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姥姥讲一个女孩雪天抽柴,难道只是一个故事?有何深意?

爱家科技


读过古典小说《红楼梦》的朋友都知道,作者曹老先生对文章中每一个微小情节、每一个不相干人物的设计都是别有用意、无一空笔。他“草灰蛇线、伏脉千里”的匠心独运已不可单用炉火纯青来形容!

他在小说第三十九回“村姥姥是信口开河,情哥哥偏寻根究底”(也作“村老妪谎谈承色笑 情痴子实意觅踪迹”)里,安排第二次进大观园的刘姥姥讲了一个“女孩雪地抽柴”的故事。既然全书无闲笔,那么这个故事定不是凭空而出毫无寓意,它必定映射了什么人物、什么事情。

首先,我们知道整部《红楼梦》情节进展中,刘姥姥一共三进贾府,暗含了贾府家族命运的三个不同阶段——一进时,贾府仍呈“烈火烹油之势”;二进时,贾府内囊已空,家族正不可挽回地走向没落;三进时,贾府已彻底败落,泱泱一座府邸,几百号人已作“飞鸟各投林、树倒猢狲散”状,这时她以搭救人身份再次进到贾府,营救了差点被狠舅奸兄所害的巧姐。

由此可见,刘姥姥二进贾府时正处在贾府由盛转衰的关键时刻。这时对她的描写必是“字字含金”,那么她讲的“女孩雪地抽柴”的故事意之所指,愚以为是全文中的核心主角之一林黛玉。故事影射的正是黛玉最后的命运结局。为什么?我们据原故事呈现逐渐揭晓谜底。

从女孩年龄及身世与黛玉高度重合层面来判定

原文中对女孩的模样年龄是这样描述的:

原来是一个十七八岁的极标致的一个小姑娘,梳着溜油光的头,穿着大红袄儿,白绫裙儿……

曹公原本中还未写到“黛玉之死”,我们只能通过文中诸多线索推断她去世时的大致年龄。《红楼梦》第四十五回中,从黛玉与宝钗的对话中“我长了今年十五岁,竟没一个人像你前日的话教导我……”能确切知道黛玉彼时十五岁。接着第五十三回“宁国府除夕祭宗,荣国府元宵开夜宴”,到第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的四月,再到第七十五回的“中秋夜宴”,最终到程高续本第九十八回,黛玉生日当天二月十二日,宝黛成婚,苦绛珠魂归离恨天。这些时间轴拼凑起来恰恰又是两年时间,正值黛玉十七岁。这与刘姥姥故事中说的“到十七岁,一病死了”也完全相符。

从黛玉与宝钗最后结局的反推来判定

曹公原著虽也未写到最后的大结局,但对于高鹗、程伟元续写的后四十回中的“黛玉之死”,红学研究者普遍持认可态度;再说曹公原著部分也的确给出诸多暗示,黛玉最终的结局便是:“木石前盟”终无果,黛玉泪尽加病重而亡,宝玉最终娶了宝钗。

而刘姥姥讲“雪地抽柴”的故事,与故事未讲完便闻听说“南院马棚里走了水”,两件事合起来便是成语“釜底抽薪”,加上“雪”谐音“薛”,其实就在暗示:林黛玉被薛宝钗夺去至爱贾宝玉,终至泪尽(“走水”也有此意)病重而亡——宝钗的横刀夺爱可不就是做出了“釜底抽薪”之绝!

从黛玉前世名字与女孩名字对比;从黛玉身世与“雪地女孩”身世高度切合——两个层面来判定。

当宝玉缠着刘姥姥寻根究底非要知晓端详时,刘姥姥道出女孩名字及身世:

刘姥姥只得编了告诉他道:“那原是我们庄北沿地埂子上有一个小祠堂里供的,不是神佛,当先有个什么老爷——”说着,又想名姓……刘姥姥道:“这老爷没有儿子,只有一位小姐,名叫茗玉。小姐知书识字,老爷太太爱如珍宝。可惜这茗玉小姐生到十七岁,一病死了。”……“因为老爷太太思念不尽,便盖了这祠堂,塑了这茗玉小姐的像,派了人烧香拨火。如今日久年深的,人也没了,庙也烂了,那像就成了精。”宝玉忙道:“不是成精,规矩这样人是虽死不死的。”

“茗玉”中“茗”为“草木本”,与黛玉前世身份——灵河岸上绛珠仙草“草胎木质”,现今姓氏之“林”加起来也是不谋而合。“玉”字就更不用说了。所以小结以上内容可知:茗玉就是现实中的林黛玉。

刘姥姥其后补充的“茗玉”身世,其实就是在重复叙述黛玉的身世:林如海、贾敏夫妻无子,膝下只有一个女儿……故爱女如珍,且又见他聪明清秀,便也欲使他读书识几个字……故此再次有力证明“茗玉”就是“林黛玉”。

刘姥姥接着讲的“这茗玉小姐生到十七岁,一病死了”,也正是曹公在借刘姥姥之口暗示黛玉最后之命运——十七岁时病死。宝玉与刘姥姥对话所言“规矩这样人虽是不死”,与“黛玉生不同人、死不同鬼”的境况也完全相符。

从黛玉对贾府的意义乃至她的早夭对贾府运势影响,与刘姥姥二进贾府预示贾府家族命运转折层面来判定

黛玉初进贾府时,贾母问她吃什么药,她回答“如今还是吃人参养荣丸”——这句话太关键,且细思极恐!黛玉投奔贾府,不只是为后来找个依靠,完全就是送到贾府门上的“金主”!

林家家底到底几何,我们从小说第二回对林家的介绍上可以看出个大概:原来这林如海之祖,曾袭过列侯,今到如海,业经五世。虽系钟鼎之家,却亦是书香之族。加上林家支庶不盛、子孙有限……至本人以科第(探花)出身,历任“兰台寺大夫”、“巡盐御史”等职……这些内容充分显示,林家财富五代积累,且分支单一,又无“败家子”起子孙,所以林家富有绝非一般富庶人家可比。而林如海仙逝后,其他姬妾也无生养,所以多数财产应留给了黛玉,被贾琏一起带回了荣国府。

再看“人参养荣丸”的涵义:“人参”谐音“人身”,“荣”也即“荣国府”中的“荣”——黛玉此一投奔正是以自己不菲的身价,在延续着荣国府的“苟延残喘”啊!小说第二回,冷子兴说道贾家:

如今生齿日繁,事务日盛,主仆上下,安富尊荣者尽多,运筹谋划者无一;其日用排场费用,又不肯将就省俭,如今外面架子虽未甚倒,内囊却也竟上来了……

彼时,贾家的繁盛早已不比从前,加上即将到来的为迎接“贵妃省亲”耗费大量钱财修建“大观园”,贾家家底空漏已可想而知,谁能说此时黛玉进贾府不是“雪中送炭”式的救急之补呢?所以她在以一己之力挽“荣府亏空而不倒”啊!而她去世后贾家族运急转直下的发展,也充分说明她对小说全篇情节发展转折时的重要意义,与刘姥姥二进贾府预示贾家命运渐走下坡路,也完全合拍。

结笔

综合以上分析,所以愚判断,刘姥姥二进贾府讲述的“女孩雪地抽柴”的故事,就是在影射林黛玉最终的命运结局。她从最初的投奔贾府到泪尽而亡,对贾府家族命运的整体发展也有着支撑性的决定作用。一家之言,聊与红友作笑谈。

#我是风西夜昨,一个力求务实的纯文学爱好者,喜爱阅读喜爱写作,所发作品皆为自主原创,愿与头条同好共结笔友!#


风西夜昨


刘姥姥在二进荣国府,为了讨大家喜欢,让大家高兴,讲了雪中抽柴的故事。

见头一个贾母高兴,第二见这些哥儿姐儿们都爱听,便没了说的也编出些话来讲。

刘姥姥是很会讲故事的,她讲的雪地抽柴故事发生地点放在了她们村庄上,好像就是刘姥姥身边的事。

“我们村庄上种地种菜,每年每日,春夏秋冬,风里雨里,那里有个坐着的空儿,天天都是在那地头子上作歇马凉亭,什么奇奇怪怪的事不见呢!”

说是某一年下了大雪,有三四尺深。一天刘姥姥起的早,还没出房门,听外头柴草响,爬着窗眼儿一瞧,原来是一个十七八岁极标致的一个小姑娘在抽柴火,梳着溜油光的头,穿着大红袄儿、白绫裙儿。讲到这的时候,外面说失火了。贾母说刚刚讲烤火就失火了,就不让再讲下去,刘姥姥又说了一个玉皇大帝送子的故事。

实心眼的贾宝玉特别关心这个故事下面部分,后来又找了个机会问刘姥姥,刘姥姥只有再编下去:

刘姥姥只得编了告诉他道:“那原是我们庄北沿地埂子上有一个小祠堂里供的,不是神佛,当先有个什么老爷 这老爷没儿子,只有位小姐,名叫茗玉。小姐知书识字,老爷太太爱如珍宝。可惜这茗玉小姐生到十七岁,一病死了。因为这老爷太太思念不尽,便盖了这祠堂,塑了这茗玉小姐的像,派了人烧香拨火。如今日久年深的,人也没了,庙也烂了,那像也成了精咧。”

这个雪地抽柴的故事看似是刘姥姥顺口胡编的,但是作者用这么大的篇幅去描述,就不能单单看成一个孤立的故事了。在《红楼梦》中的故事都是亦真亦幻,在《红楼梦》开篇就说里面故事是假作真时真亦假,在通篇小说中没有一句闲话。这个雪中抽柴的故事到底暗含着啥事呢?

故事的环境是三四尺深的雪,在通篇故事中,一般雪均与薛宝钗有关,在薛宝钗的判词中也是“金钗雪里埋”,所以这个雪或许与薛宝钗有关。在讲故事时,贾府又失火,贾母说是这个故事引起的。

如果雪指薛宝钗,引起火灾暗指引起祸灾。放在一起应该是薛宝钗引起一场灾祸。那么引起谁的灾祸呢?

刘姥姥故事主人公是茗玉,从名字看和黛玉有相同的一个玉字,有玉字暗含林黛玉在《红楼梦》不单单这一宗。妙玉,很多人都认同妙玉是出了家的黛玉,黛玉是俗家的妙玉。茗玉的茗带个草字头,林黛玉本来就是一株绛珠仙草。这样看来茗玉暗含林黛玉是有道理的。从茗玉身世看,也与黛玉极其相似:老爷只有一女,极其疼爱,本人知书达礼。

茗玉出场衣着也很特别,大红袄白绫裙。大红袄代表一种喜庆,一般是在婚姻嫁娶上才穿。白绫裙则恰恰相反,一般平时也不穿白色的,只有在大悲的丧事中才穿。从茗玉的衣着看,是悲喜交加,这或许暗示黛玉的大悲(死去)与心上人宝玉的大喜(结婚)同时发生,这很符合八七版电视剧的设计。宝玉与宝钗成婚时,黛玉悲壮喊了一声“宝玉,你好…”就离开了人间。

这样,就能够说通“宝钗引起灾祸”了。

茗玉是十七死去的,是否也预示着黛玉也是十七岁离开的呢?也是很有可能的。

总结一下,雪里抽柴的故事暗含了薛宝钗与贾宝玉的大婚,导致林黛玉的死,也明确了黛玉死亡年龄是十七岁。


昆仑山Y东北曲艺


我认为这个故事是暗喻宝黛命运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 名字人设。首先故事中茗玉小姐的名字,和黛玉名字都带“玉”字,其次人物命运。茗玉姑娘和黛玉死亡年龄和原因相同,都是十七岁时病死,皆是灵巧之人,颇具才学,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并且没有兄弟姊妹。

2 衣着。刘姥姥说茗玉小姐穿着大红袄,书中第四十九回,她“换上掐金挖云红香羊皮小靴,罩了一件大红羽纱面白狐皮里的鹤氅,束一条青金闪绿双环四合如意绦,头上罩了雪帽”。所以,通过形象,我们可以理解为穿红袄的茗玉小姐是暗指黛玉。

3 动作。刘姥姥的故事总结起来叫“雪中抽柴”,我们直觉会把“雪”和“薛”联系起来,因为宝钗的判词有一句就是“金钗雪里埋”,这样来看,茗玉小姐在雪中抽柴取暖,如此描写,似乎暗示了宝黛相关的命运。

4 贾母的反应。贾母刚听说雪中抽柴时,表现出了关心和体谅的态度,到南院着火,贾母表示“别说这个了,再说别的罢。”表现出了回避的态度。南院起火暗示了贾家衰败,人物命运会发生大的转变。《红楼梦》这部小说因为作者要“将真事隐去”,而将真事与假事,隐瞒和暗示交织在一起。作者借一个“抽柴烤火”的故事与贾府起火这两件事,通过“火”形成了一种对应关系,由此可知,故事的细节,与贾府各色人物的命运也会有所照应。

5 宝玉态度。所有人听了刘姥姥的故事都只当做是胡编乱凑的,包括作者的旁白也说刘姥姥乡野村妇的话,独宝玉当了真。宝玉追问故事发展,贾母不让继续这个故事,即使在大家散去,宝玉还拉着刘姥姥不放,追问茗玉姑娘后来的故事。甚至宝玉还要小厮茗烟去寻访这个茗玉小姐的祠堂并祭拜。书中交代宝玉和黛玉前世有缘,所以此世只有他们心心相印,不言自明,唯独宝玉对这个故事如此敏感,穷追不舍,可能他自己也没有意识到,茗玉就是黛玉的命运伏笔吧。


国韵


与第一次来贾府不同,刘姥姥第二次探访贾府时并没有那么匆忙,当天就回家,而是在贾府逗留了些日子。其间,刘姥姥在与贾母聊天解闷时,讲述了一个关于“茗玉雪天抽柴”的故事。我们都知道,刘姥姥在《红楼梦》中是一位线索式的人物,她三进荣国府,亲眼见证了贾家的兴衰。她在书中的每一句话,每一个举动,都暗含深意。而这次讲述的故事,则

暗含了书中主要人物林黛玉与薛宝钗的命运。

1.“茗玉雪天抽柴”的含义

这个故事的主角“茗玉”就是指林黛玉。“茗”就是茶的意思,而林黛玉是绛珠仙草转世,并且姓氏为“林”,三者均与植物有关,因此作者在此处以“茗玉”暗指林黛玉。“雪天抽柴”指的是薛宝钗,其中“雪”与薛同音,“柴”与钗同音。在冬天,柴是一种非常急需的物品,被人们视为珍

,那么三个字连起来就是“薛宝钗”的名字。这个故事象征林黛玉与薛宝钗两人为了能与贾宝玉结婚而暗中较量,互相争斗。

2.“南院马棚走水”的含义

正在刘姥姥讲故事的时候,突然有人来报荣国府“南院马棚里走了水”,“走了水”也就是着火的意思,故事被迫中断,茗玉抽柴的举动也暂时中止了。此处的含义是林黛玉与薛宝钗之间的较量因为某件火急火燎的事而被迫停止。

而这件火烧眉毛的大事就是贾府被抄家,那时所有人都忙的焦头烂额,自保的自保,逃走的逃走,根本无暇顾及宝黛之间的情感纠葛,二人也因为此事不得不暂时停止争斗。

3.刘姥姥更换故事的含义

事情处理完以后,贾宝玉想让刘姥姥继续讲述这个故事,但被贾母打断了。并且贾母将马棚着火的原因归咎为“抽柴草”引起的,当然这里应该是贾母开的玩笑,众人并没有当真。但此处暗指在之后的贾府变故中,有人将贾府被抄的原因归结为宝黛二人之间的明争暗斗。

由于茗玉是故事里的主角,是她主动挑起“雪天抽柴”的。因此,林黛玉被诬告为此次事件的主要责任人,并因此受到了牵连。

4.贾宝玉寻找塑像的含义

贾母等人散了以后,贾宝玉拉住刘姥姥详细询问故事的后续进展,刘姥姥便胡乱告诉了他茗玉的生活经历以及塑像的具体位置。贾宝玉信以为真,便派茗烟去寻找,但找到的并不是茗玉,而是一座“瘟神”像。此处暗指贾宝玉对二人较量的结果非常在意,并且希望林黛玉能够胜利。

但遗憾的是,林黛玉因为受到贾府抄家的牵连已经亡故了,贾宝玉当然寻找不到了。找到的只是一位另他感到反感的人,这里也暗指贾宝玉婚姻的不幸。

由此可见,刘姥姥讲述的并不仅仅是一个故事,而是曹雪芹借刘姥姥之口告诉读者林黛玉、薛宝钗以及贾宝玉三人之后的人生经历。当然,以上看法仅仅是个人阅读这段故事时的感悟,乃是一家之言。


关注传统文化,解读经典名著,我是三夢遊水,欢迎与我交流讨论,一起成长~


三夢遊水


其实那是在暗寓林黛玉斗不过薛宝钗,

雪天抽钗,不就是要薛宝钗抽身么?

可是篇首就提出,薛宝钗要待是非。怎会抽身。

穷人家的女儿,不会有结果,娘娘庙,也不过是个寄托与渴望。

林黛玉自然身后只有神话。

那故事其实是作者故意为之,而且没有结尾,让贾宝玉去寻,去悟,去自醒,也让后来读者,自寻自悟自醒。

贾宝玉误以为真找不到,便寻一口水井,焚香膜拜,其实也是此意。

悟透了,千芳一窟么!


默玄吟雷


曹雪芹作《红楼梦》,本身就可以说是“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所以我认为刘姥姥胡诌的故事必有其深意,茗玉抽柴也可能预示了其中人物的未来。

茗玉此处喻谁?

单看名字来说:红楼里名中带“玉”的女子绝非简单,一般与黛玉有联系,比如妙玉(黛玉出家版本)、红玉(黛玉入世版本)。

看其家事:是一位小姐,知书识字,并无兄弟姊妹,老爷爱如珍宝,十七岁病死,老爷太太为其修建祠堂。不难联想到同样为家中独女的黛玉。

再看其貌:极标志的小姑娘,红袄白裙。谁爱穿红?绛珠仙草。故推断此处茗玉喻指黛玉。

那么这个故事预示什么?故事中,茗玉似是要雪里抽柴。联系黛玉和宝钗的判词,极为明显,雪里柴指宝钗。这个故事或许是喻指宝钗遇难后(被雪埋),黛玉前去搭救,却不得。(抽柴导致起火,耐人寻味)


分享到:


相關文章: