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財閥政治,那為何日本沒有像韓國一樣被財閥控制?是這樣嗎?

羽菱君


無論日本,韓國都是典型的財閥政治。但不同的是,韓國財閥集團已經徹底控制和裹挾了韓國政府,韓國總統從本質上就是一個傀儡。日本財閥實力遠遠高於韓國,不同的是,日本財閥比韓國老實多了。日本政府也比韓國政府強硬的多。沒有被財閥控制。但還有諸多原因在內。日本的三井集團不僅是日本也是世界頂級財閥。但他到底強大到什麼地步。卻幾乎無人知道。



日本財閥本身發家的時候,就與日本政府關係不大。與政治是合作而不是控制。自二戰以後,戰前的日本財閥都被解散和重組,也就是說,戰前與戰後的財閥有本質上的不同。戰後日本財閥更需要日本政府扶持,財閥需要向主要政黨提供贊助賴獲取經濟利益。日本財閥已經公司化、企業化,而韓國更是家族式企業,相比之下,日本企業更加透明,麻煩很少,與政府更多的經濟糾葛。而沒有政治糾葛,基本沒有暗箱操作的空間。


日本政黨與財閥之間基本上來說是比較“清白的”。利益輸送是有。但目的是從政府手中獲取利益。而韓國財閥是政府必須要為財閥服務,“主僕倒置“。日本的穩定的政局也讓日本財閥無需過多地干預政治,法制也清明。而韓國政局長期的不穩定,迫使韓國財閥抱團暖,進而控制政黨,韓國政府也就此形成尾大不掉之勢。韓國的經濟實力也不如日本,僅僅只能依靠本國市場為主。而日本有國際市場作為支撐

而從掌控角度來說,日本是國家控制和主導財閥,韓國則是財閥操控國家來榨取利益。再就日本財閥是現代企業、財閥內部企業相互持股,已經摒棄了家族制。而韓國還是家族制企業。日本的財閥已經以一種更加隱型的性質存在。逐步擴大到世界。而韓國則僅僅侷限於國內。

我是清水空流,歷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關注和點評。


清水空流


日本跟韓國基本一樣。只不過日本的國情稍微特殊一點,日本財團給世人印象不像韓國財閥那麼暗黑罷了。


根據國際上對財閥的定義,通常來說,財閥具有以下五個特質:

①:家族企業,企業資源主要掌握在彼此有血緣關係的一批人手上。

②:經營範圍廣泛,基本涵蓋了其國民的生老病死,而且員工眾多。

③:集團旗下肯定會有自己的銀行,以方便企業調動資金。(這是阿里、騰訊與日韓大集團最根本的區別)

④:企業集團內的交叉持股非常普遍,各公司之間聯繫非常緊密。

⑤:財閥與政府關係一定非常好,經常會獲准經營政府特許的行業。而財閥也會通過政治獻金或助選、直接參選等方式,直接或者間接的介入政治。對本國的政治有很大的影響力。

以上列舉的五點,韓國財閥全具備。就拿三星來說,一年營收佔韓國GDP兩成左右,旗下八十多家子公司,打個噴嚏,韓國都要震動,這不是玩笑話。其對政治的控制,從前些年李明博當總統時,他一個堂堂總統居然主動給李健熙鞠躬就可以看出,某幾位總統真的就只是財閥看門人而已。



至於家族企業這一點,也符合。三星最早的掌門人是李秉喆,前些年是李健熙,現在是李在鎔,永遠是李家人來幹,外人無法涉足掌門人位置,就連核心董事位置也混不到。

相比於韓國,日本的情況略有不同。

二戰後,由於美國清算戰爭責任的關係,日本財閥被美國大洗牌。原有的四大財閥:三井、三菱、住友、安田被解體。

取而代之的是現在的三井、三菱、住友、富士、三和、第一勸銀,這六大財團。

由於這些改組後的財團已經被洗牌了,所以現如今日本的財閥,已經完全脫離了家族式的控制,集團內部不存在上下級支配關係。

簡而言之就是:韓國財閥像洗牌之前的日本財閥,保守封閉、集中化。而日本財團洗牌後,變得開放扁平、去中心化。

由於韓國財閥保守且集中的特點,所以很容易滋生腐敗,遭受世人非議。最後這些負面影響又會牽連到財閥頭上,尤其是財閥的掌門人頭上。而日本由於去中心化,旗下企業大多是公眾公司,信息比較透明,減少了暗箱操作的空間。現在的日本財團更像是一個合作平臺,起的是一個協調的作用,很多時候會讓人忽視財團的存在。

比如豐田,東芝,三井物產,東麗等大型企業都隸屬於三井財團,但往往大家會忽視三井財團的存在。


另外還有一點。日本因為是戰敗國,它的政治和經濟受美國的全盤操控。無論是自民黨這個萬年執政黨,還是六大財團,其實他們的頂頭上司都是美國人。二僕侍一主,都看主人臉色行事,政府和財團這兩個僕從往往鬥爭並沒有那麼激烈。

但韓國就不一樣了。韓國不是戰敗國,美國的對韓國的控制,不如日本那麼露骨。韓國的財閥是美國的傀儡,但韓國政府不是,至少名義上不是。

所以我們經常就能看到,韓國政府有時候和財閥穿一條褲子,有時候又互掐。

比如盧武炫在位的時候,政府和財閥之間就掐的很厲害,結果李明博一上臺,立馬就變成了財閥看門人。現在文在寅在位,繼續跟幾大財閥掐。

可財閥背後有美國人撐腰,代表美國在韓國的利益,所以無論是盧武炫還是文在寅,實際上都是在以卵擊石。


不過,雖說日本財團與韓國財閥有區別,但論對政治的控制,日本財團也是不遑多讓。

日本政壇雖不像韓國那麼詭異(總統全部沒好下場),但首相走馬燈似地換人,也是日本的特色。而首相之所以會頻繁換人,其中之一的原因,就是因為有財團在幕後操控。

比如1955年,鳩山內閣的倒臺,就是因為三井財團旗下的東芝公司搞得鬼。

所以,實際上日本也是無論誰當首相,在政策制定的時候,也一定都要先詢問六大財團掌舵人的意見,不可能繞過財團。財團也不可能完全不干涉政治。


總的來說。財團操控政治,這是必然的。日本財團和韓國財閥本質上是一丘之貉。如果一定要說日本人的“吃相”比韓國人好,也只能說,這是因為日韓現實情況不同導致的。

在日本,政客和財團都是美國的傀儡,財團和政府利益衝突往往並不大。即便有什麼不可調和的事,美國也會出現協調解決。畢竟手心手背都是肉。美國不會讓日本逃出自己手掌心。

在韓國,財閥是美國傀儡,政府不是。當政府和財閥鬥爭時,往往並不是政閥之爭,而是韓美暗中角力。可美國這條大腿,韓國哪裡擰得動?所以韓國政府與財閥的鬥爭,往往都是以政府戰敗收場。而當政府與財閥合作時,財閥就更長臉了。政府需要通過財閥討好美國,並且政府也需要財閥資源。這就導致政府要討好財閥,被財閥操控。


Mer86


最近韓國很鬧心,娛樂圈明星雪梨自殺,總統文在寅的法務改革大將曹國主動辭職包括之前的勝利事件,總之鬧得沸沸揚揚,也把韓國國家背後的財閥勢力推到了風口浪尖上。因為這幾件事與財閥勢力有著割不斷屢不清的厲害關係,細事咱們不表,大家有興趣的可以去查查看。

咱們就針對問題談一下韓國的財閥政治,韓國的政治體系很特殊,特殊體現在總統的權利還沒有財閥的權利大,韓國有五大財閥集團,三星集團、SK集團,現代汽車、樂天集團和LG集團,這些都是耳熟能詳的品牌,我們都或多或少的消費過這些集團旗下的產品,這些財閥集團在世界上都有著很大的影響力,更別說在韓國國內了,可以說只要你是韓國人,你就避不開這四大財閥集團的勢力控制範圍,韓國整個國家的經濟命脈都把握在這四大財閥手中,韓國的好幾任總統都是財閥們推到前臺的派系代表。

那麼為何韓國的這些財閥集團如此猖狂呢?這就要從韓國的歷史上說起了。朝鮮戰爭後,在美國的扶持下,朴正熙奪取了政權,也就是之前韓國女總統朴槿惠的父親,也正是在他的思想主導下,為了振興韓國經濟,推出政策大力扶持民間企業,用官商結合形容我覺得很貼切,三星集團正是在這個時候發家的,計劃從當時來看,很成功,韓國在幾大企業的發展下,經濟得以迅猛突進,創造了稱為“漢江奇蹟”的經濟發展案例,韓國也因此一舉躍身為發達國家,成為了亞洲四小龍之一。

所謂成也財閥,敗也財閥,這些財閥集團確實對韓國的經濟有著巨大的推動作用,但後果就是財閥勢力過於龐大,到現在,甚至控制了韓國的司法體系,財閥集團還都是繼承製,跑不出家族那個圈,出現了很多富二代、富三代,幾大財閥勢力相互還都挺團結,動其一就是撼動所有財閥的勢力,所以在韓國,財閥集團真的可以橫著走,權利堪比古代的皇帝。所謂娛樂圈,那就是人家後院的戲臺子,也就不難解釋為什麼韓國娛樂圈總是出現在我們看來不可理解的事件,總統也無可奈何,牽一髮而動全身,造成如此局面,當年那位朴正熙總統估計看了也只能苦笑。

從日本近代的發展歷史來看,財閥集團就沒那麼好運了,雖然日本也有幾大壟斷財閥,它們同樣在日本經濟中佔著重要的位置,但是他們很多是戰前就存在的,而且也不是家族繼承製,軍方對於財閥的發展也在控制壓制,新舊財閥組織交替合併,財閥集團對於日本政權來說,只是工具而已,真正的權利還牢牢握在政黨手中,所以日本是不會被財閥集團控制的。


新話社


下面一些朋友的回答各有道理,但個人認為關鍵的一點沒人點到。

日本古代社會很大程度上借鑑了中國體制,但唯一沒有借鑑的,就是對打破門閥和社會階層界限最有力的科舉制度,從大化時代開始的等級制非但未弱化,反倒隨著江戶時代的兵農分離,將底層最後一點點上進的階梯也封閉了。明治維新雖然引入了新體制,但在打破社會階層方面卻相當有限,只是通過設立一個“新華”的階層,將一批新貴塞入特權等級,同時通過取消武士等級,讓底層武士繼續“下沉”,而士農工商的分離,和特權的固化卻根深蒂固。

這就造成了一個很現實的問題,即在日本,政治門閥大多出自華族和新華族,這些人要麼是古代皇族、朝臣、大名和上層武士家族,要麼是明治以來的勳臣新貴家族,他們中大多數不屑涉足商界(歷史上就很另類的外樣大名島津家搞出個島津丸紅株式會社算是個例外,武田旁支有賣醬油的,織田家寧可去滑冰也不屑從商),相反,商界巨頭要麼白手起家,要麼源自江戶時代的商人家族,它們有錢、在商界可以呼風喚雨,但對政治的影響極為有限。

簡單說,日本其實是“門閥政治”,而不是“財閥政治”,商人有錢,在經濟領域有影響力,但在經濟以外的影響力並沒有那麼大。

而韓國則不同。

歷史上韓國同樣是借鑑中國體制、卻偏偏沒有借鑑科舉制度,反倒強化等級階層的社會,其兩班體制也好,對各階層“互聯互通”的嚴格限制也好,都較古代日本有過之無不及。

但近代韓國卻先後經歷日本殖民統治和美國實際上的軍事管制,其原有的特權階層乃至整個等級框架,都在這兩次“輸入性打擊”下土崩瓦解,戰後是仰賴一種獨特的買辦體制重構了社會,在這種體制下,充當外國資本和國內產業、社會橋樑的財閥,就自然成為新體制的核心和關鍵,“財閥共和國”也就應運而生了。

舉箇中國的例子吧:第二次鴉片戰爭時英法聯軍曾佔領廣州,並在廣州內外建立了一個傀儡政權“聯軍委員會”,在這個傀儡政權裡,發揮關鍵作用的中國人並非掛著兩廣總督職銜的正牌官僚柏貴,而是脫胎十三行的昔日買辦、大班們——因為這個傀儡政權是要靠著洋人的,而和洋人打交道最多的,正是這些買辦、大班。


李厚何


從網上看的,盧武鉉看到了財閥對韓國經濟的危害,就眼嚴厲打擊了sk集團,然後其他財團害怕了,扶持了李明博上臺,李在三星幹過三十年!李在財閥的支持下向盧武鉉復仇,清查了很久發現盧武鉉真兩袖清風,就查他的親人,果然發現他的至親有受賄,於是媒體(也被財閥控制)大肆宣揚,盧武鉉被逼自殺!而今天的文在寅是盧武鉉的小弟,現在在查李明博復仇,起訴書有兩百多頁(朴槿惠才102頁)。

韓國總統下場慘喲!對財閥動手,被財閥弄死;跟財閥同流合汙,在民眾憤怒時拿出來做替罪羔羊!結論就是跟著美國混有湯喝,完全無視日韓本身的努力,美國扶持過的阿斗還少麼?近百年來,所崛起的經濟工業發達的國家,除了韓國新家坡,還有誰?法德英意美日本來就是老牌工業經濟強國……至於那些賣資源的“發達國家”,發財和制度根本無關……照抄美國製度的國家多了去了,有幾個發達了?

個人覺得, 韓國總統可以跟別的國家合作發展 ,引進別的國家知名企業進入韓國投資 ,然後韓國政府部門可以大力度的幫忙 ,然後前提簽訂協議 協議可以這樣子寫 。這產業在韓國發展起來以後, 10年後或者二十年後 ,政府有資格入股百分之50的控股權利 ,慢慢排擠國內財閥對全國經濟的控制 ,但前提得引進實力強的企業。韓國的財閥是家族式大集團,而日本的財閥是同學會或同業會。還有就是:日本家族式大公司的大股東們,他們擁有大量股份,法律規定他們不能大量為自個撈錢,只能拿法制限定的年薪、津貼、用成績得獎金、榮譽和職位。還是為日本國打工的、處於高級階層人群的高級職員而已。

主要是韓國軍隊的戰時指揮權在美國手裡,韓國的財閥背後是美國人控制,麼得辦法,韓國的總統要麼直接就是財閥的代言人,例如李明博,朴槿惠,要麼就是像盧武鉉和文在寅這種想改變現狀的人,動了財閥的利益,就是要和美國抗衡了,可惜終不會成功,最終被財閥給滅了。或許以後會有改變的一天,這個以後不知道要多以後了。

韓國資本主義起步比較晚,現在大部分才傳到二代三代手裡。日本的大企業基本上明治維新就成立了,股權早就稀釋了,有的創始人後代早就失去對公司的控制了,就掛的名而已。日韓財閥裡都有美國等西方大國資本,並由美國控制,就是經濟殖民,想什麼時候剪羊毛了,毫不留情剪個溜光,長好再剪,很難擺脫美國控制。三星就是個榜樣,這就是美國打壓華為不打壓三星的原因。中國如果開放一些核心產業,利馬被外資佔領。別以為只限中國人投資就沒有外資!還有開放了不代表民眾得利,看看中國現在的差不多壟斷的私企吧!他們的臉比國企還黑!


歷史深度揭秘


韓國被三星、現代、LG、Sk四大財閥所掌控。

在韓國GDP中,四大財閥佔據了百分之八十。

國計民生都被他們掌控。

沒有財閥們的首肯,總統難以施政。

盧泰愚上任後,深感財閥牽制太盛。

於是出手治理。

將一財閥送入獄中。

盧泰愚下臺後。

李明博接任,立刻釋放了該財閥。

隨後財閥們聯手反擊。

以貪汙之名加罪於盧泰愚。

盧泰愚被逼無奈,跳崖自殺。

足見財閥的霸道與兇悍。

日本分工明確。

首相基本上由政壇豪門包辦。

很少有平民任首相。

政壇與財閥有著微妙的平衡。

政治家忙於政事。

財閥們忙於經商。

各司其職,各守一灘,默認門道,相向而行,極少衝撞。

故,韓日各行其道。

#凌遠長著#


愛之育之


日本的財團起源很早,二戰之前就有的,一直秉持著傳承,互相支持,日本政治人物也是很早的,也是傳承的,比如安倍的外公,小泉的兒子等等,政治世家之間也會聯姻入贅之類的。其實與制度什麼的都沒有關係,和美國一樣,都是一批人控制整個國家政治經濟。文化形式上有所不同,另外日本企業之間更團結,相互支持多過於競爭。因為越戰,美國日本向韓國轉移了一些製造業,韓國政府靠全國之力扶持了一些企業,97之前這批企業還比較封閉,但金融危機美國迫使韓國開放金融,美國資本佔據了韓國企業大部分股份,韓國相對日本來說對美國更容易掌握,韓國政商勾結太嚴重,韓國前二十大財團佔了GDP的百分之八十,財團控制了全國的電臺媒體,控制整個輿論。如明星賣身的公司都有韓國財團控制,所以雪莉事件在韓國太正常,勝利作為中間人無罪釋放也很正常,財團人員被特赦就是搞定總統後很簡單的操作。這個對我們來說不重要,真正重要的是希望控制日本,韓國來牽制中國,本來中國和日本能簽署貨幣互換協議的,但受美國影響當時日本財政大臣自殺,首相下臺,因為美國讓反對派挑起釣魚島事端使中日交惡,挑起獨島事端讓韓日衝突,北方四島讓日俄不能簽訂和平條約。反正一個不和睦的東亞最符合美國利益,美國三大王牌,美軍,美元,美債相互循環,缺一不可。所以美國不會允許別人不使用美元結算,如伊拉克,利比亞宣佈不用美元結算石油,立馬就收到打擊,我們搞好周邊關係也是為了能擺脫美元霸權體系,但美國頻繁在南海挑起東盟和中國矛盾,南亞挑起中國和印度矛盾,最主要目的就是不希望亞洲出現一個替代美元的貨幣或者大家都用本幣結算,這樣美元霸權崩潰,美債無人購買,美軍就無法維持,金融危機也無法轉嫁他國,為了這個美國會拼死一站


點1219


這種說法不嚴謹,嚴格來說,韓國是財閥統治,而日本並不是。

為什麼這麼說,主要有四個原因。


一:韓國財閥對國家經濟的壟斷程度遠比日本要高。

我計算了一下2018年日韓前十大財閥佔各自GDP的比例,發現:韓國TOP 10[財閥](包括三星、SK、LG、浦鐵...)2018年營收總額6834億美元,佔當年GDP的42%,而日本TOP 10[財閥](包括豐田、三菱、本田、日產等)2018營收總額9745億美元,佔當年GDP的19.6%。

這說明,日本[財閥]對國民經濟的壟斷程度要比韓國[財閥]小得多,在TOP 10 日本財閥中,連大名鼎鼎的索尼、松下都不在其列,更嚴格的來說,日本TOP 10的不少公司也算不上財閥,因為他們並不是三菱、住友等傳統財閥的子公司。


二:韓國是財閥一家獨大,日本是財閥、徵閥二龍同治

由於韓國的起源李承晚政權為美國憑空扶持,沒有自己的班底,這導致韓國官僚集團一直很弱小,在與財閥的抗衡中,敗多勝少;官僚集團稍微悖逆韓國財閥或者背後主人美國的意願,就會被抓住小辮子下獄和判刑,盧武鉉、朴槿惠就是明證,以至於韓國總統成為全球最具風險的職業。

試想但凡韓國官僚集團有點實力,都不會讓自己的歷屆最高長官或死或刑,因為保護最高長官的穩定,對於維護官僚集團的利益,有重大意義,但由於先天弱小以及韓國財閥羽翼豐滿、美國勢力背後操控,韓國官僚集團一直處於奴僕狀態,無法真正翻身做主人。

而日本,在明治維新後,一直是財閥、官閥、軍閥三隻力量博弈,軍閥一度佔據上風,將財閥和官閥踏在腳下,在1930日本軍國主義時代,刺殺內閣首相和財政大臣的新聞不絕於耳。

但二戰後,日本軍閥被美國強力打壓:死的死,判的判,轉行的轉行,逐漸式微了;但官閥和財閥一直並沒有遭到清算,反而成為日本戰後崛起的兩股最重要的推動力量。

日本在戰後施行的是國家計劃下的自由市場經濟,即官閥制定國民經濟的戰略發展方向,通過控制主要銀行的資金流向,讓經濟朝著政府預定的方向發展,而財閥作為銀行資金的主要承接者,實際執行了官閥的經濟戰略。

日本官閥和財閥之間,通過聯姻、協商以及各種同學會、軍友會,維持了巧妙的平衡,政治家的兒子還是政治家,資本家的兒子還是資本家,井水不犯河水,二龍共水。

所以日本並不是財閥一方說了算。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祖父安倍寬組建日本進步黨;外祖父岸信介,1957-1960年任內閣總理大臣;父親安倍晉太郎,曾任中曾根康弘內閣外務大臣;岳父松崎昭雄,日本財界的重量級人物。


三:韓國財閥的背後提線人是美國,日本卻獨立的多。

韓國由於在1960年代之後經濟才開始發展,之前毫無工業基礎和資本的積累,因此技術、資本早期全都來源於美國和日本扶持,而在1997-1998亞洲金融危機中,韓國企業和銀行又被歐美資本趁機抄底,相當一大部分的經濟發展成果,被華爾街資本竊取。

以三星電子為例,其優先股股票,89%被外國資本持有;普通股股票,56%被外國資本掌控;也就是說,三星電子的大部分利潤被外國資本吸收了,韓國前八大銀行,七家的第一大股東是外國資本;而所謂的外國資本,其實絕大部分是美國華爾街資本。

所以韓國財閥統治南朝鮮的背後,美國是有實權的太上皇。

而日本,由於而二戰前已經積累了雄厚的工業基礎和資本,是所謂的戰前六大工業國之一,戰後崛起時代,對歐美資本和技術的依賴並沒有韓國那麼嚴重,在經濟主權方面,要獨立的多。

例如,日本第一大企業豐田,1935年就生產出第一輛汽車;而在前十大的股東中,8個是日本土著企業,只有2個是美國資本,且都位於第五名之後。

四:韓國財閥和日本財閥的統治模式不同

韓國財閥給人獨裁、冷血的印象,在於韓國財閥掌握了絕大部分社會資源,企業管理施行的是一種封建+資本的雜糅管理模式,他們把對儒家忠誠文化的片面理解運用到企業管理中,強調下級對上級的絕對尊敬和服從,上級對下級卻沒有相應的愛護,只有指使和訓斥,下級對上級沒有尊重,只有忍耐和腹誹。

這就導致韓國的財閥和企業,對待員工更加苛刻,財閥認為它賦予你工作,你需要無限的回報。這種回報甚至以傷害員工的生命和尊嚴為前提都在所不提。

韓國的藝人制度,三星中國公司跪求經銷商都是這種企業文化的表現。

而日本企業搞的是集體主義,也強調忠誠,等級分明,但這種等級和忠誠,以上愛下尊為交換條件,即上級愛護下級,下級才會尊重上級,這給企業文化帶上了一層溫情的面紗,雖然內核依然是資本剝削,但減少了財閥壟斷資源帶來的民眾不適感。


最後總結一下:韓國財閥統治國家,是事實,也是表象,因為背後的提線主人是美國;日本的財閥是和官閥共同統治國家,而經濟的大戰略發展方向,官閥有更多控制權。


第十經濟觀察室


韓國不是財閥控制。如果韓國是財閥控制,不會有遺產稅,遺產稅主要針對富人,越是大財閥稅率越高,大財閥是遺產稅的主要“主要受害人”。如果是財閥控制,即使有遺產稅,也只是象徵性地收一點。香港、大陸都沒有遺產稅,臺灣雖有遺產稅,但是稅率只有10%。世界上還有幾十個國家沒有遺產稅。據不完全統計,以亞太地區為例,自1979年以來,澳大利亞、印度、新西蘭、中國澳門、中國香港、新加坡等地已先後廢除了遺產稅,為的是吸引更多外來投資和財富。

韓國不僅有遺產稅,而且稅率比大多數國家高。韓國遺產稅稅率高達50%,而且如果受益者成為財閥最大股東,稅率更升至65%,韓國遺產稅是消滅大財閥的致命武器。CEO Score數據顯示,韓國前25大公司的繼承人共需繳交210億美元的遺產稅。LG集團接班人具光謨(Koo Kwang-mo),遺產稅打破該國紀錄。他和姐姐必須在五年間交出9,215億韓圜。

如果韓國是財閥控制,革財閥命的遺產稅不可能存在。


尋找歷史的truth


日本有很多財團,財富不是集中在一個人手裡,而是一群人手裡,這就非常好,所以日本的貧富差距不是很大,日本人民生活比較富足。至於日本為什麼沒有被財閥控制,我只想說,想把政治與經濟分家是不可能的,政治或多或少都會受到財閥的控制,只不過日本政治受財閥的控制遠比韓國小而已。說實話,韓國就是個奇葩,不是政治控制財閥,而是財閥控制政治,你縱觀全世界,有哪個國家像韓國一樣,總統一定沒有好下場的?一旦總統的政策損害了財閥的利益,財閥就考慮換總統了,總統想反抗?不存在的,你看歷代韓國總統下場就知道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