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年前的這筆血淚債,日本向中國道歉終於得償還

童增是我國近代史上一位響噹噹的人物,1990年,童增發表《中國要求日本受害賠償刻不容緩》萬言書,首次將“戰爭賠償”與“民間賠償”區分開來,率先啟動了中國民間對日索賠的世紀大潮。

71年前的這筆血淚債,日本向中國道歉終於得償還

為何會發生此事?還要從1942年說起,眾所周知,抗日戰爭是辛苦的,幾乎是一條血與淚的道路,至今讓人難以忘懷,而1942年已經處在了戰爭的後期,日本屢屢失利,卻依然不願死心,並且想要通過太平洋戰爭“重振雄風”。

日本幾乎將所有的戰鬥力投到了太平洋戰場,造成日本國內勞動力已經嚴重缺乏,這時日本居然又打起了我國的主意。

71年前的這筆血淚債,日本向中國道歉終於得償還

由日本的中國人殉難者名錄共同編制的《強擄中國赴日勞工名錄》記載,1942年11月27日與1944年2月28日東條內閣分別通過了“華人勞工移入內地文件”和“加快華人勞工移入內地文件”的決定,強行將我國天津、濟南、青島等地區共計勞工38935名徵到了日本(據日本學者田中宏研究,日本實際強徵的中國勞工人數有41758人,在乘船前死亡2823人),其中以農民最多。

71年前的這筆血淚債,日本向中國道歉終於得償還

《名錄》詳細記載了每名勞工的姓名、年齡和籍貫,所有的勞工被分配到日本35家公司的135個作業場,“作業場”便是被強制做工的場所,其中年齡最小的人只有11歲,名叫王殿美,年齡最大的人到了78歲,名叫張照論,在三菱財閥奴役的中國勞工最多。

71年前的這筆血淚債,日本向中國道歉終於得償還

日本投降後,倖存的勞工才有幸回到了祖國,而日本卻對我國受害勞工絕口不提,他們認為只要不說、不承認,這件事情並可以當做沒有發生過,但我國已經逐漸扭轉了羸弱的情況,成為了一個綜合國力強大的國家,也有能力為曾經受過日本迫害的勞工討個說法和賠償。

71年前的這筆血淚債,日本向中國道歉終於得償還

童增萬言書一出後,引起了我國乃至世界的高度重視,也讓那些倖存的受害者看到了希望,不過日本三菱公司卻堅持對此事避而不談,但是真實存在的事情,無法被抹去,也不可能被掩飾,它始終赤裸裸的在提醒著我國人民,在提醒日本他們的惡行。

71年前的這筆血淚債,日本向中國道歉終於得償還

最終日本三菱公司無法再堅持,日本投降的71年後,日本三菱公司向中國二戰受害勞工低頭道歉,雙方簽訂了《和解協議書》,並且日本三菱公司對中國受害勞工進行了賠償,這筆71年的血淚債,終於得到償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