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計”接地氣 守住農村防疫陣地

<table> “三十六計”接地氣 守住農村防疫陣地

高速平遠服務區檢查卡點,工作人員對過往車輛進行檢查。

南方日報記者 何森垚 攝

/<table><table> “三十六計”接地氣 守住農村防疫陣地

豐順縣黃金鎮三合村檢查點工作人員撐傘為過往群眾進行體溫測量。受訪者供圖

/<table><table> “三十六計”接地氣 守住農村防疫陣地

省道S239線從五華縣城進入郭田鎮蕉州村路段,聯防聯控檢查站值班值守的村幹部和志願者們,依然堅守在風雨中。受訪者供圖

/<table><table> “三十六計”接地氣 守住農村防疫陣地

風雨同舟,溫暖“疫”線。暴雨降溫的天氣下,蕉嶺縣鎮村幹部、志願者以及派出所民警在各村路口防疫臨時檢查點執勤。受訪者供圖

/<table>

“大姐,現在疫情形勢嚴峻,少去串門聚集,麻將也不要去打了……”在梅縣區鎮桃堯鎮黃沙村,一支穿著紅馬甲的隊伍,戴著口罩、手拿防疫宣傳資料,用大夥兒熟悉的鄉音挨家挨戶向村民宣傳防疫知識和派發宣傳資料。他們是由該鎮鄉賢、外出青年、大學生黨員等組成的基層志願先鋒隊。

疫情當前,鄉村防控至為關鍵。梅州迅速動員部署農村地區疫情防控,設立了農村疫情防控工作專班,實行網格化封閉式管控,進行廣泛宣傳發動,依託廣大群眾的力量,全力築牢守好農村地區疫情防控陣地,嚴防疫情向農村地區擴散蔓延,全市上下形成了齊心協力、眾志成城、嚴防嚴控的良好氛圍。

如何守住農村的第一道防線?為守護好梅州“後花園”,各地鄉村妙招頻出,村民用實際行動參與其中。近日,記者進行了實地採訪。

●南方日報記者 馬吉池

接地氣

方言+土話

防疫宣傳到位又到家

“各位兄弟子叔、大娘大伯,本來過年走親戚熱熱鬧鬧,是很正常的。但是,今年過年就不同了!因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勢非常嚴峻,全國人民都知道不能出門……現在就要聽黨和政府的話,要聽鍾南山的話……”

走在五華縣的大街小巷,又聽到一陣親切而熟悉的五華口音,喊話廣大群眾“不要出門,不要聚集”等疫情防控知識。記者獲悉,這是五華阿哥土味方言喊話抗疫情的第二個版本《捻著耳朵記心中》,此前已有第一個版本《千萬不要出門》《防控疫情你須知》,這種入腦上口、喜聞樂見、接地氣的土味方言喊話方式,獲得了極大的反響。

《捻著耳朵記心中》新增了不少內容,例如用接地氣的口吻向群眾解釋了什麼是“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引起老百姓的重視,真正做到疫情防控人人有責。同時,《捻著耳朵記心中》所說的內容其主要對象是老人家,“老人家身體較弱,免疫力低,如果出去走路,不小心帶了病毒,全家都遭殃。”用方言和通俗易懂的話語,將疫情相關知識告訴老人家,他們會更容易接受。

同樣,在梅縣區隆文鎮,類似這樣的“客味”橫幅隨處可見。“麻將手中抓,肺炎帶回家”“疫情期間不赴圩,大家都來把病驅”……標語結合當地實際,以通俗易懂、更接地氣的形式,使防疫宣傳入目、入腦、入心。

隆文鎮針對農村部分群眾防控意識相對薄弱,容易出現防疫死角的情況,不斷創新舉措,讓鄉村“大喇叭”和流動宣傳車變身忙碌的“宣傳員”,每天滾動播放客家話版疫情防控知識;入戶發放《致廣大鄉親們的一封信》、科普海報、電子宣傳屏、現場講解……各種宣傳渠道都已動員起來,讓更多群眾“聽得懂,記得牢”。

該鎮還充分運用好網絡途徑,積極發動廣大黨員和幹部群眾,通過微信朋友圈、微信群等平臺轉發疫情防控的官方信息及最新防控知識,真正做到防疫宣傳不漏一戶、不落一人。

據瞭解,農村防疫工作是當前防控工作重點之一,也是疫情防控的薄弱環節,廣大農村地區抗擊疫情既十分關鍵也相對容易忽視。鄉村防控是疫情防控的基礎環節和前線“戰場”,在基層織密織牢阻斷疫情傳播的防護網,才能更快更好打贏這場硬仗。

如何織密織牢防護網,梅州市疾控中心專家廖偉東認為,疫情防控重在防,提高群眾防控意識和防控能力至關重要,要加強宣傳,引導群眾在特殊時期配合防控工作,對於一些不符合規定的行為要進行懲處,真正達到群防群治。

目前,為了讓廣大群眾切實做好疫情防控,梅州正想方設法創新宣傳形式,8縣(市、區)紛紛用方言製作相關信息,走村入戶巡迴播放“方言大喇叭”,線上線下、多渠道宣傳普及疫情防控知識,營造全市上下一心、眾志成城防控疫情的濃厚氛圍。

聚合力

激勵群眾參與

萬眾一心共防疫

“您好,請問您去哪?請配合我們體溫測量和信息登記。”“您的體溫是37.5,顯示偏高,請您下車到旁邊檢測點等待複檢。”在蕉嶺縣三圳鎮九嶺村南入口,途經九嶺去往芳心的戴叔被戴著紅袖章的志願者鍾淑珍攔了下來。在等候複檢期間,鍾淑珍拿起防疫宣傳單對戴叔進行新冠肺炎防控知識科普。“戴叔,你複檢體溫是36.3℃,體溫正常,剛剛偏高應該是在車裡吹久了暖氣。”“好的,辛苦你們了,這樣我也更放心,還學習到一些知識。”複檢完的戴叔對鍾淑珍豎起了大拇指。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該縣三圳鎮九嶺村群策群力,自發成立了九嶺村疫情防控突擊隊,鍾淑珍就是其中一名隊員。“村裡發出組建突擊隊信息後,不到半天時間就有50多個村民報名。”九嶺村黨總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徐文堅指著手機上的突擊隊微信群對記者說道。據徐文堅介紹,突擊隊成員來自該村各領域,有人大代表、村“兩委”幹部、黨員志願者、大學生和企業家等。

這是梅州戰“疫”做好聯防聯控和群防群治兩張網的縮影。

近期以來,梅州通過強化落實“五個早”措施,做到“緊盯三類重點群體”,全市農村均設置了聯合檢疫監測點,嚴格落實“四統一”“四必查”要求,對來梅、過往車輛進行體溫監測和指引服務,如發現異常,嚴格送治,並加強工作人員自我防護。

8縣(市、區)各鎮(街)組織村(居)委、村民理事會、老人協會等自治組織也主動參與其中,對外來人員和車輛嚴格落實入村必查、體溫必測和指引服務等工作,確保疫情防控工作落實、落細、落到位,把好“外防輸入關”。

雨天,在省道S239線從五華縣城進入郭田鎮蕉州村路段,村幹部和志願者們依然堅守在風雨中。因為來往人員過多,蕉州村村幹部廖柳燕向村民群眾發起了志願倡議,動員廣大黨員和熱心志願者加入到聯防聯控的隊伍中來。一夜之間,報名人數就多達四五十人,包括護林員、村民小組長、退伍軍人、外出打工返鄉人員等,而廖柳燕家族中就有12個人主動報名參與。

“我老公、親弟弟、堂哥、堂弟都志願報名參加了。”廖柳燕開心地說,只要是工作需要,他們就會全力以赴幫助我、支持我,風雨無阻,從不退縮。

一個家族全部動員到聯防聯控的隊伍中,沒有請戰書,也沒有豪言壯語,卻用行動默默堅守在風雨中,齊心戰“疫”,這在梅州並不少見。

隨著防控疫情工作的推進,村民的防疫意識也越來越高,傳統習俗、紅白事等都遵循要求,一律從簡,很多村民還會自發並勸導別人取消人員聚集活動。

“我家今年添了3個新丁,原計劃正月十二賞燈,現在已經決定取消,等明年再舉行。”興寧市葉塘鎮西山村村民劉芳說,在疫情防控的關鍵期,群眾都會配合政府部門取消聚餐,共同抗擊疫情。

為了激勵廣大群眾發揮主動性,阻斷疫情擴散的可能,非常時期梅州各地也做了不少好的實踐,如梅江區三角鎮用獎勵30個口罩、蕉嶺縣多鎮用獎勵500元現金等方式徵集疫情線索,發揮黨群共治能力,凝聚群眾,讓單方面的政府主動轉變為全民動員,匯聚磅礴力量,共築疫情防控防線。

出妙招

大數據、無人機上線

助力村莊防疫戰

“這檢查那檢查的,出門買個菜來回都要測個體溫,買菜的時間還沒有堵車排隊等待檢測的時間長,實在太麻煩了。”大埔縣西河漳北村一村民說。

村民的抱怨被村幹部記在心裡,為了便利本村車輛和人員的通行,漳北村特意設計了一份車輛通行證,用於便利本村車輛的出入。

“凡是檢測無異常的駕駛員,攜帶有檢查點發放的車輛通行證,可以免檢出入本村。而對於非本地村民,如無特殊情況,一律勸返,特殊情況需要進入本村,須有當地村民引領做好登記方可進入。”西河鎮黨委副書記胡育鋒說,這一便民舉措的推出,也進一步獲得了村民們的理解和支持。

群策群力,凝聚起一道智慧的防疫堡壘,目前,在防疫措施中,梅州各地因地制宜,各出新招、妙招,凝聚起了疫情防控的強大合力。

“您好!麻煩您用手機微信掃一掃,如實登記相關信息……”出租屋屋主劉叔指引前來租房的小李將本人信息錄入興寧市流動人口管理登記APP,僅僅用了2分鐘。

為全力做好疫情防控期間興寧市流動人口和出租屋管理服務工作,興寧市公安局主動研究開發一款用手機掃碼登記的“興寧市流動人口登記管理”APP,此項目得到梅州市尚網科技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免費合作開發並於2月16日推廣使用,公安機關可以通過APP後臺監管流動人口防疫和企業復工情況,及時收集相關信息數據,為精準防控和及時施策提供支持。

興寧市流動人口登記APP主要採集的信息主要包括:姓名、身份證號碼、戶籍地、聯繫電話、抵達興寧時間、入住時間,前來興寧使用(乘坐)交通工具(包括客車、火車車次、高鐵車次、航班號等)、身體狀況等。

“掃碼登記不僅方便快捷,而且使我們員工的登記信息更加詳細,一目瞭然,方便排查、方便管理,非常有利於我們企業順利復工復產和內部的防疫排查。”葉塘工業園一企業管理員說。

“通過這種方式可以加快疫情排查速度,便於相關部門及時掌握流動人口的流向及身體狀況,分地區、分情況,有針對性的加強防範,同時降低人員接觸帶來的交叉感染風險,並且通過大數據的記錄、分析、研判,有利於疫情防控工作更加科學精準化,有利於幫助服務企業順利復工復產以及流動人口出租屋管理。”負責該網頁APP開發的工作人員介紹。

此外,在五華縣水寨鎮梓皋片區,由於人多地域廣,疫情防控尤其是進出人員管理方面的壓力較大,當地黨委政府在片區僅留的唯一出入口處設置消毒通道,藉助霧化機噴灑消毒藥劑,對進出人員和設備進行消毒。工作人員表示,此舉得到了村民的大力支持,目前計劃向鎮域內的其他村(社區)推廣此類裝置,讓其更好地助力我們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

隨著疫情防控需要,大數據分析、無人機技術、大喇叭等也被廣泛運用於疫情防控工作中,成為農村網格化防疫的重要手段,防控有了更堅實的保障。

網格下的戰鬥,網格下的生活,每個人平靜、安全地生活,背後是凝聚著幹群的智慧。

鏈接

脫貧防疫兩不誤

打通貧苦困難戶農產品銷售

“最後一米”

當前正是春耕備耕的關鍵期。梅州駐村幹部衝在第一線,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帶領黨員群眾全力投入到農業生產中,全力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讓黨旗在農村戰“疫”和春耕生產一線高高飄揚。

運輸

把肥料運進村送到戶

春節前一天,廣州交投集團駐梅州市五華縣棉洋鎮竹坑村第一書記岑宇鏗還在東螺嶂山上,跟村幹部一起查看茶樹種植扶貧項目茶樹長勢,商討節日期間如何管養的事。對這個扶貧幹部一手“養”起來的扶貧項目,他信心滿滿。廣州交投集團幫扶棉洋鎮竹坑、綠水、平安村規劃種植茶樹844.1畝,目前已完成種植561.6畝。

然而,疫情一來,發生了太多的變化。“我們首要考慮的已不是管養的事,而是如何落實管養工人了。”岑宇鏗說。

“於是,我們提前跟合作的企業溝通,協調鎮農業復工復產監管部門,共同商量怎麼落實好工人、運輸車輛。”岑宇鏗介紹,從年初五開始,他和綠水村、平安村的第一書記廖永淵、藍智賢多方協調,協助企業儘量找回本地的十多名勞務工,同時,做好運輸農資車輛的報備工作,昨天已順利運進來10噸肥料,送到了茶場,“茶場雖遠離村莊,但我們要求工人嚴格落實防疫工作,同時保護好自己,目前茶場的整體工作進展還算順利。”

銷售

線上線下找銷路

駐村幹部不僅在生產領域為貧困戶、貧困村想辦法、解難題,還在銷售端為貧困戶、貧困村的農產品找出路。

疫情防控期間,很多貧困戶的農產品不知道怎麼賣出去,面對這樣的難題,南沙區對口幫扶工作隊積極對接南北寨企業,藉助線上銷售平臺,為貧困村的農戶找到了對接市場的一條路。

在蕉城鎮一家蕉嶺長壽南北寨農業發展有限公司(下稱“南北寨”)土特產專賣店,各種農產品琳琅滿目,有娘酒、茶葉、紅菇、筍乾、蜂蜜、稻米、雞肉、鴨肉、豬肉、各類蔬菜、水果、靈芝孢子粉等農產品,這位“南北寨”品牌的創始人正是何莉娜。

據何莉娜介紹,南北寨目前有120多種產品,這些農產品均由當地的1000多家農戶生產,春節疫情期間,公司全日制上班,沒有休市一天;公司與蕉嶺縣11個貧困村、262個貧困戶,簽訂了供貨合同,疫情期間原價跟農戶收購農產品,保證貧困農戶農產品銷售渠道暢通,很多沒有簽訂合同的貧困農戶只要有產品,只要有需要,公司同樣照單全收。

何莉娜還鄭重承諾:疫情期間積極組織各部門做好防禦、保供工作,盡一切努力確保食品安全、物流安全、經營安全。積極配合政府部門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包括每日開展生產車間消毒、工作人員上崗前測量體溫、佩戴口罩、進行專項培訓等工作,從源頭預防,保證原材料及成品的可溯性;對於民生商品保供應、不哄抬物價、不變相漲價,保持市場價格穩定;春節不打烊,盡一切可能確保線上線下運營正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