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造汽车转产口罩 众企业“转型”抗击疫情

【欧洲时报网】近一段时间,中国各地逐步有序复工复产,更有企业在非常时期自我“转型”,转产疫情急需物资,以保障这场全民抗击疫情之战所需。一些城市老字号的饭店、商超等也纷纷开启外卖服务和“线上下单”,保障市民生活所需、帮助附近企事业单位人员解决用餐问题。

工厂“转型”——汽车、石化企业转产防疫用品

深圳赢家服饰有限公司拥有成熟的服装制造生产线,春节期间接到医用防护服代加工的任务后,在两天时间内迅速“转型”,辟出1000平方米的车间改造为无菌生产车间,召集约80名留驻的熟练工复工,为医疗企业稳健医疗用品股份有限公司进行防护服加工,加工后再送往稳健公司进行消毒和封装。随着工艺的熟练,企业目前防护服日产量可以达到1800件以上。

不造汽车转产口罩 众企业“转型”抗击疫情

2月18日,在位于深圳龙华区的深圳赢家服饰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工人整理加工好的防护服。(图片来源:本文图片除标注外均自新华社)

不造汽车转产口罩 众企业“转型”抗击疫情

工人进行防护服代加工。

位于海南洋浦的中国石化海南炼化公司近日也将部分产能转为生产口罩、防护衣等所需无纺布的原材料——聚丙烯PPH-Y40,助力疫情防控物资供给。

不造汽车转产口罩 众企业“转型”抗击疫情

2月17日,位于海南洋浦的中国石化海南炼化公司在生产聚丙烯PPH-Y40。

不造汽车转产口罩 众企业“转型”抗击疫情

中国石化海南炼化公司工人展示生产出的聚丙烯PPH-Y40。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形势下,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通过联合供应商和自建生产线的形式,转型生产防护口罩。

上汽通用五菱在短时间内联动供应商和经销商,快速完成无尘车间的改造和生产线的调试,协助本地供应商转产无纺布、熔喷布、鼻梁条等口罩生产原材料,建立防护口罩产业链。第一批防护口罩已于2月13日生产完成,预计本月底产能达到日均200万只。

不造汽车转产口罩 众企业“转型”抗击疫情

2月16日,在广西柳州,工人在上汽通用五菱无尘车间内操作打标设备。

不造汽车转产口罩 众企业“转型”抗击疫情

工人在上汽通用五菱无尘车间内整理切片机生产的材料。

为保障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所需口罩、防护服生产原料供给,中国石油宁夏石化公司聚丙烯装置自2月1日起紧急转产无纺布纤维专用料NX40S。该公司炼油厂三联合车间实现转产成功,目前两条聚丙烯生产线全部开工,截至2月12日,已向武汉市运送NX40S原料1440吨。

不造汽车转产口罩 众企业“转型”抗击疫情

2月12日,中国石油宁夏石化公司三联合车间聚丙烯生产线在生产NX40S原料。

不造汽车转产口罩 众企业“转型”抗击疫情

2月12日,工人在转运NX40S原料。

餐饮“转型”——老字号餐馆推外卖套餐

除了工厂“转型”支援疫情之外,特殊期间,一些城市老字号的饭店、商超等也纷纷开启外卖和“线上下单”服务,保障市民生活所需、帮助附近企事业单位人员解决用餐问题。

不造汽车转产口罩 众企业“转型”抗击疫情

自2月12日起,上海豫园的老字号餐馆上海老饭店开始供应外卖盒饭,帮助附近的企事业单位人员解决用餐问题。该店后厨人员遵守测温、消毒、戴口罩等防疫规定,日均制作200余份午餐。图为2月18日,上海老饭店的厨师分装做好的菜肴。

不造汽车转产口罩 众企业“转型”抗击疫情

2月18日,杭州楼外楼首次面向市民提供外卖,推出彩色虾仁、干炸响铃等11道菜肴及商务套餐。疫情防控期间,杭州百年老店楼外楼暂不设堂食。图为外卖员在杭州楼外楼取餐后出发送餐。(图片来源:中新社)

不造汽车转产口罩 众企业“转型”抗击疫情

兰州数家餐饮企业日前发起“线上超市”业务,通过甘肃陇材云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的线上商城下单之后,员工便会分拣包装,配送至小区门口。几家企业把空闲的员工召集在一起,为多家平台进行共享服务。这种模式缓解了商户、农民的囤货压力,让居家工人有了钱挣,也让周边民众享受到无接触式服务。图为2月13日,兰州餐饮企业的共享员工进行蔬菜的分拣。(图片来源:中新社)

不造汽车转产口罩 众企业“转型”抗击疫情

2月13日,重庆市一家火锅店的工作人员为顾客打包火锅外卖。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目前重庆市所有小区实行了封闭式管理,市民们通过手机点单吃火锅,使得重庆麻辣火锅线上订单量激增。(图片来源:中新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