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嘉不死便無三國,他到底有多恐怖?

愛說歷史的紫氣東來


三國是人才輩出的時代,驍勇善戰張飛關羽不在話下,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諸葛亮,更是為後人稱讚。今天要介紹的這位,同樣是一位料事如神才高八斗的謀士——郭嘉。郭嘉(170年-207年),字奉孝,潁川陽翟(今河南禹州)人。東漢末年曹操帳下著名謀士。郭嘉原為袁紹部下,後轉投曹操,為曹操統一中國北方立下了功勳,官至軍師祭酒,封洧陽亭侯。在曹操征伐烏丸時病逝,年僅三十八歲。諡曰貞侯。史書上稱他“才策謀略,世之奇士”。曹操稱讚他見識過人,是自己的“奇佐”。



郭嘉跟隨曹操11年,與荀彧一樣,郭嘉最先投靠的是袁紹,同樣認為袁紹不足成大事,後來離開袁紹閒賦在家,在曹操早年的謀士戲志才去世後,經荀彧推薦給曹操,與曹操相見交談後,彼此相見恨晚。兩人一番交談之後,郭嘉說:這就是我要找的主人啊!曹操說:讓我成就天下大事的,就是他了!這叫什麼?這叫知已相遇,志同道合,英雄所見略同。

郭嘉目光如炬,慧眼識人,他曾建議曹操“軟禁”劉備,因為當時劉備雖依附於曹操,但郭嘉卻看出劉備仁德而智慧,手下又擁有勇冠三軍的關羽、張飛等虎將,不會久居人下,曹操雖然也認為劉備是個英雄,但卻認為軟禁劉備不太仁厚,結果後來劉備脫離曹操後,三顧茅廬,請得諸葛出山,三把火為劉備燒出了新天地,當曹操在赤壁被孫劉聯軍圍追堵截,走投無路時,曾哀嘆如果奉孝尚在,焉有赤壁之事?而郭嘉英才不壽,在諸葛亮出山之前已經病逝。 曹操在攻打官渡時,非常忌憚身在江東的孫策。郭嘉卻因為孫策為人過於放蕩,常常單人獨騎外出,等於將自己置身於險地,給出了孫策必遭刺客而亡的論斷,而孫策也果真在一次狩獵中被仇敵許貢的食客所暗殺身亡。


曹操作為一代梟雄,雖然表面上廣納人才,善於接納各種意見,但是其是一個非常孤傲的人。所做的廣納人才只是為了擴充自己的實力,接納意見也是為了讓世人稱讚自己,從而讓更多的人才來投奔自己。在曹操的內心中,對於那些人才謀士的意見實際上很少認可,所接納的意見也只是一些無關緊要的事情上,真正的大事從來都是自己做主,最多參考一下各位謀士的意見。如此一來就凸顯了郭嘉的重要性,因為一個人專橫獨斷,哪怕所做的決定都非常的英明,那也有失足的時候。曹操能夠聽取郭嘉的意見,便會在做事前仔細的思考自己的決策可不可行,這無疑是給曹操的決策上了一層保險。

“郭嘉不死便無三國”此話主要是需要將赤壁之戰,曹操的赤壁之戰可以說是三國時期的決定性戰役。這一戰的失敗,讓孫權和劉備在長江以南有了生存的餘地,讓他們的勢力得以有了發展的空間。這一戰的失敗是三國鼎立的主要原因。而在赤壁之戰的時候,郭嘉已經死了。之所以說“郭嘉不死便無三國”,就是指如果郭嘉沒有死去的話,那麼曹操在赤壁之戰之前一定會聽取郭嘉的意見,從而進行一個更加仔細、更加完善的決策想法,這場赤壁之戰也不會失敗了,赤壁之戰不失敗,也就沒有了三國鼎立的情況。


士為知己者死,郭嘉雖然早早掛了,但他建議曹操多多招募重用青、冀、幽、並四州名士,收附民心,徹底鞏固控制抵禦。曹操採納了他的意見,甚至重用了曾經詆譭過自己的陳琳,果然有千金市骨之效。 死了郭嘉一個,一大批賢士接踵而來,而不像蜀國那樣後繼無人,這才是郭嘉最恐怖的地方。雖然曹操失去郭嘉,以至三國鼎力,但最後魏國還是一統天下,郭嘉打下的底子功不可沒!郭嘉生前一定不會想到,他死後不光他的主公曹操唸叨他,更有許多人將他提高到比諸葛亮更高的地位,甚至認為他會幫曹操統一三國。


大老二爺


郭嘉,字奉孝,潁川陽翟人,他輔佐曹操白手起家,逐步掃滅北方諸侯,奠定曹魏基礎。有人說:“郭嘉不死,孔明不出”,還有人說:“郭嘉不死,便無三國”。那麼,郭嘉到底有多厲害、多恐怖?難道他能幫助曹操統一三國嗎?

郭嘉是三國時期的奇才,而這個奇才主要顯示在郭嘉的腦回路上。

我們拿一個經典案例來進行分析,那就是著名的官渡之戰。在曹操完全掌控河北之後,面臨兩個情況,第一點就是直回許昌大本營,第二點就是繼續追擊將敵軍全部剿滅。而在這個時候,曹操的四大謀臣分別表示了自己的意見和看法,這其中有三位謀臣都表明曹操必須立刻回到許昌,否則整個曹魏政權將會有很大的危險,只有一個人表示反對他就是郭嘉,郭嘉認為既然已經掌控了河北,就一定要把事情做絕,不能夠給任何敵人以喘息時間,並且他建議曹操此刻必須立刻率領自己的全部軍隊前往內蒙的烏桓地區,並且在烏桓地區徹底擊潰袁氏家族。就在這樣的一個環境之下,曹操聽取了郭嘉的意見,徹底剿滅袁氏集團,鞏固了自己的大後方,平定了多年的隱患。

後來赤壁之戰戰敗,曹操說,如果郭嘉還活著的話, 斷然不會讓自己有這樣損失慘重的失敗,說明了郭嘉在曹操心中的地位。同時這話也是說給帳下謀士聽的!曹操此舉是在讓自己帳下謀士羞愧,埋怨沒人勸自己不要渡長江。

郭嘉獻計有一個特點,對敵人內部洞若觀火。孫劉聯盟的內部矛盾定然逃不過郭嘉的眼睛。基本上是能夠給曹操點明孫權和劉備面和心不和的本質,並以此為根據告訴曹操,只要放任一段時間,孫劉火拼可能極大。後來的歷史,已經證明了孫劉聯盟只要沒有共同的外敵,必然瓦解。

往往是在曹操陷入左右為難,並且無法看到未來發展前景的時候,郭嘉才會提出個人的建議,並且在絕大多數情況下,這些個人建議全都會被曹操所採納。而且郭嘉的腦回路非常奇特,他所提出的意見和建議,很多情況之下是被所有謀臣和謀士所反對的。

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數人的手中,郭嘉用實際行動表明了這句話有一定的理論實際操作性。

綜上。


一起聊歷史


郭嘉(170年-207年),東征烏桓途中病逝,年僅37歲!這一年諸葛亮出山,有人說“郭嘉不死,臥龍不出”。可見郭嘉對當時的影響!郭嘉,字奉孝,潁川陽翟(今河南禹州)人,曹操帳下謀士,官至軍師祭酒,封洧陽亭侯。史書上稱他“才策謀略,世之奇士”。

郭嘉早期投奔袁紹,後轉投曹操!良臣擇主而事,初投袁紹時對袁紹謀臣郭圖說:袁公只想要仿效周公的禮賢下士,卻不知道使用人才的道理。思慮多端而缺乏要領,喜歡謀劃而沒有決斷,想和他共同拯救國家危難,建立稱王稱霸的大業,實在很難啊!”於是從此離開了袁紹。此後,郭嘉過了六年隱居生活。



建安元年(196年)曹操頗為器重的一位謀臣去世,曹操傷心之餘,託荀彧為自己推薦一位賢才!郭嘉荀彧私交甚好,於是將郭嘉推薦給了曹操!曹操召見郭嘉,共論天下大事,討論完後,曹操說:“能幫助我成就大業的人,就是他了!”郭嘉離開營帳後,也大喜過望地說:“這才是我真正的主人啊!”


從此,郭嘉便當上了曹操參謀軍事之官—軍師祭酒,為曹操的四方征戰出謀獻策,忠心效力。且為曹操統一北方做出了極大貢獻。曹操稱讚他見識過人,是自己的“奇佐”。

謀略,當時各路諸侯割據一隅,勢複雜。在這種情況下,郭嘉對一個個敵手心理狀態的準確判斷,是曹操常勝的關鍵。

對戰袁紹時曹操明顯底氣不足,此時郭嘉提出:“公有十勝,紹有十敗。”不但振作了曹軍將士的鬥志,更助曹操擬定了遠期和近期的作戰目標。官渡之戰,袁紹戰敗自殺!兩個兒子節節敗退,曹軍諸將都想乘勝攻破二袁,可就在此時,先前力主北進的郭嘉卻力排眾議,獨進奇策,建議退兵。他為曹操分析了袁氏兩兄弟之間的矛盾,說:“袁譚、袁尚素來互不相服,又有郭圖、逢紀這樣的謀臣在當中攙和,必然要反目。不如先南征劉表,靜待其變,變成而後擊之,一舉可定也。”後來曹操果然以極小的代價輕鬆擊破二袁!

建安三年,劉備敗於呂布,依附曹操。程煜建議曹操殺劉備!曹操又問郭嘉;郭嘉提出,劉備此時具有很大的影響力,代表賢能,殺劉備,以後能人異士只會對主公望而生畏!建議軟禁劉備,而曹操並沒有採納此條計謀。想以個人魅力讓劉備心服於自己!以致後來養虎為患!

曹操出兵攻打虎踞徐州的呂布。曹軍先破彭城,再敗呂布,最後圍困下邳。呂布堅守不出。戰役持續了大半年,曹操見士兵疲憊,準備放棄。這時,郭嘉卻看出了勝機。他以項羽為例勸諫曹操,提出“有勇無謀者若氣衰力竭之時,便不久於敗亡”!曹操依計而行,最後擒殺呂布。

郭嘉神機妙算的一面。官渡之戰時一條不好的消息傳到曹營!江東孫策準備偷襲許都,許都是曹操的大本營,此時的曹操騰不出手來對抗孫策。以致曹操帳營之中極為恐慌,有不少人勾結袁紹,為自己留後路。在此關鍵時刻郭嘉推測出:“孫策剛吞併了江東,所誅殺的都是些英雄豪傑,他是能讓人效死力之人。但是孫策這個人輕率而不善於防備,雖然他擁有百萬之眾,卻和他一個人來到中原沒什麼兩樣。如果有刺客伏擊,那他就不過是一人之敵罷了。在我看來,孫策必定要死於刺客之手。”孫策到了江邊,尚未渡江,果然被仇敵許貢的門客所殺。

 後來赤壁之戰戰敗,曹操說,如果郭嘉還活著的話, 斷然不會讓自己有這樣損失慘重的失敗,說明了郭嘉在曹操心中的地位。同時這話也是說給帳下謀士聽的!曹操此舉是在讓自己帳下謀士羞愧,埋怨沒人勸自己不要渡長江。

郭嘉獻計有一個特點,對敵人內部洞若觀火。孫劉聯盟的內部矛盾定然逃不過郭嘉的眼睛。基本上是能夠給曹操點明孫權和劉備面和心不和的本質,並以此為根據告訴曹操,只要放任一段時間,孫劉火拼可能極大。後來的歷史,已經證明了孫劉聯盟只要沒有共同的外敵,必然瓦解。

綜合以上,郭嘉助曹操一統天下的可能性還是很大的!


九一王先生


謀士郭嘉。

1、郭嘉是誰?

郭嘉不死,臥龍不出。什麼意思?就是如果郭嘉不死的話,臥龍根本出不了江湖,臥龍不出,江湖上也就不會有諸葛亮的一系列神奇傳說了,因為郭嘉的謀略太厲害,壓著臥龍,所以臥龍一直憋屈的待在家裡,由此可見,郭嘉是多麼強大!

不囉嗦,來簡要了解一下郭嘉。郭嘉,河南禹州人,曹操身邊著名的參謀長,善謀略,可以英年早逝,年僅38歲。早年投奔袁紹,無奈話不投機,無奈回家蝸居,後經老鄉荀彧推薦,來到曹操身邊,大展宏圖,成就美名。再來說一下他的老鄉荀彧,荀彧,河南許昌人,東漢末年政治家、戰略家,曹操統一北方的首席謀臣和功臣,他可是個厲害角色,只可惜僅僅活了50歲。


2、郭嘉的厲害。

說到郭嘉的厲害,不得不提呂布,呂布大家都知道,是個厲害角色,要不人們常說馬中赤兔人中呂布,可這個大英雄偏偏反了曹操,讓曹操甚是頭痛,調集大軍好一個打,卻怎麼也攻不下下鄴城,郭嘉一出馬,水淹下鄴城,輕鬆滅了呂布,去了曹操的一塊心病,讓曹操好生歡喜。話說劉皇叔落魄投奔曹操,郭嘉建議曹操軟禁了劉備,以絕後患,就像蔣介石軟禁張學良一樣,可是曹操楞衝大尾巴狼,不聽勸告,放走了劉備,這就為以後三國鼎立埋下了禍根,到以後,劉備在諸葛亮的輔佐下日漸強大,曹操再想滅他已經無能為力了,再後來,諸葛亮借東風火燒赤壁,徹底澆滅了曹操一統江湖的念頭,如果當時曹操聽從了郭嘉的建議,那麼就不可能有後來的三分天下,如果郭嘉不是早早病逝,那麼也有可能幫助曹操重新崛起,只不過多費點時間罷了,所以說,郭嘉不死便無三國,還是有一定道理的。


智者說歷史


郭嘉,字奉孝,東漢末人物。原是袁紹部下,後轉投曹操,為曹操統一中國北方立下了功勳,官至軍師祭酒,封洧陽亭侯。史書上稱他才策謀略,世之奇士。而曹操稱讚他見識過人,是自己的奇佐。

“才識超群,足智多謀,出謀劃策,功績卓著。”——毛澤東

《三國志·魏書·郭嘉傳》讓毛澤東愛不釋手。新中國成立後,

他曾多次推薦高級幹部閱讀《郭嘉傳》,希望大家學習郭嘉的多謀善斷,學習曹操的善於用人,並進而提出要學會「多謀善斷」,「留有餘地」的工作方法。

“郭嘉是歷史上一位傑出的智謀之士,他的十勝論幾乎涉及了中國兵法思想的各個方面,切中要害,言簡意明,博大精深,古今罕成。”——毛澤東

郭嘉不死便無三國,那麼郭嘉到底有多恐怖?

郭嘉少年時,就很有遠見,他斷定漢室江山將會大亂。當時,袁紹被稱為“天下英雄”,有著‘四世三公’的威望,

郭嘉一眼就看出袁紹不是能成大事之人,於是,他選擇退隱。

曹操器重的謀士戲志才去世後,荀彧便向曹操推薦了郭嘉。曹操十里相映將郭嘉接入帳中,共論天下大事,二人初次會面時的討論不亞於劉備和諸葛亮的《隆中對》

郭嘉對曹操的宏偉志向瞭如指掌,曹操以天下形式向郭嘉問計,郭嘉一番明晰透徹的分析道破要害,曹操感慨道:“孤成大事者,必此人也。

曹操實力比袁紹弱,擔心無法與袁紹抗衡,郭嘉提出了著名的“十勝十敗”論。

第一是“道勝”。袁紹作為世族軍閥,禮儀繁多而雜亂,為其形式所羈;曹操“體任自然”,因時因事而制宜,道高一籌。

第二是“義勝”。曹操“奉順以率天下”,順應歷史潮流,合乎道義。

第三是“治勝”。郭嘉以政治家的眼光分析歷史和現實,認為漢末大亂是統治者“政失於寬”,而袁紹以寬濟寬,所以無以御下;曹操“糾之以猛而上下知制”,寬猛相濟的治理措施是切合時要的。

第四是“度勝”。袁紹外表寬厚而內心多猜忌,任人唯親戚子弟;曹操則“用人無疑,唯才所宜,不問遠近”,在氣度胸襟上勝過袁紹。

第五是“謀勝”。袁紹臨事無策,優柔寡斷;曹操機警果敢,“應變無窮”。

第六是“德勝”。袁紹沽名釣譽,喜受吹捧,“士之好言飾外者多歸之”;曹操以誠待士;“不為虛美”,講究實用,刑賞必諾,“與有功者無所吝”,那些忠正而有遠見的並且務實的士人“皆願為用”。

第七是“仁勝”。袁紹懷婦人之仁,見人飢餓,恤念之於表,而對於自己見不到的,則“慮所不及”。這不是政治家的胸懷。曹操對於眼前小事或有疏失,而對於天下大事則“慮之所周,無不濟也”,恩德施乎四海。

第八是“明勝”。袁紹惑於讒言,而曹操則明辨是非,“御下以道,浸潤不行”。

第九是“文勝”。袁紹是非不分,曹操對於正確的“進之以禮”,不正確的則“正之以法”。

第十是“武勝”。袁紹用兵“好為虛勢,不知兵要”,曹操則用兵如神,士卒有所恃,敵人聞而畏。

郭嘉為曹操總結“十勝”中包含了:政治措施、政策法令、組織路線及各人的思想修養、心胸氣量、性格、文韜武略等多種因素,是事業、成敗、興衰的關鍵。

劉備為呂布所破依附於曹操。謀士程昱向曹操建議殺死劉備,以絕後患。郭嘉認為劉備有英雄的名聲,殺劉備會揹負殺賢士的惡名,不過,劉備得人心,又有關羽,張飛跟隨。於是向曹操上諫:“古人有說:‘一日放縱敵人,便成數世的禍患。’宜早些建立恰當的位置。”

建議將劉備軟禁,曹操愛惜人才又看重關羽,想收服劉備為己用,反而對劉備更親近。

袁術北投袁紹,劉備藉機向曹操請求前去截擊。郭嘉恰好不在,曹操就同意劉備的請求。待郭嘉於程昱回來,得知此事後一起勸阻曹操:“放走劉備,會生變數了!”此時,劉備已走,奪取了下邳,舉兵對抗曹操,曹操悔恨不聽郭嘉之言。

曹操攻打呂布時。圍困下邳大半年,呂布堅守不出。曹操見士兵疲憊,準備放棄。此時,郭嘉看出勝機。提出“

有勇無謀者若氣衰力竭之時,便不久於敗亡”的觀點,勸曹操急攻。曹操按郭嘉計策執行,一面攻城,一面決堤水掩下邳,果然攻克了下邳,擒殺了呂布。

郭嘉預測說:“孫策剛剛吞併了江東,所誅殺的都是些英雄豪傑,他是能讓人效死力之人。但是孫策這個人輕率而不善於防備,雖然他擁有百萬之眾,卻和他一個人來到中原沒什麼兩樣。如果有刺客伏擊,那他就不過是一人之敵罷了。在我看來,孫策必定要死於刺客之手。”孫策到了江邊,尚未渡江,果然被仇敵許貢的門客所殺。或許是巧合,但也不得不佩服郭嘉神機妙算。

官渡之戰後,袁紹病逝,曹操進攻他的兩個兒子,曹軍諸將都想乘勝攻破二袁。郭嘉卻力排眾議,獨進奇策,建議退兵。

他向曹操分析了袁氏兩兄弟之間的矛盾:“袁譚、袁尚素來互不相服,又有郭圖、逢紀這樣的謀臣在當中攙和,必然要反目。不如先南征劉表,靜待其變,變成而後擊之,一舉可定也。

郭嘉建議曹操假裝向南攻擊劉表,以待其變。果然,曹軍剛回到許昌,袁軍生變的消息就已傳來。

曹操乘機回軍北上,將袁譚、袁尚各個擊破,二袁一死一逃。郭嘉提出的妙計,讓這一仗贏得既輕鬆又順利。

袁尚、袁熙逃入烏桓。曹軍諸將都認為:袁尚已如喪家之犬,關外胡人不會支援他們的。如果再做遠征,劉備必然會挑撥劉表襲擊許昌,萬一有什麼變數怎麼辦?當時,劉備依附荊州劉表數年,眾人都擔心遠征烏桓,劉備會挑撥劉表偷襲許昌。

此時,郭嘉提出不同意見:“明公你儘管放心地去遠征,留下一個空空蕩蕩的許都也無妨,我料定劉備無法給你添麻煩。不是劉備不想添,而是有人會代替您來阻止他,此人就是劉表。

郭嘉又詳細地分析了“平烏桓之役”的可行性和重大意義“胡人自恃偏遠,現在必然沒有防備,突然發動攻擊,一定能夠將他們消滅。袁紹對胡人有恩,如果袁尚還活著,他們一定幫忙,遲早是隱患。現在袁家的影響還很大,這個時候南征,如果胡人有行動,我們的後方就不安穩了。但劉表是個只知坐談的政客,他自知能力不足以駕馭劉備,所以必然會對劉備有所防備。現在雖然是虛國遠征,但一勞永逸,就再也沒有後患了。” 郭嘉的觀點一針見血,曹操聽罷茅塞頓開,立刻進兵柳城。

曹操軍到易城,郭嘉覺得推進的速度太慢,又進言道:“兵貴神速。現在潛力遠征,輜重太多,行進緩慢,被對方有所覺察必然就要做防備。不如留下輜重,輕兵速進,攻其不備。”這一戰成為了中國戰爭史上“兵貴神速、奇兵制勝”的經典戰例。

曹操假裝撤軍,暗中卻率領一支輕裝精兵,在田疇的帶領下,突然出現在烏桓的背後。烏桓首領蹋頓和袁尚、袁熙只好率軍倉促應戰。結果,蹋頓被斬,曹軍俘虜了20餘萬人

。袁尚、袁熙只好投奔了遼東的公孫康。同年秋天,遼東太守公孫康帶著袁尚的首級前來投降。

曹操按郭嘉的計策平定北方,統一整個黃河流域以北地區。在從柳城回來的途中,因水土不服,氣候惡劣,日夜急行又操勞過度,郭嘉患疾病去世。

曹操敗於赤壁之戰,嘆曰:“若奉孝在,不使孤至此!”,又曰:“哀哉奉孝!痛哉奉孝!惜哉奉孝!”故而郭嘉不死,赤壁之戰未必會輸,赤壁之戰不輸,就不可能有後來“三足鼎立”的局面。可見,郭嘉能力之強,以及曹操對他十分的依賴。

東漢末年,各路諸侯割據一隅,虎爭天下。郭嘉對各路諸侯的性格瞭然於心,對他們心理的狀態判斷準確。在郭嘉的謀劃下,為曹操打下了很深厚的基礎,讓曹操成了最強大的諸侯。對於郭嘉的軍事才能,曹操有著很高的評價。38歲的郭嘉去世,第二年諸葛亮才出山。便有一說法“郭嘉不死,臥龍不出”。

【小編寄語:我是心恬澹,喜歡我的小夥伴,關注加留言,大家一起探討歷史的真相。】


心恬澹


三國時期有兩大謀士的死亡最令人嘆息,一個是劉備失法正,一個是曹操失郭嘉。如果劉備不失法正,也許不會有夷陵之敗。如果曹操不失郭嘉,也許不會有赤壁之敗。世人皆稱,郭嘉不死,便無三國。那麼郭嘉到底有多厲害呢?

郭嘉二十歲的時候意識到天下即將大亂,這正是他大顯身手的好機會,於是他投奔了四世三公的袁紹,並且得到袁紹的重用。但是隨著郭嘉在袁紹身邊待久了,就慢慢意識到袁紹並非明主,袁紹優柔寡斷,缺乏霸主應有的氣概,恐怕難成大事。郭嘉就這樣一人獨自離開袁紹,轉而投奔了曹操。

曹操與郭嘉可謂知己,他們相見如故,郭嘉對他這位新主子十分滿意,並且說到“曹操真可謂吾主”。此後郭嘉在曹操身邊的十一年裡,不斷獻謀獻策,讓曹操統一了北方成為最大的諸侯。

曹操與袁紹官渡對峙,又恐怕身後呂布偷襲自己,為這事頭痛不已。這時候郭嘉對曹操說:“應及早滅呂布,否則日後與袁紹大戰,呂布必偷襲,袁紹性格優柔寡斷,應趁袁紹沒反應過來迅速打敗呂布,在回過頭來對付袁紹”曹操聽從了郭嘉的意見,果然一切如郭嘉所說。

袁術稱帝,曹操號令天下諸侯討伐,這時候只有劉備只有願意去討伐,郭嘉聽說後急忙勸說不可讓劉備去討伐袁術,果然不出郭嘉所料,劉備後來佔據徐州並且與曹操為敵。

曹操為了打敗二袁,問郭嘉計策,郭嘉系統的分析了當前形勢,讓曹操撤軍,二袁必定會反目。曹操後來撤軍,二袁果然反目,就這樣曹操輕易的打敗了二袁,二袁一死一傷。

只可惜郭嘉性命不長,僅僅追隨了曹操十一年,便因病去世了,郭嘉一生計策從未出錯。郭嘉要是不死,曹操很有可能早早就統一了天下,沒有三國也是有可能的。

郭嘉去世後,曹操十分痛心,親自到其靈堂前大聲痛苦,曹操視郭嘉為知己,卻不曾想郭嘉如此短壽。


三農天下185


郭嘉很恐怖嗎?沒多恐怖吧。


網絡時代,郭嘉被人捧上神壇,原因之一是三國遊戲的盛行,第二個原因大約是《三國演義》中,曹操赤壁兵敗後哭的那句:惜哉奉孝,痛哉奉孝。


好像有了郭嘉,曹操赤壁就不會落敗一樣。


曹操雖然不像劉備一樣喜歡哭,但是,也不是隻哭過郭嘉一人,他還曾哭過典韋。

曹操有特殊的愛好,喜歡和已婚婦女交朋友。


在打下宛城張繡投降後,曹操和張繡的寡居嬸子鄒氏搞到了一塊兒,張繡覺得丟人,半夜發動襲擊想殺了曹操,曹操褲子都沒來得及提,倉皇而逃,他長子曹昂,侄子曹安民,大將典韋為了孟德這次的春風一度付出了生命。


事後曹操親自設酒祭奠典韋,那一次曹操哭的很痛:


又設祭祭典韋。操親自哭而奠之,顧謂諸將曰:“吾折長子、愛侄,俱無深痛,獨號泣典韋也!”


毛宗崗認為這就是曹操得人心的地方,但是毛宗崗認為曹操親口說出來,又難免太假。


不過如果曹操不說,手下人那些武夫粗人又怎麼知道自己愛將之心呢?


曹操第二次哭典韋,在一年之後,徵袁紹時,路過淯水時他放聲大哭,手下人問他為何無緣無故哭泣,曹操說:


吾思去年於此地折了吾大將典韋,不由不哭耳!


於是再次命人設酒,祭奠典韋,手下人無不感嘆,曹操要的就是這種感嘆。


毛宗崗在這兒還不忘酸酸的說一句:鄒夫人不知如何下落,亦當一哭。


曹操祭奠典韋,無非是給手下諸將看,我對死人尚且如此念念不忘,你們只要跟著我老曹安心幹活,銀子房子娘子要啥有啥。


哭一既死之典韋,而凡未死之典韋,無不感激。此非曹操忠厚處,正是曹操奸雄處

其實這和後來哭郭嘉異曲同工之妙,哭典韋是為了激勵武將哭郭嘉是為了羞辱文臣。


一揚一抑,足見曹丞相用人手法高妙。


《三國演義》中曹操赤壁之戰大敗,從華容道敗走,率領二十七騎僥倖脫險,曹仁給曹操設酒壓驚,酒席宴間曹操忽然放聲大哭,眾人不解,問他,當時兵敗的時候他不曾哭泣,現在安全了為何大哭呢?


曹操說:


“吾哭郭奉孝耳!若奉孝在,決不使吾有此大失也!”遂捶胸大哭曰:“哀哉奉孝!痛哉奉孝!惜哉奉孝!”


這其實是在打臉眾謀士,所以,眾謀士皆默然自慚。


哭郭嘉不是《三國演義》獨創的,是記載在《三國志》郭嘉傳上的。


曹操為啥哭郭嘉呢?除了給諸位大臣看之外,還有他和郭嘉之間的君臣情義在的。


郭嘉跟了曹操十一年:


又以其通達,見丗事無所凝滯,欲以後事屬之,何意忽爾失之,悲痛傷心。


赤壁新敗,曹操大約想起郭嘉當年的建議。


郭嘉建議他要想謀天下,必須先定荊州。


郭嘉身體不好,曾和人說過,往南方去,自己必然會死,但是他生前依舊堅定的要和曹操去平定荊州。


郭嘉在曹操一眾謀士中年紀最小,曹操還想自己百年之後託孤給他,沒想到不到四十歲郭嘉就死了,曹操難免傷心,人都是有感情的,曹操其實也是一個很重情的人,哭郭嘉這點我覺得不完全像毛宗崗說的那樣,只是為了羞辱眾謀士。


郭嘉很有謀略,這點沒錯,但是說郭嘉的計謀恐怖到,郭嘉不死諸葛不出,郭嘉不死三國不立之類的,真的是過譽了。郭嘉死不死諸葛亮都會出山,只不過諸葛亮出山時正好趕山郭嘉死去,於是現代人,尤其是郭嘉的粉絲就編出來郭嘉不死諸葛不出的段子來。



其實郭嘉的影響力真的沒有那麼大。


在曹操的陣營裡,郭嘉的絕不會比荀彧更重要,荀彧和曹操的關係類似於蕭何之於劉邦,雖然從不和曹操一塊兒出征,但是卻是曹操的堅強後盾。


曹操出征是因為有荀彧坐陣後方,才讓他可以安心在前線開疆拓土。


曹操出征時,戰場上的主心骨是荀彧的侄子荀攸,軍師荀攸,自初佐臣,無徵不從,前後克敵,皆攸之謀也。


荀攸是曹操的軍中第一謀士,官渡之戰陣前主要的謀劃者是荀攸,許攸來降,勸曹操相信許攸火燒烏巢的是荀攸好賈詡,不是郭嘉,袁紹死後讓曹操乘勝追擊對袁尚袁譚各個擊破的也是荀攸。


官渡之戰前郭嘉的唯一戲份是給曹操獻上了征討袁紹的《十勝十敗論》,從理論高度幫曹操堅定了徵袁紹的信心。


不過也只是理論高度而已。


後來在實際操作整個官渡之戰中,郭嘉都是:


從破袁紹,紹死,又從討譚、尚於黎陽,連戰數克。


只是從,跟隨,具體出了啥有用的謀劃,正史上沒說,應該是沒有。即使郭嘉出過什麼謀劃也因為不太重要被忽略了。

其實,歷史上的郭嘉的本事不在出謀劃策上,他更擅長決斷。


比如有一件事有三種計劃,可以向東也可以向西,曹操面對截然相反的意見拿不定主意時,請郭嘉來,郭嘉會給他一個明確的判斷:一路向西。


比如徵呂布的時候,曹操和呂布接連打了三次,把呂布打得丟盔卸甲,只有防守之力,曹操這時候想停下來休整一下,但是郭嘉勸他要一鼓作氣拿下呂布:


昔項籍七十餘戰,未嘗敗北,一朝失勢而身死國亡者,恃勇無謀故也。今布每戰輒破,氣衰
力盡,內外失守。布之威力不及項籍,而困敗過之,若乗勝攻之,此成禽也。


曹操聽了郭嘉的建議,一鼓作氣擒住了呂布。


郭嘉另外一個著名決斷是,斷定孫策會死於小人之手。


郭嘉的判斷原理是,孫策這人得江東之地,殺了很多當地豪傑,這些人都是能得人心的人,手下有很多死忠小弟:


然策輕而無備,雖有百萬之眾,無異於獨行中原也。若刺客伏起,一人之敵耳。以吾觀之,必死於匹夫之手。


馬親王根據這段話,腦洞大開的寫了《孔雀東南飛》的故事,那個故事中作為特務頭子的郭嘉雖然未正式出場,卻是恐怖的存在。


真的恐怖。


不過那畢竟是小說,大膽假設,合理猜想而已。


對於郭嘉判斷孫策之死,裴松之認為只是巧合,他說起郭嘉這次判斷給了四個字的評語:


自非上智。


曹操手下人才太多了,論奇謀算計郭嘉不如賈詡,論掌控全局郭嘉不如荀彧,論陣前謀劃他不如荀攸,不過長於判斷這點,足以讓他在曹操陣營脫穎而出,但是說郭嘉影響了整個三國走向,甚至郭嘉不死諸葛,郭嘉不死便無三國之類的話,真是聽聽就算了。


=============


薛白袍


偉大的軍事家毛主席曾說:世上沒有先知先覺,沒有什麼前知五百年、後知五百年的劉伯溫,無非是多謀善斷,留有餘地。《三國志》裡《郭嘉傳》值得一讀。這是毛主席對2000年前鬼才能力的肯定,可見郭嘉的影響力。

郭嘉早期投奔袁紹,但認為袁紹並非明主,於是離開。196年,曹操麾下第一謀士戲志才因病去世,荀彧推薦好友郭嘉接替戲志才。曹操與郭嘉相見之後認為能幫助他成就大業的人,非郭嘉莫屬,任命郭嘉為軍師祭酒,之後十年郭嘉成為了最懂曹操的謀士。

郭嘉在曹操賬下屢獻奇謀,立功無數:

1、“十勝十敗論”,即:道勝、義勝、治勝、度勝、謀勝、德勝、仁勝、明勝、文勝、武勝。其中拍馬屁的成分較大,但也正因如此讓曹操有了戰勝袁紹的信心,也給予了所有曹軍信心,是曹操打敗袁紹的重要條件之一。

2、消滅呂劉,解後顧之憂。郭嘉勸說曹操在於袁紹開戰之前應先消滅呂布和劉備,不然兩人肯定會在曹操與袁紹開戰之時背後搞小動作。

3、預測江東小霸王之死。在曹軍和袁軍官渡對峙的時候傳來江東小霸王孫策將要趁火打劫,準備偷襲許都,導致曹軍人心惶惶。郭嘉在此緊要關頭卻斷言說:“策輕而無備,雖有百萬之眾,無異於獨行中原也。若刺客伏起,一人之敵耳。以吾觀之,必死於匹夫之手。”後來孫策果然死於許貢的門客的刺殺。

4、佯攻劉表,等二袁內亂。袁紹病逝之後,曹軍攻擊袁譚袁尚,並且連戰連捷,當時曹軍諸將認為應當一鼓作氣攻破二袁。此時最初的主戰派郭嘉確認為二袁本來就有間隙,而且手下謀臣也不能一心,如果此時攻打,二袁肯定一起抗曹。不如先假裝攻擊劉表,讓二袁內亂,消耗二袁的兵力。曹操再次採用了郭嘉的計策,果然,二袁內亂,曹操乘機將其逐個擊破,減少了損失。

5、兵貴神速,奇襲烏桓。袁尚被擊敗以後逃入烏桓,曹軍諸將認為胡人貪婪不義,不會幫助袁尚;而且烏桓偏遠,如果攻打烏桓的時候劉表乘虛而入並定會兩面受敵。郭嘉認為袁紹曾多次幫助胡人,袁尚不死終究是一個變數,而且胡人也肯定認為地處偏遠,曹軍必定不會出兵,不如此時奇襲烏桓。並且路途中郭嘉認為速度還是太慢了,勸說曹操丟棄輜重,輕兵速進,攻其不備。

然而一代鬼才卻英年早逝,終年37歲!曹操在郭嘉死後說過,本想在自己百年之後託孤給郭嘉,但沒想到郭嘉英年早逝。赤壁之戰失敗後,曹操痛哭:“若奉孝在,不使孤至此!”

現在有很多人拿郭嘉和諸葛亮作比較,我認為這是沒有意義的,自古以來文無第一,武無第二,雖然兩人都是戰亂年代最傑出的人才,但是卻不是在一個時代,不能以成功輪勝負,不好比較。但我認為郭嘉在曹軍陣營眾謀士中對人性的把控以及軍事大局觀當屬第一。


開心侃史


這個問題老梁來回答。

俺本著聽老人言,不吃虧的原則,這幾天捧著一本三國瞅。畢竟老人家都說了少不看水滸,老不看三國嗎?俺已經快老頭子了,乘著小娃娃們還叫俺叔叔的時候,回味一下三國。

這不剛瞅到郭嘉走了,回頭咱就刷到了這題目,巧了!這不答都不行啊!

說道這裡,估計有人說了:“郭嘉不死便無三國,這話是不是有點高了?”

您這說的,這話還真不高,咋說呢?決定有無三國最關鍵的一個點是赤壁之戰。當年曹操如果能在這場戰役中一舉擊敗孫劉聯軍,那麼咱大華夏的地頭上,將會少一部精彩紛呈的三國時代。

最後一統天下的必然是曹操,這一準沒跑。

江南那塊也沒啥捯飭的,少則一年,多則三年,這地也就平了,這天下穩穩的就是曹操的天下。

可結果呢?這一戰大敗,三國成型,長江南岸這塊為孫劉提供了壯大的土壤,曹操對他們也奈何不得。

那麼郭嘉這人能不能幫子曹操一舉擊敗孫劉聯軍呢?

畢竟歷史不能假設,咱只能從一些過去的細節當中去分析分析。

分析

郭嘉這人謀略當然是有的,但他有一項能力卻比謀略更加的厲害,那就是揣摩人心的能力。

話說曹操的謀士那叫個多,卻只有一個郭嘉和曹操成為了朋友。

當年曹操出行,如果郭嘉隨同,那麼二人必定同車,吃頓飯,一個大勺擱那鼎裡邊舀食吃,一個席子倆人一起坐,小心眼的曹操壓根就不嫌棄。

您換個人上去,曹操不拿大腳丫子踹你,都會拿白眼皮字瞅你,臥榻之旁豈容他人鼾睡,您以為這只是說說而已?

郭嘉擱曹操這裡就能做到這一步,偏愛那就自不必說了。

咱說人無完人,郭嘉這人不拘常理,而曹操這人乾點啥事那叫個嚴格,擱現在那叫紀律嚴密。

所以郭嘉這人時常就有人告他,太過不檢點,當年有一位紀檢官員,叫陳群的為這事大張旗鼓的跑曹操那裡告了他一狀。

而曹操作為典範把陳群這頓誇,誇完之後,郭嘉啥事沒有該幹嘛幹嘛,一點影響都沒有。

所以從這裡,咱就不難發現曹操對郭嘉的信任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一旦遇到曹操發火十匹馬都拉不回來的局面,你讓郭嘉試試,這逆耳的話估計就能聽進去。

那麼大傢伙說郭嘉不死,再無三國,這一點很重要。

那麼他的謀略如何呢?

咱剛剛不是說了嗎?郭嘉這人揣摩人心的能力比謀略更勝一籌。

咱說幾件事,大傢伙聽聽,就能明白!

當年郭嘉其實最先投靠的是袁紹,畢竟當年袁紹那舞臺是最大的。可郭嘉到了那,也就是十幾天的功夫,就給袁紹下了斷語:“這人喜歡謀劃這很好,但沒有一點決斷之能,拯救國家於危難,建立稱王稱霸的大業,這種事擱他身上,就一個字難!”

回頭郭嘉就走了,這時間點上郭嘉才二十一歲。

事後證明郭嘉說的話都應驗了。

而郭嘉這一走,擱家裡邊一呆就是六年

這不後來曹操的一個重要謀士戲志才去世了,曹操連個出謀劃策的人都沒有了,這就寫信給荀彧,讓他給自己再弄一個謀士。

說道這裡估計有人要問了:“這事為嘛要找荀彧?”

這您就不知道了吧,戲志才就是荀彧舉薦的,事實證明荀彧的眼光沒有錯,所以曹操回頭又找人家去了。

那麼經過荀彧的舉薦,曹操和郭嘉有了第一次親密接觸。倆人一交談,您還別說,郭嘉的路子挺合曹操的口味,兩人一度表示相見恨晚啊!

郭嘉找到了明主,曹操找到了好謀士,得咧,從此之後倆人算是綁到了一輛戰車上了。郭嘉做了曹操的軍事祭酒。

後來曹操打張繡,結果被人家張繡打了個稀里嘩啦,袁紹得到了信,特意給曹操去了一封信。

瞅瞅你那德性,連個張繡都打不了,還爭霸天下,要點臉好不啦。

嘚不嘚,嘚不嘚,這頓數落。

把個曹操氣的夠嗆,有心提兵要弄袁紹,但一想自己的體量和袁紹的體量,這就打算忍個肚疼,算了。

結果郭嘉就提出了著名的“十勝十敗”,說明袁紹十個必敗的理由,以及曹操十個必勝的理由。

這頓氣打的,一下子就把曹操的信心鼓舞了起來,而且曹操一幫子將士聽了也覺太有道理,一傢伙就擰成一股繩子,要弄死袁紹。

後來,咱劉皇叔到處溜達,也沒個根據地,加上又被呂布給整趴下了,這沒地可去了,這不就跑到曹操這裡做客。

瞅著劉皇叔,當時就有謀士提議要把劉皇叔給整死,郭嘉就提議這劉皇叔瞅著挺狼狽,但人家的英雄有名啊,他在窮途末路的時候找你,你一傢伙把人家乾死了,這就是殺賢士的惡名,所有人都會質疑你,將士和智者都會遠你而去。

事實確實如此,可後來郭嘉又提了一個更加險惡的主意,說這劉皇叔雖然現在落魄,但他有萬人敵的關羽和張飛輔佐,現在已經得了人心,那麼相信用不了多久就會居人之上了,不如直接軟禁起來算了。

結果後面的意見曹操沒搭理。

說道這裡,大傢伙就知道了郭嘉瞅人那可真的是很準啊!當時曹操真要是把劉皇叔給軟禁了,打這起就沒啥三國了。

後來,曹操提大兵去和呂布掰手腕,大傢伙都知道呂布這人勇到是勇,但沒智,一傢伙就把呂布給逼到了下邳。

咱說呂布不愧是勇猛,曹操擱這裡一呆就是大半年,愣是沒有拿下下邳。曹操瞅著士兵都打疲了,這就有心想要退了。

可郭嘉卻瞅出了機會:“有勇無謀者若氣衰力竭之時,敗亡就在眼前了”

郭嘉又給曹操打氣,讓他下大力氣再弄一次,於是曹操又按照郭嘉的想法,一邊攻城,一邊可就開始決堤準備水淹下邳。沒跑,呂布直接就被擒殺了。

這不後來,劉皇叔呆在曹操這裡,瞅著郭嘉的樣子,感覺這不是個善茬,就等著郭嘉不在曹操的身邊,跑到曹操眼跟前要趁著袁術投靠袁紹的時機,要去攔截。

曹操一聽用別人的手,去辦自己的事,這挺好的。

結果放跑了劉皇叔,回頭劉皇叔就把下邳給拿下,和曹操對著幹。

這事讓曹操面對郭嘉的時候,弄了個大紅臉。

再後來,曹操被袁紹和劉皇叔夾在當中間。曹操就有心先把這連腳跟子都沒有站穩的劉皇叔消滅在徐州,但他又怕袁紹趁自己不再,弄了自己的許都。

這弄了個左右為難,於是他又去諮詢郭嘉。

“這還用問!當然是直接弄劉皇叔,這人腳跟子都沒站穩當,滅他容易,三兩下的功夫。那袁紹壓根就是個優柔寡斷的人,您這弄劉皇叔的時候,他一準猶豫,當他想明白了,咱早就把劉皇叔滅的啥也不剩了。”

得咧,曹操得到了這麼一個保證,直接提兵就去幹劉皇叔,這傢伙把劉皇叔給坑的不要不要的,還沒怎麼打就跑了。

劉皇叔的老婆也丟了,兄弟關羽也讓曹操給拿了。整個戰局和郭嘉預料的一樣,袁紹壓根就沒啥反應,劉皇叔就這麼撂挑子了。

他還預演孫策雖然擁兵百萬,但他必死於刺客之手,因為他吞下遼東,所誅殺的都是英雄豪傑。

確實後來的孫策就死於刺客之手。

接著是曹操打敗袁紹,一般人在這個時候一定會繼續追擊袁紹剩下的倆兒子,而且一幫子謀士都是這麼建議的,唯獨郭嘉不贊成。

“費那勁幹嘛?咱不動他,這倆兄弟自己個就能打起來,咱要動他,他們反而會抱成一團。”

曹操表示同意,這不,曹操帶著大兵剛剛回到許昌,這倆兄弟就鬧彆扭了,曹操立馬又帶著大兵殺了回來,這倆兄弟被曹操逐個擊破,一個領了便當,一個跑的那叫個歡快。

這一仗打的輕輕鬆鬆,曹操的損失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了。

在204年曹操就將郭嘉封為洧陽亭侯。

所以說了這麼多,大家可以看出來,第一曹操很信任郭嘉,第二郭嘉對人心的揣摩很好,第三郭嘉的謀略很棒。

那麼在赤壁之戰曹操犯了好幾個錯誤,如果郭嘉在的話,他必然會指出來,其結果就是曹操必然會接受。

所以這就有人說郭嘉不死,再無三國。這話是這麼來的。但歷史就是歷史,他是不能改的。

好了,今天就寫到這裡,喜歡的朋友加個關注是,順手點個贊呦!


梁老師說歷史


我是專注歷史的莫地方,我來回答。

東漢末年,逢三國,在這個人才輩出的時期,無數英雄豪傑都在為了自己畢生的夢想而努力,這些英豪當中劉備三顧茅廬請出來的諸葛亮,出山後諸葛亮憑藉自己過硬的才能為西蜀的建立奠定基礎,並且要諸葛亮名流千古,成為無數人的典範,曾經有人一句話“郭嘉不死,諸葛不出”好多人認為郭嘉強於諸葛亮。

郭嘉曹操的第一知己,唯一懂曹操的人

郭嘉最早開始先投靠了袁紹,認為袁紹並不是可以成大事者,他就離開了袁紹賦閒在家,後經過苟彧介紹投奔曹操,給曹操視為上賓,這個時候曹操很看重郭嘉。

郭嘉在成為曹操的謀士後,很快就為曹操出謀劃策,並且在官渡之戰,提出十勝十敗論,堅定曹操抗擊袁紹之心,並穩定軍心,並且在其他戰役中鼓勵曹操,不斷為曹操出謀劃策,曹操按照郭嘉的計策不斷以最小的代價,獲得最大的利益,曹操可以統一北方,有郭嘉的功勞。

郭嘉無數次出謀劃策,都給曹操帶來不錯的結果,曹操對郭嘉是十分信任的,郭嘉的才能,郭嘉能動曹操,曹操也懂郭嘉,可以說他們是人生難得一知己,曹操對國家有評價:“難奉孝為能知孤意

郭嘉為什麼能如此瞭解曹操心思

郭嘉善於性格分析,並且喜歡冒險,不按常理出策,並所出之策,都是良策,這是因為有這樣的本事,郭嘉看袁紹,呂布都有精準的分析,從而可以保證他在合適的時候做出正確的選擇。

郭嘉對人心瞭解十分透徹,他知道劉備十分得人心,並有關羽張飛相助,不會久居曹操之下,果真劉備背叛了曹操,後來又預測了孫堅會給刺客說殺,孫堅死在了刺客手下,可以說郭嘉對人心是十分了解。

郭嘉知道曹操也懂得曹操,他可以在曹操需要他的時候,他就可以馬上為曹操想好計策,這樣一個十分懂自己一個人,自然可以獲得曹操的喜歡和熱愛。

還有最重要就是郭嘉把曹操當朋友,曹操這個級別的人,朋友必然和很少,可以說曹操十分需要一個人可以和他好好說話,這個人就是郭嘉。

郭嘉不死,諸葛不出,徐庶進曹營,不獻一計

郭嘉死去的同年,諸葛亮出山,諸葛亮是個全能型人物,郭嘉並不是個全能型人物,只能說郭嘉強於一項,而不是多項,諸葛亮會在郭嘉死後出山,主要是一個巧合的原因,才會要不少人在這句話上做工作。

徐庶是個三國十分著名的謀士,原本他投靠劉備,成為他謀士他又推薦了諸葛亮,諸葛亮才會給劉備請出山,可以說沒有徐庶的推薦,就沒有諸葛亮,徐庶是個孝子,曹操抓住他母親,逼徐庶前來投靠,無奈徐庶離開了劉備。

併到曹操軍中後由於十分感激劉備,不給曹操出一計謀,就算他已經知道火燒連環計他不違背誓言,從而曹操慘敗後大哭:“要是郭嘉郭奉孝先生在,怎能如此慘敗”可以看出郭嘉在曹操心中的地位是十分重要的。

總結

郭嘉的去世,對曹操打擊確實很大,少了一個懂他的人,只要郭嘉有在他的勸言曹操必然聽之,以那個時候曹操的勢力完全是有機會在幾年內統一天下,無奈郭嘉死了,也就沒人可以在進入曹操的心中,原本徐庶是個不錯的替代者,無奈徐庶不願給曹操效力,最終要曹操失去了統一天下的機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