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中宋江为何选择招安而不是揭竿而起,去把皇帝拉下马?

星空0888


要回答这个问题,就要充分的了解宋江这个人。

看下宋江的出身,他是郓城县一押司,也就是一个小官吏。官吏的思想就是升官发财、光宗耀祖。也就是从思想上他就没有反对朝廷意思。他上梁山,实在是出于无奈。

再一点,以梁山的实力,从三打祝家庄、征方腊就可看出,梁山对抗宋朝大军犹如以卵击石。作为梁山第一把金交椅的宋江心里是非常明白的。

而选择招安呢!就可以成为朝廷官员,享受荣华富贵,封妻荫子,光宗耀祖。

这些就是宋江选择受招安的主要原因。


吉祥流年


宋江为何选择了招安?这个问题得问问《水浒传》的作者,这个作者是谁呢?是元末明初的施耐庵,但也不全是。我们先来看看《水浒传》是怎么诞生的?

《水浒传》的延生

元朝末年,朝政腐败,苛税繁重,民不寮生。张士诚起兵反元,聘施耐庵为军师。后张士诚降元,施耐庵屡谏不从,因而弃官去了江阴。从此对革命心灰意冷,在兴化隐居起来创作《水浒传》。《水浒传》并非施耐庵凭空创造,而是结合了宋朝流传的宋江起义的故事整理编写了这部小说 。当时记载宋江起义事迹的书籍主要是南宋末年垄开的《宋江三十六人赞并序》,这大概就是《水浒传》的初型。除此之外还有宋朝王称《东都事略》、《大宋宣和遗事》和民间的杂剧话剧都有讲述有关宋江起义和梁山好汉的故事。这些书籍除了《东都事略》属于正统的史记书籍,其他都属于话剧类书籍。简单地说就是当时的小说或剧本。宋江起义的故事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作者的主观意识。

作者让宋江招安的深层原因是什么?

我们先看宋江起义的原创作者龚开。龚开生活在南宋末年时期,他出生于淮阴一带,正处宋金分界线。龚开自小就受到像梁红玉这样的巾帼英雄的熏染,年青时曾在在两淮制司监,掌管茶盐酒税、场务征输及治铸之事,为复兴宋朝身体力行。在元军伐灭南宋的过程中,龚开虽已年过五旬,但仍在闽、浙一带参加抗元活动。宋亡后,他还写了《宋文丞相传》、《宋陆君实传》等记载宋朝英雄的书。他的骨子里面有对宋朝深厚感情和忠心。南宋中后期政治腐败、贪官污吏横行,漠北草原的蒙古部也已经开始崛起。龚开痛恨和反对腐朽的政府、腐败的官吏,但是他没有反对大宋王朝的统治。他想要铲除的仅仅是宋朝政府里的一些腐败官员,而不是宋朝的统治权。所以反贪官不反黄帝是龚开的核心思想,他的核心思想也理所当然成为了宋江以及整个事故的核心思想。施耐庵在写《水浒传》的时候可能是出于尊重原创,并没有对故事进行太大的修改。他之所以写这个故事可能是深受张士诚降元的影响,以此警告后人不要重蹈张士诚的后尘;也可能包含他汉人政权的向往。必竟在元朝他只能算是三等人。我们与其说宋江选择了招安,还不如说龚开选择了“招安”。

那宋江真的要另立旗帜,能办得到吗?

重回水浒,再谈宋江

我们知道作者不想让宋江反叛,如果他真的要反,能办得到吗?答案是办不到。宋江的梁山确实是实力非常强大的山寨,但是想推翻大宋王朝那还是差得相当远的。虽然北宋王朝政治腐败、贪官污吏盛行,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宋江不可能推翻北宋王朝的统治。撇开实力不谈,宋江也不可能推翻北宋重立政府。第一,想建立新政权你要有最基本的政治诉求和主张。我们看历史上的农民起义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简单的政治主张,像平均田地啊之类。但是宋江领导下的梁山没有,除了一帮江湖哥们聚在一起大吃大喝,其他什么都没有。第二,新政权的建立要有简单的机构,也就政府机构的初形。梁山也没有,梁山的头领就是进行了简单的排位。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建立政权你还要有足够的道德资本、文化资本,你肯定要找那些道德高尚、有文化的人来管理国家。你要是找地痞流氓来管理一个国家,这样老百姓肯定不会答应。但是梁山品德高尚的有几个,除了晁盖、林冲是个真正的正人君了,其他很多人是杀人犯、地头蛇。所以梁山没有道德思本。文化资本就更不要说了。水浒里宋江是没有希望了,那历史上的宋江也像这样吗?

历史的宋江

我们知道《宋江三十六人赞并序》是第一部讲述宋江故事的小说,既然是小说也就是带有一定的虚构。历史真实的宋江其实史书记载的少之甚少,必竟宋江起义也只是宋朝农名起义影响较小的一次。在宋朝正史《东都事略》一百三卷《侯蒙传》有这样的记载:“宋江寇京东,蒙上书陈制贼计曰:‘宋江以三十六人横行河朔、京东。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材必过人。不若赦过招降,使讨方腊以自赎,或足以平东南之乱。’徽宗曰:‘蒙居闲不忘君,忠臣也。’

可以看出宋江确实也有非凡的实力和能力,也证实了确实有招安一事。

结合史书和民间的一些传说,宋江的故事与小说中有一些出入。第一点是人数,历史上梁山上总共有三十六位好汉,而不是一百零八位,《宋江三十六人赞并序》和《候蒙传》就是最有力的铁证。第二点是聚集的原因,小说中的好汉都是因为犯事,得罪了当官的所以被逼上梁同。历史上当然也是被逼的,不同的是这次不是因为犯事,而是因为朝廷为解决财政困难,将整个梁山泊八百里水域收为国有,规定百姓凡入湖捕鱼、采藕、割蒲,都要依船只大小征税。贫苦的农民与渔民在宋江等人的领导下,铤而走险,武装聚险,阻杀前来镇压的官兵。第三点是招安的过程,小说中的宋江自始至终都想着招安洗清自已及兄弟们的罪名。但历史上宋江是被打得走投无路才接受招安的。或许他只是想保存实力,为日后东山再起。小说和历史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朝廷并不是真心想要招安宋江。招安后不久宋江再次反叛,但是势单力薄,转瞬就被扑灭。


从历史上看宋江确实是揭竿而起了,招安或许只是作者的一厢情愿。


小微爱故事


《水浒传》中的宋江为何选择招安,而不揭竿而起去把皇帝拉下马?答案不是明摆着的吗?如果真能把皇帝拉下马,谁还愿意做大臣?宋江之所以选择诏安,是因为他没有能力把皇帝拉下马来。



首先,《水浒传》中的英雄们并不愿意与朝廷作对。《水浒传》中有108位英雄不假,但是这108位英雄有多少真的愿意与朝廷做对?秦明?呼延灼?杨志?朱仝?还是林冲,武松,卢俊义?遍寻这些好汉,几乎没有一人愿意反抗朝廷的。他们之所义聚集梁山,不是他们愿意,而是不如此就不能够生存。当朝廷答应放过他们,给他们一条生路,他们当然愿意感恩戴德地屈服于朝廷。这就是为什么宋江选择招安的基本原因。能够光耀门楣封妻荫子,谁愿意去做反贼?



其次,梁山并没有足够的能力能将皇帝拉下马来。虽然梁山几次挫败过朝廷的剿匪部队,但是,那才哪到哪儿呢?北宋的军制是"強干弱枝",也就是京城的驻军人数最多,战斗力也最强悍,比如林冲,当初就是京城80万禁军总教头,而地方力量则很弱,比如清风寨,也只有一千左右,当初围功梁山的部队属于边缘部队,人少,战斗力弱,被梁山打败也是情理之中的。若是朝廷主力部队出马,梁山其实不堪一击。

再次,梁山的英雄并非团结一致,同生共死的兄弟,而是矛盾重重,人心不齐,108将中,有一大半都是原先朝廷的武将,如关胜、呼延灼、徐宁、杨志等都是名门之后。他们身在梁山,心在朝廷,林冲,花荣等也是只反佞臣,不反朝廷,至于朱仝卢俊义等人,被梁山设计逼迫而上梁山,怕是一有机会,反戈一击都有可能。

另外,战争的胜利与否与民心也有很大的关系。在北宋的百姓当中,水泊梁山众人仍然是匪是盗,并不得民心。而且这些英雄们在上梁山之前并没有为百姓做过什么贡献,甚至有些人做的事情危害百姓,给百姓带来伤害。因此,梁山众人才向往招安,回归正途。



如果让宋江率领这些不得民心,良莠不齐,人心不齐的人去攻打大宋朝廷,宋江别说做皇帝,甚至有可能做囚徒都不成,倒是直接一命呜呼,甚至株连九族的可能性比较大。


萍风竹雨123


大家好,我是张运鹏。很高兴在此阐述我对此问题的观点。

大家都知道,梁山好汉选择招安的主导者就是其带头大哥宋江。他是梁山好汉中继晁盖之后的第一把交椅,被众多弟弟们尊称“哥哥”,然而宋江为什么要选择招安呢?这要从宋江因为什么原因被逼上梁山说起。

书中说到:及晁盖等上梁山后,遣刘唐送来书信(招文袋)及五十两黄金酬谢。不料,此信落入其妾阎婆惜之手。无奈,宋江怒杀阎婆惜,发配江州,与李逵等相识。却又因在浔阳楼题反诗而被判成死罪。幸得梁山好汉搭救,在刑场把宋江救上梁山,坐了副头领。

但确是如此吗?招安信落入其妾阎婆惜手中就至于杀人灭口吗?想必其中必有隐情。有这样一个说法,说宋江并非是女啥阎婆惜,而是因为得知阎婆惜与人勾结有染,宋江在愤怒之中误杀阎婆惜,从而发生一系列的事情,最终被逼上梁山。

由此可见,宋江上梁山其实并非和其他好汉一样,而是路赶路赶上了,而并非是因为对朝挺失望,也并非是官逼民反,更多的是因为个人原因,这也为后来的招安埋下伏笔。

为什么这么说呢?在其他好汉看来,被逼上梁山后一心想的是反抗朝廷的腐败无能,和历史上的诸多起义人员并没有多大区别。但是宋江则不一样,他的反抗本身就是为了维护自身利益,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都认为他是可自私自利之人,这也导致他内心认为自己和梁山上的诸多好汉并非是正义之军,更多的是落草为寇的匪盗罢了。

在宋江选择招安之后,梁山好汉们不是战死就是被朝廷害死,只有很少的急流勇退,选择解甲归田才得以生存。只有宋江获得了一官半职,满足了自己封妻荫子、名传千秋的功利私心。此乃宋江选择招安原因之一。

虽然宋江在性格上自私自利,但不得不说其算是一位尽忠之人。虽因个人原因被逼上梁山落草为寇,实则内心却依然抱有精忠报国的尽忠之心。在古代封建的统治之下,宋江不计朝廷无能,一心只想尽忠报国。通俗来讲,宋江对朝廷还抱有愚忠之心。此乃宋江选择招安原因之二。

话说宋江被逼上梁山之后,见众多好汉都是有情有义之人,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宋江当然也算得上是一位重情重义之人。宋江在掌管梁上期间,充分认识到了梁山诸多状况。他认为,梁山好汉们虽有一定的武装力量,并且打着替天行道的名号,但是其形式就如同落草为寇的匪盗,没有经济来源的他们只能靠劫富济贫来度日,并不是长久之计,朝廷如果没有辽金之患,派兵攻打梁山,那肯对守不住的。因此,为了给众多兄弟好汉谋得一个良好出路,他认为选择招安是最合适的决定。此乃宋江选择招安原因之三。

此三点原因,均为个人观点。如若与人不同,全当讨论而已。欢迎大家谈谈自己的看法。


张运鹏


《水浒传》就是一帮草寇,偏安一隅。没能力去跟朝廷抗争,这些匪类也不会轻易下山去打仗,他们也都是完全准备好,要不然会全军覆没的风险。他们攻城掠地可以增加跟朝廷的筹码,招安也是迫不得已。

至于揭竿而起时机不成熟,一个国家除非到了四分五裂,腐败烂透了才有人一呼百应。从军事角度来说,宋朝在弱,军队各种编制建制都在,都是科班出身将门虎子。还有宋朝之所以弱宋,是因为宋朝时代重文轻武,文人你犯的错误再大也不会判处死刑的。否则像苏东坡这样的文豪早被杀了,有的文官公开跟皇帝顶嘴,皇帝在生气也不会杀掉。

一个地方力量是无法与整个大宋朝抗衡的,迟早会被消灭掉,何况梁山好汉不可能祖祖辈辈当土匪吧,小孩子咋上学?亲戚断绝来往,衣食住行无法保障,饿了肚子就去抢,抢不到官府肯定抢老百姓的啊,不抢没法生存。这样民心也不会支持你,你只能多打点胜仗,来跟朝廷叫板,增加谈判筹码。如果没有方腊出现,朝廷根本不会去招安梁山草寇。时间长一点就会被团灭了,朝廷耗的起,梁山水资源丰富点啥也没有。

再说这帮子所谓好汉都是社会上混混,普遍素质不高,很多在地方上杀人了才投奔梁山。论人力财力都没有强大到多抗朝廷的地步,最终的结局跟方腊一样死路一条。






要问为什么宋江要选择招安而不是揭竿而起,那我们就要对宋江这个人来进行一些研究与分析

1:宋江上梁山前的身份

宋江,字公明,绰号呼保义、及时雨、孝义黑三郎,原为山东省郓(yùn)城县押司。这要是放在现在那宋江大概就是咱们所说的公务员了,所以说宋江一直都是皇帝的人,他过了几十年这样的生活。即使落草去了梁山,但他心中大概还是想念原来的生活吧,更别说他本是极其不想落草梁山的,在他被发配江州的时候,在发配途中被梁山人马所救,梁山众人让宋江落草,但宋江不愿并以死明志。所以在朝廷过来招安之时,宋江肯定是极其同意的,从他招安把忠义堂上的“替天行道”大旗改为“顺天护国”就能看出来宋江还是很愿意招安的。毕竟他身为梁山的头目,招安后的官职也不会小。

2:与朝廷的实力差距

虽然宋朝对梁山的几次围剿都失败了,但梁山也并不是轻松接下的。毕竟很多次都是靠计谋取胜的,比如:第五十六回 吴用使时迁盗甲 汤隆赚徐宁上山和第五十七回 徐宁教使钩镰枪 宋江大破连环马。要不就是靠着800里水泊守下来的。毕竟宋朝还没有完全衰落,还是兵多将广的。而梁山只能依靠着这800里水泊。失败只是迟早的。连后来坐拥江南造反称帝的方腊都失败了,如果梁山造反,估计也是难逃灭亡

3:梁山内部的声音

其实要说接受招安,梁山内部应该是有很多人接受的,毕竟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是朝廷命官最后无奈落草为寇的。现在朝廷来招安了,他们肯定是很开心,很愿意的。比如梁山的第二把交椅卢俊义原本是河北大名府富商、大财主、员外,被吴用等人利用李固与贾氏的奸情,使计骗上梁山,后来成为梁山第二首领。他心里肯定是一百个不愿意落草为寇的。还有林冲,徐宁,呼延灼等等很多有能力的梁山好汉都是从朝廷来的。他们一定是愿意回去的。

总结:所以无论是从心里还是在硬实力上,宋江都更倾向于接受朝廷的招安。毕竟原本上梁山就被逼到走投无路。现在有这么好的机会可以从回主流社会,甚至可以得到一官半职。他们肯定都是愿意的。以上就是我的理解,希望可以对大家有所启发。


韩剧天天看


宋江不反,思招安,同他思想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首先,宋江一直都有做人上人,想光焰门楣,葑妻萌子的情节,他的一举一动,做人做事,可以看出都是在选择拉拢对自已有用的人,要不是他妻子的事情,至少他会像其他受封建文化毒害的人一样,一门心思做自已的事,做自已的官。他上梁山后,不断给山上的人灌输自已的思想,也就是“替天行道",他要替皇上行使权力,实现自已的价值。宋江和刘邦一样,会用人做事,但他沒有刘邦的:“大丈夫当如此“之话,当朝廷抛出撤榄枝之后,立即向朝廷示好,以求得自已的名声,地位。而丝毫不顾及左右之感受。如果宋江真反朝廷,有一部分人不愿意,比如扬志,呼延灼,孙立等。他们享受朝廷福利,封地。这些人祖上都是替朝廷效忠,他们反了,有什么险面去见地下祖宗,梁山将领身份复杂,许多人考虑事情不一样,不是一路人。像瓦岗寨兄弟,为了自已的利益而来,我们从书中看林冲被高俅气的那段描写,只有鲁智深,气得一拳打死了马,还有燕青告诉林冲高俅要离开梁山的那段描写,那些被骗上梁山的将领都无动于衷。


成功29827


《水浒传》中宋江为何选择招安而不是揭竿而起,去把皇帝拉下马?

《水浒传》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主要讲述了一百零八好汉被逼上梁山的故事,读来让人热血沸腾,故事最后以接受朝廷招安结束。为何选择招安而不是揭竿而起,去把皇帝拉下马,我认为有以下三点原因。

一是从传统文化氛围看。受儒家思想影响,“皇帝天子君天下”的观念早已根深蒂固,所谓臣民造反本已是大逆不道之举,遭受世人唾弃,因而从道义以及社会舆论上来说,造反无理,接受招安符合形势要求。

二是从军事力量来看。梁山一百零八好汉虽然个个身怀绝技、武艺高强,但是偏安一隅,属于地方武装力量,缺乏必要的军事训练与团体作战经验,与朝廷官方正规军队相比,实力悬殊差之甚远,揭竿而起的风险等级远高于招安。

三是从梁山众英雄个人来看。关于招安,刚开始有心情迫切的,有同意的,有无所谓的,也有口是心非的,还有坚决反对的,但是到最后绝大部分都统一了思想和意见——同意招安。因为所谓的梁山好汉,要么是犯过大错的,要么是杀人外逃的,要么是以前身居高位的,现在突然有了机会,能够让大家恢复身份,甚至谋个一官半职的,当然都愿意招安了。

所以说,宋江选择招安是有道理的,他只是看透了手下的真实想法,并顺势而为之,而不是专门为了一己私欲,也算是为了兄弟前程背负一世骂名吧,至于招安之后的事,又是他哪能预料到的呢。





琵琶山小王子


宋江为何热衷于招安,其实不难理解。

第一,宋江原本就是大宋王朝体制内的人,有着浓厚的忠君报国思想。他之所以落草为寇,也是迫不得已的。而梁山108好汉中和宋江类似情况的有很多。如:卢俊义,林冲,呼延灼,杨志,花荣……他们本都是宋朝的官员,都有根深蒂固的忠君思想。

第二,梁山打的旗号就是“替天行道”。谁能代表天呢,当然是号称“天子”的皇帝啦。在人们心中,国家之所以民不聊生,不是因为皇帝无能,而是因为有像蔡京、高俅、童贯之类的奸臣当道,陷害忠良罢了。所以梁山是替皇帝主持公道的,只反贪官不反皇帝。

第三,则是宋江之所以选择诏安是为了保全梁山好汉的后世名声。宋江虽占领了八百里梁山泊,但只不过是一个山大王罢了,尽管在与官府的作战中取得一些胜利。但是宋江也明白,凭借小小的梁山是无法与整个大宋王朝对抗的。梁山好汉就算能凭借地理优势粉碎朝廷的围剿,但也只能盘踞与梁山一代。如若如此,梁山好汉只能成为史书中记载的贼寇。既然不能推翻宋朝,也不能成为后世人们口中的贼寇,还不如归顺朝廷,留个忠义的名声。这也是为什么宋江将梁山的“聚义厅”改为“忠义堂”的原因。

以上就是笔者认为的宋江为什么招安的原因,欢迎大家指正。


路人Ck


  首先,宋江的考虑是自己这一山兄弟日后的出路,以及梁山究竟何去何从。梁山在王伦做山寨之主的时候只有将近1000多的人马,但是随着梁山之后不断的扩张,以及收编附近桃花山,二龙山等多个山头之后,梁山也已经发展到了几万人之众。

  一个最为现实的问题就是,这几万人吃什么穿什么?也许一开始的时候能够剪径抢劫过路的商人,打劫附近的百姓,但这终究不是长久之计。梁山这么发展下去,商人迟早会绕路过去,而附近的老百姓们抢过几次之后还能抢到多少粮食吗?这么多不事生产的绿林中人的生活对于梁山来说实在是一个虽然遥远但却不能不考虑的问题。

  其次的原因在于,梁山日后的存续以及朝廷的威胁。大家都知道的是,宋朝几百年来不信任武将,导致了军队战斗力十分低下,但是即使战斗力再低的兵卒也是职业士兵,也不是梁山这群绿林人士能比的。而且此时的大宋王朝虽然忙于在北方与女真人合作攻打辽国,但明眼人都知道辽国已经坚持不了多久了,一旦朝廷腾出手来要整治自己国家内部的问题,梁山又要如何抵抗?

  再说宋朝不是没有能打的军队,西北边境上的宋朝西军可是能把西夏封锁到百年出不了贺兰山的存在,在那几年更是差点灭掉西夏。宋朝军队即使再弱,也有着百万大军,梁山区区几万人根本都不能算作是对手。作为梁山的主人,宋江也是见过世面的,不可能像是那些草莽之人一样妄自尊大,以为占据了一小块山头就天下无敌了。

  还有就是,宋江和他的支持者们急于实现自身价值的愿望。宋江以及卢俊义等人打心底里是看不起梁山这番基业的,而且梁山上出身于官宦世界或者本就是宋朝统兵将领的人并不在少数,这些曾经在外受人敬仰的官员又怎么会安于在梁山做个小小的山贼头领。招安对于他们来讲百利而无一害,反倒是那些一开始就一无所有的头领们对于招安非常反感。但是梁山之上说话管用的是宋江等人,这些穷苦汉子又能做的了什么呢?

  最后就是,一个机会摆在了眼前。朝廷此时忙于北方的战事,又恐惧于南方方腊的起义,梁山此时投降必定会受到重用。毕竟,虽然是山贼,但是这么一支打过很多仗的队伍,在整个宋朝都很少见,此时投降之后,宋江等人一定会获得上层的大肆封赏,打几场仗之后也就过去了。

  但不得不说的是,宋江等人错误判断了朝廷对待他们的态度。在蔡京等人的建议之下,一支山贼队伍成为了最好的炮灰,以至于在攻辽的时候,宋江和吴用甚至想过投降辽国。招安从结果来看是绝对失败了的,但是对于宋江来说,恐怕这也是个不得不为之的选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