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養兒防老?現在養兒還能防老嗎?

夢想是個胖子G


從這個問題裡能看出題主的用心良苦。養兒防老,這個問題要分兩部分來理解。一是養二是防,養是初衷,防是目的和願望。兒子生下來了,如何養如何教,給兒子樹立一個怎樣的三觀理念因人而異,有窮養和富養之分,教養的條件與環境不同,得出的結果就不同。孔子說:“養不教,父之過”,關鍵在“教"。不管是窮養還是富養,只要完成了“教”才能達到滿意的“防”。與家庭的窮富應該沒有關係。

什麼是孝?孝乃為人之本。有人認為只要讓父母有吃有穿有住有錢花就是盡到了孝道。其實不然,做到這樣只是對父母的回報或叫還債。因為在你小的時候這一切父母都無私的給了你。只有知道父母心裡所想,做到兄弟親,妯娌賢,家庭睦,你把我養大,我陪你變老。想方設法去完成他們的心願,讓他們快樂無憂的安度晚年,這才是中華孝道的真正寓意所在。也是養兒防老的願望所在。願天下所有的子女都是孝子!謝謝!


金玉滿堂141708398


農村老人沒有退休費,每個月只有九十元左右的養老金,光靠這點養老金只夠喝水,俗話說的好,養兒防老,這是農村最現實的問題,就拿我的丈母孃來說現年八十六歲,五個女兒,三個兒子,經常去看望老人,憑自己的能力大小拿錢給老人,多的三千兩千,少的三百兩百,一年下來有兩三萬元,吃做給一個兒子一起,所以她的錢還用不完,好多領退休費的老人都誇她過的好




啟明星4298


養兒防老在我國經歷了漫長的歷史,是個古老的話題,但隨著時代的進步和發展,這個古老的話題正在沉澱中不斷演變,被賦予新的內容,注入新的元素,以至發生新的變化。

近代以前,受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思想禁錮,養兒防老思想根深蒂固,純女戶、無孩戶都要想辦法從近親、遠親或外戚中過繼一個男丁頂替門戶,繼承香火,傳宗接代,完成有兒養老,子承父業的古訓和祖訓這一夙願。

進入現代以來,受“五四"運動新文化的洗禮,新中國成立後提倡的男女平等、婦女能頂半邊天的宣傳,尤其是計劃生育政策實行以後,一胎、二胎政策鼓動的生兒生女都一樣,女兒也是傳後人的觀念影響,以及打開國門改革開放以來,國人受西方文化影的感染,養兒防老思想從根本上開始有所鬆動,甚至動搖。

現在養兒防老的思想正在逐漸改變及淡化,從主觀上講,受新文化、新思想、新時代的影響。從客觀上講,養兒防老有動搖和改變的思想準備和物質基礎,隨著婦女思想解放及全面走向社會參政議政投入到各個社會階層和領域與男人同工同酬,女兒完全有能力為父母養老防老。還有計劃生育少生政策,不可能保證每對夫婦都能生到兒子,也無法滿足無兒無孩戶抱養到男孩(也過繼不到)繼承香火,達到有兒防老養老的目的。現在的養老機構逐步完善,國家的養老保險、社保養老、退休養老也動搖了養兒防老的觀念,不擔心養老問題。

還有一個嚴酷的社會現實,如今男女比例失調,社會光棍數千萬,養兒防老還不如女兒防老可靠。有一個奇怪的社會現象,穿金戴銀瀟灑的老人、跳舞唱歌西裝革履的老人、滿世界跑旅遊的老人,他們中養女兒的居多;老人中在掃街、看門、打工、揀垃圾的生兒子的居多,這樣的現實令不少養兒防老的老封建思想、舊傳統觀念不寒而慄。




祖強


養兒防老。這是中國幾千年來老百姓經常說的,也是這麼做的。這是個觀念。一是為了傳宗接代。在農村,我知道有好多家庭,有好幾個女兒了,就為了生個兒子傳宗接代。也是,有個兒子,這個家就永遠存在,女兒們嫁出去後,就永遠有個孃家。如果沒兒子,女兒們都嫁出去了,父母沒了以後,這個家就沒了,女兒們也就沒了孃家。按老百姓的說法就是絕戶了,父母一輩子省吃儉用奮鬥的家業也就沒有了,從此,這個村裡也就沒有你這一家人了。現在人們住在城裡,住樓房,這樣的問題不突出了。但有一點是任何時候也抹不了的,那就是每年清明和冬天回老家上墳,有人的人家的墳頭上插的花多,說明人家人丁興旺。而沒兒子的人家墳上就沒花或很少了,過幾年可能連墳都找不到了。二是在農村要種地幹農活,兒子比女兒要能幹的多。三呢,要說養兒防老,這不是絕對的。孝順的和不孝順的兒子大有人在。我認為這是家庭教育的結果。每個家庭,都有一個傳幫帶的作用。自己的父母孝敬長輩,自己也看在眼裡,記在心裡,如果自己的父母不孝順長輩,自己也會看在眼裡。所以說,養兒防老,有個好兒子比什麼都好。現在住在城裡的人們普遍說有個兒子不如有個女兒好。是因為兒子照顧起人來,不如女兒心細。再一個,有的是兒媳婦差的太多,導致兒子左右為難,兒子也拿不起來。社會在進步,城市在發展,人們的觀念也在改變。防老?還是自己給自己防老好,手裡有錢,防患於未然,現在社會壓力大,在忠孝之間,還是讓兒子選擇忠吧,要是選擇孝了,等沒了自己,兒子的忠也就沒了。


潤物無聲26101067


因人而異。這個問題最有說服力的是中國傳統文化《易經》八字預測學。即父母與子女宮的關係。如果子女宮是命主的用神,甚至與子女宮相合,表明子女孝順,能夠和子女住得很近,得到子女照顧。有的命主子女宮是忌神,相沖或相剋,就和子女緣薄,甚至天各一方,或者不孝順,甚至成冤家。有的能夠享女兒的福,不能享兒子的福。……


中微子19


養兒防老,傳宗接代這是人們比較傳統意識。隨著社會飛速發展,人們已漸漸轉變這種觀念。住進養老院,過幸福晚年。不給兒女添麻煩,這是當今老人最感興趣和嚮往的事。中國人受儒家思想的影響,提倡孝道,尊老愛幼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兒女不忍心將辛苦操勞一輩父母送進養老院。要求老人和自已一起生活。大家都知通住房條件差點,空間小,在一起又不方便,時間長了,兒子還能原諒,兒媳婦有教養還能理解。一旦遇到兒媳婦脾氣不好的,刁鑽蠻橫那就會出現矛盾。有時鬧得雞犬不寧、形成路人。要想晚年過得幸福,住進養老院這是最好選擇。國家進入老齡化,多元化養老體系正在逐漸形成。有些醫院正在打造"醫、住、養、"一體化養老。老人身體一旦出現問題,及時醫治。這樣兒女生活壓力大也能得到緩解。逢年過節,兒女抽空前往看望,親密無間,這樣各得其樂,頤養天年!


布丁姥爺姥爺


養兒防老,對中國人來說,這個觀念自有人類以來,一直未斷。民間有句話.我養你小,你養我老。一代代延續下來未曾改變,以後也不會變,雖然現很多老人的經濟已有保障。

過去,人自來到世間,受父母長輩恩情,養育,培養成人,苒結婚生子,父母逐漸老去,自己成家裡頂樑柱,一邊撫養孩子長大,一邊照顧年邁失去勞力,無生活來源且渾身有病的父母,盡人子之責,孝順父母,噓寒問暖,當孩子榜樣,直到送父母歸山,數十年後,自己亦步父母后塵,由兒子照顧養老,直到故去,一輩又一輩。

現在社會進步了,很多老人都有養老,醫保,基本生活有保障,有些還活得挺瀟灑,經濟上巳基本不用子女幫襯,但是,人一老,各種病慢慢都會找上你,智力,體力都變差,做任何事都會顯得力不從心,人也變得多愁善感,此時就需要子女在身邊照顧自己,陪自己說說話,我故去的丈母孃經常說,現在吃穿不愁,比過去不知好多少倍。只希望子女晚輩關心自已,讓自己開心就好。所以,每人都要做好尊老愛幼,因為自己也會到那一步。


重陽85293


養兒防老這是自古以來繞不開的話題。過去,受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多子多福,四室同堂,五世同堂等封建思想的影響,一個家庭不管生幾個子女,至少要有一個男孩,一是接力,二是防老。現在,時代在發展,社會在進步,人們的思想也發生了變化,養兒防老問題不是象過去一樣根深蒂固了。經過多年的計劃生育,有些家庭連孩子都不要了。但是,為了社會的發展,為了發展人口,也還應提倡多要男孩子的,這是天道。

養兒防老,雖然現在人們思想有了很大變化,但有些家庭,特別是農村,還是需要養兒防老的,至於孩子們孝不孝,那是另外一回事。城市家庭就不一樣了,因為現在有社會保障,孩子們又都忙著工作,養兒防老也就不規那麼真了。


河畔朝陽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是中國存在了幾千年的封建思想。

養兒防老,現在養兒還能防老嗎?這個問題,是一個很敏感,很實際的問題,不能一概而論,要一分為二地看待。

社會上,有的老人,姑娘兒子一大群,含辛茹苦把他們撫養成人,哪知道都是白眼狼,嘴老族,到了晚年,表喪失勞動能力,兒女推諉扯皮,不盡養老義務,生活無著,很悽慘,真是:

“兒子養大養孫子,孫子養大等著死”。但也存孝順的,老了衣食無憂,共享天倫之樂。

現在國家的養老體系逐步健全,老了生活有保障,那些無兒無女的老人也老有所養,生活無憂。


雅佳根藝


現在說養兒防老有點古,但是贍養老人天經地義,義不容辭的責任。但是,與60.70年代有所不同,現在年輕人四處奔波,忙於事業,老年人應該理解一下,話說回來,你忙事業就不能養老嗎?養老有多種方式,你可以把老人安排到養老院,你可以出錢,讓其它兒女養老。自己想吧,養老的方式很多。說其它什麼都是藉口,你就是不孝子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