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第四十回,为啥刘姥姥有机会在大观园吃喝玩乐?

扛大饼


刘姥姥二进荣国府,本意是回报贾家头年接济之恩,最好再拿回去二十两银子,否则那年冬天依然过不去。结果遇到“想不到天上缘分”,贾母正想找个积古的人说话,王熙凤也想凑趣,就留下刘姥姥游览大观园。不过,贾母留下刘姥姥并不是想找个老年人说话,没有目的的话,老太太闲极无聊也没必要和认识刘姥姥。



(第三十九回)贾母道:“我老了,都不中用了,眼也花,耳也聋,记性也没了。你们这些老亲戚,我都不记得了。亲戚们来了,我怕人笑我,我都不会,不过嚼的动的吃两口,睡一觉,闷了时和这些孙子孙女儿顽笑一回就完了。”

[一]

贾母对刘姥姥说的客气,就像闲极无聊闲话家常,但她留下刘姥姥有一个前提:刘姥姥是王夫人多年不上门的亲戚。

婆媳关系一直很微妙,想要处理好双方必然互有妥协。贾母是此中高手。年轻的时候哄的长辈团团转,年纪大了更会与儿媳妇相处。

刘姥姥虽然是王夫人八竿子打不着的“穷亲戚”,可毕竟是王家人上门。贾母对刘姥姥高看一眼,礼遇有加,是看王夫人面子,王夫人必须领情。既是婆媳相处之道,也是豪门人际关系的不宣之言。贾母向王夫人示好,王夫人一定懂。


[二]

刘姥姥是王夫人的客人,她来贾家“打抽风(打秋风)”,需要贾家接济。贾家给她帮助,她拿了钱就走。亲戚之间的来往就是这样,哪怕刘姥姥有所图的赤裸裸,也不可能因为穷就死赖在贾家白吃白喝不走。

贾母对王夫人的妹妹薛姨妈一家住在贾家不走早有微词。第二十三回借给薛宝钗过及笄之年生日撵薛家之心,薛宝钗都感觉到了。她点了一出戏叫《鲁智深醉闹五台山》,说的就是五台山和尚要撵走不懂礼貌,不守礼仪赖在“文殊院”的鲁智深。

刘姥姥登门“打抽风”,与薛家来贾家的目的相同。原文不止一次暗示薛家生意破产,来贾家图谋金玉良姻,意图攀附“打抽风”之意。贾家对此也早知道。

比方薛姨妈一来就说薛宝钗的金要找有玉的配,太过“此地无银三百两”。

比方薛宝钗住的蘅芜苑没有花树都是藤萝花草攀附山石的影射。

比方贾政对“蘅芜苑”的评价是先“无味”再“有趣”等等,都证明薛家攀附之心令贾家不快。

贾母留下王夫人的亲戚刘姥姥,刘姥姥玩两天必然要回去。这种亲戚串门才是礼。刘姥姥穷婆子都知礼,是贾母提醒薛家赖在贾家不知礼。第五十四回,贾母“掰谎”时也说“既说是世宦书香大家小姐都知礼读书,连夫人都知书识礼”,连续两个知礼,识礼,就是讽刺薛家不懂礼。

薛家对贾母的意思当然不会不懂,只是装不懂罢了。整个刘姥姥逛大观园,薛家母女最是尴尬。薛宝钗全程只说了一句话。还被妙玉用(分瓜bān)瓟斝”茶具揭开她们来贾家意有所图,攀附打秋风的意图,大煞颜面。


[三]

贾家衰落明眼人都知道。王夫人虽说处处对贾母遮掩,可贾母的智慧如何不清楚?古人注重传承礼仪,贾母既然卸任当家人,将钥匙给了王夫人,王夫人也都交出一半钥匙由王熙凤替她管家。贾母就绝不可能再隔辈分插手管家事宜。

贾母看似每天吃喝玩乐,对贾家衰败视而不见,也是有苦说不出。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贾母安心享受既是她应得的待遇,也是她必须做的表率。否则偌大年纪还对家里指手画脚,不符合当时的治家礼仪。

刘姥姥到来被贾母有意召见,说说话不过兴之所至。刺激下薛家母女也是言外之意。真正目的是给儿孙们现身说法:人穷了,就会如刘姥姥这样卑躬屈膝食“嗟来之食”。

贾母对贾家情况了然于心,苦于无法宣之于口。借邀请刘姥姥游览大观园,让贾家人看看“人穷志短”的可怕,远比给刘姥姥钱打发走有意义。

刘姥姥走时拿走一百多两银子和一堆物资,是她做“老师”应得的。虽说贾家人理解贾母苦心的不多。但像贾探春,林黛玉和薛宝钗甚至李纨都懂得其中深意。

贾探春协理大观园,林黛玉给贾家“算账”,都有积极的“开源节流”意识,能让这些“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大家闺秀们开始关注“世俗经济”,除了各自能力,贾母借刘姥姥的刺激提醒是关键。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没什么比亲自体会贫穷后,没有尊严更令人印象深刻了。薛宝钗对此体会最深,皆因她在贾家多年,人前背后说她闲话的一定不少,早没什么尊严可说。可惜,贾家没给她管家的机会。贾探春是贾母留下刘姥姥受教体会最深的。

文|君笺雅侃红楼

别忘了关注:君笺雅侃红楼,您的转发会让更多人看到更多内容,感谢赞赏。 

本文资料重点引自: 

《周汝昌校订批点本石头记》80回本 ;

《红楼梦》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1990/2018 ;

《红楼梦》程乙本·启功校订;

《红楼梦》绘全本·清·孙温 。


君笺雅侃红楼


刘姥姥为啥能在大观园吃喝玩乐,个人觉得有三方面的原因。

一是刘姥姥并非一个与贾家毫不相干的人。刘姥姥女婿的爷爷曾做过小京官,与王夫人的父亲相识。因贪慕王家权势,就连了宗。

所以刘姥姥与贾家是沾亲的。

二是刘姥姥是个有点生活趣味,懂得感恩的人。第一次到贾府得过王熙凤给的20两银子。这次是来报恩的,把自己家里种的蔬菜(第一茬)水果,给贾家送来表个心意。刚巧碰到贾家大摆螃蟹宴,投了老太太想个同年人陪的缘。而鸳鸯和王熙凤也想逗老太太开心,于是拿刘姥姥开刷[捂脸]

三是刘姥姥进大观园在整部《红楼梦》中,好像有三次。在大观园吃喝玩乐是第二次,是贾家刚刚热火烹油的鼎盛时期。

第一次是贾家上升期,第三次是贾家衰亡期。

作者的这种安排是故事需要。


一叶草73


刘姥姥是贾府兴衰的见证者,她就像一部摄像机一样,客观的记录着贾府的侯门巨富,到大厦坍塌,从刘姥姥这样一个贫困的农妇眼中,更能让读者感受到大家族的衰亡时,树倒猢狲散的凄凉。所以在曹雪芹的红楼梦中,写刘姥姥一进荣国府,二进,三进。等到刘姥姥三进荣国府的时候,贾府已经一败涂地,在这一点上87版红楼梦表现的已经非常好。

那么从格局上来讲,作者写刘姥姥二进荣国府,在大观园和贾府的太太小姐们,吃喝玩乐。就是让刘姥姥记住这些千金小姐的最美的时刻,因为在三进荣国府的时候,会看到这些太太小姐们最悲苦的时刻,这样会形成强烈的反差,让读者也能深刻的体会到悲欢离合世态炎凉。

从书中人物情感上面来讲,刘姥姥之所以能畅游大观园,主要是因为贾母的高兴。这一点上作者对贾母对老年人心理的描写,可以说达到了造物主的水平。贾母作为一个老年人,她的生活就是享福,想法开心快乐。在王熙凤生日的时候,贾母曾说“咱们大家好生乐一日”这句话的言外之意,也可以理解为,贾母想要追求的“快乐”也是很很奢侈的,很难得到的。本来以为凤姐生日的时候,可以好生乐一日,偏偏又闹出了贾琏的偷吃事情,贾母又被气的喝斥贾琏。所以史湘云才会说“可知那些老人家说得不错。说贫穷之家自为富贵之家事事趁心,告诉他说竟不能遂心,他们不肯信的;必得亲历其境,他方知觉了”而黛玉也说“不但你我不能趁心,就连老太太、太太以至宝玉、探丫头等人,无论事大事小,有理无理,其不能各遂其心者,同一理也”所以在红楼梦中,贾母是一个追求人生苦短,及时行乐的人,在这一点上,贾宝玉很像她。

贾母之所以兴师动众的邀请刘姥姥,宴游大观园,当然不是向刘姥姥炫耀自己的富贵生活,而是贾母难得遇见一个同龄人,颇有点“他乡遇故知”的意思。人一上了年纪,还是喜欢喝同龄人聊天,这是老年人的特性。也正因为如此,刘姥姥才能在大观园里吃喝玩乐,文本上有一段话“凤姐儿道:“从来没像昨儿高兴。往常也进园子逛去,不过到一二处坐坐就回来了。昨儿因为你在这里,要叫你逛逛,一个园子倒走了多半个。”这一段话最能说明贾母老年人的心理,因为内心是非常寂寞的,虽然平时有儿孙相伴,其实是有代沟的,只有老年人和老年人在一起,那种开心才是真正的开心。假如红楼梦里没有贾母,那么刘姥姥也就没机会畅游大观园,因为王夫人不会请她去里面吃喝玩乐。


青埂峰下的鬼话


贾府是赫赫有名的公爵府,一般人进不去。可是乡下婆子刘姥姥却进到了荣国府;贾母一般不会客,可是她却接见了刘姥姥,而且让刘姥姥成了荣国府的座上宾,贾母亲自招待。

侯门难进,要走后门

侯门公府难进,像刘姥姥这样嘴脸的乡下人别说见王夫人,就是连大门都进不去。刘姥姥一大早出发,来到荣国府。

贾府大门前有几个华衣丽服、挺胸叠肚、指手画脚的人的家人,他们坐在长板凳上谈天说地,说东谈西的。

刘姥姥见这些家人都感到自惭形秽。她只得蹭上来,管贾府的仆人叫“太爷”!请求众人找周瑞出来。周瑞已经出门了,看门人并不告诉刘姥姥,也不理睬她,刘姥姥等了半晌,其中一个说道:“你远远的那墙角下等着,一会子,他们家有人就出来的。”周瑞已经去了南边,刘姥姥等到天黑也等不到周瑞。

幸运的是,这些仆人里有一个年老的家人,他见刘姥姥领着一个孩子可怜,就说道:“不要误他的事,何苦耍他。”他指点刘姥姥周瑞的娘子在家,“从这边绕到后街上后门上去问就是了。”

刘姥姥来到后门,在一群孩子的帮助下找到周瑞家的。在周瑞家的的帮助下,顺利见到了凤姐,得到了20两银子和一吊钱。

贾母不会客,却会见了贾母

贾府过年时,所有来向贾母贺节的亲友一概不会,“只和薛姨妈、李婶二人说话取便,或者同宝玉、宝琴、钗、黛等姊妹赶围棋抹牌作戏”。贾母平时不会亲友,所有亲友都由王夫人和凤姐接待。然而贾母却接待了刘姥姥,而且邀请刘姥姥游大观园,让刘姥姥尽情地吃喝玩笑一番。

第二年秋天,刘姥姥摘些新鲜蔬菜瓜果,领着板儿再次来到荣国府,感谢凤姐去年的雪中送炭。

贾母听说来了一个老人,便想和她说说话。

刘姥姥上回来贾府,是求助,说起话来磕磕绊绊的,这次是拿着东西来报恩的,心里有了自信。再者贾母一见面就叫刘姥姥,老亲家!瞬间拉进了和刘姥姥的距离。

刘姥姥给贾母讲了许多乡下的奇闻异事,令贾母和姐妹们觉得新鲜好奇,听得津津有味。因刘姥姥投了贾母的缘,所以贾母邀请刘姥姥逛大观园,在大观园里吃喝玩乐。

刘姥姥能在大观园里吃喝玩乐有以下几个因素:

第一,刘姥姥投了凤姐的缘。

凤姐曾经帮助过许多人,可是这些人要完好处就完了,不像刘姥姥还往回拿东西。凤姐体贴地让刘姥姥住一晚上再回家。因有王熙凤的吩咐,贾母才知道了刘姥姥。

第二,刘姥姥投了贾母的缘。

贾母本想和一个积古老人聊聊天就完了,没想到刘姥姥的故事甚合贾母之意。于是贾母邀请刘姥姥逛逛大观园再回家。

第三,刘姥姥的智慧起了决定作用。

刘姥姥说话幽默风趣,会看贾母的脸色。正讲雪下抽柴的故事,荣国府的马棚就着火了。回去后刘姥姥就讲了一个老奶奶吃斋念佛好人有好报的故事。贾母听了高兴。

第四,在大观园参观,吃饭,喝酒品茶的过程,刘姥姥知进退,懂配合,靠自黑,逗得贾母和姐妹们哈哈大笑。

贾府济困扶穷,换来了刘姥姥济困解危

因为知道刘姥姥一家生活困难,所以,王夫人送了刘姥姥100两银子。凤姐送了半炕的东西给刘姥姥,贾母又送了布料和医药等物。刘姥姥坐着大车,拉着东西,风风光光地回了家。

刘姥姥在荣国府过了几天神仙过的日子,为日后见义勇为,埋下伏笔。

1.香圆之姻。

在探春房里巧姐用柚子换来板儿的佛手。这就是香圆之姻,暗示巧姐嫁给板儿。

2.刘姥姥救巧姐。

刘姥姥在大观园吃喝玩乐一回后,向凤姐告辞,听说大姐儿病了,刘姥姥说:“依我说,给他瞧瞧祟书本子,仔细撞客着了。”

凤姐便叫平儿拿出《玉匣记》,让彩明来念。果然遇到了花神,于是凤姐命人给贾母和女儿送祟。果见大姐儿安稳睡了。

凤姐见如此灵验就说起女儿时常生病的难心事,又请刘姥姥给孩子取名字。于是刘姥姥给孩子取个“巧”字,希望孩子“必长命百岁。日后大了,各人成家立业,或一时有不遂心的事,必然是遇难成祥,逢凶化吉”。巧姐就这样与刘姥姥结下了缘分。

贾府败落后,巧姐被舅舅王仁和哥哥卖进烟花柳巷,是刘姥姥救出巧姐。巧姐虽然没有大富大贵,但是在乡下过上了普通农妇的生活。

刘姥姥游大观园是她二进荣国府时,发生的故事。此时是贾府的全盛时期,贾府的一时善念帮助了刘姥姥,为贾府留下一个恩人。

等到刘姥姥三进荣国府时,贾府已经败落。刘姥姥见证了贾府的兴亡,在贾府败亡时,她没有落井下石,而是济困解危,尽全力挽救了巧姐。


润杨阆苑


刘姥姥二进大观园,并获贾母款待,有机会在大观园内吃喝玩乐,第一个原因是刘姥姥本人

1有感恩的心

刘姥姥一进荣国府,得到王熙凤20两银子的资助,度过了难关。第二年丰收后就为荣国府送去干菜、鲜菜等农家特产,感恩图报,给王熙凤一个好印象,才和贾母提起她。

2情商很高

阶级差别是明摆着的,但是刘姥姥知道自己是感恩来的。所以在说话时尽着贾母爱听的讲,特别是菩萨给慈悲之人送来了儿子和孙子,更是打动了贾母和王夫人,而这些话却是夹在一堆乡野故事中讲的,不显山不露水的进行了奉承,才有了史太君两宴大观园。如果不是说话动听,投了老太太的脾气,就说两句话就送走了。

3了解自己的地位,含羞忍恥

贾府诸女眷拿自己当女清客,刘姥姥一清二楚,但一是自己受过王熙凤的恩惠,二来也是为女儿女婿留条后路,所以拉下脸来凑趣,大家只看刘姥姥出丑,谁知一颗慈母心?

如果不是刘姥姥善言谈,会揣摩人心,哪里能进大观园。

第二,也是宴请的主要方面

史老太君闲居无聊,平时的戏曲、叶子牌、话本都听的膩了,想找个积古的老农妇说说话,换一种方式生活,而这个老人必须不畏首畏尾,还要言之有物,说出贾母爱听的话。

因缘际会,恰好两位老人碰在一起,各取所需,就有了刘姥姥在大观园中的吃喝玩乐。


旁观者岚


红楼梦里面刘姥姥二进荣国府,可谓是红楼梦里面不可多得的经典!就刘姥姥说来,一个乡下人,却能得到贾府众人的认可,可见刘姥姥还是有些本事的。刘姥姥从来贾府起,就很有眼色,从最初的周瑞家的引见,到王熙凤的接见,特别是王熙凤,阅人无数,知道刘姥姥是懂事顾,热心肠的人。再加上刘姥姥的一番言辞恳切,也不像那势利小人,单纯来打秋风。王熙凤便有心扶持这位有求于王家的老婆子了。这也是王熙凤善心的一面,也算为女儿积了阴鸷的,这是后话。如今刘姥姥又是知恩图报之人,带着礼物来了,也算是心意,王熙凤从这也算是对刘姥姥有了好感,再说贾母年纪大,没有合适的陪伴做个聊天的半,也是一半出于讨好老太太,就把刘姥姥介绍给了贾母,没想到就为这刘姥姥开了眼,长了世面。初次见面,贾母和刘姥姥贾母就很投缘,刘姥姥又是农村见过世面的积老,那农村见闻与情趣说的自然是引人向往,再加上丰富的表情,就连无中生有的故事也是说的和真的无异,这贾母成天豪门深院,与世隔绝离,就好像听的天方夜谭,快乐不少。贾母欢喜,众人欢喜,讨贾母喜欢的人,自然更受众人欢迎了!好吃的好玩的,也是众人倾其所有,刘姥姥庄稼人,胃口好,也禁不住美味佳肴,吃多了还拉稀,引来众人笑话。不经世面,没看过西洋镜,没听过西洋钟,这次再贾府里可以说是阅历大开,眼界增长。众姐妹丫鬟为了老太太开心,和刘姥姥开些玩笑,刘姥姥知趣的配合,引得大观园是笑声一片!刘姥姥进入贾府,并得到贾母的热情招待,可以说是刘姥姥为人处世之道的经典,更有投桃报李之意,这样的人受人待见!正是这贫困的家庭,穷人不得不低头于现实,为了生活,不得不选择苟且,更不得不妥协人情,在我看来也算是含泪讨好给生活的微笑吧!


厚德载物健行天下


作为“诗礼簪缨之族,钟鸣鼎食之家”的贾府,在当时的普通人眼里,是难以企及的富贵人家。来自乡野村庄的刘姥姥,倘若不是因为女婿祖上与王夫人的娘家连过宗,也不会有机会进入贾府的朱门大院。

被生存所迫的刘姥姥,一进荣国府的时候,因为王夫人顾念旧情和凤姐偶发善心,不仅如愿以偿地打到了秋风,而且还为后来的“二进荣国府、三进荣国府”作好了铺垫。刘姥姥进大观园,就是发生在刘姥姥二进荣国府的时候。在小说第三十九回到第第四十二回,详细描绘了刘姥姥进大观园的整个过程。尤其是第四十回,曹雪芹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诙谐幽默的笔调,将刘姥姥进大观园这一乐事描绘得惟妙惟肖和妙趣横生。

要想深刻理解刘姥姥为什么能在大观园如此吃喝玩乐的原因,需要从故事情节和主题思想两个角度来考虑。首先从故事情节本身出发,刘姥姥能在大观园受到热情款待的原因,无外乎以下几点:

其一,刘姥姥知恩图报,以瓜菜果蔬讨得贾府欢心。

刘姥姥一进荣国府的时候,不管凤姐是出于偶发善心,还是出于敷衍,都让刘姥姥得到了实际的恩惠,得了二十两银子回家。这二十两银子对于贾府来说,或许就像凤姐所说只是太太给丫鬟做衣服的钱,但对于刘姥姥来说,却抵得上他们庄户人家一年的花销。

知恩图报的刘姥姥,二进荣国府,带着新收的瓜果蔬菜,就是为了报答贾府上次的救济之恩。的确如刘姥姥所言,贾府“天天山珍海味的也吃腻了”,这些野味正对他们的胃口。刘姥姥送完这些“留的尖儿”的果蔬本想禀明了凤姐就回去,怕太晚了赶不出城。凤姐却体谅她“大远的,难为他扛了些沉东西来”,让刘姥姥住一晚第二天一早再回去。看似不起眼的瓜菜果蔬,对于贾府来说却是新鲜玩意儿,就连贾母都说,“我正想个地里现摘的瓜儿菜儿吃。外头买的不像你们田地里的好吃。”

对于贾府来说,新鲜的野味其实还在其次,关键刘姥姥有这份知恩图报之心,并不像那些穷亲戚只懂得索取,从来不知回报。这就为后面刘姥姥能受到贾府的热情款待,留了一个好印象。清贫粗糙的刘姥姥,也有一颗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侠义之心。

其二,刘姥姥古稀之年,正好与惜老怜贫的贾母投缘,“想个积古的老人家说话儿”。

周瑞家替刘姥姥给凤姐回话的时候,恰好贾母也听到了,“我正想个积古的老人家说话儿,请了来我见一见。”凤姐本来顾念刘姥姥年事已高却背着重物远道而来,所以打算留宿一晚。没想到贾母金口一开,让刘姥姥多住几天逛逛院子再走。

贾母久居贾府,平日所作不过含饴弄孙,以享天伦之乐。刘姥姥的到来,为贾母带来了一种年龄相近的亲近之感。贾母一口一个“老亲家”,一会询问年纪,一会打听身体,顺便再夸一下乡下瓜果蔬菜的新鲜可口,满足了贾母惜老怜贫的心情。

谙于世故的刘姥姥,也懂得投其所好,尽拣一些贾母爱听的话说,赢得了贾母欢心。一会夸赞贾母是有福之人,一会又“卖惨”说自己想吃大鱼大肉还吃不上只能吃那些庄稼野味。看似寻常普通的话语,却投了贾母的眼缘。

其三,刘姥姥源自乡土的山野情趣和本色演出,成为宴席上众人喜爱的“篾片相公”。

刘姥姥深知贾母留她住下,是想多听一些乡村野趣来解闷,因而竭尽全力讲一些乡野故事给众人听。游园之前,刘姥姥讲的“雪天抽柴”的故事就让众人听得如痴如醉。一向乖张的宝玉,甚至让自己的小厮茗烟去寻找故事发生的真迹。

在第二天的宴席上,鸳鸯告诉刘姥姥要学外头老爷吃饭的规矩,让刘姥姥充当“篾片相公”,逗人取笑。一向识趣的刘姥姥。凭着自己的本色出演,以一句“老刘,老刘,食量大似牛,吃个老母猪不抬头”的幽默开场,引得哄堂大笑,乐成一团。

朴实善良的刘姥姥,为了哄众人开心,先后又表演了吃鸡蛋、行酒令等各种笑料百出的本色演绎,使得贾府上下沉浸在一片欢乐的海洋之中。刘姥姥身上这份源自乡土的幽默与朴实,给贾府带来不同以往的新鲜感,冲破了世族大家原有的矜持与厚重之感。

同时,刘姥姥能在大观园吃喝玩乐,是为了突出贾府由盛转衰的思想主题,体现在以下方面:

其一,刘姥姥为巧姐儿取名送祟,为贾府衰落后“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作铺垫。

刘姥姥游大观园,凤姐的女儿因为吃了一块风糕而受凉生病。作为积古儿的老人,刘姥姥深受凤姐信赖,被拜托给她女儿取名。刘姥姥问了生辰之后,取名为巧姐,“日后或一时有不遂心的事,必然是遇难成祥,逢凶化吉,从这‘巧’字上来。”

后来贾府没落,巧姐儿被自己的“狠舅奸兄”所出卖。正如曹公对巧姐儿的判词所言,“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在刘姥姥的帮助下,巧姐儿保全了自己的性命,不仅报答了凤姐的救济之恩,而且印证了刘姥姥“遇难成祥,逢凶化吉”的取名寓意。

其二,刘姥姥进大观园,见证了贾府的泼天富贵,为后来贾府的由盛转衰埋下伏笔。

刘姥姥进大观园,不仅成为贾府宴席上逗人取乐的“篾片相公”,而且成为贾府泼天富贵的见证者。贾府如此奢华靡费的生活排场,成为贾府最后衰落的重要原因之一。贾府酒席上的一顿螃蟹二十银两,据刘姥姥估算,抵得上他们庄户人一年的开销。

凤姐给刘姥姥力荐的茄鲞,难怪刘姥姥大叫佛祖,不仅制作繁琐,而且用料奢侈,“得十来只鸡来配他”。连薛姨妈都没见过的珍贵布料“软烟罗”,却在贾母的一声吩咐下,被拿来用在黛玉潇湘馆的窗户上。刘姥姥几进荣国府,成为贾府由盛转衰的见证者。

其三,刘姥姥游大观园,从侧面体现出大观园女子的众生相,是对“万艳同悲”的照应。

刘姥姥在大观园吃喝玩乐,不仅活跃了贾府的气氛,而且从侧面烘托出大观园女子的不同性格。在贾母的陪伴下,刘姥姥先后去了黛玉的潇湘馆、宝钗的蘅芜苑和探春的秋爽斋,还有她醉酒后误闯入了宝玉的怡红院,以及妙玉的栊翠庵。

从房屋的布局陈设到酒席上的言谈举止,将宝玉眼里这些裙钗之美体现得淋漓尽致。无论是黛玉“母蝗虫”的雅谑,还是宝钗如雪洞屋子的空无,抑或妙玉要将刘姥姥饮用过杯子打碎的孤高,都将大观园女子的特质描绘得惟妙惟肖,与后来的“千红一哭,万艳同悲”形成反衬。

总之,刘姥姥之所以能在二进荣国府的时候,能够游览大观园并受到吃喝玩乐的热情款待,不仅与刘姥姥自身源自乡土的朴实与幽默有很大的关系,而且与贾府对知恩图报的感念和贾母惜老怜贫也有很大的因素,更与小说的主题思想有紧密的联系。

刘姥姥作为贾府由盛转衰的见证者,并不在意那一刻低入尘埃的卑微如蚁,她心中所铭记的只有贾府对她这个“积古老人”的救济之恩。正如黛玉所言,大观园这副盛景,“昨儿‘母蝗虫’不画上,岂不缺了典”。不只是大观园,这美中不足却瞬息万变之的红楼一梦,何曾少了她。


此笺


“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

两句话所反应的是深深植入本族深入骨子里的市侩和注重“裙带关系”…

同时也反应了社会现状,明明是十数亿特别冷漠无情的人,偏偏组成了特别讲究人情世故的社会…





医国医民医世界


《红楼梦》刘姥姥进大观园堪称是整本书最经典的章节之一,这段故事之所以精彩,不只是因为介绍了大观园的奢华社会,或是期间发生了许多趣事,更重要的是,刘姥姥是一个平民阶层,她用一个平头老百姓的视角观看大观园内的贵族生活,由此摩擦出的火花,才是最值得思考的,尤其是大观园欢声笑语下所隐藏的诸多现实。刘姥姥进大观园,虽然是受贾母的邀请而来,可却并未受到作为一个客人应得到的礼遇,相反,众人将她当做一种取乐儿的手段,以此来博得老太太的一笑。

凤姐儿是完全将刘姥姥当做取悦贾母的工具,作为贾母的管理者,凤姐儿深谙与领导打成一片的重要性,所以她脑中才有数不尽的笑话讲给贾母听,而刘姥姥进大观园,无疑是让贾母欣赏另一种形式“笑话”的好机会,凤姐儿之所以做这些都是给刘姥姥闹笑话创造条件,好博得贾母一笑,这是她最直接的目的。对于这种戏弄,刘姥姥自己并非完全不知,但世事洞明的她知道自己的地位和角色,所以自愿当一个“小丑”来成就大家的笑。

可能很多人都会都觉得这也没什么呀,但是如果易位而出,相信绝大多数人会觉得这是在羞辱自己,甚至愤怒之下扬长而去,因为在现代,人们的自尊需求已经成为人格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刘姥姥,荒年连树皮都啃过的人,吃饱穿暖尚且成为问题,更不要提自尊不自尊了,因为没有自尊,所以可以坦然面对别人拿自己当取乐的工具。

在生活都成问题的年代,刘姥姥这样的穷人是不敢要求自尊这种奢侈品的。


ontheway1796


刘姥姥能在大观园吃喝玩乐,全拜贾母所赐,贾母是荣宁两府辈份最高的太上皇,贾母每天的任务,就是在吃喝玩乐中打发这无聊的时间,刘姥姥的到来,便贾母在百无聊赖中徒添几分乐趣,刘姥姥虽是不识一学的乡下野老,但很有见识,能给贾母讲一些乡野趣闻,更能编一些积古的故事,让贾母开心,贾母在开心之余,决心带刘姥姥见识一下大户人家的豪华,同时也能让自己开心,在游玩大观园的过程中,刘姥姥也积极配合凤辣子和鸳鸯等人的玩笑,逗的贾母及众小姐开怀大笑,在贾母开心的同时,刘姥姥也收获了不菲的回报,两相都皆大欢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