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從理科改選文科,會不會影響以後的發展?

藍寶精靈


我就是高中理轉文,現身說法,我覺得很沾光。

為什麼要轉文呢,物理實在是學不懂了,平時一百分的卷子考最好也就是四十多分,慢慢的生物DNA那一部分也糊塗了,實在是學著有困難,當時我們班八十多個同學,按照學校往年的管理,理班上二本線的每班平均二十人左右,也就是說只有穩定在前二十名才有機會上二本線,我是09年參加的高考,那會兒學校以本二為標準統計升學率,這個時候學校通知組建理轉文實驗班,卡升高二期末語數外三科成績310分能進,於是果斷報名,順利進入。

轉了文班之後,突然信心滿滿,好多優勢立刻體現了出來。

第一,數學優勢,高考文理數學是兩張卷子,文科數學簡單,所以平時上課理班數學比文科數學要難,我當時在理班數學成績不太好,但是一到文班數學成績每次一百分以上,基本穩定在了一百分左右,對於我這個數學小白來說那意義非凡啊!

第二,史地政三科其實最難的是地理,大學地理專業好多是招理科生的,歷史和政治只要肯背拿分比物理化學簡單太多了,最好的一次大考成績我考了年級47名,還上了光榮榜,老天爺餓不死瞎家雀啊!但是後來成績慢慢後退,最後走了個二本,但是我也知足了,要是在理班想走二本不可能的事,轉文這一步至今我也認為是我自己的英明決策。

其實轉文這事我建議高三再轉也不晚,當時我們學校的複習班還招轉文的學生呢!轉文數學的優勢很大,但是慢慢就沖淡了,我覺得晚轉比早轉要好,當然從明年的高考開始沒有了文理分科,高考數學也歸為同一張卷子了,數學上的優勢也就沒了,只能從史地政上找補了。

很多時候選擇比努力重要,正確的選擇事半功倍,所以這時候要慎重。





袁氏聯誼會長


從理科改為文科,對孩子而言,做出這個選擇的本身,就是一件艱難的事!它不僅需要勇氣,更是一次對個性、愛好、特長、職業發展取向等自身實際的深刻反思與洗禮。這對孩子的成長、成才有益無害。

無論文科還是理科,對男孩和女孩並不存在固定的選項,社會上任何職業都可以讓不同性別的人大展伸手,其成就的大小,與性別無關,關鍵在於職業是否真正適合自己。

從人生貯備知識的層面上看,從理科改學文科,“三味”認為,這恰恰是一次學習中的幸運!

為什麼這麼說呢?

我認為,高中階段所學的知識,往往是我們一生中受益最大的部分。可惜,高中分科後,學生學習的知識面變得更狹窄:文科生對一些理科常識性知識不瞭解,理科生對一些文科常識性知識嚴重缺乏,這種“學習之專”並不利於“職業之專”的專業發展要求。

“三味”說說自己的經歷與感受吧:

“三味”於1986年參加的高考,當時學的就是理科。但是,由於數學和物理較差,最終導致高考失利落榜。當年選擇補習復讀一年,但“三味”毅然決定棄理學文。通過一年的文科學習,才免強考上了師專。從此,做了一名中學政治老師。

從理科高考落榜,到改學文科,“三味”並不後悔!因為我清楚自己的智商不在理科,真正的特長愛好在文科。

特別是在自己進入教師職業、走上講臺後,我更慶幸自己當年學了幾年理科,這對我的教學工作有著很大的幫助。

比如:當我在講政治課時,我可以用化學知識和物理定理來講述政治課中環境保護的知識,甚至我會熟練用化學分子式或化學方程式來表達環保知識,學生很奇怪且佩服,從而提高了在學生心目中的地位。

比如:下課課間十分鐘,也有學生問我理科上的學習問題,我能解答他們,從而讓學生知道,我不僅僅就是一個只懂教政治的政治老師。

另外,曾經有一年學校化學老師缺乏,我還教過一年初中化學,成績也不差。或多或少這也讓學領導對我有種全面認識。

總之,“三味“認為,既然在深思熟慮後作出了改科決定,就應好好地學習。多學一些知識,對職業、對人生,只有利,沒有弊!

網友的覺得呢?歡迎交流!

我是頭條號“三味聊教育",力求用時代的眼光、理智的頭腦、友善的言語,與您一起聊教育那些事。感謝您的閱讀、點贊和關注,並期待與您共同探討本問題。

三味聊教育


類似的問題就是文科有用嗎?

首先要弄清楚什麼是實用?所謂實用就是在實際生產生活中有應用價值。比如,養只貓或狗,養條金魚,種點綠植,需要動、植物學知識。修個電器要能看懂電路圖。修理桌椅板凳,需要力學知識。

用化學方面的應用來說,例如,為什麼自來水不適宜直接放入金魚池中養魚?因為自來水一般是用氯氣來殺菌消毒的,而氯氣等物質對金魚的生長不利,所以自來水最好用盆裝著在陽光下曬一、二天後,再用來養魚。為什麼把一些貴重的藥材浸成藥酒飲用呢?因為酒能慢慢溶解藥材中一些有用的物質,人飲用了藥酒,就可以吸收到藥材中的有用成分,發揮藥的作用,但要注意有些人對酒精是會過敏的,所以飲酒要量力而為。為什麼新建好的房屋不適宜馬上入住?建房屋用到的熟石灰,它在固化過程中,跟空氣中的二氧化碳作用生成水,所以新建的房屋比較潮溼,最好過一、二個月才入住。另外,新裝修的房間中,因為各種油漆、化學塗料會發出一些有害氣體,應開窗通風才可入住。現在為什麼提倡使用無鉛汽油呢?因為以前為了減少汽油劇烈燃燒所產生的振動,在汽油中添加了含鉛的物質。但鉛是重金屬,有毒,它會隨燃燒後的尾氣一同排出,嚴重汙染環境。在美國南部的德克薩斯州曾發生過一件奇怪的事:有一次,幾個美國地質勘探隊員去勘探油礦。他們用鑽探機往地下打孔,鑽到很深的地方。突然,地下的氣體以一千磅以上的壓力從孔裡衝了出來。頓時,管子口噴出了一大堆白色的“冰花”。有的勘探隊員用盆取了一些準備燒湯;有的勘探隊員好奇地上前滾雪球。結果,湯沒燒成,傾刻鍋內空空如也,沒有一滴水;隊員們的手上不是起了泡就是變黑了。這件事當時一直困繞著勘探隊員。你能給他們解釋清楚嗎?原來,那“雪白”的“冰花”不是冰而是“乾冰”。它不是由水凝結而成的,而是由無色的氣體二氧化碳凝結而成的——即二氧化碳固體。如果將二氧化碳裝在一個鋼筒裡,在一定的壓力和較低的溫度下,它就變成白色的東西,宛如冬天的雪花,這就是乾冰。不過它比雪更細,注意,千萬不能用手去接觸它。因為它的溫度低到 -78.5 ℃會把手凍傷,凍傷後,皮膚出現黑色斑點,並出現水泡。過幾天就開始潰爛。勘探隊員們的手是凍傷的結果。另外,如果把乾冰放到容器或房間裡,它很快就銷聲匿跡變成了二氧化碳氣體,逍遙於空氣之中——即昇華。因此將其稱之為“乾冰”。更有趣的是,當它急劇昇華的時候,會使周圍空氣溫度迅速降低,空氣中的水蒸氣就凝結成霧。原來電影中,雲霧繚繞的景象就是乾冰“幫忙”而拍攝成的。此外,它還可以用於致冷劑,人工降雨,用途很大。盛夏時節,小明約了幾個小夥伴一起去公園的湖邊釣魚。小夥伴們帶好了魚杆、魚餌和有關工具,來到了公園。他們沿著湖邊尋覓著最佳位置。突然,小明說:“看那邊,湖面上有許多氣泡冒上來,在水下一定有很多魚。咱們在那釣吧!”於是他們坐在那裡靜心地釣魚。幾小時過去了。湖面上依舊有許多氣泡向上冒,還有湖面上來往的遊船。他們卻沒有釣到魚,這是為什麼呢?小明釣不到魚是由於缺少化學知識。你可以幫助他來解決:取一個空瓶子,用木棍攪動湖水,你就可以收集一瓶氣體。一劃火柴,呀,這些氣體竟會燃燒呢! 這些氣泡並非魚呼吸產生的氣泡,而是沼氣,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是一種無色無味氣體,很難溶於水,易燃燒,火焰呈藍色。湖底是個天然的沼氣“工廠”,工廠的“工人”是那些一丁點大的小傢伙——細菌。湖底常積存著一些雜草,樹根,它們在水下缺乏空氣,由於細菌的發酵作用,就分解產生出甲烷。不僅湖底是沼氣工廠。在地下和農村的一些池塘裡,也蘊藏著大量的沼氣(有時也稱之為天然氣)。松花蛋不但味鮮,而且在油亮的蛋白上“鑲嵌”著的一朵朵漂亮的松花,簡直是一件精美的“工藝品”。這是誰的好手藝雕刻出來的東西?原來這是人們在泥巴中加進去的一些鹼性化合物——石灰,碳酸鉀,碳酸鈉等在起作用。松花蛋的松花是經過一場化學反應“雕”成的:蛋白的主要成分是一種類型的蛋白質,放久了,部分蛋白會分解成氨基酸。氨基酸的化學結構很有趣,它有一個鹼性的氨基和一個酸性的羧基,因此,它既能與酸性物質作用又能與鹼性物質作用。人們在製造松花蛋時,特意在泥巴里加了一些鹼性物質,它們會穿過蛋殼上的細孔,跑到蛋裡與氨基酸化合,生成金屬鹽。這種鹽是不溶於蛋白的,於是就以一定的幾何形狀結晶出來。那漂亮的松花,正是這些金屬鹽類的結晶體。在蛋白形成松花的同時,蛋黃也在發生化學變化:蛋黃是不同於蛋清的另一類蛋白質,它含有硫。日子久了,蛋黃也會分解變成氨基酸,並且放出很臭的氣體——硫化氫。蛋黃本身含有多種礦質,如鐵、銅、鋅、錳等,硫化氫與這些礦質作用生成硫化物,由此蛋黃變成藍黑色。不過,這些硫化物大都極難溶解於水,所以它們並不被人體吸收。由於松花蛋的兩次“變革”,蛋白質分解變成氨基酸,而氨基酸味鮮,使得松花蛋鮮于一般雞蛋。某村三百來戶人家因生活水平提高,前幾年普遍換用上了鋁製炊具,但是近年來全村人的身體健康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據統計,該村患貧血,胃病和肝病的人數連年成倍增加,小江的姥姥就是其中之一。經醫生調查研究證實:這種情況與該村近年使用鋁製炊具有關。無獨有偶,前些時候,日本也報道,某地區患貧血的人越來越多,經過流行病學調查,結論也是由於使用鋁鍋所致。 “鋁婆婆”到底做了什麼怪呢?鋁製炊具弊端不少。不鏽鋼鋁中所含的鉻、鎳、鈦也對人體有害。當然鋁是其中主要毒害因素。因為鋁是兩性物質與酸鹼都可發生化學反應。一個正常成人,每天從水和食物中攝取 10 至 100mg 鋁就足夠生理需要。而使用鋁製品盛放鹹味,酸味或鹼性食品時,鋁元素就會遊離出來和食品中的某些成分結合,使人對鋁的攝入量大大增加。鋁進入人體,在大腦、肝、脾、腎、甲狀腺等器官中蓄積,雖沒有明顯的急性中毒症狀,但時間一長會損害人的中樞神經系統功能,引起行為、智能上障礙,反應遲鈍甚至精神錯亂,加快人體衰老,是誘發老年痴呆症因素之一。營養衛生專家研究證實,當鋁攝入量超過人體生理需要的五至十倍時,就會抑制人體對磷元素的吸收。這是因為鋁和磷及磷酸鹽作用生成難溶的磷酸鋁鹽排出體外,而使人體對磷的吸收減少,長期下去,血磷降低,影響磷化物的代謝,使機體能量供應不足。再有,鋁製炊具還使人體失去了吸收鐵質的重要來源,造成人體缺鐵性貧血。因此,在炊具中最好讓“鋁婆婆”退休,請“鐵媳婦”上臺。以上都是化學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

理化生等理科知識在生產生活中有廣泛應用,這是毫無疑問的。那麼文科知識呢?作為文科生(或者喜歡文科的學生,或者文科思維能力特別強的學生)其實完全不要灰心。

高考對文科綜合就有一項特殊的能力要求:調動和運用知識。所謂調動,是指對原有知識資源的支配。調動和運用知識”的能力又稱知識遷移應用能力,即通過對信息的接受和反應啟動原有的知識儲備,再經過分析、判斷、推理、歸納等思維過程解決問題。該能力培養的關鍵在於能否將已有知識與題目建立起正確的聯繫,並應用這些知識認識和說明問題。例如,地理試題對地理知識的考查,主要是通過個性案例分析的形式呈現,因此在獲取和解讀地理信息之後,迅速與之建立起知識聯繫,進行準確識別、選擇知識;準確調動、運用知識;準確地認識、說明問題。這裡的關鍵在於能否“準確”,對信息的解讀程度、對設問限定性要求的把握程度,直接影響所調動和運用知識的質量。如設問中有“是什麼”、“為什麼”、“將怎樣”等的差異,“是什麼”主要是考查考生對基礎知識、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況,而“為什麼”、“將怎樣”的問法,則更多地強調把重點放在如何運用知識上。這就要求考生在認識和說明問題的時候,應注意這些差異,準確地運用相關知識和有關信息,從而有針對性地回答問題。某地農業的發展、工業的發展、交通運輸建設、旅遊業發展、資源開放、環境保護等,無不用到地理學知識。那些覺得文科只需背背、死記硬背的說法,其實存在多深的誤會啊!實際上,每個現實社會、生活中的案例的背後都有著強大的邏輯推理才行。

所以,把每門功課都學通了,自然有它的妙處,都不是與現實脫節的。人類不僅需要務實,也要務虛。理科中的定律定理也都是務虛的產物。同樣,文科中對案例的分析​,也體現了它務實的方向。因此,理科生不要看不起文科生,文科生也不用妄自菲薄。

學好,學活,就會真正增長本領,這是誰都搶不去的。

文科不如理科,這應該是學校裡流傳的最大謊言。事實上,文科出身的很多進了領導層,而理科出身的很多成為了技術能手、業務尖子。所以,選擇文科或理科,就看你自己的優勢吧!發揮自己的優勢,你才會獲得最好的發展,這也是毫無疑問的。

回到問題本身:理科生改選文科,沒有任何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