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在外工作,突然跟青春期的兒子相處,如何快速緩解母子之間的隔閡?

李平省


媽媽長期在外地工作,突然跟青春期兒子相處,想快速緩解母子間的隔閡,其實這個問題本身並不難,關鍵看這位母親的心態,心態好的話會和兒子很自然地面對面。但如果你放不下心裡的內疚,恐怕你面對兒子時總時感覺很囧,下面我給這位母親幾點建議吧。

一、長期與兒子相隔兩地已經成為不爭的事實,彼此已經適應,突然在一起生活就要重新面對彼此。

對於媽媽來講,你可能最大的適應就是極力想為兒子做點什麼,但是又不知道兒子是否願意接受。或者你已經在嘗試做一點什麼時,已經被兒子拒絕。對於兒子來說,他不管接受與不接受,都需要先適應和媽媽一起生活的家庭環境,因為媽媽已經成了兒子生活中最熟悉的陌生人,面對和“陌生”女性相處,對於青春期少年來講,當然需要花一定的時間。而對於媽媽來講,你也需要放下任何內疚之情,坦然面對兒子。

二、和兒子朝夕相處時,母親與兒子要平等相待,儘可能徵求兒子的意見,不要試圖把你的意志強加在他身上。

青春期男孩子如果長期不和母親一起生活,內心雖然已經適應了媽媽不在身邊的日子,但是卻會有怨言,尤其是當媽媽試圖管教兒子時,他內心會想:“你想管我,早幹嘛去了?你不感覺現在管有點晚了嗎?你算是一個合格的母親嗎?”因此,為了避免兒子有怨言,媽媽與兒子平日裡相處時,有什麼事需要和兒子商量,或者徵求意見,而後再去做事情。這樣一來,會讓兒子感覺媽媽非常尊重他,逆反心理會大大降低。

三、該母親做主的事還必須要做主,絕不能失去做人原則,否則,很容易讓兒子不尊重母親。

在和兒子相處的時候,媽媽必須要堅持做人有主見,做事有原則。因為青春期男孩子寧願相信規則,也不會相信你嘴上講出多有道理的話。這本身並不難理解,青春期孩子本身就有質疑所謂的“權威”或者對長輩的說教持不屑的態度 。因此,媽媽在事關家裡大小情,或者涉及到兒子的一些事情時,你需要根據家裡實際情況先與老公商量,意見統一後,再講給兒子,這樣既體現了家庭民主,同時又不至於讓兒子過於自我。

四、母親儘可能要回避談及以前為什麼總在外工作的話題,很容易引發孩子不滿情緒。

我在家庭教育實踐指導工作中,經常會遇到長期在外地工作的家長,他們普遍有一種心態, 即總是想試圖向孩子解釋自己為什麼要在外地工作,包括向孩子訴苦自己在外地工作有多不容易等。結果他們發現孩子並不會理解他(她),甚至連最起碼的同情都沒有。為此,我在這裡建議題主在和兒子相處的時候,儘可能要回避談及你在外面工作的情形,也就避免了讓孩子尷尬,或者引發他的不滿。

結束語:在很多父母與青春期孩子一直生活在一起的家庭裡,同樣存在著孩子和父母沒有話說的現象。題主身為母親必須要注意到這點,千萬別總是看到兒子不願意和你交流時,你就認為兒子對你不滿,這只是青春期成長的正常現象罷了。因此,你只要抱著平常心,樂觀自信地面對兒子即可,儘可能放下敏感和猜疑,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寒石冷月


10年前我選擇放棄外地的工作,回到愛人身邊上班,當時考慮的不僅僅是夫妻的分居,也考慮到了孩子未來的撫養和教育,孩子一旦長時間不和母親在一起生活,很多方面都會產生變化,這種變化往往不會因為孩子小,不懂事而顯得很細微,很小的孩子就會與周圍的孩子進行比較,然後進行自我判斷和否定,進而影響母子之間的相處和感情。

這一系列的影響主要表現在:

1、實際的陪伴比電話裡的關心更重要。很多長期在外的人,為了工作,為了生活,不得不離開家庭和孩子,但為了彌補這一切每天都會打電話,開視頻,甚至每天幾次,這在一定程度上能彌補孩子陪伴的缺失,但真的是無法替代孩子現實中的依賴與心理關愛需求,因為你根本無法直觀瞭解孩子電話時間以外的各種感受。

2、長期的分離會導致青春期孩子內心的不滿。青春期的孩子其實內心是非常單純的,或許他們口頭上說自己可以照顧好自己,但轉過身就是淚流滿面,時間久了,難免心生怨恨,怨恨自己的母親為何做不到像別人一樣,抱怨自己命運的不公。

3、偶爾重逢的母親很容易變成人生的導師角色,這讓孩子很反感。從母親的角度來說,長期沒有和孩子在一起,但自己的關心一點都不少,見面了則抓住所有的機會來表達自己的期望,要求,關愛等,殊不知這些細節的重複的會讓孩子很反感。要求這個,要求那個,而所有的要求都是基於孩子付出的努力基礎之上,在母親再次離家後,孩子仍然還是獨自一個人在面對,這是孩子無法接受的。

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的獨特性和複雜性,為了生活,什麼情況都必須面對,而且還有很多特殊的行業,真的無法保證所有的母親都能很好的陪伴孩子,但我們還能做的更好一點嗎?隔閡能消除嗎?我想答案是肯定的,尤其是春節重逢,我們完全可以做的更好:

1、分享彼此的故事。久別重逢後的母子,我覺得最佳的狀態應該是見面後有說不完的話才對,雖然是青春期的孩子,可能會暫時有點內斂,但母親可以佔主動先分享自己工作中各種有趣的事情,我想孩子對母親平時的工作也是充滿好奇的,說不定在分享中,孩子也會穿插著分享自己在學校和生活中的點滴,這是消除隔閡的基本要求,只有開口聊天,才能拉近距離。

2、讚美孩子近期的收穫。不要把目光僅僅的盯著孩子的學習成績,雖然成績是最重要的收穫,但我們是否可以避開這個話題,要知道孩子的成績改變不會因為你暫時回家的幾句訓導而改變,與其這樣,還不如給孩子一點讚美,比如孩子某方面特長,愛好,人際交往等,多給予一點肯定。

3、用鼓勵代替給孩子定目標。在最近上映的《囧媽》中,就很明確的表達了一個觀點:母親關愛孩子可以理解,對孩子充滿期待也是人之常情,但千萬不要事無鉅細的讓孩子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把孩子逼得太很,反而會讓孩子無法承受,甚至對其一生都會造成影響。所以,短暫的相處時,還是要多鼓勵孩子努力實現自己想要的夢想,不要試圖去給孩子一個自己想要的目標,這是對孩子的尊重,也是另一種愛的表達方式,孩子會更容易接受與認可。

總的來說,長期和孩子不在一起的話,母親的內心是愧疚的,孩子的內心是抱怨的,基於這樣的現實,短暫的重逢就要讓時間變得更有意義,不要讓有限的時間浪費在訓導和各種要求上,讓孩子真切的感受到母親回家的喜悅,即便是青春期的孩子對母親也是眷戀的,只要孩子感受到快樂,還有什麼隔閡無法消除呢?

歡迎大家留言探討,更多教育話題,請關注我哦


美蛙英語


投其所好!


修煉成精的帥氣熊貓


作為母親,很理解:

對兒子正當同學少年,關心日常生活後,多觀察瞭解:

習性:生活習性,學習習性,語言交流習性,群體習性,獨立習性,刻苦懶惰習性,對事物變更的判斷習性,接人待事習性。

在這些習性中,發揚成績,校正錯誤,以身作則,循循善誘。

世界觀:對人生理想,善惡醜認知,民族意識,國家,家庭責任,個人擔當,父母親友情懷。

在這些認知立意中,培養正確思想,目標,道德,情操,理念…

做一位母親難,做一位好母親更難,自己要是一根標杆,才能量出兒女的深遠。


羅從相


長期再外地工作,突然跟青春期兒子相處,如何快速緩解彼此之間的隔閡?

作為一名中學老師,我覺得沒有一個有效的辦法讓你快速的和孩子熟絡起來。這需要時間。

首先,這位媽媽要認識到,我們都是感情的動物。長時間不在一起生活,即便是母子也是陌生的,只不過是有一個血緣關係罷了。因為你沒有參與過他的生活,不知道他的喜怒哀樂,他和你親近不起來。試想,你會對很久不見面的親人,一下子掏心掏肺嗎?

其次,媽媽要有信心,要相信母子連心,只要媽媽用心經營,用愛做橋樑,假以時日,兒子一定會對你敞開心扉的!

1 平時裡孩子的學習和生活,多關心。外面下雨,在孩子出門前準備好雨具。天黑了孩子還沒有放學,就到小區門口等待孩子放學。

2 接受孩子的一切不管是優點還是缺點。對孩子現階段存在的問題少批評,多肯定。因為你批評孩子,他會說,你又沒有管過我。

比如孩子一邊吃飯一邊看電視,這個時候,我們就可以把電視關掉,吃完飯再看電視,讓孩子去適應新的規則。

3 創造機會,讓孩子瞭解自己在外面的生活。傳遞一種,媽媽不再你身邊的時候,心裡從來沒有忘記過你。不論當的離開,是此刻

的相聚都是因為愛

比如,家裡今天吃肉餡餃子。媽媽就可以無意間說一句話,媽媽在外面從來只吃素餡餃子,不吃肉餡餃子知道為什麼嗎?因為素餡的便宜,省下錢就可以給你多寄回來點。

4 媽媽要勇敢一點,積極的去面對。

最後,常言道: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人心都是肉長的。孩子感受到了媽媽的愛和關懷,怎麼會不接受這麼好的媽媽呢!就像那首世上只有媽媽好的歌一樣啊!有媽的孩子像個寶。也是這正是孩子想要的生活:和媽媽在一起。


肖老師英語課堂


青春期,是個自我成長的關鍵期。有些家長老是抱怨,為什麼我的孩子到了青春期就不像以前一樣聽話了呢,為什麼就在逃避我們了呢?老是將自己關在房間裡不理他人,課餘就沉迷電腦遊戲,這是為什麼? 青春期是每個人從兒童少年過度到成人的中間階段,心理表現出幼稚未成熟的狀態,心理波動大,變化快,逆反心理強,會發生一系列心理變化。青春期一般女孩子比男孩子要早一到兩年,男孩子一般是在13到20歲,女孩子12歲就開始了,父母和從事教育工作的老師對這種心理特點及其變化感受最為明顯。 孩子和家長在青春期的磨合中,不斷的碰撞和消磨,如果處理的不好,可能會產生家庭矛盾和親子傷害,給家庭和社會造成不可換回的影響。所以,面對青春期的孩子,我們家長需要不斷的調整自我,剋制好自己的情緒,嘗試接納孩子,與孩子做朋友的心態陪伴他度過人生路上重要而艱辛的一程。



農村陽光少年


女大避父,兒大避母,更何況還是青春期,想想你當時的青春期,1你,好生琢磨。


牛頓的鞭毛


題主長期在外工作,母子關係還如此緊張。我認為是題主和兒子之間的溝通出現了問題。我的建議是:不嘮叨,少說話,好好說話,尊重孩子,但孩子犯錯時決不姑息。



一、媽媽和孩子生活在一起,距離雖然近了,但媽媽要少說話,管住嘴巴,給孩子一定的空間,讓彼此慢慢地適應。

教育青春期的孩子需要一定的教育技巧。最關鍵的是,變以往命令式是的為商量式的。話不能多,簡單明瞭,點到為止。

再說媽媽長期不在身邊,孩子已經適應了這種生活,而現在媽媽突然回來,打破了孩子原有的生活狀態,孩子和媽媽都會有一些不適應。

母子的距離近了,不代表媽媽什麼都可以說。為了母子能和諧相處,媽媽首先要關注自己的嘴巴,努力做到不嘮叨。

因為沒有人喜歡自己的媽媽嘮嘮叨叨的。這不但不會改善母子關係,還會是母子關係走向惡化。

因此,媽媽要做努力做到話不能太多,簡明扼要,點到為止。讓彼此在有一定的空間,反而更利於母子關係的改善。

二、媽媽和孩子生活在一起,要好好說話,控住情緒,努力營造一種和諧氛圍。

青春期的孩子容易衝動,容易情緒失控。為了讓孩子不衝動,不情緒失控。媽媽和孩子生活在一起,在和孩子溝通交流的時候,首先要孩子做好表率控制好自己的情緒。

媽媽控制自己情緒唯一的方式就是:好好說話。不大發雷霆、不大喊大叫、不咄咄逼人,不用話語激怒孩子,而是和風細雨,面帶微笑。

即使孩子發火,媽媽可以沉默不語,或選擇離開這個房間,都要控制不發火,更不能和孩子一起大喊大叫,或大打出手。因為只有媽媽的冷靜,才能讓孩子意識到,對媽媽的不敬,才能讓孩子慢慢地冷靜下來。

只有媽媽控住了自己的情緒,給孩子營造一個溫馨和諧的家庭氛圍,孩子才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緒,而孩子會對這種溫馨和諧的家庭氛圍有所依戀。



三、媽媽和孩子生活在一起,要尊重孩子,給孩子一定的自主權,讓孩子感到父母在乎他的想法。

孩子進入青春期,就是要從思想上、和心理上逐漸拜託對父母的依賴。他們需要一定的獨立意識,需要自己做主。

因此這時的孩子需要家長的尊重他們的想法。媽媽也不妨聽聽孩子的想法,瞭解瞭解孩子的需求,再說說自己的建議,讓孩子自己做主。

這樣做既尊重了孩子的想法,讓孩子有一定的自主權,又讓讓孩子感到自己長大了,自己的想法得到媽媽的重視,會更有利於緩解母子之間的隔閡。

四、當孩子犯錯誤時,絕不姑息,要選一個適當的時機告訴孩子,你錯了。

不能為了緩和母子之間的隔閡,就對孩子一味地遷就。當孩子犯了錯誤的時候,媽媽要做到堅決不讓步,錯了就是錯了,必須讓孩子意識到自己的錯誤。

這時作為媽媽,要選一個適當的時機告訴孩子,他錯了,錯在哪裡。必須讓孩子意識到自己錯了,否則將來會為自己的錯誤付出更大的代價。



結束語:即便是父母和孩子長期生活在一起,在孩子青春期來領的時候,父母的教育方式不改變,不得當,都會導致母子關係的惡化。現在媽媽回到了孩子的身邊,更要珍惜這來之不易的機會,只要媽媽教育方法得當:不嘮叨,少說話,好好說話,尊重孩子,但孩子犯錯時決不姑息。我相信,你們的母子關係會逐步得到緩解的。


閒雲的微笑


還是要冷靜去處理母子關係吧,青春期的小孩有太多想法,有自己處理事情的思維。平時如果溝通不多的話你看他做啥都是不對的,講的太重又會弄巧成拙讓彼此關係不是太融洽。建議還是加強溝通慢慢走進孩子的世界


新南京人


因為對孩子的陪伴過少,所以多多陪伴孩子,多和孩子溝通交流,增進感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