。疫情結束後,該買房子的還是要買,對美好生活的追求沒有改變,大量購房需求會被重新釋放。

目前,國家為穩定樓市,對房地產開發陸續出臺了一些調控政策,但其實許多房企採取的是多元化經營,不僅單一開發可供銷售的物業,同時涉足酒店發展、商業運營、文體旅遊、醫養健康等。

富力集團董事長兼總裁張力認為,對於房企投資建設的、用於長期經營併為社會持續提供稅收及就業機會的酒店、購物中心、寫字樓、主題樂園等,建議不納入房地產調控政策範圍內,降低相關項目的融資門檻,從而減輕房地產企業現金流負擔。


保證現金流開源節流很重要

從目前來看,包括文旅地產在內絕大部分開發商的銷售額會在2月創出歷史新低,中小開發商甚至可能出現零成交。 在這個艱難的時刻,開發商主動出擊,各顯其能,除了開闢線上360°全景遠程看房,以融創、綠地為代表的一批房企,更試圖以“無理由退房”補充現金流,啟動熄火樓市。

2月9日,融創官宣“無理由退房”,涵蓋城市達60個。不同區域政策略有不同,如針對重慶區域指定項目,2月9日至2月29日期間,凡認購融創重慶指定房源,包括重慶融創文旅城等項目,並繳納定金,可享受至少60天最多長達120天期限的無理由退房政策,可謂誠意十足。

“無理由退房”政策,其實是開發商對於“房價在退房時限內走勢”所下的賭注。如果房價下跌,購房者肯定要求退房;如果房價上漲,購房者一般不會退房。細分析,這一政策對開發商而言好處多多。購房者關注可以無理由退房的樓盤,企業就實現了初步促銷;如果有人下單,哪怕只支付10%-30%的房款,對於一個規模很大的開發商來說,就會有幾個億的現金入賬。即便將來退款,也等於低息獲得了一筆流動資金,可以使用幾十天的時間;而且,如果企業真的收到絡繹不絕的訂單,還可能形成羊群效應,降低未來降價的風險。即便將來降價了,把價格折扣同樣給予前期客戶,最終還是能穩住一批客戶。

除了銷售回款,現金流收入的另一渠道是融資發債。

從企業融資角度來看,一方面受春節法定假期延長的影響,另一方面出行及活動管控等導致大部分融資機構路演停擺,再加上監管層面在融資審批方面進度放緩疊加等原因,房企發債大幅減少。

據不完全統計,從2020年1月25日至2月10日共17天,95家典型房企春節後完成發債融資僅有4筆,分別為建業地產、新城控股、佳源國際及榮盛發展發行的境外優先票據,涉及金額不足百億元人民幣,同比減少86%。2020年1月房企境內外發債總量1316.6億元,同比下降5.5%。

疫情影響融資驟減將持續對房企造成壓力,根據房企債券到期情況來看,今年是房企債券到期的高峰期,95家房企年內到期債券達5000億元以上,房企融資及償債壓力較大。

在融資受阻,銷售停滯,開工延遲多種原因疊加下可能一些資金流本身就緊張的中小房企會面臨債務違約甚至破產的局面。

而對於央企及部分實力雄厚的民營房企而言,資金相對充裕,原因在於其融資方式很多。如融創除銀行借貸外,還能通過上市公司進行股權融資、股權質押;一級市場上,在國內可以通過信託融資,在國外可以發美元債。大規模的併購,可以使用分批付款、提前變現的方式,還能獲得反向擔保貸款。

再如中梁在告投資者信中表示,縱使未來幾個月受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影響銷情低迷,公司都具有足夠流動性滿足支付與業務的資金需求。

除了開源,節流也很重要。眼觀當下,有很多便宜的地可拿,但是對於實力不是特別強大的企業,無疑先保證生存更為重要。萬科是1月少有的銷售業績沒有同比下滑的企業,但是其1月權益拿地面積、拿地權益金額分別出現72.3%及68.7%的降幅。

為了對沖疫情防控對經濟、就業的衝擊,到目前為止,包括央行、財政部、銀保監會、證監會、外匯局等多個部委出臺了若干專項通知。從目前出臺的支持政策內容看,主要包括金融資金支持和專項企業紓困兩方面。

針對當前房企銷售業績低迷,融資節奏受到影響的現實,2月12日,包括無錫、西安、南昌、上海、浙江在內的多個省市,相繼推出各類涉房支持政策,從暫緩土地出讓金、暫緩貸款償付等多個維度,給予房地產企業極大的關懷和支持。


我們對未來文旅市場發展充滿信心

回顧2003年SARS疫情下的成交數據,3月疫情高發,全國重點城市土地供應規模增速回落明顯,成交規模同比顯著降低;但進入下半年,房產市場迅速回彈,供地大幅放量,達到上半年的4.6倍,同時拉動全年供地面積同比大幅增長;6月底7月初,非典疫情解除,8月國務院就正式確立了房地產支柱產業地位。房地產由此迎來一波創業高潮,融創、融信、海亮、榮盛發展等紛紛創立。

如今,新冠肺炎疫情與非典存在諸多相似性,經濟同樣受到重創,疊加地方政府的救市政策相繼出臺,市場上關於“地產拉動經濟”的幻想和擔憂再度浮現。

但在行業人士看來,當下國內房地產市場與2003年處於截然不同的兩個階段,已不可能單純複製當年走勢。

總體來看,本輪出臺的涉房鬆綁政策特點鮮明,其中,一線城市樓市政策多涉公積金緩繳等,整體較審慎,以釋放正面預期為主;二線城市多為土地出讓金或住房公積金緩繳、開竣工時間順延等,以幫扶為主;三線城市以無錫為代表的政策則救市色彩明顯。

從損失慘重的冰雪產業看文旅地產現金流

總之,對於開發商而言,唯有大力保證資金迴流,確保資金鍊安全,才是現階段的重中之重。

眼下,也不全是痛苦與無奈,疫情正在往好的方向發展,由上至下利好政策的支持,各企業正在積極修煉內功尋找突破口,兩年後的冬奧會也正在向我們招手。

猶記得,去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以2022年北京冬奧會為契機大力發展冰雪運動的意見》,提出推動冰雪產業集聚區、冰雪產業企業、複合型冰雪旅遊基地和冰雪運動中心發展。優化冰雪產業結構,促進產業融合,增強創新能力,提供多樣化產品和服務。

從損失慘重的冰雪產業看文旅地產現金流

相信在國家政策的保駕護航下,疫情結束後,以冰雪產業為代表的文旅地產將重新復甦並迎來一波新的高速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