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歲怎樣自學書法?

手機用戶60285741279


不晚,正是學習書法的好時候。六十而知天命,知道如何調動自我潛力來學習書法。這個年齡段的人,性格穩重更喜歡安靜,也沒有大多的工作壓力,有充分的學習時間。接下來說說初學者學習書法的一些方法步驟:1.選帖,開始學習書法,一定要先選定一本符合自己的字帖。這很重要,選帖是方向,方向錯了,後面可能就事倍功半了。2.讀帖,練字不讀帖,就如走路不看路不記路,就會亂走也會迷路。選定字帖後,一定要經常觀摩,仔細研究,這就是讀帖。3.臨帖就是置碑帖於一旁,仿照其筆畫,間架結構,章法神韻進行書寫練習。基本筆畫;每寫一個筆畫,都有入筆,行筆,收筆三個過程。入筆竹有“露鋒法”,順筆而入,使筆畫開端呈尖形或方形;有“藏鋒法”,逆鋒入筆,橫畫欲右先左,豎畫欲下先上,使筆畫有力度,還要學會澀勢用筆,行中留,留中行,避免浮華。收筆有“露鋒”(把筆逐漸提出紙面,畫呈尖形,如懸針豎,撇,捺,鉤),有“藏鋒”(將筆尖收回畫中,如垂露豎,筆畫尾端呈圓形);間架結構學習。間架結構比點畫特別重要。間架好的字,筆畫特點不突出,也順眼,反過來就不行。因此,認真研究並把握好字的結體規律十分重要。所謂“初學分佈,但求平正”。章法就是使寫與字,行與行上下相承,左右相輔,互相照應,安排成篇的方法。4.背臨,就是合上字帖後,憑自己學習碑帖過程中總結出來的經驗進行背臨,不斷的學習,練習,對比從而達到自己在沒有帖的情況下可以自己創作,做到隨意而為,筆跟意走的境界。這樣書法水平自然而然達到一定水準。以上拙,望大家指正,相互學習。




菜鳥的變形計


我是一位剛從國企退休的位職工,剛退休的那段日子心情,身體感覺都非常高興和輕鬆,總覺得以後自己可以每天在家可以多睡會覺,平時也會有很多時間去緞煉身體等。可是呢,時間長了確發現每天做這就厭倦了。因為自己平時喜歡書法,上班沒時間從此開始練習書法,堅持每天5點半起床,吃完早餐正式煉習我的書法。半年過去把我寫的發到朋友圈,朋友們都給我奌贊。當我看到這贊,心裡特別高興。功到自然成。


健康是福1818


60來歲學書法,不同於小學生初學者,因為有幾十年的書寫經驗,以及長期以來形成了固定的書寫定式和格式,寫字有了自己的性格,難以糾正,所以,我建議最好選擇一種最接近自己日常書寫風格的字體。

具體來說:

1、寫字目的。60歲左右的朋友學書法,不同於年輕人的追求,不是為了入國展,他們最大的目的可能一是休閒娛樂,二是養生鍛鍊,三是陶冶情操。所以,這一階段的學書法,主要要開心,寫得快樂就是好。

2、寫字基礎。60歲左右的朋友,寫字寫了幾十年,沒有寫毛筆至少也寫過鋼筆,而且很多以前就有書法基礎,只是限於以前工作忙,沒有功夫寫。所以這個年齡階段的,不必要一定要從楷書開始練,可以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去寫。

3、手寫定式。由於長期以來形成了固定的書寫定式和格式,寫字有了自己的風格,不管是好是壞,都很難改正了。鑑於此,最好的辦法就是選擇一種接近自己日常書寫風格的字帖進行訓練,那樣會比較順手,不會有“隔行如隔山”的感覺。

我身邊有一位中老年朋友,我看過他寫的鋼筆字,寫得非常瀟灑流利,後來也想練習書法,開始練了一段時間柳公權,寫得非常苦惱,非常枯燥,沒有什麼進展,後來在我的建議下,改學文徵明行書,因為跟他日常的書寫接近,所以寫起來非常順手,現在每天寫得其樂融融。

4、書寫形式。60歲練書法,也可以與鍛鍊相結合,不必拘泥於坐在書桌前,典型的公園地書就是很好的方式,既是健康有氧運動,又能練字,還能與更多的中老年朋友一起交流,何樂而不為呢?

希望以上回答對書友們有所幫助。更多書法技巧文章,歡迎關注【麓風軒】書法公益課堂


麓風軒


齊白石退休才開始習練繪畫,書法無關歲數而關乎執著。

對於毫無基礎的愛好者而言,按以下方法習練

一、楷書入手

“真如立,行如行,草如走。”意即楷書如站立,行書如行走,草書如奔跑。楷書是楷模、典範之意,點畫分明,搭配勻稱,形體方正,規規矩矩,宜初學。“楷書既成,乃縱為行書。行書既成,乃縱為草書。”初學者來說繞過楷書,直接學行或草,容易出現點畫不規矩,筆力不剛勁,疏密不勻稱,結構不安穩,比例不適當等弊病。

二、唐楷入門

“初學分佈,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務追險絕;既能險絕,復歸平正。”唐楷法度森嚴,最為平正規矩。

歐陽詢《九成宮醴泉銘》、顏真卿《多寶塔碑》、柳公權《玄秘塔碑》等,持之以恆,半年至一年內可入門。

三、執筆

指實:鬆緊適當,過緊會僵死,又容易疲勞、抖動,過鬆寫出的點畫軟弱無力。

掌虛:手指與手掌之間、拇指與食指之間要有空隙,不可使勁攥。

腕平掌豎:腕上部兩個骨節之間的平面與桌面大致平行,腕要低於掌,掌也就豎起來了。寫字講究腕力,坐著寫字以肘支案如果不做到腕平掌豎,寫出的點畫就可能軟弱無力。執筆在於手,運筆在於腕,執筆要實,運腕要活。運筆時手腕的左右兩個骨節是在不停地上下轉換著運動。

身正:坐姿端正,胸部自然挺起並與桌面保持一拳之隔。右手書寫時左手按在紙面上,以求力的均衡。

足安:寫字時兩腳微開,與肩同寬,平放地上,以保持身體安穩。

四、運腕方法

執筆在指間,指連於腕,腕連於肘,要想運筆靈活,必須指、腕、肘互相配合,而關鍵在於腕的運動。

著腕:即手腕貼在桌面上寫字。著腕法因腕與桌面接觸,妨礙筆的運動,寫小楷時可用,寫稍大的字就不適宜了。

枕腕:即用左手墊在右手腕下寫字。

提腕:即用肘部支撐在桌面上,而把手腕提起來,這是坐著寫中字最多見的腕法。

懸腕:寫字時自腕至肘都不放置在桌面上叫懸腕。寫大字必須懸腕,才能力從肩臂出而達於紙上。

五、運筆基礎

1、縱面運筆

落筆:筆最初接觸紙面叫落筆,也叫起筆。落筆一般較輕。落筆是運筆的開始。

頓筆:把筆往下按叫頓筆。頓筆不可過重,過重了點畫就會太肥。

提筆:把筆往起提叫提筆,一般在頓筆之後都要提筆。提筆如鳥兒將要離地高飛。

2、橫面運筆

行筆:筆鋒由一端到另一端叫行筆,行筆也叫走筆、過筆。

挫筆:筆頓後微提,使筆鋒轉動,微離頓處叫挫筆。挫筆大多用在筆畫轉折處,如寫口字的橫折時,先提筆,用筆尖寫出稜角,然後頓筆,這時把筆微提,於是出現第二個稜角,再略微轉動筆鋒,使筆尖朝著筆畫的上方――這時叫挫筆,最後繼續行筆,橫折就寫成。

折筆:寫點畫時欲下先上,欲上先下,欲左先右,欲右先左,斷然改變方向,有意顯露稜角叫折筆。如寫橫時先向左上方落筆,然後往右下折,寫出方稜來,即為折筆。

轉筆:筆鋒旋轉叫轉筆,轉筆是為了寫出不帶稜角的點畫,如寫“馬”字第二筆,為使轉折處不露稜角,就要像用圓規畫圓一樣轉動筆鋒。

回筆:筆停後返回來時的方向叫回筆。回筆是為了“護尾以避免“折木”。

衄筆:筆下行而逆反叫衄筆,與回鋒不同,回筆用轉,衄筆用逆。如寫左豎鉤,豎寫至長短合度時,提筆左行再逆反使筆鋒朝即將挑出的鉤的相反方向――此即為衄筆――最後提筆挑出。

縱筆:筆鋒邊行邊提,去而不返叫縱筆。如寫撇時,用筆由重到輕,最後出鋒就用縱筆。

四、中鋒與側鋒基礎

用筆時強調中鋒行筆:毛筆筆頭的尖端部分叫筆鋒,又叫筆心,四外較短的毛叫副毫。中鋒行筆就是在寫字時,筆鋒經常在點畫當中運行。這樣順著使用筆毛,筆毛平鋪在紙上,寫出的點畫看起來渾厚圓潤,有立體感。

側鋒即偏鋒:是在寫字時,筆鋒不在點畫中間運行,而是偏在點畫的一側,寫橫畫時常偏在上邊,寫豎畫時常偏在左邊。側鋒行筆,起筆處易見稜角,但點畫往往缺乏立體感,而且由於沒有順著筆毛的方向用筆而是橫著刷,容易出現筆畫一邊整齊,另一邊不整齊的現象。

漢字結構包括橫豎、撇捺、繁簡、寬窄、長短、斜正,各具其態;從用筆上看,提頓、行駐、縱收、藏露、轉折、疾徐,無所不用,因而使得點畫的方圓、粗細、俯仰、曲直變化多姿;從結構上看,疏密、開合、聚散、穩險,各盡其美;從用墨上看,枯潤、濃淡、乾溼交映生輝;從章法上看,大小、虛實、斷連,參差錯落。

只用中鋒或只用側鋒都顯得單調,中鋒取勁、側鋒取妍,中鋒為主,側鋒為輔。

五、點畫寫法基礎

1、撇的藏鋒法:落筆、折筆與點的寫法大致相同,然後向左逐漸提筆撇出,速度既不要太快也不要太慢。太快了,尾部過尖過細,這樣會形成病筆“鼠尾”,並旦筆畫的長短也不易控制;太慢了,尾部又會鈍而無鋒。

露鋒法是筆鋒直落,然後調整筆鋒成中鋒撇出。

2、橫的藏鋒法:逆鋒起筆――欲右先左,到左端時折筆下頓,再輕提筆用中鋒向右行,至長短合度時先輕提筆用側鋒寫出右上端的稜角,然後頓筆,至右下端時轉筆左收。

露鋒法是筆往右下方一落在紙上,立即用中鋒往右行,其餘提筆、頓筆、收筆都與藏鋒法同。用露鋒法寫橫時,特別要注意落筆不可過於往右下方切鋒,否則橫的左端會菲薄虛浮。

3、點的藏鋒法:逆鋒起筆――欲下先上,到頂端折筆,不能用轉筆法,轉則頂端不尖銳,然後往右下方行筆,至底部左下方轉筆,最後往左上方收筆。點的形狀是上尖下圓,腹(左邊)平背(右邊)圓。

露鋒法是順鋒直下筆――這種用筆法又稱切鋒,其餘行筆、收筆都和藏鋒法相同。

4、捺的藏鋒法:逆鋒起筆――欲有先左,然後向上轉筆(如用圓規畫圓,又像用毛筆畫半個小圓點),再立即往右下行並逐漸按筆使筆畫逐漸加粗,將出鋒時駐筆,最後順勢提筆出鋒。書寫的全過程可以用“逆入平出”來概括。平出指的是捺角時不可以有折角。

捺中較陡直者稱為縱捺,又稱金刀,用於木、本、來、史等字;較平緩者稱為橫捺,又稱游魚,用於走之等。凡縱捺首端與其他筆畫相銜接而不外露者,起筆可順而不逆。

橫捺的露鋒法是順鋒直落,然後側鋒上行,其餘行筆、駐筆、出鋒均與藏鋒法同。

5、豎有懸針、垂露之異,下部收筆呈露水將滴狀者稱垂露部出鋒尖銳如針狀者稱懸針。

垂露豎的藏鋒法:逆鋒起筆,折筆向下,調整筆鋒成中鋒下行,至長短合度時稍提筆往左(或右)回鋒收筆。

露鋒法是切鋒直落,調整筆鋒成中鋒行筆,其餘筆法均與藏鋒法同。

懸針豎的藏鋒法、露鋒法起筆、行筆均與垂露豎同,至長短合度時緩緩提筆出鋒,其速度要求近似撇,但比撇更慢些。因為懸針豎如中流砥柱,中正不欹,如果出鋒過快,可能出現歪斜、虛飄的現象。懸針最難的是寫得不偏不斜,有如鐵柱兀立而又不僵直,初學者只有勤學苦練才能得心應手。

6、鉤的變化最多,最基礎的為左鉤和右鉤。

左鉤和右鉤都附屬於豎。豎至下部將出鉤時先微提筆向左下行(這樣就在豎的右方出現了稜角),至鉤的底部時衄筆向左挑出即形成左鉤。右鉤與左鉤筆法同,只是方向相反。另有一種右鉤,看上去像是兩筆寫成的,稱之為搭鉤,用於辰、氏等右邊有長捺或長戈等字。其寫法是,豎至長短合度將要寫鉤時,先駐筆,然後提筆左行,折筆下頓,最後提筆挑出。

學會了左鉤、右鉤之後,可進一步學習獅口、鳳翅、寶蓋、龍尾、直戈、橫戈等。


溫州豬豬俠


我已過花甲,退出歷史舞臺也有六個年頭了。在職的四十多年裡,整日忙於工作,疲於奔波,儼然成為了一個機器人。

當一切都成了過眼雲煙,隨風而去的時候,忽然感覺內心深處是那樣的空虛。彎腰撿起喜歡的東西,捧在手心是那麼的珍貴。書法,是我的最愛。小時候總是喜歡文字,那四四方方美麗的字體,是中國古老文化的載體,是中國人智慧的結晶。從甲骨文到現在文字的生成和演變,唯有我們中國人才會理解其深刻內涵。

行草隸篆,是書法愛好者的喜愛,我由衷地偏向隸書。退休以後,我備齊了筆墨紙硯,文房四寶。別人臨帖,我則讀帖,吸收其精華,去其糟粕。有人說“書法不臨帖,猶如無爹”。我卻隨心隨性,信馬由韁,堅持經常,收效明顯。

書法,使我的退休生活更加充實。書法,使我的身心得到愉悅。書法,讓我享受到了美感。幾年下來,我的書法水平得以提升,許多書法作品獲得獎項。六十歲以後至七十歲這個年齡段,是人生中最好的黃金時期,只要是有毅力,有興趣,一定會有好的收穫。

人的閒靜逸緻應該從退休生活開始,我的人生態度是從六十歲開始改變的,我的書法愛好是從六十歲開始形成的。人,年齡不是侷限,心態決定生存質量。

親愛的老年朋友們,六十歲學習書法,那是正當年。


楊林海825


四川著名書法家李小龍大師來回答您:

  • 60歲學書法,確實有點晚,但也不必灰心喪氣,只要持之以恆同樣會很快出成果的!60歲時,經歷幾十年的人世滄桑,已經對萬事萬物有了自己獨特的認知,對漢字的結構已經有了大致的理解,故自學書法大可不必如懵懂孩童般照貓畫虎地摹字帖。可以先習筆法次練結構再瞭解章法,最後結合自己對漢字的認知,總結出一套自己的字體。
  • 學書法必須從楷書學起,楷書以歐楷為上,歐楷以初唐拓本《九成宮醴泉銘》為最精妙。
  • 握筆姿勢宜用五指執筆法,指實掌虛。初練蠅頭小楷宜用枕腕,中楷宜用懸腕,大楷宜用懸肘,榜書大字宜站立懸肘書寫。

下面講學楷書的步驟:

  • 筆法無非就是點、橫、豎、撇、捺、豎折、橫折、豎彎勾等幾種筆法。王羲之的“永”字八法,有更詳細的解釋。每一筆都要逆鋒起筆回鋒收筆,即使不紙面回鋒也要空中有那意思。“無往不收,無垂不縮”即此理也。
  • 行筆要求中鋒運筆,筆尖始終處於筆畫的中央。提、按、頓、挫,八面出鋒八面玲瓏顧盼生姿首尾呼應氣勢連貫,力由臂膀通過毛筆直達紙面。行筆時氣定神閒,成竹在胸不瞻前顧後。誠若是,則筆力渾厚,力透紙背而不臃腫,端莊而不失雅趣,渾然天成!
  • 結構有上下、左右、半包圍、全包圍、上中下、左中右等,無論何種結構都要重心平穩,布排合理,符合美學原則。
  • 章法要注意字距行距,一筆管一字,一字管一行,一行管通篇,哪裡寫標題?何處寫正文?何處落款?鈐印在哪裡?等都要預先謀劃好!猶若排兵佈陣,謀定而後動,方無敗事!

最後強調一點學書法最好從唐楷入手,歐楷是最好的選擇!歐楷字帖最好者有四種,分別是《九成宮醴泉銘》《虞恭公溫彥博碑》《化度寺碑》《皇甫君碑》,將這四種學透,以後再旁及它,循序漸進持之以恆,沒有不成功者!

以上是四川書法家李小龍大師的親口述說,如果朋友們覺得他講得好,就請點贊關注收藏分享一下!我會經常給朋友們上傳李小龍大師的講課。


儒學代言人


對於60歲的朋友來說,女的已經退休了,男的在工作上也會輕鬆些了。如果有想練習書法修身養性,其實是一種非常好的選擇,總比打麻將好多了。那麼,對於60歲以上的朋友怎麼自學書法呢?首先,我們從選字帖開始,學好書法離不開老師更離不開字帖,在沒有老師指點的情況下必須選一本自己喜歡的,適合自己的字帖。60歲的朋友眼睛都已經老花了,選帖上應該選放大版的墨跡字帖,如顏真卿的《自書告身帖》,趙孟頫的《膽巴碑》《三門記》巜湖州妙嚴寺》等。在練習時也要注意幾點:1.、儘量不要用廢報紙練習,影響視覺,來的容易,不會認真練習。2、每次練習的時間不要過長,容易引起頸椎和腰椎的毛病。3、經常出去跟懂書法的人多交流。4、多參加一些社區及單位組織的活動。

堅持臨帖,持之以恆,60歲一樣可以把書法練好!





用戶4154301743


談點個人感受:一、學書法與年齡大小沒關係。性趣是最好的老師。尤其是退休後學書法,首先是你愛好書法,年輕的時候忙工作忙生計。退了重新揀起自己的愛好,是一件益身益性之事,是值得稱讚的。

二、學書的途經不一樣。有的投師;有的臨帖;有的既投師又臨帖。這應根據的想法自行決定。但肯定是最後一種最好。

三、關於臨帖。臨帖是學書法必經之路,離開臨帖你就沒有法度,沒有審美標準。臨帖:有臨摹(也就是摹紅)、有意臨,有背臨基本上這三種。

四、臨那家帖。臨那家帖,沒有固定標準,首先是你到書店看看喜歡誰的字。四大楷家,一般推顏真卿《多寶塔》。如果有老師指點,可隨師意。

五、初學書法。第一、是有耐性,急躁不成。有的寫一輩子字,也沒寫好。我認為:一是方法不當,沒有老師指導;二是沒踏踏實實去練。今天一帖明天一帖,今天一體明天又換,終不能成。。第二、方法要正確。臨帖,先選帖,選一家帖,一定要堅持長久臨寫,從形似到神再去創作。。第三、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一邊練字,一邊悟理。從而形成個人風格。以上是我的一點看法。


三戒齋主


前段時間和朋友閒談時提到練字,他說自己非常喜歡書法,可現在已過而立之年,覺得起步晚了,練不好字。真的是這樣嗎?小時候沒學過書法,成年了才學習晚了嗎?

我覺得學習書法最重要的兩點是:濃厚的興趣和長久的堅持。不止書法,任何愛好興趣都是第一老師,只有熱愛才會鑽研,只有熱愛才會成功。書法並不是一朝一夕可取得成績的,需要年復一年的苦練才有可能小成,所以恆心非常重要。

藝術界大器晚成的大有人在,比如美國原始派畫家,76歲才開始學習繪畫的摩西奶奶。她的畫作大都是自己日常生活中所見的場景,在短短20年繪畫生涯中,她創作出了1600多幅作品,這一切正是因為她對繪畫藝術的熱愛才激發了自己無窮的潛力。

再比如明朝時期大名鼎鼎的書法家董其昌,此人在17歲參加松江府會考時因字太爛,而屈居堂侄董原正之下,這讓他深受刺激,並以此為恥發奮學習書法。他先以顏真卿的《多寶塔帖》為楷模,後來又改學魏、晉,臨鍾繇、王羲之的法帖,經過幾十年的刻苦努力,終成一代名家。

對一個有追求的人來說,生命的每個時期都是年輕的、及時的。成年人的學習能力普遍比少年兒童強,更容易理解書法理論知識,更容易接受正確的學習方法,這是成年人的優勢。只要對書法有足夠的興趣,只要有持之以恆的耐心,只要掌握了正確的方法,任何時候學習書法都不晚。


懷敬書法


60歲是個工作從忙到閒,生活從繁到簡,慾望從重到淡的轉折點。

想想60歲時是些什麼特點。古人說六十花甲,就是說若按陰曆來算,六十已經天干地支一個輪迴了。年輪也讓時光刻的一圈一圈愈加豐滿。哦,回頭一瞥,記憶斑斑駁駁;兒女忙於前程,孫子尚在懵懂,周圍似乎越來越冷冷清清。如果身體健康,那麼剩下的時間越來越多,用來學習自己最有興趣的知識是最有意義的一件事。如果身體欠佳,那麼要選擇一種有益於健康的學習方式,書法就是很好的健身健腦形式。所以,不要像年輕時候那樣風風火火,而是給自己充足的時間去了解,去思考,去判斷,去抉擇。

買本書法簡史讀一讀。相信這個建議對中老年人來說是再好不過的。一本書法簡史也不貴,裡面的內容相對簡略。因為你有時間,所以可以慢慢讀,看不懂的地方不必糾纏。先和歷史聊聊天,粗略認識一下古代先賢,姓甚名誰,生於何時,又卒於何年。瞭解一下書法的發展過程,從古至今,分了幾個階段,低谷在哪裡,高峰在哪裡出現;從文房四寶的傳統文化知識,到現代的筆墨紙硯的應用與發展,粗淺的但是又比較系統的學習一次關於書法的知識。

有了基本的書法史知識,就知道了書法的基本形態。真、行、草、隸、篆諸多種類的字體,去新華書店認識一下字帖,看看實際的書法是什麼樣子。看看自己最初的感覺喜歡哪些字體。

經歷了從自覺的學習到理論知識的提升,又從理論到實際的書法中去感受,有了這個完整的過程,相信你已經有了初步的感悟。不由得感嘆,書法知識原來浩如煙海,如何下手呢?帶來了新的困惑。

如果你純粹在家靠自學,可以在網上找一些知名的書法老師的講課視頻系統的進行學習。裡面包含了基本知識,怎麼選帖,怎麼學,循序漸進的經歷整個學習過程,會逐步加深對書法的理解。

也可以參加外面的書法培訓班,找書法老師好好聊一聊,老師會給你很多的建議。相信你會遇到許許多多的書法愛好者,不乏有各種建議,但是適不適合你,一定要經過思考。

最後,建議你先學楷書。有了楷書的基礎,可以學習行書以及其它。但是一定要先選一種,把一種學好,再根據情況來定以後的學習。切莫貪多,切忌圖快。楷書,可以先學顏真卿,比如《多寶塔》、《顏勤禮碑》等。其它的,在學中會明白。顏真卿的事蹟可以找些資料看。顏體的特點亦可以查閱資料瞭解,就不在此贅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